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弦月A
-
2 # 國風圖鑑
狐狸精的形象起源於九尾狐這個傳說中的異獸。
九尾狐的形象始見於先秦,到漢時已被廣傳為祥瑞之獸,象徵著王者的興盛,比如在《吳越春秋》中將其與大禹治水時娶塗山女嬌聯絡在一起,可見其不僅祥瑞而且貞貴。此外,漢畫像石中也將九尾狐與兔,蟾蜍,三足烏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以呈示祥瑞,子孫興旺的意思。
北宋初期,九尾狐已被徹底妖化。比如田況在《儒林公議》中說宋真宗時陳彭年為人奸滑,善於魅惑,所以“時人目為九尾狐”,可見彼時九尾狐已成狐媚的妖獸。
而也正是這個時期,妲己被說成是九尾狐傳到了日本,後經演變,變為日本神話中的妖獸,玉藻前。
其實,狐媚二字也正是由此而來。
-
3 # 劍膽琴心01
狐狸在漢朝以前,地位尊崇,出自《山海經》的九尾狐與龍、麒麟、鳳凰並列為四大祥瑞之一。漢代出土的石刻中,也出現了九尾狐的形象。但是到了漢朝以後,它的地位陡然下滑,一落千丈,“狐狸精”慢慢成了生活作風的代名詞,延續至今。
東晉幹寶寫的《搜神記》裡,記述了美女狐阿紫勾引男子的故事。在開放的唐代,狐狸卻並沒有那麼淫蕩,到了宋代以後,人們才賦予它更多的人性色彩,讓她開始大膽追求起自由的性愛來,甚至異常淫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宋朝的理學反而沒有抑制住狐媚的盛行,這也與當時的瓦舍遍地,娼妓風行的文化氛圍離不開的。妓女的輕盈靈動、眉目傳情、眼波流轉、瓜子臉更容易讓人把她們與狐媚聯想到一起,從而冠以狐狸精的稱號。
明代時,《西遊記》裡面出現過眾多妖狐,《封神演義》的妲己,也成為了狐狸精的代表人物,她惑亂紂王江山,罪惡深重。清代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更是用濃墨重筆,把各種狐仙、狐媚的傳說渲染得淋漓盡致,作者筆下的狐狸幻化為美人,與男子交往,羨煞旁人。
中國傳統的九尾狐傳到日本之後,變本加厲,成為最兇猛的惡鬼之一,百鬼夜行的帶頭大哥—九尾狐玉藻前。
-
4 # 邏輯文史游
首先要清楚如果單純把狐狸這種動物拿出來分析的話,那麼古人多少僅僅把他當做有靈性的動物看待罷了,而要想達到瑞獸的高度,你這隻狐狸得走非主流路線,比如你試著看能不能長九條尾巴。所以在狐家,九尾狐是最先被尊為瑞獸的同志。早在大禹時期,大禹就曾路過塗山修後白色九尾狐,大禹覺得有生之年能碰到如此瑞獸實屬榮幸,果然在塗山娶到了髮妻,今天是情人節,希望單身的同志們也有機會遇到九尾狐並且遇到自己的真愛。
而在《山海經》中,青丘九尾狐的設定只是猛獸罷了,絲毫沒有魅惑之意。到了唐朝,民風日漸開放,加上詩人和小說家總能在詩中寫出自己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所以用狐擬人,擬的也是美女。但女人都是禍水啊,擬的多了自然擬出了問題,所以漸漸地狐狸的設定開始向魅惑男人的女子方向靠攏,再加上民間傳說的補充,狐狸成精必為妖孽,也成為了大家公認的事實了。
要說最著名的狐狸精,我想就是《封神演義》中被女媧從軒轅墳放出了九尾妖狐了吧,只是因為紂王在人群中多看了女媧一眼,於是就垂涎女媧的美色作詩一首,女媧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想給紂王點顏色看看,怎奈商紂氣數未盡,女媧只能放妖怪去禍亂朝綱。我覺得女媧的舉動好像並不算懲罰紂王,你是紂王你想想看,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出現了三個面容姣好身材超棒日夜與自己歡愉的美女,是福是禍?不僅如此,三妖還能滿足紂王所有的小任性,吃喝玩樂啥都有了,我想紂王在臨死前的十幾年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他八輩子都想不到的吧…
