回覆列表
  • 1 # 厚道必有有聽聽

    內向老實人,和別人發生口角打架越多,你老實,人家就不在乎你,告尬人家佔,新鞋人家穿,一樣的話人家說行,不服口角就來了,厲害人有點事,一般人不予計較躲開了,怕惹不起。所以越老實越愛和人發生口角。

  • 2 # 愛吃番茄醬

    其實並不是內向的人,容易受到排擠、欺凌,容易製造各種衝突和不愉快,只能說當她們受到這些對待時,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而已。

    怎麼說呢,在我身邊,感覺即使內向的人,也沒有那麼容易受到欺負,畢竟誰都不會閒著沒事,去給別人找茬,當然這種情節也不是沒有,就是影視裡也會有一些老實人,總是受到別人欺凌的場景。

    內向的人,有時候相對來說,不喜歡主動去與人溝通,可能更容易跟別人產生矛盾吧。以前有個認識的女生,就特別內向,比如她學習的時候,喜歡帶著耳機,別人就會說她是嫌自己吵到她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習慣了學習時聽輕音樂,並非是因為外界原因,即使外界很安靜,她依舊會帶著耳機。

    每當別人誤解她的時候,她選擇的不是大方解釋,而是偷偷哭泣,其實這個又有什麼用,別人依舊不知道你受了委屈。只能說,希望內向的人,也學會如何去與人交流,即使依舊不主動,但是不要總是很被動。

  • 3 # 頭像文案管

    有些人就愛挑條軟柿子捏,別以為這就是電視劇裡的情節,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的。他們看到欺負你一次你不會反抗,就會一直欺負你。特別是在班級裡,通常情況下都會有一個帶頭的,先來欺負你,慢慢的別人看到了也會來欺負你,這就行成了一種排擠。所以遇到欺負人的,別慫,二話不說直接打他,額額額,不,是告訴家長和老師,讓他們來幫你,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告訴你身邊親近的人,能幫你的人,有威懾力的人才是王道。還有愛欺負人的我看你就是

  • 4 # 阿寧情感電臺

    我是典型的內向者,但是我不是個軟弱的人。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我從小就要自己為自己做決定,自己保護自己。我不喜歡和別人吵架,包括我的媽媽。我不喜歡說話,尤其是說無聊的話。但是我是個語不驚死人不休的人,我被欺負了不會罵人,只會用犀利的話讓對方無話可說但是有些人是不知羞恥的,你講道理了她也不聽,這個時候我會選擇直接動手。

    小時候的確因為不喜歡說話受到排擠,甚至和男孩子打過好幾架。其實小的時候打架是因為自卑,自尊心太強受不了一點歧視。後來我學了越來越多的道理,也越來越理解自己的性格就不再糾結於這些事情。如果你沒有辦法看開別人對你的異樣眼光,那麼在受到欺負的開始就要學會反擊,無論是藉助別人的力量還是自己上也好,至少這樣不會讓你從內向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我言語犀利甚至敢去和男生打架並不是為了證明我多厲害,多不好欺負。而是我沒有資格被你欺負,被你取笑。我不過是教你學會什麼叫做尊重。我不欺負別人,也請你不要沒事找事。每一個內向的人看起來冷漠,其實並不是這樣。不合群不代表不會為別人著想。我不說話是因為我不想參與一個和我無關我也並不瞭解的話題。我不說話不代表我沒有在聽。我喜歡坐在一旁聽別人講他的事情他的看法。我想對外向的人說你們真的需要別人和你說話麼?不?你們需要的是迴應,透過迴應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我也可以是話癆,我會迫不及待地想和別人分享我看過的書和電影,分享我的新認識可事實上沒有多少人會認真聽,她們更在乎自己的表達。所以如果你問我我的建議我自然會回答,多餘的我說了你也未必會採納不是麼?

