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牌太史

    唐朝是一個很開放的朝代,所以有很多外華人來到唐朝,朝堂上也出現了一些高麗等小國家的官員。我們今天要說的高仙芝就是一個高麗人,他的父親是個將軍,所以他也算是將門之後。他在唐朝立了不少功勞,尤其是在維護唐朝西部的安定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安史之亂髮生後,他成為了副元帥,並根據戰況做出了正確部署,可他所有的努力都沒敵過宦官的讒言。

    將門之後

    高仙芝的父親叫高舍雞,他在安西從了軍,然後從普通軍卒做起,最後成了將軍。高仙芝是和父親一起投軍到安西的,因為父親的緣故,他也被授予了將軍一職,那時候的他才二十多歲。雖然他的官職得來和父親有關,但他本人也是有真本事的。後來節度使夫蒙靈察很欣賞他,並多次給他升職,到了開元末年的時候,高仙芝已經成為了安西副都護。

    他第一個比較大的戰功是攻伐小勃律,這個小勃律是唐朝在西域的一個屬國,它的國王投入了吐蕃的陣營,經常阻擋驛路。在夫蒙靈察等人征討失敗後,唐玄宗讓高仙芝帶兵征討。高仙芝先是帶兵攻下了駐有吐蕃精兵的連雲堡,繳獲了不少東西,然後又跋涉冰川巨谷,直接攻打了小勃律都城。高仙芝來的太突然了,然後那裡的國王等人都成了俘虜。

    善於治軍的高仙芝

    高仙芝為了讓皇帝早點得到捷報,就馬上派人把這個訊息傳遞了出去。但當他見到夫蒙靈察時,卻被斥責為不念恩情,原因是他沒能從這場勝利中分一杯羹。好在當時大太監邊令誠也在現場,因為他一直受高仙芝照顧,所以就把實情誇大了一下,秘密報給了皇帝。唐玄宗看過之後非常生氣,隨即就把夫蒙靈察調回了京城,讓高仙芝代他成為了新四鎮節度使。

    這位原節度使很怕高仙芝報復他,但高仙芝並不是那種心胸狹小之人。在夫蒙靈察走後,其他將領也擔心起來,因為他們以前沒少針對高仙芝,不過高仙芝並沒有找他們麻煩,而是和他們把所有事情都說開了。他的這種做法既穩定了軍心,又顯示了他的大度,還讓他樹立了新節度使的威儀。高仙芝後來又征討了石國並大獲全勝,使得唐朝和高仙芝本人的威望大增。

    枉死屠刀下

    安祿山叛亂開始後,高仙芝也被皇帝派上了戰場,他是在長安出發的,唐玄宗為了提升士氣,還親自去為他和其他將領送行。在高仙芝之前去的是封常清,他原本很有信心,但因為中原已經很久沒有戰事了,所以唐軍節節敗退。在遇到高仙芝之後,封常清建議退守到潼關,高仙芝同意了他的建議。等到退守之後,高仙芝立刻整頓隊伍,士氣因此慢慢高漲起來。

    其實高仙芝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叛軍對此也很無奈,但唐軍的內部卻出現了問題。這次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和高仙芝早就相識,他在打仗之餘向高仙芝要了幾次錢財,其實就是明目張膽的索賄,但高仙芝沒答應,然後邊令誠就起了壞心。他向唐玄宗奏報時,誇大了高仙芝等人的戰敗責任,還說高仙芝盜減軍士糧賜。唐玄宗沒經調查,直接就判了高仙芝和封常清死罪。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讓人氣憤又無力,一個一心為大唐的將領,就這樣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從軍事角度來講,退守潼關是當時最好的決定,但那些宦官卻只想到自己,而皇帝又是個極其信任宦官的。不過他們也沒落得什麼好,這個錯誤決定使得大唐少了兩位名將,也動搖了當地的軍心,使得形式更加不利於大唐。最後唐玄宗失了長安,也失了皇位。

  • 2 # 大腳汽車

    故意滅亡石國,惡意利用職權傷害大唐的國威,如果不是太監及時殺他造反都有可能,繼任者不給力和太監無關,越南和日本惡意盜用美國日本職務便利殺傷平民,傷害宗主國威信為自己牟利

  • 3 # SeaArm

    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認為高仙芝的功績“可與歐洲史上翻越阿爾卑斯山之著名軍事將領相提並論”,當時以“中國山嶺之主”(Sahib jibal al-sin)聞名。至於怛邏斯之役的失敗主要是因為長途行軍,人困馬乏,加之兵力本來就處於劣勢的緣故。

    他知人善任,天寶七年出征小勃律時任用了李嗣業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面對難以攻破的婆勒城,高仙芝命李嗣業“不午時須破此賊”,而李則率領步軍從一絕險處登上山頂,向吐蕃軍拋石,從而擊潰了對方。封常青也是遠征小勃律時由高仙芝提拔為節度判官的。

