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吳建平營養師

    冬天寒冷,很多人認為喝酒能禦寒,又能促進血管擴張,達到養生的目的。

    如果喝酒以禦寒為目的,效果並不佳。有資料顯示,喝酒會刺激血管擴張,促進血流加快,把體內的熱量帶到身體表面,因而感到身體暖和,然而,血管擴張也會使體內的熱量散發的更快,酒勁一過,反而會感到更加寒冷,也就是所謂的“發寒酒”。

    從營養學的角度講,不提倡喝酒養生,因為喝酒易超量,沒有達到養生的目的,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不能控制喝酒,最好限制自己的酒量,或者用紅葡萄酒代替白酒,也就是代替烈性酒。白酒營養物質較低,酒精度數高,它比紅酒、啤酒更容易傷害身體,尤其對肝、腎、胃、心臟、生殖器官、視網膜有殺傷力。

    葡萄酒因為是由天然的葡萄釀造而成,富含葡萄裡面的營養素,如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適量喝點葡萄酒,能起到一定的養生作用。但葡萄酒也含有酒精成分,所以也不要喝多,每天250毫升以內為宜。

    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少量喝酒有助於減少罹患腿部動脈疾病的機率。中國中醫認為,少量喝酒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

    如何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有資料顯示:喝酒的最佳時間為晚上6點鐘,也是我們吃晚飯的時間,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參與,而人體在晚上6點左右分解酒的酶相對多些,有利於乙醛的分解。晚上喝酒還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適量的酒,還能有助於睡眠。

    如果達到養生的效果,還要根據自己的酒量和習慣進行控制,白酒每天控制在50毫升之內,紅酒控制在250毫升以內,啤酒控制在500毫升以內為宜。

  • 2 #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在寒冷的冬季適量的飲用酒,可以驅寒除冷,因為酒裡含有大量的熱,這些熱量會迅速被人體吸收。冬天喝酒的時候,最好都把要喝的酒能用溫水熱一下再喝,這樣不會因為冷酒而傷到五臟。

    當然,酒也不要過熱,否則影響口感。並且在喝酒前吃點東西,可以很好的保護胃黏膜,減少酒精對胃腸道造成的傷害,無論吃什麼,但是一定要吃些東西再喝,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點雞蛋和肉,因為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結合,發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最好也是邊吃菜邊喝酒。及時補充蔬菜水果,可以及時提供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為酒精的分解提供必須的物質基礎,而且其中的膳食纖維還會延緩酒精的吸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們的腸胃。許多人冬天喝酒,也會選擇在室外,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本身酒就有很強的刺激性,對人體有麻痺的作用。所以,冬天喝酒最好選擇在室內,氣溫高,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在冬季,許多人喜歡將雞肉、牛肉、豬肉等煙燻或醃製成香腸、臘肉,並當做冬季的下酒菜。其實,將熏製食品作為下酒菜並不科學。因為它們所含的亞硝胺和色素較高,在與葡萄酒同食後,會與酒精發生作用,不僅會刺激口腔與食道內的黏膜,還可能導致肝臟受損,甚至引發癌症等惡性病變。

  • 3 # 風嫣然

    冬天要想喝酒,建議喝白酒,不建議喝啤酒,啤酒適合在夏天溫度高的季節喝,而白酒卻適合在冬天氣溫低的時候喝。啤酒冬天喝過涼,對胃部的刺激相當大。冬天喝白酒一定要記得,不管在哪裡,最好都把要喝的酒能用溫水燙一下再喝,這樣,不但可以養身,且不會因為冷酒而傷到五臟。當然,酒也不要燙過熱,否則影響口感。

  • 4 # SME科技故事

    其實,打著健康的幌子去喝酒是很不靠譜的行為。

    大家似乎對“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一觀念達成了共識,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不管量多量少,酒一進肚子裡就開始傷害著我們的身體了。

    更不該用個案作為證明,認為喝酒就是好的。

    在1991年的一個美國電視節目中,有人就提出法華人跟美華人生活方式一樣沒有多健康,可偏偏法國的心血管發病率卻比美國低得多。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呢?他們很快注意到,法華人平時喝了更多的葡萄酒。

    為了解釋這一現象,科學家們開始對飲酒是否有益健康進行研究。一些做長期統計調查的研究者,分析完一大堆資料就激動地發現: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點酒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以及它導致的死亡率確實是要低一些。

    這可不止對於葡萄酒,就是白酒、啤酒也有同樣的功效。當然,這個一點酒,是個很微妙的說法。

    此話一出,酒商們怎能放棄這發財的好機遇,紛紛以它為噱頭進行加工包裝。酒帶來的健康功能也越來越豐富,甚至市面上的養生酒幾乎可以包治百病。

    事實上,還沒有別的研究能夠支撐喝酒養生的說法,大資料統計也存在著無法控制變數的問題。

    有一個說法認為,葡萄酒內含有抗氧化劑如白藜蘆醇,這是一種生物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但如果靠喝酒囤積白藜蘆醇,那是喝到撐死都辦不到的。

    每天小酌幾杯究竟是不是長命百歲我們不得而知。

    至少,前文所說的,減少心血管也未必就是好事。早在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

    同時綜合各方證據認為酒精是導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細胞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點是,同樣又大量證據證明:即便是“適量飲酒”,攝入一丁點酒精也一樣可能會致癌。

    即便喝再少酒,風險也同樣會增加,而且它還會隨著喝酒量的增加風險呈比例升高。

    就拿常見的口咽癌和食道癌來說,一個人每天多喝下10克酒精,風險就增加9%。

    10克,也就是抿一口。

    酒精緻癌的機制相當複雜。

    雖然乙醇本身不致癌,但它代謝的產物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

    在2017年WHO公佈的致癌物清單中: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其他地方的乙醛在2類致癌物清單中。

    再延展一下,世界上8%的人口,攜帶有一種Aldh2基因突變,導致他們無法降解乙醇,導致喝酒後會臉紅。

    由上文可知乙醇累計,會加大致癌可能。

    還有其他研究也顯示,僅僅是每天飲攝入25克的酒精,就足以顯著提高罹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乳腺癌和腸癌的風險。

    這些資料都只是片面展示喝酒的壞處。因為國外環境,他們研究的還多是酒精含量較低的葡萄酒、啤酒。而白酒是以蒸餾法提純,高濃度酒精,更是加速了酒精攝入。

    其實喝酒,本身就是圖個樂。又何必用養生包裝。

    正確的飲酒態度,就該是“我知道風險,但我願意承擔風險換一次飯飽酒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上一個一個未離婚的女生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