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之重

    B2轟炸機除了貴之外,最令人咂舌的地方就是“隱身效能”和“無尾飛翼式氣動佈局”!B2轟炸機的RCS≈0.01㎡,和F22,F35,F117的RCS不相上下。B2轟炸機的價格高昂

    B2轟炸機的單機價格為24億美元,如果換算成如今的黃金的價格時,那就相當於46噸的黃金。所以說,B2轟炸機高昂的造價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都無力承擔。一架B2轟炸機可以買20架F22了,但是一架B2的威懾力可以很強的,要比20架F22來的有效果,畢竟B2跨洲際飛行能力和載彈量可不是F22能比的。

    B2轟炸機的氣動佈局

    B2是現役戰機中最早使用“無尾+飛翼式”氣動佈局的轟炸機。從外觀上看,B2顯得極為科幻,幾乎不是那個時代航空科技可以製造出來的飛機,B2轟炸機從側面看就像一隻飛翔的雄鷹。在B2出現之前,諾格公司就先後製造了XB-35,YB-49,XB-49這三型無尾飛翼式佈局的轟炸機,只不過受制於當初的航空技術,無尾飛翼式佈局的戰機有較大的缺陷,並無法投入實用化。等到航空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諾格公司憑藉著多年積累的經驗,一飛沖天,研製出了以如今眼光看起來都極為科幻的B2轟炸機。也正是由於B2轟炸機蘊含的高新技術(氣動佈局,隱身技術),截止到目前為止,除了美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再現再次複製它。

    B2轟炸機的隱身效能

    也正是隱身效能才使得B2擁有較為強悍的突防能力和強大的威懾力,B2是現役轟炸機中唯一使用隱身技術的。由於B2轟炸機使用了無尾飛翼式佈局,以至於其只有4反射波系,極為有利於隱身。4反射波系可以將入射的雷達波集中反射到4個方向,以減少反射到敵方雷達去的波束,從而提高了隱身能力。

    另外,為了在結構提升隱身效能,B2轟炸機除了噴塗隱身塗料外。還設計了鋸齒狀西部結構,使用吸波結構的部位有機翼前緣,彈艙介面處,進氣道前緣,座艙蓋前緣等部位。由於B2轟炸機的機體尺寸較為巨大,除了可以設定針對釐米波的鋸齒狀結構外,也可以設定針對米波的鋸齒狀吸波結構。總體而言,B2轟炸機的隱身效能不僅僅對短波雷達有效,即便是針對米波段雷達波也可以取得不錯的吸收效果。

    隨著遠端巡航導彈的發展,B2轟炸機攜帶巡航導彈時,其威懾力,生存力將再次得到提升。因為現在的巡航導彈的射程一般都在2500千米,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現役戰鬥機的作戰半徑。B2轟炸機在隱身效能的作用下,其生存力就已經很高了。即便是被敵方的預警雷達發現,那也無法被戰鬥機或者防空導彈所攔截,畢竟沒有一型防空的射程達到了2500千米。(圖片來自網路)

  • 2 # 看劇的土豆

    美國的都是靠錢堆,中國那是靠技術,靠能力,靠奉獻,所以,中國的隱身轟炸機馬上量產了,依我看,造價低,至少10000架起

  • 3 # 梁老師說事

    多貴?一架二十四億美元,當然了這麼看還感覺不到太多的震撼,橫向對比一下就知道,這飛機貴的何止是離譜。

    尼米茲級航母,一艘的售價也就四十億美元而已,兩架B—2轟炸機比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還要貴八億美元。

    要是換算成黃金的話,B—2轟炸機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上三倍。

    那麼B—2轟炸機為什麼會這麼貴呢?

    兩個原因,第一個高科技的東西整合得太多,造成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很多的技術都是創新的,之前沒有走過的路子。

    第二個,B—2轟炸機成品出來之後,美國軍方反悔了,原訂一百多架的不要,二十一架走起。這好,研發成本攤不開了,只能擱在這二十一架上平攤,最後的售價可不就高了嗎?