  • 5 # 被遺棄的羔羊1

    我來自廣東省揭陽揭西縣,在我三歲的時候就沒了爸爸,四五歲時我媽改嫁了,從此我的童年就很淒涼,在我還沒上學前班時,我就一直被繼父的小兒子打,父母不在家時他天天拿我出氣,那時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欺負我,後來才知道我媽一直沒把他當兒子看待,所以他拿我出氣,還有一次繼父的一個弟弟住在家裡,跟我媽發生了矛盾,他就把我摔在地上一陣亂踢,從此我就得了自閉症,終於上學了,我以為學校有很多同伴我終於不孤獨了,可沒曾想大家都欺負我老實窩囊孤僻,沒有幾個同學願意跟我交往,那時的我一丁點脾氣都沒有,總是被人欺負後只會哭,那時候的我也特別傻,我還記得是讀四五年級的時候,我的同桌總是叫我去請假,叫我明天不要去上課了,否則……我很天真的就請假了,結果全班人給高興的呀!有同學說只要學校沒有我這個人他們會很開心的,這些我都忍了,還有一次,上課鈴響了,一個同學匆匆忙忙的跑進來,結果不小心被我絆倒了,這下慘了,老師進來看到他哭了,他就跟老師說我故意欺負他,結果老師就把我打了,我也哭著說我沒有,可老師居然說我說謊不是好孩子,我很委屈,所有人都討厭我,導致我更加孤僻和厭世了,在家他們對我不是打就是罵,在校也逃不過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上初中了,初一時有一次是下課時間,外面不知哪個班來的幾個男學生,把籃球砸到我的頭上,當時疼得想哭,然後同學們的表現很心寒,見我窩囊不出聲就說我是傻子,我又哭了一次,讀初中比小學時更慘,因為初中時期是看女生顏值的時期,我就是從小家庭背景不好,又飽一頓飢一頓的,面板又黑,人又小不點,然後還晚讀書,班裡就我年齡最大了,大家都叫我老女人,黑牙,斑點花,醜八怪……這就算了,他們羞辱我只要我反抗一下就會被大家打一頓,男同學也狠狠的踢我,我一哭他們就狂笑不止,拿窩囊廢來嘲笑我,熬到初二了,有一個政治老師男的,他對我還好,可能也是因為我缺少父愛特別渴望有人關心我,可是我怎麼也想不到他竟是那種人……我不敢捅破這件事情,被人知道名聲就不保了,那樣我可能會尋死,說起自殺我倒是有過幾次,但都沒勇氣自殺成功,最後我還是熬過來了,在我17歲時,我媽突然去學校鬧,搶了我的書包,不讓我讀書,還罵我女人讀什麼書,可以嫁人了,我很委屈,我媽不僅重男輕女,還對我各種為難,還叫我去偷別人家的菜,那時我很懂事,知道偷東西是犯法的,我拒絕了,我媽突然就給我一巴掌,絲毫不心疼我一下,也從來沒有想過我活得多憋屈,只會打我,只要繼父對我好一點,我媽就打罵我狐狸精,不要臉,騷貨,一直把我當情敵看待,後來她又跟別人跑了,我不敢認她,被她打怕了,她就是我的惡夢,如今都是孩子的媽了我還是很懼怕她,雖然她沒有跟我在一起了,但是晚上睡覺時不時的就會做惡夢,總是夢到她追著我到處打,每次都被嚇醒,雖然現在被婆家人養漂亮了,也白了,頭像就是我和老公,但是我現在就是走不出心魔,還一直不合群,很多時候想去跟人接觸可就是不知要說什麼?冒似自己沒有任何話題一樣,就算說出來了也是聲音很小聲,孤陋寡聞的,我成年了還是很怕兇的人,很自然的懼怕她他們,現在除了跟我同病相憐的人能做朋友之外,好像其他人都做不成朋友了……

  • 6 # 南梔夫人

    首先說一個知識點:欺凌行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這種行為在以力量取勝的遠古部落裡有利於首領隱藏自己的弱點並控制對方。

    拿現在仍具有原始屬性的狼來說,狼群裡一定會有一隻頭狼首領,首領的特質就是可以在自己的群體裡為所欲為,而且其他同伴不會為此攻擊他,反而擁有自己的追隨者。

    所以對人類這個也需要組織的物種來說,欺凌這種本能是有必要存在的。

    但是在當今社會中,因為教育的普及,大部分人能明白協商和合作比欺凌更好,社會會進步也是因為人類發現互相關愛對群體發展更有利,所以透過控制別人來保障自己的權益這種特性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了。

    仔細觀察身邊你就會發現:在平均年齡越小的群體中,欺凌現象發生的比例越高。平均年齡越大的群體中則反之,就是因為以上的原因。

    而題主感到疑問的是:內向的人容易被欺凌、排擠,或者被強制牽扯入衝突和不愉快,這個現象確實存在,原因極大可能是內向的人的行為表現容易激起他人本性裡的欺凌本能和控制慾,尤其是具有頭狼個性的他人。

    接下來的內容中所有的“你”都指代題目中“內向的人”,這樣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內容含義。

