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史之徒兒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與龐統齊名,是因為水鏡先生那句“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見,一龍一風兩人的才氣和名氣的確是旗鼓相當的,諸葛亮大可觀天下勢,小可定一戰一役勢,屬於謀略和計智並存並重的綜合型人才。

    龐統則很少在小問題上顯能力,可能是不屑,也可能是真沒有,他的主要才幹集中在規劃長遠藍圖上,龐統真實的志向是當一個“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王佐之臣,可人們一提到三國的謀士,第一時間浮現的肯定是諸葛而非龐統,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人們心中。但龐統給人的印象似乎就少了那麼點,龐統屬於那種壯志未酬身先死典型的代表因為他死的早,所以在歷史上的表現沒諸葛亮那麼耀眼。

    孔明的聰明智慧是毋庸置疑的,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郎,巧布八卦,都是我們耳熟能詳之事,羅貫中先生甚至還把他的智慧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三國志中陳壽也把諸葛亮比作蕭何,管仲。

    龐統呢,有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三國演義中描寫雖少,但一出現,次次都乃一場促進三國程序的大妙計,且不說別的,就說著名的赤壁之戰上,如果沒有他巧授連環計,把多疑的曹操說的服服帖帖,令其“下席而謝”並,“即時傳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其它的借東風,群英會根本沒用,

    再說龐統議取西蜀。可以說整件事一大半都是他促成的,他給劉備量身定做的一個個建議、方案,令劉備在日後的道路上有了莫大的幫助。

    現在看來,兩人並沒有高低之說,只是兩人在不同方面各自取得了那方面的巨大成績,臥龍的智慧不可否認,鳳雛的才能也毋庸置疑,關鍵在於兩人走了不同的路線,而兩人的路線雖難比較,但兩人都是各自路上的一個巨星,所以,臥龍、鳳雛之間確實可以齊名,但可能羅貫中先生更傾向於諸葛亮的理想和抱負,為了把其弘揚出去,才更著重筆墨地把他封為智慧的象徵吧。

  • 2 # 山東梆韻魯西南

    能力和智慧,賽過諸葛亮。

    因為形象渣,心理有陰差。

    計謀有偏激,考慮欠穩妥。

    落鳳龐統去,皇叔折臂膊。

  • 3 # 銘記恩澤方

    從正統的軍事理論,戰略戰術上看,孔明強,從旁門左道,為達目的而不惜手段上說,士元狠。排兵佈陣,運籌帷幄上各有千秋。

  • 4 # 劉一千五

    龐統的能力在三國時期是有名頭的,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一,龐統與諸葛亮是如何出名的?

    古人講究"立",立身,立言,立世,立名,立聲等等不一二足。在古人所以出村操江湖的時候,大概是"立名"的時候更多。諸葛亮和龐統一個樣。有人替他們搞推行廣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徐庶首先就把諸葛亮給廣而告之了。劉備聽到了。加上劉備馬躍檀溪後,在莊子上竊聽人家的議論。模糊不清地聽到了"臥龍鳳雒得一人可安天下"這些似是而非的話。劉備就更急不可耐了。劉備記住了這兩個雅號之人了。何況,有當時的老處士崔州平。他們的言語,可以毀損或者提拔一個當時的才子。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龐統二十歲去見司馬徽,這個老人對龐統驚奇,說龐統是南方的冠冕人物,在名聲就大了。

    司馬徽是當時的巨頭,由他出口的,沒有不得顯赫的名聲的。

    二,眾人認可龐統的才能,都推薦他。龐統出頭了

    任何時候,語言表達能力強,可以使自己的事情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上,有許多有才能的人,都有一副幾好的口才。這就是平常人說的靠嘴皮子吃飯。龐統在東吳呆過一些時候。與江東陸績、顧邵,全綜等人成了朋友。