    再說B—2轟炸機美國為了保持必要的優勢,就沒打算外銷,只能美軍自己採購,銷售範圍就狹窄,簡單的說就是一錘子買賣,今天賣玩了,後天就得把生產線給拆了,所以售價高是必然。

    不像F—35,雖然研發費用超過了兩千億美元,但F—35美軍自己就要裝備兩千四百五十六架,這還不算,就這飛機還可以外銷。

    所以F—35雖然同樣是高科技整合的飛機,但售價被壓縮到了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

    要是F—35也只能走B—2的路子,只能造二十一架,價格要比B—2貴上幾倍都是有可能的。

    那麼接下來就聊一聊,這架B—2轟炸機到底貴到了哪裡。

    B—2轟炸機。

    美華人怎麼突然想起造B—2轟炸機呢?

    原因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和蘇聯雙方還處於冷戰時期,而蘇聯開始發展各種防空導彈,目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優秀的防空系統,防衛本土不受侵害。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有點不甘心,看著蘇聯建立起來一層層的防禦就有點著急。

    所以當時美國空軍就提出了一個想法,製造一種突防能力突出,還能避開雷達,深入到對方國土可以投擲炸彈的飛機。

    那麼在美國空軍的推動下,一個叫做“軍刀穿透者”計劃的專案就立項了,而且還把隱身技術引入了這個專案中。

    美國之所以將隱身技術引入這個專案,完全是因為之前的F—117隱身戰鬥機,刺激到了美華人。

    而這個專案的承接方,一共有三家公司,一個是洛克希德,一個是波音,最後一個是諾斯洛普。

    這個計劃從1975年就開始確定,用了五年時間到,到了1980年的時候計劃才頒佈出來。

    當時預計要生產一百三十二架這種隱形轟炸機。

    其實在當時美軍研發的這種轟炸機,應該有兩個型別,採用相互競爭的模式,看看誰是最後的贏家。

    最終B—2脫穎而出,笑到了最後,在1981年的時候,美軍簽訂了最初的合同,預備訂購六架試飛飛機和兩架靜態測試機,當然技術成熟後,還有縮減到一百二十七架的大訂單。

    這筆大訂單,要在隨後的時間裡,每一年交付十架的速度交給美國軍方。

    從這裡開始,B—2就開始了研發之路。

    1989年的七月十七號,原型機開始試飛,1991年開始交付使用。

    結果這個時間點上,蘇聯解體了,美軍算是一家獨大,感覺就沒有敵手了,於是一百多架的B—2大訂單,就被美軍狠狠的砍了一刀,變成了預先下線的二十一架。

    其實在當時,不僅是B—2被砍,在這個時間段裡,很多美軍的裝備包括再研發的裝備,不是被取消,就是被縮減。

    首先來了解一下B—2 的實戰能力如何。

    話說在1999年的三月二十四號的時候,美國本土密蘇里州懷特蠻空軍基地,就起飛了兩架B—2轟炸機。

    這兩架B—2轟炸機要幹什麼呢?

    很簡單,他們的任務是,飛行一千多公里,目標南聯盟,最終在這個地方投擲美軍的衛星制導炸彈,然後返航,再次回到美國本土。

    這次任務的時間長達十五個小時,B—2所攜帶的燃料根本就不夠,所以在路上還需要兩次空中加油才成。

    當然了,以上僅僅會讓飛行員感到疲勞,算不得什麼。

    在一般人看來最為困難的一點,B—2要突破當時塞軍佈置在地面上的各種防空導彈,這就需要考驗B—2的隱身能力了。

    結果這次任務非常輕鬆地完成了,塞軍的防空導彈一點作用都沒有。

    怎麼說呢?在整個科索沃戰爭期間,美軍也就派出了六架B—2轟炸機,出動的架次算不上多,也就四十五次,要知道在戰場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西方出動的飛機架次高達三萬多架次的。

    這個對比數字看起來沒什麼稀奇的,但對比後邊的戰爭效果,就相當驚人了。

    B—2出動的架次不足所有架次的百分之一,但投放了五百多枚導彈,佔據到總投彈量的十分之一,摧毀的各種軍事目標占據了所有目標的十分之三。

    當時美華人為了保密B—2的一切秘密,不惜讓所有架次的B—2從本土起飛的,根本就不會在他們的海外基地做任何的停留。

    再說一個數據,就知道美軍對B—2的保密程度提的有多高,據說相關B—2的所有研製場地,生產場地,人員,機要資料等等地方投入的保密費用,就高達二十億美元,這個記錄之前是沒有的。

    B—2的優點

    話說B—2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隱身,這種隱身包括了外形隱身,材料隱身,結構隱身和發動機隱身。

