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喵的老豆

    《魯濱遜漂流記》是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小說作品,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因出海遇難,漂流到無人小島,並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後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總體來說,本書體現了不懼困難,勇於奮鬥的思想。

    其實這部小說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而改編創作的。

    1704年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髮生爭吵,結果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離智利有400英里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達4年4個月之久。四年後,他才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經成為了一個野人。

    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濱遜”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他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

    丹尼爾·笛福(1660~1731),丹尼爾·笛福出生於倫敦,他是一個現代主義作者。他當過牧師,後來從商,失敗後欠了一屁股債,只好到報社做編輯。在1719年時創作了《魯濱遜漂流記》。

    這個時期是“黑奴貿易”最繁榮的時期,也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階段。本書歌頌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個人奮鬥精神。也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充滿物質利益,人與人之間冷漠。說明白點,就是表現了當時社會在合法(或不合法)的情況下,必須為發財而不停的努力,努力!才能收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這就是資產階級的奮鬥精神。

    我認為這本書"文化殖民主義","歐洲中心論"思想一直貫徹全書,這部小說的敘事與當時的探險旅行,海外擴張和殖民掠奪這些奠定大英帝國的殖民實踐有著直接的關聯。笛福所描述的主人公魯濱遜在荒島上的開拓,發展過程也展示了帝國殖民地建構的過程,是英國早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海外擴張行為的真實寫照,是西方殖民主義向海外進行殖民開發的一個縮影。

    對於當時的社會,我認為這本書不是批判,而是隱晦的認同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這種制度統治觀念深入歐洲人心,社會黑暗,很有諷刺意味。

  • 2 # 小草發芽啦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魯濱遜是渴望回到自己狗窩的,況且不是狗窩,差不多現實的英國相對而言就是個非常先進的金窩,是歌頌那些探險偷盜者的拼搏,在美化人,而非批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安排《人民的名義》角色的扮演者,你會怎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