    劉備為荊州刺史。龐統在劉備手下幹,當了耒陽縣令,治績不好。陸肅對劉備說,龐統是大才,你小用他了。諸葛亮也說,龐統是大才主公應該重視龐統。劉備才與龐統喝茶。他們談了半天,劉備認為龐統是個人才。讓他做了軍師中郎將。於諸葛亮並列。劉備入川,帶龐統而去,留諸葛亮在荊州。

    三,劉備得到荊州和益州。諸葛亮和龐統一個促成一個州

    諸葛亮與龐統在這個問題上極為相似。

    劉備在荊州時,無立足之地。諸葛亮說了幾次讓劉備取荊州為立足之地。劉備死要面子活受罪,千方百計找藉口不去圖荊州。結果長等短等,讓曹操佔了去。劉備在才想要了。可惜曹操不是傻缺,劉備不用諸葛亮的計策,荊州成了借孫權的地盤。

    劉備得基地,一個州是諸葛亮籌劃的,一個州是龐統籌劃的。顯然,龐統在有生之年對劉備的作用比諸葛亮大。

    四,龐統與諸葛亮的才能,究竟是誰厲害一些,還真不好說

    但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過,劉備手下的幾個謀臣。龐統與荀彧是同一個等級的人物。法正等等人與程昱、郭嘉這些人是同一個等級。

    這樣看來,陳壽沒說諸葛亮如何。只說了龐統與荀彧有一比。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看,荀彧是漢朝的大臣,忠於漢朝,而不是曹操。那麼,龐統也應該是荀彧一樣的人。他也是漢朝的大臣了,就不是忠於劉備了。而諸葛亮是忠於劉備的。所以,龐統的志向比諸葛亮弘闊。從全國著眼爭天下。

    這樣看來,如果龐統不死,他應該比諸葛亮更有能力。

  • 5 # 國際名場面

    龐統也是演義和史實出入較大的一個人物。

    演義中,他獻出連環計,對赤壁之戰做出了不小貢獻,然而實際上,龐統在赤壁之戰時在做什麼,根本無從知曉。因此歷史上,雖然龐統受到司馬徽、龐德公、魯肅、諸葛亮等人的大力推薦,但龐統真正展現自己計謀的時刻其實不多,基本也就是提出西進益州的重要性,以及在給劉備提出的奪蜀上中下三策。

    隨後龐統就在進攻雒城的過程中被流矢射死了,年僅三十六歲,沒有更多機會獻計獻策了。

    那麼,如果龐統繼續活著,會怎麼樣?

    我個人覺得,他雖與諸葛亮並稱鳳雛臥龍,但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在才能上的側重點不同,龐統對於名分大義之類的東西看得不重,這樣,龐統在軍事謀劃上,就更能展開拳腳,一心朝目標去做,但常常忽視政治後果;而諸葛亮謀事,則以政治人心為第一考慮要務,因此在軍事行動上有些自我束縛。

    龐統兩次獻計,都是讓劉備偷襲劉璋為上,甚至說偷襲完後,隨便給劉璋一個地盤讓他自己養老去,也不算背信棄義,這就很能體現他的計謀原則,務在快速、直接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為此犧牲一些道義也無所謂,有點像曹操的“霸術”,這點法正也十分相似,所以在《三國志》中,他們倆並列為一卷,他們都可以說是“軍事家”,但難以成為政治家。

    而諸葛亮則不同,他明白軍事只是政治的延伸手段之一,軍事是服務於政治而存在的,如果軍事成功而政治失敗,那也是捨本逐末的,劉備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兩次駁回龐統的計策,選擇先在葭萌關爭取人心,施加政治影響,最後採取中計,穩紮穩打,奪得西川,所以他們倆都是“政治家”,而龐統則不是。(當然,如果活的久,也不排除他有轉型的可能,但歷史無法假設,怎麼設想其實都多大沒意義了)

    ————————————————————————————————

  • 6 # 劍膽琴心01

    龐統的情商很低。他開始投靠孫權時,因為貶低周瑜,導致孫權發誓終生不用,可謂咎由自取。眾所周知,周瑜赤壁大破曹操,功蓋寰宇,有目共睹,就算你龐統本事再大,作為一個新人來說,也應該懂得尊重同事,謙虛禮讓。而一味的詆譭別人來證明自己有多強,這樣不能搞好內部團結的員工誰會喜歡呢?

