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東風破天狼

    我在部隊當過營部司務長,買的最多的就是鮁魚,是鮐鮁魚,那時候不到兩塊錢一斤,好像是一塊四毛錢一斤,1988年那時候也不便宜了,伙食費每個人才兩塊多錢,大連地區物價還高,想吃點好的也真心不容易啊!還好,1989年我復員了,部隊不讓我走啊,不走不行啊,太累了,騎個大金鹿腳踏車每天起大早頂著刺骨寒風去買菜,幾十裡地啊,騎的滿身是汗!真苦啊!每個月十多塊錢的津貼費,買瓶罐頭都捨不得!我們教導員和營長工資才100元!

    我還兼職營部文書,因為工作關係,加上我嘴甜啊,記性好,弄得我和旅裡好多股長、幹事都熟悉的像哥們似的,財務科,後勤部,宣傳科,營房股,還有和地方上的糧庫的大哥大姐們也是關係非常好,營長轉業想弄點全國糧票,我用他的遼寧糧票到登沙河糧庫馬上就換了全國糧票,幾百斤啊,營長非常吃驚,轉業之前對我的態度好的不像話!因為他找別人沒換成,正鬱悶呢!

    那時候也是吃夠鮐鮁魚了,現在都是買燕鮁魚吃,不腥!

    聽說部隊現在買菜配汽車了,真幸福啊!復員後也沒回部隊去看看,有回去的,

    回去也不讓進去,只能在大門外看看!想想就感覺悲哀!

  • 2 # 大武漢美食榜

    鮁魚,是北方的名字。東南沿海叫它馬鮫魚,到了臺灣又叫成了土魠[tuō]魚。遼東半島鮁魚是盛產,有的地方就直接用鮁魚命名,叫鮁魚圈。據說早幾十年的渤黃二海邊,在暮春初夏的夜裡,錨泊在近海的木船上,宿在船中的水手都能聽得到成群鮁魚海中游走,碰到船上的“咚咚”聲音。只想象那情景,海上生明月,映著水中的銀鱗和波光,鮁魚群擦船而過,窸窣作響。就很有些“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味道。

    在東北海域的魚產當中,只有鮁魚和帶魚一樣,只能捕撈不能養殖。而且鮁魚性子生猛,出水即死,養也養不活。鮁魚是洄游魚,冬季在外海過冬,清明、穀雨前後洄游向近海產卵,於是每年四到六月的鮁魚最肥最美,魚肉是潤澤透亮的。這時節的鮁魚有民諺講:“山有鷓鴣獐,海里馬鮫鯧”,講得是海味裡的鮁魚和鯧魚,美味可比山珍中的鷓鴣與獐子。等到了夏末之後,鮁魚的肉質就會轉瘦變柴,就像人們青春不再,朝著人老珠黃一路奔去,想吃美味就得再待來年。

    大的鮁魚體型巨碩,有近三米長,二百幾十斤的紀錄,腰身幾和壯漢一般粗。就算不如這博物館級的巨魚大,常見稍小一些的也有半人多長,大腿粗細,早年間是企事業單位春節福利的重頭貨。小學時,父親曾經往家裡拿過那麼一條大號的鮁魚,周身幽藍,利齒尖牙,立在廚房牆角,幾乎和當時的我一般高。不過大號鮁魚的肉質本就堅實緊密,外加冷凍了不知幾個月,一家人幾乎從除夕吃到二月二,一是因為魚大,再是那魚肉真的硬。

    那是人生第一次知名道姓的吃鮁魚,並不覺得好吃,只是勝在蠢大。後來才知道,這麼大的鮁魚一般不直接用來做菜,大鮁魚的骨骼是一根主刺,腹背上少許軟邊刺,兩邊的大塊淨肉片下來剁餡,做成餃子和丸子就成人間美味了。做菜吃的鮁魚要不大不小的才好,二十公分左右的鮁魚羔子太小,骨架沒長成,肉裡的蛋白質和脂肪積累都不夠,嫩是嫩了,但味道寡淡。半米左右長的就肉緊油大,最好烤了吃。而要說肉質密實彈滑,滋味濃鮮,要數一尺多長的最好。

    這尺寸的新鮮鮁魚怎麼做都好吃。東洋拿它做刺身,用的是春天油脂豐富的鮁魚,以為上品,稱之為“鰆”。江浙人愛把這香醇厚實的魚,放鹽稍曬,煎到兩面黃,外酥裡嫩。潮汕人用它打魚丸,都是特選的寬腹鮁魚,是很矜貴的食物,與如今名滿天下的潮汕牛肉丸不同 ,潮汕的鮁魚丸是可以上筵席的,婚喪嫁娶皆不可少,尊稱叫“清湯大魚丸”。閩臺一帶的人喜歡將鮁魚肉炸酥後加水勾芡形成稠湯,燒成“土魠魚羹”。搭了醃筍塊、香菇、白菜、蝦米,再用烏醋、醬油和胡椒調味,很是爽利。

    北方人做鮁魚最普遍的是紅燜——最家常的做法。說是普通,但家家都是不同,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紅燜鮁魚的秘方。有人燒鮁魚之前要先用滾油煎香,有人則選擇原滋原味;有人喜歡加料酒去腥,也有人竟全程只用啤酒而不加水;有一次還嘗過加了五花肉和大白菜一同燜的鮁魚,菜肉魚三味融成一體,魚有大肉的膏腴,肉也有魚的甜鮮,和諧。

