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乃棟說書畫
-
2 # 神韻軒書法
米芾主張的字不作正局,指的是傾斜取勢,在動態中求平衡。傾斜取勢是行書的一大特徵,在行書創作中常常採用此法來增加動態美。
傾斜取勢在米芾行書作品中有很多的表現。他用欹側的藝術字形打破平正工穩實用的字形,使字形取勢有了新天地。
在字形結構中採取多個方向的傾斜,有的字整體右偏、有的字整體左斜。有的是左偏旁斜、有的是右偏旁斜。整體看是平穩的。像表演武術醉拳一樣,驚險的動作造型不斷,變化多端,似醉非醉,醉而不倒。令人喝采。
米芾還有"大小相稱″、"變態貴和″的觀點,字有大小變化,自然為上,字作變形的改變後,整體要統一和諧。
以斜為正,也反映在米芾行書作品通篇章法中,大章法整篇是正的,小章法每行、每字又是斜的,是區域性的不作正局的斜,組成整幅章法的正。
(上圖書法作品為米芾所書,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3 # 狂喜淡墨a
本人認為,米芾的字,體現了欹正姿態。同時寫的意氣豪宕。故有了書寫之勢。並且欹正內含四面有鋒。每一個字都有中軸,給人一種四平八穩,字字成行,皆得中軸,一如王鐸的草書行列,皆得中心線上跳躍筆墨,彰顯體勢,生動形象。
試想,楷書的佈陣,若有欹正體勢,同樣具有生動活潑。
-
4 # 靜中樂
普通百姓,欣賞書法首先對平正一路讚賞傾慕有加,比如二田或者趙孟頫梁詩正等。但真正都的書法高人,會因字賦形,因形取勢,欹側相生,而妙趣橫出,比如米芾的行書和王鐸的行草。
-
5 # 殘墨修者
米芾的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所以人的觀點。
從古流傳至今的書法作品,呈現給我們的是多種多樣,百花齊放的,並不是單一的一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並能源遠流長,千古傳承。
米芾主張的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的觀點,只能代表他對書法的理解,並形成自己的風格,並不像他說的沒有體勢的字不美,而且非常的多。
如楷書和草書,顛張醉素和唐代四大家的書法都是正局,一點沒有影響人們對他們書法的喜愛,所以字有沒有體勢並不是判斷一個字的好壞的標準,一個字的好壞是多種因素決定的。
一個字的好壞在於結構,在在於線條的變化,在於筆法的老辣。
書法藝術其實就是線條、結字的藝術,一個字沒有豐富的線條變化,就變得單一,呆板無趣,最好的例子就是簡體鉛塊字。最能體現線條和結字美的書法《古詩四帖》,他就是以體現線條的變化多端,神出鬼沒,結構的千奇百怪取勝,至今沒有人能夠超越。
所以說字不是正局也吧,正局也吧,有沒有體勢也吧,都不是決定一個字的好壞的關鍵,一個字的美妙是多種因素決定。
綜合以上只能說,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一樣,米芾說的只能代表他自己,我就不認同他的觀點。
-
6 # 華蓮生
這一個不是一般的就能掌握的火侯,辛辣烈之後就不再吸引人了。米芾其實是在刷單的。蜀素帖與多景樓難道不是刷了?
回覆列表
米芾這個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的書法觀點是正確的。
為什麼?因為毛筆字作正局、無體勢是實用書寫的佳,也就是好看好認。書法如果這樣寫,也就變成了書寫,就不佳,無活力,不生動。即不合筆法,難出筆鋒,章法如貼牆磚,索然無味。
不作正局,並不是把字個個寫成歪把子,是指不能寫得規正刻板,狀如運算元。是要寫出多變的各種奇特驚險形式,寫出獨特個性。
須有體勢,是指書體及章法不能寫得四平八穩,要寫出活力,寫出筆鋒,尤其是要寫出筆勢。因為書法中筆勢是筆法的變化和拓展,無筆勢則無生動的結體,更無開合疏密的章法。所以早期的書法就稱為書勢,由此可知筆勢的重要性。蔡邕還專門寫了《筆勢論》一文。
米芾這個書學觀點並非是他的發明,而是王羲之的書法特色,即似奇反正的藝術形式。王羲之的書法都不作正局,似奇反正,千變萬化,意趣無窮。米芾不過是學了王羲之書法特點而已,而且有點消化不良,過於狼狠了,比起蘇軾、黃庭堅來,差了那麼一小點,因此屈居宋四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