    後來龐統在東吳混不下去了,來投劉備,也未受到重用。除了他不懂人情世故,沒有出示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信以外,估計同樣言語輕狂,遭到劉備厭惡。因為他寸功未立,劉備讓他做個基層縣令,已經算破格提拔了。然而龐統在任上不知道感恩,荒廢政事(估計有牴觸情緒),可謂失職。

    龐統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恃才孤傲,他和諸葛亮同樣被封為軍師中郎將,但是由於龐統來的晚,總是想急於立功,在涪城向劉備獻策謀殺劉璋,這些根本就不符合劉備“仁治”天下的理念,所以未被採納。入西川過程中,諸葛亮曾經寫信相勸,一定要徐徐用兵,不可輕進,這其實是在委婉的提醒龐統,戒驕戒躁,不要急功近利,沒想到龐統非但不聽反而心生不滿,以致貪功心切,中箭身亡,真是可嘆可惜!

    所以說龐統雖然才智與孔明相匹敵,但是他的人品氣度,有所不及也!

  • 7 # 文史長廊

    三國演義中,司馬德操言: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這是從治國能力將諸葛亮與龐統放在了同一水平上,但筆者認為龐統比諸葛亮少了點什麼,就算沒有死也只能屈於諸葛亮。先分析龐統的能力,龐統一開場就辦了件大事情――獻於曹操連環計。此計叫曹操把戰船連在一起,然後周瑜用火攻。此計一提出後,周瑜身服其論,曹操也被忽悠上當。但仔細分析一下,此計諸葛亮難道會想不到嗎?回答當讓是不會,距當時的情形來看,劉備與曹操已經是勢不兩立,諸葛亮在劉備帳下自然與曹操水火不容,諸葛亮能想出此計,但諸葛亮卻不能使曹操採用此計,再者從後面來看,諸葛亮為周瑜借東風,使此計得到完美實施,從側面看諸葛亮完全是熟知此計,並靈活駕馭。所以龐統只是在恰當的時間想出了一個別人能想出的計謀,此計謀讓曹操採用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此人需要赫赫有名,第二是沒有認主,所以非龐統莫屬。插一個他們出山的小趣聞:諸葛孔明出山輔佐劉備時,那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而且直接成為了劉備軍師,而龐統輔佐劉備時,是龐統主動跑來的,沒有使用作弊(魯肅、諸葛亮的推薦信),結果只被封了個耒陽縣的縣令。看來羅貫中先生有意傾向孔明啊。

    其實龐統的能力還是巨大的,在耒陽縣當縣令時,百日不理公務,等到驗收時,半日都把公務全部辦完了,而且沒有差錯,這人確實治政才能比較厲害。在為數不多的任用中,龐統死在了落鳳坡,這暴露了龐統的短板――不夠穩重。在與劉備共伐西川之時,經過雒城這個地方,龐統選擇從小路行走。在此之前諸葛亮送書信一封,言:主將帥身上凶多吉少,劉備本意回荊州再論,但龐統執意勸劉備前行,最終落下了將死的下場。分析一下此行,龐統身為軍師,“看天時”肯定是具備的,知道會有風險為何還要逆天而行?筆者認為龐統急於建功,在原文中,龐統反覆強調“這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獨建此功”,所以龐統以身試水,是急於建立一次功勳證明自己。這暴露了龐統過分追求“短平快”,而顯現出不夠穩重。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龐統肯定會略輸一籌,如若龐統不死,諸葛亮肯定會協調與龐統的關係,龐統會建立更多的功勳,甚至會超過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與龐統更多得是合作而不是競爭。

