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S教程全集
-
2 # 西瓜妹的大先生
上世紀60年代就有研究者發現,在很多語言中,母音的長短會受到母音後子音的影響。具體來說就是題主發現的這樣:如果母音後是濁子音,母音會更長;如果母音後是清子音,母音會更短。(Delattre, 1962)
Klatt (1976: 1214) 給出的解釋是:
... is probably a result of the natural tendency to make a slightly early glottal opening gesture for a postvocalic voiceless consonant in order to insure that no low-frequency voicing cue is generated during the obstruent.
簡單闡述一下這段話。
濁音(母音和濁子音)和清音的區別是:前者有聲帶振動、後者沒有。在/kæb/中,/æ/和/b/都是濁音,所以聲帶的振動是持續的。而在/kæp/中,/p/是清音,所以在由/æ/到/p/的過渡中,聲門需提前開啟,停止聲帶振動,以免聽者誤以為/æ/後的子音是濁音。
(不知道後續研究有沒有給出新的解釋,這個回答就當是拋磚引玉了)
其實,影響音段(segment)時長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一段話中的最後一句話會更長、一句話中的最後一個詞會更長、加重的詞和新詞會更長……有興趣的話可以讀一讀Klatt (1976),比較經典的一段話。
References:
Delattre, P. (1962). "Some Factors of Vowel Duration and their Cross-Linguistic Validity," J. Acoust. Soc. Am. 34, 1141-1143.
Klatt, D. H. (1976). "Linguistic Uses of Segmental Duration in English: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Evidence," J. Acoust. Soc. Am. 59, 1208-1221.
回覆列表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最主要是由“送氣問題”造成的,而不是“清濁問題”。漢語中沒有清濁對立,只有送氣與否對立。英語音系中預設的對立是清送氣和濁不送氣,而清不送氣是清送氣的音位變體。背景知識先鋪墊一下。
cab中由於末尾是不送氣濁音(雖然音節末可能清化),而母音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濁音(聲帶振動),在從母音過渡到音節末子音時,聲帶保持振動。而正是聲帶振動,才能發出明顯的聲音,即“人聽起來覺得在發音的時間”。
cap中由於末尾是送氣清音,從母音過渡到音節末子音時,其實會存在一個“清母音”的階段,即只有氣流透過,不引起聲帶振動,所以聽得很不明顯。(如果對日語有了解,想想し中的母音聽起來是怎樣的,是不是響度很低)即便兩者發音時間理論上是相同的,但聽起來就會後者比前者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