略跑題的說…
-
5 # 假裝自己是人
小時候看大禹治水,說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如,感動哭了,後來才知道,他另有一個媳婦加塗山氏,是最早的狐精。這就……很尷尬,所以呢,狐狸在第神話裡一直就比較會迷惑人。
-
6 # 使用者101469085971
在遠古時期,狐狸的確是人們崇拜的瑞獸。後來狐狸被拉下神壇,被人們醜化,其實是男人的陰謀。
我們知道人類社會曾經出現過母系社會,那是以女性為主導的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逐漸佔據主導的地位,於是母權制自然過渡為父系社會。父系氏族制形成後,私有制產生。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出現。男子是社會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權支配家庭的財產,也有權支配家庭的成員。
男人為了維持其權威,便極力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貶低和醜化婦女的形象,於是無辜的狐狸也被牽連。因為狐狸總是以女性的形象呈現,再列入瑞獸之中,對維護男人的權威不利。男人們為了鞏固父系社會的權威,便想盡一切辦法損毀甚至歪曲女人的形象。包括醜化塗山氏,把她說成是一個怪物,狐狸精們善於蠱惑變化成女人,性喜吃人等。後來就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文人們以訛傳訛,使人們徹底相信狐狸就是一個亂人心性的淫獸。更讓人們相信女人就是紅顏禍水,把女人壓在社會最底層飽受壓迫和欺凌。
所以,小夥子們,千萬別再相信那些騙人的鬼話。如果遇到美麗的狐狸精,儘管放心娶回家去。
-
7 # 妙摘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狐狸形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原始時代它是圖騰和神聖的象徵,但是從漢代開始從神壇上跌落,在藝術作品的不斷變遷中不斷被世俗化和人格化。
狐狸是瑞獸在先秦和漢朝時期,狐狸都是作為“瑞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發掘的古墓中,壁畫上的狐狸和白兔、蟾蜍等動物都是作為“瑞獸”守護在西王母身邊,西王母是住在崑崙仙境瑤池裡面的神仙,守護著神仙的動物自然是作為“祥瑞”的代表出現的。
在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山海經·南山經》一書中記載著狐狸精形象的第一次出現。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意思是說,在一個名叫青丘的地方,有一種妖獸的形狀和狐狸一樣,還有九條尾巴,發出的聲音像嬰兒一樣,會吃人,吃了它的肉的人可以不受邪氣的侵害。這樣的說法下,狐狸精雖然吃人,作為獸類形象出現,但是人類也因為它的肉而不受邪氣侵害,說明狐狸精的“吉利、祥瑞”的存在,是人們所敬崇的動物,因此把狐狸作為種族圖騰。
東漢趙曄在《吳越春秋》中記載的關於大禹娶九尾白狐的事蹟是中國古代最早關於狐狸圖騰的故 事:
“禹三十未娶,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於禹。禹曰: ‘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名矣哉!’ 禹因娶塗氏,謂之女嬌。”周朝的書中也同樣記載,狐狸具有“三德”,是美好形象的存在,尤其是狐狸在死後將頭朝向自己故鄉的習慣讓人稱讚,這和現在的“落葉歸根”是一樣的道理,人不能忘了生你養你的故鄉。不光周朝的書,還有漢朝和晉朝的書也是這樣記載的。
