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通史影片A

    這幾乎是所有變法家的宿命,很少有人能逃過的,不光是他們倆。

    比如隨後的晁錯、主父偃,都被皇帝殺了,殺他們的原因是什麼呢?史書說是被小人陷害,實際上他們都是削藩的人,吳起、商鞅同樣也削藩。

    再比如王莽,王莽篡位,基本沒有什麼大的阻力,天下官僚、地主、豪強、士大夫甚至老百姓,都是支援他的,至少沒人反對,但是,他改革了,改革起來天下人都反對他了,王莽也就身死國滅了。

    比如楊廣,真的是因為他三徵高麗、修運河導致的亡國嗎?

    比如王安石變法,也是反對太大,最後罷相了,成了北宋滅亡的背鍋 *俠、

    比如南宋“奸臣”賈似道,宰相變法成了奸臣。

    比如張居正,死了後背抄家,差點掘墓鞭屍,

    所以,下場不好是變法家的宿命,

    變法家的宿命為什麼不好呢?從吳起商鞅的變法說起

    他們都是典型的從春秋到戰國過渡的時期的變法者,春秋到戰國,最大區別就是世卿世祿制到軍功授爵制。

    世卿世祿,顧名思義就是貴族世代為官,官僚世襲,換句話說就是壟斷官場,所以春秋君主被殺的比比皆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都是也春秋。

    軍功授爵制,就是官僚的選拔不再是世襲,而是軍功,大破了貴族壟斷,讓地主也可以當官了。

    就憑這一點,你說貴族怎麼看他們?

    這些變法的條款,其實都是公開的,君主需要的,只是一個強有力的執行者,並且不怕死,商鞅和吳起就是這樣的人。

  • 2 # 一笑傾城8430

    古往今來總是何其的相似。韓信說過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古之帝王皆是如此。吳起和商鞅都是為帝王出謀劃策的良臣賢工。帝王為什麼會重用這些人?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人生大節,處境堪憂。但是改革必定會得罪一幫人。這些人不幹對君王發難,於是乎對君王身邊的人動手。而君王為了緩和改革矛盾的阻力就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於是乎這些人就成了他們犧牲的棋子。再而言之,功高震主也是君王的一大心病。妒忌,猜忌,又或是功臣居功自傲擾亂君王的統治,這些都註定了他們會被犧牲掉。這與這些改革者自身也有一定的關係,有個例子,話說范蠡替越王勾踐出謀劃策而得以復國,他沒有向越王要功名利祿,而是選擇功成身退,趙匡義的杯酒釋兵權,漢高祖的屠戮諸王,都與這些臣子不會知進退有莫大的關係。

  • 3 # 泰山下的準老頭

    吳起和商鞅功績卓著卻都在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就暴斃身亡,吳起死於亂箭之下,商鞅被殺死之後又遭車裂棄市,何等慘烈!他們的死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嗎?

    吳起生於公元前440年,在公元前381年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而慘遭殺害,享年59歲。他一生先後在魯國、魏國、楚國做官,精通兵家、法家和儒家思想,在內政和軍事上成就極高。在中唐時期被列於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宋時又被追封為廣宗伯,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商鞅生於公元前395年,在秦國也因變法得罪權貴,被秦惠文王師傅公子虔指使手下人汙告謀反,於公元前338年被車裂,享年57歲。

    兩人相差45歲,吳起喪命之時,商鞅已經14歲了。兩個人在功績、性格和處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一、 吳起與商鞅的主要成就

    1. 吳起:正當吳起在魏國混得風生水起之時,魏國附馬公叔當上宰相,因忌憚吳起而設計構陷他,從而失去了魏武候的信任,不得已辭職投奔楚國。一到楚國後就大刀闊斧的幹了起來。吳起嚴明法紀,裁減閒官,斷供楚王遠房家族福利,用來獎勵征戰之士,大力加強軍隊建設,統一思想,消除合縱連橫之說客影響。於是楚國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令各諸候國不敢小覷,使楚國在地域和國力上有很大提高。