    很多人經常提到的其實就是外形隱身和材料隱身。

    這兩種隱身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透過機體的特殊外形,再加上製造飛機的外殼使用的特殊材料,儘可能多的吸收雷達波,或者讓雷達波發生偏轉,從而減小飛機本身的反射波。

    這麼做最終,讓對手的雷達,在搜尋的時候,只能看到一個微弱的反射甚至達到沒有的程度。

    所以B—2的外形非常的特殊,非常的平滑沒有過多的邊邊角角,看起來就像是一頭大蝙蝠一樣。

    這還不算,B—2的機身結構主樑和發動機艙也特別的有講究,用的是鈦合金,除了這部分之外,其餘的位置用的不是碳釺維就是石墨合成的複合材料。

    為什麼是石墨和碳釺維呢?

    這些材料不僅輕,而且強度大,身上有著很多細小的孔洞,雷達波射上去之後,就會被吸收。

    好接著說。

    按照一般的飛機制造流程,各種拼接的地方會用鉚釘進行連線的,但B—2可不是,為了減弱反射,這些需要拼接的部分全部採用高壓壓鑄的。

    在有就是B—2的顏色是黑色,其實目前但凡是隱身飛機,顏色都是偏黑,偏深色的,這種顏色的特點有助於吸收雷達波的。

    當然了B—2使用的塗層肯定是一種特殊的隱形材料,不光是用黑色就能隱形的。

    很多人會注意到B—2的機尾是鋸齒形的,這個形狀也是有講究的,可以達到讓雷達散射的效果。

    還有就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機翼後掠33度,這個結構是可以讓從正面或者正面上下方發射過來的雷達波難以反射或者折射。

    那麼後邊處理好了,前邊也得跟上,所以B—2的機翼前緣就被設計成了不規則的蜂巢空穴設計。

    這種蜂巢空穴設計,會讓雷達波有來無回,鑽進去就出不來了。

    原理和下雪天聽到的聲音變得清晰是一個道理。

    波這種東西,見了窟窿就喜歡往裡鑽。聲波也是波,下雪之後,雪積壓在地面上,鬆鬆的,這就形成多孔結構,聲波見到這麼多孔就鑽了進去,所以下雪天聽起來就沒有太多的雜音。

    雷達也是一樣的道理。

    接著是結構上的隱身。

    首先飛機要隱身還有非常大的麻煩,就是進氣道,像人的大鼻孔一樣,要防雷達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美華人乾脆將B—2的進氣道設定成了S形,這個形狀有一個好處,可以讓進去的雷達波在這個S形裡發生多次折射,那麼波是一種能量,每一次的折射都會造成大量能量的損失,多來幾次折射,雷達波也就出不去了,完全消失在裡邊了。

    還有就是B—2的駕駛艙是圓弧狀的,這種形狀沒有稜角,那麼雷達波照射在上邊,很難反射回去,大部分的雷達波會沿著駕駛艙的外沿滑走。

    當然了雷達波這種東西也是一種無孔不入的東西,為了防止雷達波沿著駕駛艙的玻璃鑽道駕駛艙內,形成反射,美華人在製造駕駛艙玻璃的時候,在裡邊摻入了一定量的金屬粉,雷達波透過玻璃是進入不到裡邊的。

    整架B—2看起來很平滑,要說有凸起的地方,也就是機翼前邊的兩個方形的東西,這個東西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的。

    這兩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其實是B—2的天線。

    關於結構隱身的最後一個特點就是B—2的後半段看起來是兩個W套起來的,這個也是有講究的,原理和進氣孔的S形是一個道理,讓雷達波進入到這裡之後,在兩個W形的後半段來回的反射,從而達到讓雷達波有進無回的目的。

    發動機隱身。

    發動機是飛機的核心,也是一個不容易隱藏的東西,畢竟發動機一點火,熱量蹭蹭地往上漲。

    所以這就需要將發動機的熱量降下來,那麼B—2是怎麼做的呢?

