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儘量少講道理,舉個例子加以說明。
183
回覆列表
  • 1 # 我是青鳥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莊子認為所謂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等,都是人道譭棄,而人為標榜出來的東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來大盜,何須聖人。人人贍養,勝出個別所謂的孝子;人人排隊,勝過一群人亂哄哄而出個別謙讓的好品質人。

    道家認為貧富差距產生貪,沒有貧就沒有富;等級差距產生歧視,沒有貴就沒有賤,矛盾是差異以及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同理沒有聖人,就沒有大盜,當你搶佔道德制高點的時候,製造了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在《道德經》裡,老子是這樣表述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沒有差異就不存在聖人和大盜。

    《莊子•雜篇•列禦寇》中有這樣一段:招惹兇禍的思想有五種,中德是禍害之首。什麼叫做中德呢?所謂中德,是指自以為是而詆譭自己所不贊同的事情。強迫他人使用自己的道德標準是道家學說最忌諱的,因為沒有一種道德標準大過天道,“物競天擇”能夠長久存在的東西,必有其道理。聖人如是,大盜亦如是,盜亦有道。若要沒有大盜,靠殺是殺不淨的,因為聖人會不斷的用他們的道德標準制造出大盜。

    每個人只能對自己負責,做好自己不要去道德脅迫別人,如果大家都能如此,這就是“無為而治”的理想模型。

    從莊子學說三個基本論點歸納一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涵義:

    1.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脅迫別人,這種脅迫製造不和諧。2.不要只注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要多從人類的基本欲求出發理解他人,人都不是聖人也都不是惡人。3.沒有絕對的聖人與惡人,不搶佔道德制高點,也就沒有邪惡軸心。

    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倒不是說詛咒聖人都要死掉,也不是說希望盜蹠一直存在,只是希望按照他的無為和齊物的思想,取消一切差異,讓世界按照他原來的樣子執行,這個原來的樣子,就是自然而然,就是道!

  • 2 # 方甲子

    “聖人”指代大家公認和嚮往的東西,而“大盜”指代人們的慾望,意思是說,人們所推崇的東西恰恰是引起慾望的東西!

  • 3 # guanghua458

    聖人是理想化人格,用理想化現當然的思維看待事物,典型如公知,他們的理想化說法會打動社會大多數人,比方顏色革命,利比亞推翻了所謂獨裁者,成了遍地軍閥大盜不止的社會。

  • 4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比如,在某些網友圈中熱議的紫薇聖人,真人連影都沒有便活著,再加子虛烏有的火星男孩推波助瀾,更是炒得騰騰揚揚,群情激奮,紛紛自疑疑人是紫薇聖人,連深山裡的和尚也參與其中,不得安靜。於是,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紫薇聖人出世,甚至有人見崑崙山一個不愣不精、木木納納的人佔在雲端要下生人間,而且有影片。如此聖人不死於人中,那些盜取此聖人名的大盜何以止?為什麼?不見可欲,民心不亂。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因聖人與天地正氣合為一體而無名。故,聖人無名,若有名便是不死。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聖人,死而不亡,故有壽。

  • 5 # o王韜o

    哪裡有聖人,又哪裡有大盜呢?人心有分別而已,有分別自然有好有壞,沒有盜就顯不出來好,沒有短就顯不出來長,正因為人的分別心,所以有了好人,因為比較,所以有了聖人,有了大盜,心不能均平,若人民心都均平了,也就沒了聖人,沒了大盜。

  • 6 # 白馬入蘆洲

    聖人和大盜僅一步之差,都是價值觀分別的產物,需要聖人時是因為有大盜。如果人人都差不多,就沒必要分聖人和大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有必要完全按照保修手冊的要求保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