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雨曦頓悟

    看過的書不少,小學就讀完了《烈火金剛》、《紅巖》、《苦菜花》、《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迎春花》、《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三國演義》、《胡家大上墳》……

    影響一生的書是高中課本,那時高考沒有書,單點找別人抄錄,七十年代的高中基本沒有課本,多虧抄錄,否則考不上大學……

    不管看什麼書,高考能考著的就看!!

  • 2 # 江湖人稱武哥

    如果當我的生命即將落下帷幕的時刻,看到您的問題,我才會真正給出您我的答案,此言尚早,剛入不惑之年,一生雖然很短,但才過了一半,2019年對我影響巨大的一本書是《遙遠的救世主》,同名電視連續劇《天道》,有機會可以看看。

    說到這裡,想起三國一段野史。

    說的是劉備到曹操的書房喝茶。

    曹操坐在茶几前,背後是一面很高大的書櫃,塞滿了各類的書。曹操是文化人,詩寫的很好。這個大家都知道的。當時曹操就問劉備,玄德兄平時都看什麼書啊?劉備說:我只有一本書,比不上丞相的書多。曹操問看的是哪一本書啊?劉備答:老黃曆。

  • 3 # 瘋和尚孫悟空

    很多書都影響著我的這一生,儘管我還沒有過完……

    《少有人走的路》,《自卑與超越》,《把時間當作朋友》等等。

  • 4 # 用閱讀溫暖餘生

    《飄》。郝思嘉的敢愛敢恨、勇於擔當,讓當時年少的我極為震撼。我從小跟高中老師的父母生活在學校家屬院,學校偏遠閉塞,當時只有我們一家住校,又沒有同齡玩伴,可慶幸的是我家隔壁就是學校圖書館,管理員阿姨還給了我一把鑰匙!雖然在八十年代初還沒有“百花齊放”的文藝氣息,簡陋的圖書館只有一套破舊的桌椅,供管理員在圖書開放日辦公,僅存的圖書也以蘇聯名著和憶苦思甜的文革回憶類小說居多,但雜誌很豐富。小小的我經常過去幫忙打掃衛生、整理書籍,所以一半時間都是在書桌前度過的。但也足以稱為我的饕餮盛宴。大部頭的書,很多看不懂,只能粗略的瀏覽,卻記憶鮮明。《紅字》《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等都是在初中前“讀完”的。大學時代又和初戀男友看了《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更是深入理解了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意義。每次重讀《飄》,都依然為主人公的百折不撓和自我追求精神心痛又心動!

    年假前我把《飄》推薦給了六年級的女兒,92年的老版,上下兩冊,她已經把同時推薦給她的金庸全集看完了,還是沒有開啟它們……不過我相信,她最終一定也會喜歡的!

  • 5 # 從不放棄的蝸牛

    30歲以前是馬雲的:“一個人最後悔的是他沒有做過的事情!”

    30歲以後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人,這個人是“任正非” !

  • 6 # 情緣666

    是佛教的書,記得小的時候,我是個非常淘氣的孩子,總是喜歡打架,那時家裡還沒有電視,我很喜歡看電影,有好電影我就都會花錢去電影院看,記得那時演少林寺電影,我非常喜歡看,我也想學少林功夫,多做善事,除暴安良,看完電影以後,我就到書店買武術的書,可是那時,武術的書沒有,後來我看到了佛教的書,我買了回家,有時間就讀,裡邊不但有修行,還有教人怎麼行善,從那本書裡我得到了做人的道理,從那以後我改掉了頑皮,喜歡做一些道德事,看到有需要的朋友,就會幫他一把,比如有人在上坡拉車,看到了就幫他推一下,道路上有個石頭就撿一下,幾十年過去了,我雖然沒做太多的善事,但是讀過佛教的書後,沒讓我走到邪惡那邊。

  • 7 # 小蠻的護士筆記

    個人曾經讀過不少書,但是很多書都差不多忘了其中的脈絡或者思想,目前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就是《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

    之前學習過程都是盲目的,或者說一直以來不知道怎麼學習。

    以前高中時期,記得有個同桌,只用一個學期就從全班倒數到全班前幾名,其實認真觀察,它是有方法的,只是當時我並沒有觀察出她的方法來,導致我這麼多年學習思維混亂,學的東西沒有章法。

    看了這本書後,我才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任何知識都需要系統化學習,在我們大腦中構建一個知識網路。

    學習的過程就好比是一個吸收消化的過程,光吸收不消化,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胃痛胃脹,所以學習不光是學還要習,學習到的知識要能過應用才是自己的。

    一個人學東西學的快記得多並不一定是智商高,有可能他學會了整體性學習,運用整體性學習的技術,每個人都能成為學習的專家。

    所謂的整體性學習,其實就是為我們的知識創造一個結構模型,在透過每一個模型之間創造聯絡,搭建一條高速公路,讓你的知識能構建一個整體系統,激發出個人的創造力,即“跳出盒子”之外思考,因為知識網路的構建,我們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思考,把兩個專業的東西聯絡在一起思考,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

    除了構建模型之外,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懂得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獲取也就是學的過程,可以說前兩步基本都能做到,多數人的行動停在了第三步,拓展。

    那麼拓展為什麼那麼難以進行呢?因為這一步就是需要我們形成模型,構建聯絡,獲得一個良好的結構。這就是多數人不會做的原因,或者說之前甚至沒有接觸過,只知道學習,理解然後記憶,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擺脫知識的牢籠,一直在學,但似乎收穫甚微。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才能獲得那麼一點點知識,最終做了知識的奴隸。

    當我們理解了一個知識點後,需要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接著進行拓展,主要有三種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縱向拓展。所謂的深度拓展就是對知識的背景進行探究,知識從而而來?結論怎麼產生的?事物為什麼以這種方式存在;橫向拓展,一個知識永遠不會孤立的存在,知識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們要探究知識間的聯絡,這個知識類似的結論有哪些?同一領域還有哪些發現等。縱向拓展,就是發現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中某一事物的聯絡,比如水流動或是駕駛汽車之間的聯絡。我們並不是每一個知識點一定要做到這三點,但是學習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不斷追問,那麼知識拓展就會隨之展開。

    在拓展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糾錯了,學習就是在犯錯和糾錯中成長的,但錯誤的聯絡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理解,最終結果可能南轅北轍,所以糾錯這一步至關重要。

    糾錯這一步也可以看作是修花圃,實質就是對我們知識架構進行修剪和整理,新增我們需要的聯絡,剪掉錯誤的聯絡。

    那麼該怎麼糾錯,糾錯可以採取很多方法,比如閱讀與觀點相反的書籍或是結合現實,不論怎樣的觀點,糾錯的最終途徑就是實踐。

    在糾錯之後,我們就到達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應用,如果學習只是紙上談兵,那終究只是理論,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把知識應用於實踐中,所學知識才能更深刻。

    不要覺得學習只需要理論,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是世界上最親的人,也是最愛子女的人,但為什麼有一些人對父母有很大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