    清蒸鮁魚 遼河渡口 永珍匯店

    吃過味道最是純醇的鮁魚,要數清蒸,是在一家來自盤錦人開的東北菜館裡。用的是“一夜幹”之後的鮮鮁魚,“一夜幹”後的鮁魚肉變得微黃油潤,堅實不柴,變得更加結實。尺把長的鮁魚肉夠嫩,厚度也足,對半剖開,拾掇乾淨,綴幾絲海帶,淋一點高湯,極簡單的清蒸,最多撒一點點鹽,水清魚白地上桌,味道驚豔。海風和高溫凝固了蛋白質的鮮味,彈滑與細嫩接駁的魚肉間隙裡浸滿了海味的汁水,咬起來很有彈性,入口細品卻十分細滑,尤其是肥嫩的魚腩處,一筷子下去滿口留香。

    都說隨船風乾過的鮁魚裡品得出海水和海風的雙重味道,讓魚肉的咸和鮮成渾然一體,這也實在是道太難的命題,因為確實來不及過於細品。這一尾美味當前,三筷之後便忙不迭的叫了一釜同產自盤錦的蟹田米飯來隨魚同吃,半條魚肉可下兩碗米飯,整條魚可下四碗……蟹田米的甜香被蒸鮁魚的鹹鮮味襯得尤其迷人,彼鄉米配彼鄉魚,算是兩得其所。等到想起來要細品海風滋味的時候,已經盤空碗淨。沒辦法,再點一條吧……

  • 3 # 木子小廚

    鮁魚學名:馬鮫,在中國黃海、渤海以及太平洋西部均有生產,是北方常見的一種經濟魚類,每年三月份上市,五月份為盛產期。鮁魚體長、側扁、通體銀亮,背部有暗色條紋並且有明顯藍點,口大有利齒。鮁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常食有補氣、平咳的功效。鮁魚肉質厚實,呈蒜瓣狀,常見的做法就是醬燜,配料加入蒜薹、粉條等。燜制時,先用豬油爆香小料,放入少量的麵醬炒出醬香,下入清洗乾淨並切大片的鮁魚略微煎制,倒入開水,調味後轉小火燜至成熟入味,最後放入蒜薹粉條,中大火收汁即可。沿海地區的廚師朋友在製作新鮮鮁魚的時候會加入西紅柿燉,口味也是絕配。鮐鮁魚鮁魚的一種,為上層迴游魚類,它的產量很大,多為凍貨,所以價格很便宜,每斤3-4元。鮐鮁魚通體粗壯,呈紡錘型,眼大、牙齒細小,體呈藍色,並有不規則深藍色橫紋或者斑紋。鮐鮁魚肉質厚實,味道肥美。由於魚肉中的組氨酸含量高,魚死後肉容易變成組氨,食用可導致中毒,或者吃後過敏,所以鮐鮁魚常見的做法是製作酥魚、燻魚或者醃製做風乾鹹魚。擴充套件:分辨鮁魚和鮐鮁魚的方法

    兩種鮁魚都屬於海水魚,但是經常會被認錯,所以總結一下三種分辨方法:

  • 4 # 手機使用者24947268296

    拔魚在廣東叫馬交魚,酒店一般都是紅燒和幹煎比較好吃,它是顏色深藍帶有斑點,肚皮呈灰白色,頭尖牙齒鋒利,肉多刺少,腥味較輕非常好吃,此魚產與東海南海較多,吃小魚蝦,螃蟹魷魚為主,體長一般0.3至0.8米。

  • 5 # 灰太郎178452229

    鮁魚圈旅遊是個好地方,空氣好景美,還省錢,我沒見過什麼地方這麼多景點都不要門票錢的,山海廣場,青龍山公園,碧霞山公園,墩臺山公園,吃也便宜,海鮮自助,餃子自助,大骨頭自助餐,20元或者30元就能吃飽吃好,溫泉洗浴游泳全加成塊8元,便宜到家了,租了民居,一天連吃帶住帶玩,80元夠了。

  • 6 # 猛禽950

    鮁魚,我可能都沒吃過也沒見過,

    然後,這家女主人就回憶起七十年代了,

    她說,七十年代的時候,白麵很真貴,鮁魚有的是,

    每次做鮁魚餡餃子的時候(大蒸餃),皮特別薄,餡特別多,就是皮薄餡大,因為白麵很珍貴嗎,

    女主人說,現在沒魚了(鮁魚),很少能吃到這鮁魚餡餃子啦,

    女主人說,有,

    但,一個五百塊錢!(是一個五百還是一斤五百記不清了)

    好東西以後很難再見了,就別說能吃到了。

    這是鮁魚,

    還有一種魚,就是死魚都不允許吃,

    這種魚叫~大螞哈魚,

    生於烏蘇里江,成長在千里之外的深海地區,這也是看中央七套節目才知道的,

    世界上好象只有中國和加拿大產這種魚,

    並且,這種魚已經上了聯合國科教組織,受到了保護,

    按聯合國的規定,每年什麼時候才可以捕撈這種魚,其餘不允許,

    我們中國管理的更嚴,在江邊有巡邏的,如果發現有死魚,收集起來上交,

    每年到這種魚的產卵期,都有人二十四小時巡邏,

    離烏蘇里江六七十公里處,有人工養殖基地,

    養殖基地的大螞哈魚可以吃,但,能吃上的人也很少,

    因為,養殖的魚主要供科研,養殖的量也不是很大,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聽父母說過,大螞哈魚怎麼怎麼好吃,看起來我們這幾代人,這輩子是沒這口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生都喜歡劉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