    它使用了一個叫做氣流混合器的東西,把冷空氣引導到發動機的燃燒室和滑輪機內,冷空氣一進去之後,就可以對燃燒室和滑輪機的外表進行熱交換,從而降低整體的溫度。

    當然了發動機的噴嘴同樣是一個容易被雷達波捕捉到了一個位置,所以必須讓雷達波也來個有去無回才成。

    於是美華人將發動機的噴嘴給深埋到了機翼的裡邊,噴嘴都藏到裡邊了,雷達波就得進去捕捉,進去之後就達到了有來無回的效果。

    而且這麼做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紅外線訊號也變得很微弱了。

    那麼經過這麼一個處理之後,B—2在雷達上顯示的反射面就只有0.1平方米了,比一隻飛在高空的鳥大不了多少。

    當然這麼說感覺不出來什麼,得有一個橫向對比才成,比如美國的B—25遠端轟炸機,這要是被雷達捕捉到了,它的反射截面高達一百平方米。

    兩者相差了一千倍,所以B—2從整體上就達到了隱身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優點,B—2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它進行一次空中加油的話,一口氣可以飛行一萬八千二百公里,可以飛半個地球了。

    那麼B—2就沒有缺點了嗎?當然有!

    B—2的缺點。

    B—2的養護是一個相當頭疼的事情,根據資料顯示,B—2飛行一個小時,需要維護的時間,短了的話二十個小時,長了的話就要達到一百個小時。

    再有就是與之配套的維護裝備和人員也是相當驚人的。

    比如說美軍在關島就佈置過兩架B—2,這兩架B—2光維護的裝備就需要一百七十噸,何其恐怖的數字。

    而使用這些裝備給B—2進行維護的人員就高達兩百人。

    當然這些還不算什麼,B—2還必須有給它準備的專門機庫使用,普通的機庫會讓B—2報廢了。

    所以想要讓B—2轉場使用,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有就是B—2看起來很不錯,但它對抗惡劣天氣的能力差勁的可以,比如有霧,雲,雨水,煙塵的時候,B—2的戰鬥力就會打一個折扣。

    總之任何東西並不是完美的。

    當然了最後說一點,B—2好是好,但我們也不用羨慕。

    畢竟八九十年代,甚至是本世紀初我們羨慕美國的東西也多,但現在呢?差距在縮小,能夠讓我們羨慕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 4 # 海岸商務

    我她媽的想說一句,這種該死的飛機現在還存在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對付我們中國,這個飛機存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付我們中國,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對付我們中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以在描述的時候,能不能用嘲諷和貶義詞?!有的回答甚至是興高采烈,這個該死的飛機說不準哪天就真的會丟炸彈來襲擊我們祖宗的土地!!!

  • 5 # 翻開歷史書

    B-2這款隱形轟炸機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畢竟B2隱形轟炸機第一次參加實戰對付的就是我們——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了我們的大使館。這款戰略轟炸機作為全世界目前唯一一款現役的隱形戰略轟炸機,按照其效能來看的話,應該屬於全世界最強轟炸機了,很可能沒有之一,而是唯一。有人開過一個玩笑說過:美華人在研製B-2隱形轟炸機的時候,有可能採用了外星人透露的技術。畢竟按照研製B-2轟炸機的年代來看的話,這技術實在是過於領先、過於先進、也不太符合當時人類的現有技術範疇——B2轟炸機研製於上個世紀80年代,1991年的時候開始正式交付使用。

    B-2轟炸機號稱是“飛行的黃金”,由此可見這玩意有多昂貴了。目前B-2隱形轟炸機的採購單價達到了創記錄的2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到了150億左右。

    按照目前中國首富的資產650億美元來算的話,也僅僅購買27架B-2左右而已。同時期服役的尼米茲號航母的里根號(CVN-76),造價才只有45億美元。這也就是說:2架B-2的採購價格都超過了一艘尼米茲航母的造價了。

    B-2轟炸機價格之所以如此的昂貴,按照一般理論來說的話:貴總有貴的道理。這無疑表明了一個事實:B-2隱形轟炸機所採用的技術、材料以及飛機本身的效能都是世界超一流的。

    美華人當時研製和服役B-2是用來核打擊蘇聯用的。當時考慮到蘇聯防空系統的綜合實力,所以什麼先進、什麼貴就拿什麼往B2身上堆了,也沒有過多的考慮成本問題。

    可是往後隨著蘇聯的解體、B-2的作用就極大的降低了。另外B-2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連財大氣粗的美華人都有點扛不住了,所以美華人一共才製造了22架的B2轟炸機,也就基本停止生產了。

    目前來看的話,美華人的22架B-2還剩20架可以正常的執行任務,其中一架墜毀、另外一架還在持續的維修中。

    我們先來看看:B-2隱形轟炸機到底厲害在哪裡呢?其實厲害在了三個方面而已:

    第一個方面:B2轟炸機的載彈量堪稱恐怖:達到了創記錄的22.68噸,同比我們家的轟六卻只有10噸左右的載彈量。

    大家別忘了,B2還是一個核常兼備的轟炸機,它不光能搭載常規炸彈和制導導彈,另外還能搭載核彈進行核打擊任務。

    第二,B-2既然是一款隱形轟炸機,那麼隱形能力也就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了。

    B2在隱身上,作為一個20*50*5(米)的一個大鐵托,在使用了特殊的機構和設計、外加上超級先進的隱形塗料以後,所以在雷達上只有0.1平方米的反射面積大小。

    這一點也是讓人有點無語的,說白了就是:B2完全可以做到來無影、去無蹤的打擊對手,而且你還發現不了它。

    第三個方面就是:B2號稱可以全球到達。

    B2裝備了四臺通用公司生產的F118-cE-100渦輪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某些效能和引數甚至都超過了F22裝備的F119發動機了。

    根據B-2的實際引數來看的話:B-2轟炸機在不需要空中加油的狀態下,航程可以達到了驚人的12000公里以上。如果空中進行加油的話,B2完全可以實現全球到達了。

    說的更加直白一點就是:B2轟炸機兼具了三個巨大的優勢,載彈量大、航程遠,最核心的是這麼個大傢伙居然還能隱形。

    很多人特別喜歡把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跟B-2拿來作比較。其實這兩個根本就不是一代的產品,圖-160的載彈量、航程確實不錯,航速也非常的優秀達到了2馬赫以上等等。

    可是未來的天空是屬於隱形戰機的天下,即使圖-160飛得再快,難道有防空導彈的速度快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隱形的圖-160跟B-2應該不在一個檔次上。

    除了價格昂貴、效能先進以外,B-2隱形轟炸機還有哪些令人乍舌或者驚歎的地方呢?我簡單地說兩點。

    第一點讓世人比較驚歎的地方就是:B-2是1975年開始立項的、1989年的7月的時候,其原型機就開始試飛,1991年就已經交付使用了。

    大家看了上面一組時間線之後有啥感想沒有呢?我個人最大的感想就是:美華人的軍工研發系統、武器裝備的研發思維以及軍工生產能力,實在是讓人有點無語、實在是太過於超前了。

    如果拿我們自己來舉例子的話,當B-2在美國交付使用的時候,我們自己家當時服役的主力戰機才是二代機,連殲-8這樣的戰機都還沒有大量的服役。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美華人的武器研發、製造、設計能力確實太強悍了。大家別忘了這款B2隱形轟炸機可是設計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服役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產品。

    這款B-2隱形戰略轟炸機已經服役快四十年了,可是目前還是全世界唯一一款現役的隱形戰略轟炸機。至於這意味著什麼,我就不多說了。大家試想一下,美華人家裡還有沒有更加先進的黑科技呢?

    第二點讓世人比較驚歎的就是:B2的實戰能力也是超一流的。

    我對於除了核武器以外的所有武器裝備都有一個核心觀點。這個觀點就是:不管什麼武器裝備、不管多厲害的武器裝備,千萬不能只看資料、只看紙面上的實力,一定要看——現實中的實戰能力才有意義。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武器裝備看紙面實力都是世界超一流、可是一旦實戰的話往往就會立即趴窩了。

    B-2轟炸機就是一款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很優秀的武器裝備。在1999年的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時候,B-2一共出動了45架次、轟炸了多個重要目標,可是塞爾維亞的防空系統根本就沒有反應。

    其次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B-2也參與了實戰。當時一架B-2在晚上首次實戰投放了兩顆重達兩頓的制導炸彈,炸燬了巴格達市內位於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個通訊塔。

    由此可見一個事實:B2的實力和先進性不是停留在紙上的、不是停留在資料上的,而是在實戰中已經得到過驗證了的。

    當然了B2轟炸機好是好,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實在是過於昂貴了。於是乎,美華人目前也不準備繼續裝備B2了,而是準備用更加經濟實惠的B21來取代B2了。

    據傳B-21隱形轟炸機的單價只有2—3億美元左右,那麼這樣算來的話:採購十架B2的錢,完全可以採購100架B-21了。

    最後我想說,我們也不用過於羨慕美華人的B2轟炸機了。這些年隨著我們科技的進步、軍工實力更是與日俱增了起來。估計在不遠的未來,我們自己家的轟-20也要服役了,到時候我相信應該比B-2甚至B-21還要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拉比為什麼沒有當上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