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燕榮醫生
-
2 # 靈霄雲羅先雲
喝紅酒是否可以軟化血管預防或治療心臟病?我沒有試過,只是聽說過。我家樓下有一位六十五六歲的老大姐,她就有高血壓,而且血壓較高。她了高血壓後就每天晚上堅持喝紅酒,堅持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結果血壓未懨復正常。結果在鄉下請了一位民間中醫給她開了幾副中藥,結果才把血壓穩住。據她紿我們講,她現在的血壓正常。
至於紅酒能不能軟化血管?我真說不準,我所講的那位大姐的情況也許是個個案吧?
-
3 # 和你攜手健康人生
謝邀請,現在網路上養生文章,五花八門,讓人無法選則,不懂中醫理論的人很容易認為是對的!我認為真正養生理論,是教人平時防病,得了病能教人治好病,能健康活過120歲的,集治病防病於一身的養生理論是最正確的!至於喝紅酒能軟化血管,防心臟病,在你健康的時候喝點能溫陽化血化瘀,一旦得病靠喝酒能解決那是害你,無論我們吃的任何東西,都不要太過,是利用現有的食物,分清寒熱根據你的體質辯證糾偏,使自身陰陽平衡才能真正使我們健康長壽,因為世界上最好的醫院是我們自身!
-
4 # PiPi健康
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最近搞了件大事情,它釋出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飲酒根本沒有“適量有益健康”的說法,哪怕只是一滴,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一時間引起了各方關注,吃瓜群眾蓄勢待發,紛紛奔赴食品界第一車禍現場,酒販子們也在寒風中不由地瑟瑟發抖。
其實,關於酒精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和調查一直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少量飲酒有損健康的結論,比如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前瞻性研究就顯示,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這項研究耗時28年,共追蹤了10萬名女性。
可令人鬱悶的是,不管學術界再怎麼折騰,哪怕關於酒的研究結論堆積成山,老百姓終究還是視而不見,淺析其中原因,估計是陣仗鬧得不夠大。
你來看看《柳葉刀》釋出的這項研究,牽扯進了195個國家及地區不說,還包含了2800萬名飲酒者,裡裡外外加起來,共耗費了該研究團隊27年的光陰,黑髮人都熬成了白髮人。
《環球科學》雜誌對其的評價是:“這項規模空前的研究,成為了我們瞭解酒精健康、社會危害的最全面、可靠的參考依據。”
如此嘔心瀝血,就問你服不服?
一、“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起源。
如今注重飲食健康的老百姓很多,有的即便沒有飲酒的習慣,也會因為“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在每日淺酌上一杯。所以,我們先來掰扯掰扯,這一說法的起因到底是什麼。
1、法國悖論
“法國悖論”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個故事在當時的營養界紅得就跟范冰冰似得。
故事的主人公是法華人民。
法華人在我們眼中是浪漫、多情又文藝的存在,但他們的飲食喜好和生活方式卻和我們同樣糟糕,高油高脂,抽菸喝酒,完了還不愛運動。
可意料之外的是,他們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比全世界都低。比如,人均脂肪攝入量明明是中國的5倍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卻只有中國的1/5-1/9,而死於冠心病的病人,也僅佔了英國的1/3。
營養學家們頓時覺得三觀盡毀,心態全崩,紛紛嚷嚷著“找不出原因,決不罷休”。
由此,“法國悖論”誕生了。
2、媒體與的酒商炒作
於是美華人民沸騰了,喜大普奔,搖旗吶喊,俺們的心腦血管有救啦!很快,葡萄酒的銷量在這股沸騰之下上漲了44%。所以啊,要問植入式廣告哪家強,美國的葡萄酒販子瞭解一下。
那麼這家電視臺是哪裡來的勇氣,告訴人們這個結論的呢?一本名叫《吃的真相》的書或許能給出答案。
該書的作者把所有跟“飲酒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調查彙總到一起,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結果:
l 適量飲酒的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和死於心臟病的比例,的確比完全不喝酒的人要低,當然了,與酗酒的人相比,也自然更低。
l 葡萄酒,白酒、啤酒中,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為明顯。
於是乎,酒販子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抓住這些調查結果不放手,大肆宣揚“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紅葡萄酒是被炒作得最多的,其含有的白藜蘆醇、多酚、有機酸等具有保健效果的營養素都成為了炒作的資本。
不過請大家注意,雖然有這麼多的調查擺在那,但是從頭到尾,科學家們都沒有推薦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些都不過是酒販子們為了謀求利益,而不得不採取的手段罷了。
本文開頭提到的研究就這個問題有過說明:“沒有完全否定酒精對健康有益的一面,不過,只有酒精對缺血性心臟病的預防作用得到了證實……即便飲酒對於心血管有些許好處,但也被其他健康風險完全抵消了。因此,酒精攝入根本不存在‘安全劑量’”
二、亞洲人最不應該飲酒
話說了這麼多,相信各位酒徒心中的小火苗已經全部熄滅了,但為了防止有死灰復燃之勢,本文還是決定再潑最後一盆冷水,以保證你們的小火苗都死得透透的。
那就是亞洲人,尤其是咱們東亞人,是全世界最不應該喝酒的,因為咱們“有病”。
1、酒精潮紅反應
戴維·考特萊特在自己的著作《上癮五百年》中,對這種病這麼描寫到:“大約半數亞洲人體內會製造一種不完全代謝酒精的非活性酶,而在飲酒之後出現臉部紅熱、心跳加劇、頭暈噁心的‘酒精潮紅反應’。反應較輕、較慢的人偶爾還會小酌兩杯,但反應快的人則容易引發急性酒精中毒。”
相信大家在平時都遇見過喝酒特別容易臉紅的人,也就是俗稱的“喝酒上臉”,有些甚至只喝了一杯,臉都能紅得跟猴屁股似得,這種人就是典型的“酒精潮紅反應”。
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江湖傳說它起源於中國的華中地區,幾百年以來它在東亞危害了眾多子孫。
2、基因缺陷
“酒精潮紅反應”究其根本其實只有4個字——基因缺陷。
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要想被完全代謝掉必需要經歷兩個階段:
l 第一個階段:乙醇變成乙醛。這個階段需要ADH1B基因的幫助才能完成,那些影視劇裡千杯不醉的人,一般都是ADH1B基因缺陷。
如果以後有人在你面前吹噓自己從來喝不醉,麻煩問他一句:“兄弟,有病了不起嗎?”