狐狸形象的改變從東漢末年開始,道教和佛教爭相在中國爭取群眾,他們就編造各種神怪故事,加上民間巫術盛 行,“萬物成妖”觀念就在民間流行起來。誠如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所說:
“可見六朝人視一切東西,都可成妖怪,這正是巫的思想,即所謂的‘萬有神教’。”那個時候社會又動盪不安,朝代更替迅速,群眾既害怕,又希望得到宗教和巫術的保護,於是更加相信這些觀念,這一時期的志怪小說就自然而然地大量敘述這樣的故事。萬物皆有可能成為神怪,狐狸也難倖免。
於是狐狸精的“祥瑞”形象開始轉變,狐狸精被“人格化”,被賦予大量的人的情感在裡面。在《封神榜》、《搜神傳》等書中,狐妖魅人的故事廣為流傳,這時,狐狸的形象已經從祥瑞的“瑞獸”形象轉變為為禍人間的“淫獸”形象存在了。到了唐宋以後,狐狸“人格化”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狐狸魅惑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到了明清時期,志怪小說的流行讓狐狸“人格化”的形象更加飽滿,這時的狐狸精不僅僅是禍國殃民的狐狸精形象了,它還被賦予了更多美好的品質,比如,狐狸報恩。《聊齋志異》中《嬰寧》的故事讓人們認識了一隻有情有義的狐狸精,狐狸的形象再次被顛覆。至今還有《白狐》等歌曲吟唱著白狐報恩的故事。
總的來說,狐狸的形象自古非常複雜,美學意義主要體現在它是祥瑞的象徵、妖獸的象徵、媚惑 的象徵、聰明的象徵、人性的象徵與護佑的象徵,它的複雜性與豐富性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物件。
-
8 # 阿努比斯被使命召喚
1、圖騰崇拜
狐狸最早是作為東南方淮夷族的圖騰出現的。《山海經》就提到青丘九尾狐是一種異獸,只有天下清平的時候才能看到銜著玄密書符的狐狸身影,從此狐狸的形象就從單純的圖騰轉化為一種對祥瑞靈獸的崇拜。
《周書》裡記載了戰國時期四夷進貢的事件,青丘國進貢了九尾狐,而不令支則進獻了玄貘(即黑狐)。圖為上古時期九尾狐形象。
2、變為祥瑞靈獸
到了魏晉時期,狐狸被看作是靈性之物,王公貴族都風行用狐狸皮毛來製作華服。
3、生殖崇拜
《白虎通》提到人們對九尾狐的崇拜,本質上是一種生殖崇拜,是古人對子孫昌盛的美好向往。因此九尾狐成為了盛世和平和生生不息的象徵,從此和麒麟、玄龜、白虎、青龍等祥瑞相提並論。
4、妖孽化
自漢代,狐狸被貼上了“妖獸”的標籤,六朝時狐狸又被“媚”化,即以色惑人。
狐狸寓意的演變歷史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狐狸與龍或麒麟等神獸不同,狐狸隨處可見,因常偷雞摸狗鬼鬼祟祟,它的神性遭到了破壞,再加上身形優美眼睛細長,人們逐漸將它和“美人”相聯絡,因此逐漸演化為妖獸媚獸。(圖為《西遊記》中的玉面狐狸)
下圖為中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中的九尾狐( 超美!可惜全程看不到狐狸的臉哈哈哈)
5、遭到貶斥
另一種說法是狐與衚衕音,魏晉時期五胡戰亂,人們用狐喻胡加以貶斥,故而狐狸變成了妖獸。
6、豔情化
但狐狸的形象在明清時期又有了一次巨大變動,逐漸走向了豔情這一道路,性與欲的色彩明顯加重,這與明清時期思想覺醒和物慾橫流有著很大關係,比如《聊齋志異》的《狐妾》。
我個人從小非常喜歡狐狸,狐狸不但是種靈獸,身形優美闊愛,更是聰慧伶俐的象徵。我給自己養的白貓就起名“小狐狸”哈哈!長得超像嘛!
回覆列表
這是一隻有很多故事的狐狸精……
上古九尾狐、白狐神話傳說非常豐富。 中國文史上,狐有著特殊而神秘的文化內涵。
狐,初以神獸形象出現,然高開低走,一路跌了3千年,到了清朝徹底淪為淫獸。
幾千年來,狐狸到底怎麼了?
九尾狐背後的女影狐形象的沉淪,首先要求狐具有人性化特徵。然後再把女性和狐相互嫁接。古人是怎麼做到☞ 讓狐狸和女人成功互化的?