    首先我要強調:你被欺凌,並不是你本身的錯。也不是你擁有”內向“這一性格的錯。

    但是把錯誤推到欺凌者身上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諸多事實都表明,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解決,更何況你所面對的是人類數百年來任何進化都沒有被淘汰掉的劣根性呢?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繼續陷在這些讓人痛苦的情況裡,就有必要做出一些防範措施甚至改變。

    也許你已經做過以下這些嘗試:

    試圖向欺凌者解釋自己的行為反過來取悅傷害你的人以求自保以牙還牙,全力反擊忽略欺凌行為,表示自己不計較

    以上方法的結果很可能是失敗的,這並不意味你是錯誤的或者軟弱的,因為你已經為保護自己進行了嘗試,這就很值得表揚。

    應該如何做才能擺脫欺凌呢?第一:尋找觸發原因

    回憶所有可能是導致對方欺凌你的事件或者是場景,並且想一想對方對你持續的欺凌是不是因為你的習慣性反應。

    好比你習慣面對任何事物都面無表情,也許就會在某次與對方的小摩擦中導致了他的不滿,而且對方會因為欺凌你時仍然面無表情激發了他持續的憤怒。或者也有可能反過來,你過激的害怕反應引發了他的欺凌慾望。

    找到這些可能(也許是很小的細節),嘗試改變可以減弱對方對你的欺凌興趣。

    第二:不要認為自己一文不值

    長期的欺凌容易導致自我懷疑和沮喪心態。

    不要去相信欺凌者對你的任何評價和語言攻擊。(尤其是成年之前還沒有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之前)

    你的價值不是由比人對你的看法(無論好壞)決定的。

    第三:建立援助機制

    如果身邊有人在支援你的話,你就不會那麼容易因為欺凌感到孤單和無助。

    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人,甚至可以在網上找到積極的互助組織。

    讓別人知悉你對這些事情的想法、感覺和需求。(這位別人不需要是欺凌者)

    如果可以做到,從自身建立信心也很重要,比如注意自己的優點,天賦、技能,相信自己比欺凌者優秀。

    第四:瞭解社交習慣

    內向與擅長社交併不矛盾。

    嘗試與他人相處,一起參加活動,讓自己瞭解怎麼樣可以輕鬆而自信的與他人聊天,這樣你也越能把握其他人的情緒以及他們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好惡的。

    在觀察這些的時候你不用強迫自己與他們聊天或者進行任何社交活動。

    只要觀察場景最好是現實生活中的面對面互動,而不是網路交流,你掌握到的這些情報會幫助你改善在面對欺凌者時的態度。

    以上四點可以幫助你遠離欺凌行為,但是在遠離欺凌行為之後(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我還有一些建議要給你,它們可以幫助你不受過去的陰影影響,並塑造正向心態。第一:對自己好一點

    不必因為曾經的經歷責備自己,用鼓勵來代替自我批評吧。

    只要有任何進展順利的事情,及時給自己鼓勵和表揚。

    這句話我重複好多遍了:被欺凌不是你的錯。要時刻記得。

    第二:尋找自信

    被欺凌破壞掉的自信無法很快恢復,所以如果你不能馬上做到也不用太焦慮。

    嘗試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找個本子或者用文件記下你的優點,可以寫的很泛,比如富有愛心,或者具體到一件小事上,比如會拿食物喂樓下的流浪貓,只要這件事在你回頭看的時候能讓你感到愉快。

    思考你喜歡做什麼,或者做什麼會更願意堅持,就去培養它。假如你對瑜伽很感興趣,就去參加瑜伽學習,假如你喜歡寫作,就拿起筆來。

    在做上述行動時,不要把自己和別人比較。

    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多想想你曾作出的改變和解決過的問題。

    多聽聽其他人對你的正面評價。可以是交往中其他人對你的讚美,也可以由你主動去問,但要保證你問的物件對你是友好的哦。

    第四:對他人說積極的話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嘗試在見到他人的時候,說積極友好的話。

    比如看見對方今天少見的化妝了,你就可以誇她:“今天真美!”而不是去說“今天怎麼突然化妝了”的無意義的話。

    帶給別人好心情,別人也會回饋給你好心情。事實證明,他人對你的正面評價會比你自己給的影響力更大,那麼想要得它最快的方法就是先付出。

    張德芬說過: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當你的負面情緒被欺凌行為觸動的時候,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欺凌者身上,不要讓別人的錯影響你的思維和生活,改善自己永遠比自怨自艾對你更有幫助。

    參考資料:吉莉恩·巴特勒《無壓力社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送紅包有什麼講究?說說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