    高仙芝亦有貪利之舉,由此引發昭武九姓不滿,是唐軍敗於大食的原因之一。《舊唐書》評價他即“仙芝性貪”。

  • 4 # 這個歷史有點逗

    高仙芝,本是高麗人。其父叫高舍雞,起初是河西軍的將軍,後來當了安西四軍的將軍。高仙芝年少時便跟隨父親來到安西都護府,二十多歲時便當了將軍,效力於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麾下。

    怛羅斯之戰,高仙芝的西域精銳雖敗,但也讓阿拉伯帝國領教了大唐帝國的厲害。其後,阿拉伯伊斯蘭勢力也終止了繼續往東發展的勢頭。所以,如今伊斯蘭教勢力範圍,也僅僅侷限於中亞以及新疆地區。

    安史之亂爆發後,高仙芝一開場就被冤殺。。過早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對大唐來說,是又一大昏招、敗筆!有他在,絕對能更快更好的止住血,平定叛亂,穩定住局勢。大唐的傷,也不會越來越重……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吧~註定了大唐有此“安史之亂”大劫。。

    假如沒有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大唐西域精銳就不會損失。即便是安祿山史思明控制了大唐最精銳的東北邊防軍,那“安史之亂”也會演變成大唐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勢均力敵的較量!高仙芝軍如再加上大唐朔方軍、安西軍以及回紇僱傭軍,就絕不會因為實力不夠而放棄大片土地退守潼關,進而被宦官讒言非議。

    高仙芝作為名將,深知憑自己目前的實力,並不足以與安祿山精銳對抗,採用封常清提議,避其鋒芒退守潼關保京城長安,實乃上策!至於沿途將各府庫錢財分於諸將士,並燒光倉庫。這也很好理解,不留給叛軍啊~但這一切在唐玄宗眼中確實太可疑[允悲]我送你出征平叛送了半天,結果你一路搶燒府庫就算了,一仗沒打你居然還把軍隊帶回來並放在長安城外!你到底想幹嘛?![怒]我如果是皇帝,估計也會殺掉高仙芝。畢竟安祿山這個胡人剛反了,高仙芝又是高麗人(東胡)。

    但從高仙芝被宦官一百刀斧手輕易解決掉來看,可以從側面說明他確實心裡沒有鬼,一路搶燒是因為他的軍隊在西域都是這種風格的我相信他是忠於大唐的!退守潼關實乃軍事策略。要不然他作為名將,不會這麼沒有防備。。

  • 5 # 尋根拜祖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世界各地移居大唐的人員非常多,很多人為大唐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高句麗人。高仙芝是唐玄宗一朝著名的戰將,為大唐西北邊境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也因個人貪念,給大唐在西北留下不穩定因素。安史之亂爆發後,因為得罪監軍邊令誠,高仙芝與封常清被唐玄宗冤殺。

    山地戰之王

    中國古代戰爭,大多發生在平原,山地叢林戰爭極少。高仙芝是個例外,他與吐蕃、小勃律、竭師、石國、突施、大食的戰爭,發生在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地區,那裡是幾大山脈交匯地帶,海拔高,山勢險峻,且氣候嚴寒,連行軍都是件很困難的事。

    高仙芝卻總能出其不意地長途奔襲,經常幾萬大軍翻山越嶺,幾天行軍千里,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打得敵方措手不及。

    高仙芝能精確計算設定精巧的行軍路線,使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奔襲變成現實,他還有高超的動員技巧,幫助士兵克服心理恐懼。同時他也不缺乏將軍們特有的令行禁止,殺伐果決。

    就這樣,高仙芝的部隊,像一頭穿梭於冰山雪域的雪豹,總能在獵物們出其不意的時候,給對方致命一擊。

    打敗吐蕃,平定小勃律後,整個西北震驚,史書記載,七十二國競相歸順!

    貪財引發諸國不滿

    在帕米爾高原英名遠播的高仙芝,同時也是個貪婪之輩,他相中了富饒的中亞石國。石國其實是一頭溫順的綿羊,對大唐一直恭順有加,朝貢不斷。但高仙芝為了實現個人掠奪的願望,向唐玄宗誣告石國“無藩臣禮”,並出兵征討石國。

    石國本就不是對手,見到唐軍,立馬求和。高仙芝誆騙對方,同意約和,就在對方毫無防備之時,他突然抓捕了石國國王,並縱兵大肆殺戮和劫略。劫略完石國,順北把突騎師國也一併打掃了一遍,然後滿載從兩國搜刮的財寶回國。

