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偶有詩意

    如果在文字中找出完美的組合,那不是詩歌,就像醜女人整過容一樣的彆扭。每個人都是一頁書,有的是四庫,有的是精裝,有的是簡裝,有的畫的天空,有的寫在大地。詩歌是高山流水,從不刻意,詩歌是風,無處不在,詩歌是海洋,是螞蟻的影子,內心的鏡子,眼睛裡的瞳仁。再蹩腳的詩人,也想寫出傳世的篇章,雖然有人用盡了畢生的精力和追求也只能和詩歌失之交臂,詩歌很有脾氣,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

  • 2 # 笑看永珍123

    囉囉嗦嗦,不知說什麼,難道是詩歌?當然不是。詩歌,是說得很少,表達很多!

    好的詩歌應具備音樂和思想兩重美感。音樂性是指語感,思想性是指生活感悟與哲理。

    好的詩歌最重要的是文字背後的暗示與意義。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指作者目送故人的時間很長,此情太深:船看不見了,還怔怔地看天邊江水,難道難捨之情不深嗎?又如“夜半鐘聲到客船”,意指作者失眠了,要麼夜半怎能聽到鐘聲,而夜之清,鍾之醒正陪伴著作者的不眠。

    大家透過品詩,可以看到文字背後的那片天空,語止而意無盡!

  • 3 # 腰半夜

    古人說“詩言志”。詩只是一種載體,詩人透過它來表情達意,要要讓人知道你想說什麼。所有的藝術形式莫不如此。和你在淘寶賣貨一個道理,消費者要知道你賣什麼。讓人感受體會產生共鳴,首先要讓讀者讀懂。有些書法家所謂的書法,自己都不認識,有些詩人的所謂朦朧詩,過一階段他自己也朦朧了。這是對藝術的無知和褻瀆。當然讀懂不意味著直白,禿子腦袋上的蝨子也絕不是藝術。適當的藝術加工,寫作技巧包括文字的運用都是創作的必要元素。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讀懂,藝術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藝術高於生活,也對不同的“消費者”產生了界定。也就有了陽春白雪的分別。一切讓人看不懂的所謂創作都是耍流氓。

  • 4 # 我不像壞小孩

    “詩歌不是讓你懂,而是讓你感覺”這是誰說的?又是那些“專家“吧?有些人就是如此,你寫詩,作對,他總會給你挑出毛病,不是不合轍,就是不押韻。你要叫他做一首,他就會拿出 “詩歌不是讓你懂,而是讓你感覺”這套歪理邪說,以證明他的所謂”磚家“地位。

    一首好的詩歌,就像一副‘’寫意的山水畫”。雖然需要細細品味,單不意味著就要“雲山霧罩”,最主要的是要有意境。看看古時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之所以流傳千古,主要不就是有“意境”嗎?而且言之有物,短短數行字,就能寫就"萬里江山,美人如畫,朝代更替,武士行俠。豪傑喝酒,文士飲茶”。不行了,再寫就沒完了。再告訴你你個秘密,下面這隻佛手,是我雕的。暫時到此,回頭再聊,再見。

  • 5 # 咫嵐陳賢忠

    詩歌當然要讓人懂了,所有人都不懂,作者只能自慰,難道作者就不吃人間煙火,成了仙?

    社會進步到今天,一切都用資料說話,再也不是單純靠幾個"磚家"坐在席上忽悠別人,偽裝就是造假,所有解釋等於掩飾,一切辯駁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詩歌本來就是寫給讀者看,只有大多數人認可,這首詩歌才算成功的作品,你既然端得出來桌面,就得接受公眾的檢驗,好與不好就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讀者們說了算。

    詩歌當然要讓人懂,別人不懂,自己懂那叫"意淫”,今天是民主社會,少數服從大多數,只要好詩就不會缺乏讀者,讀者不認同,你敢說人家觀賞水平不行嗎?

    時至今日,有的人還沒搞懂什麼是好詩,接地氣的詩歌才是好詩,詩歌源於生活,一切與生活脫節的詩還算是好詩嗎?說白一句,不是別人不懂,是作者本身的水平不夠,難道不是嗎?

  • 6 # 曼德羅

    "詩歌不是讓你懂,而是讓你感覺",這種論調不無荒謬。

    若是以此論音樂,還著調。試想當年閔惠芬二胡大師一首《江河水》,在美國紐約讓老外不禁涕零,臺下是真正聽懂,並感覺到人在悲痛欲絕時的泣訴,音樂入骨的張力,靠優美的旋律滲入,不須文字註解。

    然而,詩歌是以文字內容體現的文學體裁,她從浩瀚的漢字之海中淘出自己的金,用簡練含蓄的方式訴諸於人,目的是言志,寄懷,喧洩……,透過渠道,讓人知曉,分享,以致流傳。

    如果是寫日記,那是個人私密,隨寫在己。但以傳播為旨的詩歌(我想這亦是多數人的初衷吧?),則應考慮起碼的效應一一能看懂!猶如貴州某處山壁上刻有疑似天書的字(姑且稱字),大家幾乎是一個不識。那讓您讀觀感,如何?

    當然,允許詩歌作者孤芳自賞,這乃獨特的個人感受,與他人畢竟有別。可是,已知古片的詩歌應為透過媒介,使受眾見到的文學作品。若以夢囈胡謅,異古稀奇,走火入魔之一堆文字垃圾,讓人猜謎,讓人犯疑,但百思不解(其實有的人,特別是所謂一些現代詩人,自己都不知究竟表達了什麼),還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麼?那感覺,不啻是誤入瘋人院,彼此都亂套了!還有什麼閱讀美感和傳播興趣,趕緊撤吧。

    詩歌也是美學範疇,是我們欣賞的中華千百年遺留之文學瑰寶。使我們從中汲取營養,豐富人生,前提是能看懂其內容,方產生共鳴,是一種無以倫比的精神享受,這種感覺才真好!

    隨心答之,恐闡述未切題,希諒。

    誠謝題主及詩友天山逸雲之邀!就此打住。

  • 7 # 歲月如梭水如歌

    不對。詩歌意之所指,生之所在。情之所思,要有譜靠。物象語言,意象生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不是感覺,是意會。詩歌是會意字,不形聲字。不管有不有,不看偏旁與部首。

  • 8 # 吳言27

    這種奇葩的論調真的讓人無語。你寫一首詩歌,不是讓人懂的,那寫來幹嘛呢?是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讓我感覺?我都不懂你的詩歌我感覺什麼呢。一首好的詩歌,應該讓人產生共鳴,有所感悟,甚至令人叫妙。可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懂的基礎上。不懂,一切皆空。從未聽說有什麼東西能不懂而感悟出什麼的。這位大神是學禪的吧。

  • 9 # 螞蟻之瞳

    一家之言,不足為據。懂與不懂根本就不是評價一首好詩的標準。作為詩人,既不能刻意追求人人都懂,更不能刻意追求人人都不懂,這都是誤入歧途。任何藝術形式都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詩歌也不例外,一首好詩的前提必須是真,真性情,真體驗,這才能直指人心,而不是故弄玄虛,搞文字遊戲。

    但是詩歌有時候就是感情的宣洩,沒什麼道理可講,像以前的朦朧詩,大量採用暗示、通感的手法,從字面上看很難知道他們具體寫的是什麼,但那種感覺又似曾相識,讓人歎為觀止。這種能耐非命運眷顧者不能辦,更不是譁眾取寵者可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怎樣才能徹底解除?讓生活迴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