l 第二個階段是乙醛變成乙酸。這個階段則需要ALDH2基因的幫助。喝酒容易臉紅,就是ALDH2基因缺陷。這一情況還會帶來另一個嚴重的後果——口腔裡無法代謝成乙酸的乙醛,會不斷積累,大大增加癌變的風險。早在1998年日本學者就發現,有此病症的人,口咽喉癌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的11.14倍,食管癌是12.5倍,胃癌是3.49倍,結腸癌是3.35倍,食道癌更是高達54.2倍。
所以,如果你是個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或者你的家人有這樣的情況,不要抱怨為什麼別人基因有問題就能變成蜘蛛俠,你們卻只能增加癌症風險,當務之急,是應該找出所有的酒杯,然後再找個收廢品的……
三、脂肪肝病人請注意
酒精帶來的健康後果大概有23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缺血性卒中、糖尿病、肺結核等等,而本文想要提及的只有脂肪肝這個小妖精。
1、酒精性脂肪肝
中國的脂肪肝患者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2億,而有一種脂肪肝叫做“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是由於長期過量飲酒造成的。
但凡去醫院體檢,如果檢查出脂肪肝,醫生都一定會在體檢報告上,勸誡病人千萬忌酒。但很多人卻並沒有將此話放在心上,自作主張的認為只需要少吃肉、少放油、吃得清淡些就行,酒什麼的太難戒!
可你知道酒精的熱量有多高嗎?
人體必需有三大產熱營養素來做基本支撐,分別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其中脂肪的熱量是最高的,1克約有9千卡。
酒精的熱量僅次於脂肪,1克約有7千卡,僅30毫升的白酒就10克酒精。
這些多於的熱量如果消耗不掉,就會轉化為脂肪,囤積在身體裡,腰腹是脂肪最愛囤積的地方之一。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如果你的父親或者丈夫腰圍過大,成天頂著個大肚子,那麼基本可以判斷他們是脂肪肝,10個男人裡面9.9個都是。
道理很簡單:成年人的臟器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自己長大,只有脂肪在它們周圍堆積,才能將肚子給鼓起來。
2、酒精最傷肝
另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酒精進入人體後,大概只有一小部分能夠透過尿液和呼吸排出來,剩下的90%都需要勞煩肝臟。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出於人道主義,如果你已經患有脂肪肝了,就請別再喝酒為肝臟雪上加霜了。
要是一不小心肝硬化了,可就沒法活了。
放眼世界,中國是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酒對於我們而言,不單單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
2016年的酒精緻死人數統計中,中國以70萬人的驚人數字排名第一,而第二名印度也不過33萬人。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也表明,中國每年因酒精中毒致死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1萬。
以前我們總說,小飲怡情,大飲傷身。而現在呢,在飲酒文化與身體健康之間,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回覆列表
關於紅酒預防冠心病來源於“法國矛盾”現象。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統——"莫尼卡專案"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法華人愛吃乳酪、鵝肝、黃油、牛排,這些都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但法國的肥胖人口卻只有10%,而英國高達22%,美國高達33%;法華人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比其它西方國家,尤其是比英華人和美華人要低得多,其標準人群(35~64歲)中冠心病的死亡率男性約為英國的1/2,為美國的1/4;女性約為英國的1/3,為美國的1/4。研究人員認為:“法華人有喝紅酒的習慣,每天適當飲用紅酒有利於心血管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有研究資料顯示,適量的紅酒可以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從而保護心臟。紅酒中的主要成分白黎蘆醇被認為是紅酒起心臟保護作用的“密碼”所在。白黎蘆醇具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作用,有一定的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研究發現,白黎蘆醇的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而紅酒產地不同,白黎蘆醇的含量也不同,而市面上買的紅酒,我們很難判斷其白黎蘆醇的含量。
“每天一杯高白黎蘆醇含量的紅酒,可以減少一部分的冠心病的發生率。”這種說法還只是一種推測。但是現已證實,酒精過量可導致酒精性心肌病,導致心臟擴大和心功能衰竭,同時對血壓也有不利影響。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白黎蘆醇的一位權威專家,涉嫌有150篇關於白黎蘆醇的科研論文存在資料造假行為。如果這個指控成立的話,那麼所有基於其研究成果所得出的結論都是不可靠的!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包括早發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肥胖、缺乏運動及高糖高脂飲食的習慣,精神緊張及壓力大等等。
所以預防冠心病,還是要從源頭抓起,比如控制血壓穩定,避免大起大落;控制血壓達標,控制血糖的同時預防低血糖,血脂要達標,同時改善生活方式,適當運動,控制飲食及體重。
如果血壓控制穩定,沒有心臟功能衰竭的症狀和客觀檢查的依據,每天可以飲用少量的紅酒。心臟病人不要飲用白酒或者啤酒(增加尿酸),飲用白酒或者啤酒,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結論:
1、“每天一杯紅酒,可以預防心臟病”是一種推測,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援。
2、預防心臟病,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