    高仙芝的行為,引發了西域各國的不滿。這些國家本來是迫於兵威降服於大唐,實際並不甘心,於是他們勾連大食(即阿拉伯帝國),準備引狼入室,圖謀安西四鎮。

    高仙芝見此情景,覺得大事不妙,一旦戰火燒到安西,他罪責難逃。於是他決定先發制人,率軍四萬,搶先突入大食境內七百里。

    這一次,他的奔襲功敗垂成,他的手下葛邏祿部集體反叛了!葛邏祿部與大食前後夾擊,高仙芝大敗,僥倖逃生,幾萬人馬僅剩千餘人逃回。

    這一戰,高仙芝毀了一世英名,還丟了安西節度使之職。

    冤死潼關

    安史之亂爆發後,全國一片慌亂,唐玄宗決定起復高仙芝,他認命高仙芝為副元帥,率五萬兵馬出潼關,鎮守陝郡。

    同在陝郡的還有他的老部下封常清,封常清領著一幫新募的烏合之眾,很快被叛軍打得稀里嘩啦。封常清對高仙芝說:現在的形勢是敵強我弱,以我們的兵力想守住陝郡很難,極有可能丟了陝郡還折了兵,那樣的話,潼關就危險了,潼關一旦失守,長安就完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放棄陝郡,咱們兵合一處,退守潼關,以潼關之險,守住京城最後一道防線!

    高仙芝覺得有道理,於是兩人散盡太原的資產,撤兵潼關。

    按理來說,這個戰略抉擇沒毛病,戰爭不能考慮一城一地的得失。但這件事他倆沒請示,也來不及請示,就自作主張了。這下被人抓住了把柄——邊令誠!

    邊令誠長期在高仙芝軍中做監軍,大概覺得自己才能不比高仙芝低,經常提一些自己的主張,但總被高仙芝不當回事。一來二去,邊令誠覺得高仙芝不尊重他,結下仇了!

    於是,這個閹宦給唐玄宗發了個小報告,告高仙芝和封常清擅自失地,貪汙軍餉。唐玄宗也不調查,直接批示“處死”!面對刀斧手,高仙芝被悲憤,《舊唐書》記載:

    仙芝又顧麾下曰:“我募若輩,本欲破賊取重賞,而賊勢方銳,故遷延至此,亦以固關也。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軍中鹹呼曰:“枉!”其聲殷地。仙芝視常清屍曰:“公,我所引拔,又代吾為節度,今與公同死,豈命歟!”遂就死。

    就這樣,一代名將高仙芝,沒有死在對安祿山的戰場,卻被唐玄宗冤殺!

    高仙芝的冤死,也拉來了唐玄宗的陌路,不久潼關失守,長安丟失,唐玄宗被迫開始他的“西遊路”,盛唐也一去不復!

  • 6 # 歷史中簡堂西域鷹眼

    第一個想說的就是高仙芝的祖籍是高句麗,也就是現在的南韓,他是個外華人。

    那為什麼成了大唐的名將呢?他少年的時候是跟著父親高舍雞在安西都護府,也就是西域長大的,有些人的成功似乎就是天註定的。

    高仙芝在20歲的時候就被授予將軍,和父親在官職上已經是平起平坐了,可謂是少年功成名就呀!他的老領導先後有田仁琬、蓋嘉運,但是這兩人似乎不會識人,高仙芝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心裡也是挺鬱悶的,可能是老父親開導他說:“知足吧,小子,你現在官都跟我一樣大了,你看你才多大呀!以後機會多的是。”

    知道後來安西四鎮節度使換成了夫蒙靈察,高仙芝的才幹才被發現,到後來一直做到了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已經是在西域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一個將領的成功不僅僅是自己的官階有多高、功績有多大,而是自己獨有的人格魅力。

    也是因為高仙芝的優秀才乾和獨特魅力,他的身邊才彙集了一些人才。其中就有大唐另一位名叫跛腳的封常青,還有以後的陌刀將李嗣業。

    若論功績,高仙芝為大唐也算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西域的時候戰功卓著,遠征小勃律、威震西域,雖然之後與大食帝國的怛羅斯之戰算是他的一次滑鐵盧,但是這個戰爭並不影響東西方的政治歌格局,再說在納悶艱苦的環境之下,長途奔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盟友的無恥背叛,能夠活著回來算是福大命大了。

    後來是安史之亂,高仙芝回到內地帶兵勤王,可就是這麼一位英雄卻抵擋不住小人的讒言和君王的猜忌,最後死在了兩軍陣前的自己人手下,可謂是悲哉嘆哉。

    要說高仙芝最令人稱道的地方還是他的長途奔襲、分進合擊、山地行軍、奪取戰略要地等方面的軍事才能和思想。尤其是他的山地行軍藝術可以媲美西方的名將漢尼拔、拿破崙、蘇沃洛夫等,但縱觀中外名將,能夠在帕米爾高原那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統率大軍兩次完美地完成行軍任務的,只有高仙芝一人。

    最後,這位大唐名將的隕落,真的讓人痛心,要不是他就那樣死去,可能都沒有郭子儀發揮的機會。將才的死,是軍中的悲哀,是百姓的悲哀,是朝代的悲哀。很明顯,唐玄宗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狐狸精為何會從祥瑞變成淫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