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必5

    六朝——東吳、東晉、劉宋、南齊、梁、陳都把首都定在建康(又稱建業、鄴城),大約是今天南京之所在。從地圖上來看都靠近北方邊境,尤其是陳朝基本上就挨著國境線,這算不算天子守國門?個人認為不算。六朝都是偏安江南一隅,除了東晉、劉宋曾短暫收復長江以北部分故土,大部分都是以長江為天險做防守狀態。為什麼選擇建康為都?因為長江以北的土地都已不在自己手裡,那些自古以來常用的都城地點都已失去,而此時往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尚無已經開發、興旺到足以定都的城市,今天經濟最為發達的南方各省當時很多還是蠻荒狀態。而地處長江南岸且已開發初具規模的建康就成了好選擇,而且歷經六個政權的建設,後代使用起來更加方便。況且自古以來金陵有龍盤虎踞之說法,從風水上來說也被統治者們認為有利於自己王朝的延續與興盛。

    為什麼我個人認為不算是天子守國門呢?第一,如前面所說,定都建康不是為了抵禦外敵而定,而是別無選擇和使用方便的無奈抉擇。第二,六朝的君王除了幾個開國皇帝有向北擴張、統一中國的壯志外,大部分都是渾渾噩噩的無能之輩,很大部分是貪生怕死、荒淫無道的昏君,要他們冒險守前線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第三,當時有長江這樣的天塹對於北方國家來說是難以逾越的,而守著天塹的南朝則自認為首都是安全的。

  • 2 # 檢海搜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能出自《明朝那些事》這本書。主要是說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時堅持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政策態度。主要是對於對明王朝永樂帝遷都北京和崇禎帝吊死煤山的歷史事件的形容。

    以六朝吳國東晉宋梁陳定都健康與江北政權對抗而言,應該不算。

  • 3 # 縹緲孤鴻影45

    六朝那時,南方剛開始開發,之前少數民族披髮赤體,茹毛飲血,西晉垮臺以後,政權南遷,大量漢人逃到南方,多居江淮之間,定都先在下邳,元帝遷至建業,但重點在荊州,建業當地人勢力弱,又被東吳數十年建設,頗有王都之氣,以後歷代,皆建都於此,遂成繁華夢斷之地,一開始建都的時候,前趙與後趙的勢力,也就在淮河以北,遠不到江邊,所以是安全的,只是到了二百多年以後,北魏分裂為北齊和北周,並且當時已梁和陳的時代了,夲來北齊和北周互相攻擊,無意南侵,是梁武帝有意北伐恢復中原,反因大敗招致北齊南侵,屢次佔地,梁武帝死於侯景之亂,後與北齊聯手方剿滅侯景,又割江北之地給北齊,至此形成北齊軍隊隔江相望健康〈建業),南朝更不敢違抗北齊,這又得罪了西邊的北周,北周大舉南侵,四川全陷,南朝只剩東南一隅,只能委屈求全,一心依賴北齊,不然人家一會兒就把你滅了,又形成鼎足之勢,陳附齊,陳齊聯手共對西,這不僅不是天子守國門,而是兒皇帝親敵國,與滅國唯一不同的是陳先(後)主保住了自己的富貴,當然,只要能忍,一切都不成問題,在劉宋時代,頗為進取,數次北伐,劉裕曾經攻克長安,後內亂頻起,自顧不暇,那能恢復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屬中上層人士,也就是著名的"士族",近系繁殖,腐敗無能,又大失北方漢人之心,漢人反助五胡,之所以五胡民族,萬八千人,縱橫華夏,摧枯拉朽,全因西晉政權,業已朽壞,朽壞之因,全在士族制度,造成上層精通享樂,中層專事腐敗,下民恨極,反助敵人,既使五胡不來,亦必不能久,五胡一來,三百年亂局,漢人以億萬文明之邦,屈服於區區蠻夷,皆士族制之罪也。

  • 4 # 賀灝

    按地理的概念來看,六朝的國都都在建康,也就是現今的南京,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也是沿著長江與淮河做國境線,中間有一段無人區做為南北方的緩衝地帶,天子大都住於建康也算是天子守國門吧。

  • 5 # 麟角1

    南京建城已有2500年之久,從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到南京,共有15個名稱。“建康”之名,是晉武帝司馬炎滅東吳後,將孫權時取的“建立帝業”的“建業”,改名為“建鄴”;到西晉末年,因為晉愍帝的名字叫司馬鄴,為了避其名諱又改為“建康”。山脈護體的南京,長江在這裡由自南向北,突然折彎向東 ,成為南京城的一道自然天塹;自古是兵家必爭的險要之地。諸葛亮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於是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遷都於此,之後又有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前後53年)、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選擇在這裡定都。在中國現在使用的地名中,明確帶有“首都”意味的只有北京和南京。南京這個“京”字,似乎在提醒著人們它昔日的繁華與榮耀,而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幾乎都是短命的,“金陵王氣黯然收”似乎是南京永遠的噩夢。傳說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巡遊至此,看出金陵城暗藏著帝王之氣,於是下令改“金陵”為“秣陵”(即餵馬的地方),並開鑿秦淮河,以洩帝王之氣。從此,南京的厄運便開始了,“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三國鼎立,當年孫權修建的江防要塞石頭城(今天的鬼臉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晉代風流的烏衣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梁武帝出家的千年古剎雞鳴寺,“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照女牆來 。”那飄著一片片脂粉香氣的秦淮河,還有那泛著一段段往事的玄武湖和埋藏著幾代王朝背影的紫金山……。遠去的風雲與浪漫,在這裡總有那麼一股凝重和沉靜的感懷之情。扯偏題了,打住。你問“六朝”時,定都在南京,算不算“天子守國門”?我認為應該算。“拒敵於國門之外”的國門,是指一個國家邊境線上的口岸。對於南北統一的中國而言,那時如果定都的是北京,就是名副其實的“天子守國門”,因為北京有“萬里長城”,屬於邊境。明初朱棣遷都於北京,就是純粹的“天子守國門”。而對於南京來說,它不屬於邊境。但是,南北對抗,“六朝”都是以長江天險為國界,劃江自治;而他們的都城南京又正處在長江邊,屬於中國南北分裂的邊境;所以“六朝”應該算“天子守國門”之說。

  • 6 # 淺草堂

    個人看法不算

    一者地圖上看江南疆域廣大,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有很大的戰略空間,但當時很多地區還屬於蠻障之地,能作為國都的大城屈指可數。

    二者歷代南北分治的局面時,南方的北部疆域都在淮河一線,與陸路相比,在古代水路運輸更加便利,北兵南來、男兵北往、軍輜運送往往仰賴水路。所以能看到很多古代戰爭行軍路線圖都是沿著河道的。

    淮河東段的淮安清口、盱眙,西段的鐘離渦口、壽春穎口都是戰略要地,每看亂世史,這些名字都會頻繁的出現,所謂“守江必守淮”,所以國門在北,江淮之間算是前廳,身處建康的偏安天子守的只能算是自家寢室(貌似南宋天子連臥室門都交給別人了)

    北方數條南北向水道均匯於淮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規避“能者多勞”的職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