    三國故事,有因有果,令人回味。

  • 8 # 朵朵佬爺

    差多了,龐統是一謀士而已,放浪形骸,非治世大才。嚴格地講,諸葛亮是士大夫的精神楷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中華文化已和諸葛亮融為一體了。

  • 9 # 西蜀觀雲客

    齊名嗎?如果是演義是齊名。真實歷史的話龐統跟諸葛並不齊名。如果是用兵謀略上,我覺得龐統比諸葛會強一點,“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諸葛亮更擅長治國,而龐統是一個好的軍事參謀。但在治軍、統兵、治國乃至外交方面,諸葛亮都是三國第一流人才,類似於曹操的綜合性人才。遠強於龐統。

    再從人格上,顯然劉備日後要託孤,他會更信任諸葛亮。

  • 10 # 故事新說

    比較哪方面能力?

    與諸葛亮齊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話恐怕是講兩人作為謀士的戰略眼光不相上下。諸葛亮有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意識,或許,在大局觀上,當時的人,如水鏡先生,認為龐統能夠比肩諸葛亮。

    但要分析龐統真正的能力,是否有可能勝過諸葛亮,要從戰術操作、政務處理等多個方面分析。

    戰術操作上,龐統最輝煌的一刻,就是跟隨劉備入川,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突襲成都,中策計取白水關,下策退守荊州。劉備選了中策,為奪取川蜀開了一個好頭。

    政務處理上,龐統曾被劉備任命為耒陽令,但因處理政務不好,被劉備免官,為此魯肅曾給劉備寫信說,龐統不是處理百里之地的人,要給他更大的舞臺。諸葛亮也多次建議劉備重新任用龐統。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龐統長於軍事而短於行政,與諸葛亮恰好相反,不管是諸葛亮自己評價自己,還是後人評價諸葛亮,都認為他擅長政務,不擅長軍事謀略。

    龐統有沒有可能勝過諸葛亮呢?在政務方面,諸葛亮顯然勝於龐統。在戰略眼光方面,兩個或許不相上下。在戰術操作方面,龐統有上中下三策入川之策,而入川之戰中,諸葛亮獨自領兵,率張飛、趙雲、劉封,從另一路直取成都,入川后,他又親征南中,五伐中原,勝多而敗少,即使他的戰術操作不超過龐統,至少也是與龐統不相上下。

    政務方面,諸葛亮勝於龐統,戰略與戰術方面,兩個可能都不相上下。那麼,即使龐統沒有早死,在蜀漢大臣中,他的地位也不能超過諸葛亮。

  • 11 # 王術伍

    得臥龍鳳雛之一者而安天下,諸葛亮即臥龍,龐統就號稱鳳雛。此二人智慧相當,諸葛亮凡事謹慎,尤善內政,而龐統相對急切,尤善武攻。論胸襟孔明強於龐統,論智慧龐統先於孔明。如龐統不死,其作用將優於孔明,因為劉備對龐統更加敬重,再好的計策主公採納才能發揮優勢啊,

  • 12 # 使用者上坪農夫

    說一句實在的,諸葛亮與龐統的才能對比,並沒有可說服力的。因為此二人的才幹,用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陰陽對應。諸葛亮善戰略,規劃是其特長,是通才之典型;龐統善臨場,實地指揮才能發揮出他的最大效用,是專才之典型。劉備取得了西川后,還有另外一位與龐統才能相近的,就是法正而在聘請諸葛亮的前面,徐庶也是一個專才。只是前兩人死的太早了,後者卻因孝退場,讓劉備恢復漢朝的設想落空了。

  • 13 # 抱擁朝陽之秋爽

    兩人的能力難分伯仲,但心胸卻存在明顯差別!

    龐統的心胸已經決定了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在胸懷上,與未出茅廬已預測三分天下的諸葛亮,能有可比性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貓糧喂流浪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