狐的背後,一直藏著女人影子。
白狐,有著抽象化的瓜子臉,柔順光潔的皮毛,嬌小玲瓏的身形,嚶嚶細聲如嬌女。
白狐,輕盈柔媚,精緻優雅,神秘魅惑。楚楚憐人的樣子,安靜嬌媚的眼神,滿眼都是懂你,或渴望你懂的溫柔。
所謂"動物有靈,狐狸為首"。
狐,天生一副讓人寵溺的模樣和性情。沒有任何動物,比狐更能詮釋女人的嫵媚和風情,如月光下撩人的輕紗,迷離,化骨。
狐身上很多特徵,被古人聯絡到女人身上。這就是狐狸可以從祥瑞變淫獸的前提。
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一步步讓狐狸變身的。
狐從祥瑞神獸起家青丘之山, 有獸焉, 其狀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嬰兒, 能食人,食者不蠱。 丨山海經
山海經載,青丘有九尾狐,為猛獸,可食人。又說,人食九尾狐的肉可辟邪,說不為髒邪所惑,免遭蟲獸之毒。
可見,最初九尾狐以神秘庇護神形象出現。所謂"食者不蠱",只是說明狐的"神"性。這就契合了圖騰文化需求。
注意一細節☞ "其音如嬰兒。"狐聲嚶嚶如嬰兒。這句為後來狐形象墮落埋下千年伏筆。"嚶嚶",今天網路語裡☞賣萌蘿莉音。
綏綏白狐, 九尾厖厖。 我家嘉夷, 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 我造彼昌...... 丨先秦·塗山歌
據說,大禹經塗山,聞歌娶塗山氏。歌中所唱☞九尾狐寓意王者之興,子嗣繁衍。
西晉郭璞注☞ "太平則出而為瑞。"
上述可見,商周甚至更早,狐狸主流形象☞ 神獸,主祥瑞、家業興旺。
此時不要拿妲己說事。妲己狐化形象主要來自《封神演義》,那是明朝人寫的。
狐的漫長"墮落史"先說明: 早期白狐和九尾狐同概念,九尾只是形容狐多尾,神化作用。
首先,先秦和更早,狐是祥瑞神物,寓意家興業旺。先秦青銅器上也常見狐形象。這種文化延續到漢代,開始變身……
①漢晉☞ 狐瑞和狐妖並行
妖獸也。鬼所乘之……死則丘首。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說文》說,狐是鬼妖的坐騎。死則丘首☞ 狐死後,頭朝向自己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思戀故鄉。這形象讓人糾結。
狐五十歲, 能化婦人; 百歲化美女, 知千里事, 善蠱魅;千歲通天, 為天狐。
——晉·郭璞·玄中記
至少在東晉,狐幻化人形之說已出現民間,口訣和步驟都羅列出來了。《聊齋志異》前傳?換個動物又像"白蛇前傳"。
漢到東晉,狐的妖化形象更加豐富多彩。
②唐宋☞ 狐說盛行,狐神崇拜
唐朝,狐故事成鋪天蓋地之勢。多偏以性作祟的負面形象,雌雄狐故事都出現了。
此有靈祇,好偷美婦……宜慎防之。
——唐·廣異記
狐化人形,魅惑少年男女,偷人美婦,還有上門作婿……狐狸纏身之說,此時已產生。民間多傳狐事,可謂"無狐魅不成村"。
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唐·朝野僉載
民間多流傳狐說,於是人們常把怪異之事歸為狐祟,以至於"談狐色變"。百姓便供奉狐神,以求安心,免受騷擾。
白居易"煽風點火",寫了《古冢狐》,把狐棲地和荒冢墳地相關聯。狐又多了驚悚色彩。
宋朝,進一步發揚,狐神已有了專門神祠,成了受民間香火的神明。據傳,唐宋有些官員上任前也要去狐祠祭拜。
日本最著名的狐妖☞ "玉藻前"。一隻玉面金毛九尾狐,據說就是受宋朝狐文化影響。
可見,唐宋時狐已開始和"淫亂"掛鉤了。
明朝後半段,社會衰落,道教邪術盛行。貴族到民間,多信房中術。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常出現 "房中術"一詞。
"狐仙"之說在明朝形成。狐借與人交提高自身修煉,此說法在明清流行。
明清時,狐狸已經"沉淪"為淫靡妖精。
女巫……自言狐神附其體,言人休咎,凡人家細務一一週知,故信之者甚眾。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晚清小說《九尾狐》☞壓垮狐狸的最後一口鍋。
上海灘名妓胡寶玉,人稱"九尾狐"。背景從北京到上海再到廣東,一條線穿到底。
最狠的是,《九尾狐》討伐物件主要是娼妓。
人性腐化,墮落,淫靡,畸形,病態……生動的現實刻畫,加上九尾狐文化魅力,使得小說《九尾狐》擁有較高社會認識價值。《九尾狐》讓狐和妓可以劃上了等號。
早期狐瑞形象已被"閹割"了……至此,即清末,狐已徹底淪落為題主說的"淫獸"。
它涵蓋了狐文化誕生以來各種志怪傳聞,狐崇拜,偷美婦美男,上門作婿,人狐交遊,人狐各種戀, 狐助人和復仇,狐紅娘,狐淫糜亂,善良正義,諷刺戲諧……
《聊齋》中狐仙崇拜之風, 如狐仙祭祀,防狐騷擾,卜疑問難,求醫問財等。
蒲松齡對狐前生今世,各種正負面形象,作了大總結。但是,依然擋不住狐從祥瑞神物到極奢淫獸的沉淪。
今天,狐狸精有幾個意思?留給大家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