    2. 商鞅:商鞅的突出成就也是表現在變法上。當時地處山東、河北、河南、兩湖地區的魏、齊、楚等國都很強大,而把秦國獨擋在崤山與洛水以西,十分鄙視秦國。新繼位的秦孝公立志強國,任用商鞅,開始變法改革。透過釋出墾草令和先後兩次變法,達到了強兵富兵之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朝的下一步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二、 變法嚴重地觸動了官僚貴族們的根本利益

    他們變法的一項措施就是獎勤罰懶,把有限的資源和利益從權貴手裡奪走而供給國家和對國有功的軍隊將士們。斷人財路,勢必招怨啊!例如商鞅讓貴族也參加農業生產、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別說什麼勞動最光榮,大多數人的理想是不上班還能發工資,古人也一樣。最要命的是他還把王位繼承人秦惠文王給得罪了,當眾打了太子師傅公子虔,在另一個師傅公孫賈臉上刺了字,氣得公子虔八年沒出家門。吳起雖然沒有那麼過分,也好不到哪去。

    三、他們骨子裡的殘暴本性也容易讓別人以彼之道,還彼之身。

    1.吳起少年時期家裡還是相當殷實的,因為四處求官而把家產財光,遭到鄉鄰們的譏笑,吳起氣急之下,一口氣殺了30多條人命。再就是在魯國時,齊國進犯魯國,魯候欲任命吳起為將抗敵。但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有人擔心吳起臨陣倒戈投敵。他了向魯候表忠心,提刀殺了自已朝夕相處的妻子。

    2.商鞅的冷血莫過於臨河論囚。一次在渭河邊上處決犯人,具體殺了多少人不知道,但把整個渭河水都染紅了。這得惹怒多少仇家呢,無從細算了。

    四、貪戀權力、禍到臨頭,尚不自省

    在當時國家富強了,為國家爭城略地,受益的也只是王候們,消耗的是老百姓的糧食和錢財,死得全是百姓子弟。不光百姓們怨恨,也侵犯了官宦貴戚們切身地益。他們一直沉浸在自已 光輝成就之中而不自拔。 正象商鞅的同僚趙良說的,你現在的處境就象早上的露水,在秦國獨斷專行,還在貪戀封地內的收成,醒醒吧!但他們就是沒醒。

    他們雖然不是死在一個國家,也不是一起死的,但都卡在老王去世、新君即位這個點上,也都是在刀箭之下暴亡。歷史輪迴又何其驚人地相似!

  • 4 # 不凡之自命不凡

    非亂世而行改革,歷來不易。

    自古變法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巨大的挑戰之後也往往藏著巨大的榮耀。所以,在春秋戰國這個神奇又特殊的時代,有著一批又一批雄才大略的猛人豪傑致力於各國的變法,甚至身死也在所不惜。

    吳起和商鞅就是其中的代表。

    先說吳起。

    在為人方面,說起吳起,我們很容易想到殺妻求將,母喪不奔之類的故事。

    從這些典故中看來,吳起是個冷血無情,六親不認,毫無底線可言的一個人。但是,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他時,他的性格也算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有著堅定的信念。這樣的人也是極其可怕的,同樣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事實上,吳起也確實受到了楚王的賞識,讓他在楚國推行變法。

    他變法的主要內容:明法律,廢除貴族世碌制,廢除無用的官職除去了大量的冗官冗員等內容。經過變法的楚國,國力提到顯著提高,對外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兵威大振,一度稱霸諸侯。

    不過顯然吳起變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貴族怨言不斷。但是,像吳起這樣連老婆,母親都不在意的人怎麼可能會考慮這些貴族的利益。他的目標是推變法,為了變法那些貴族的利益少了一點又怎樣。的確,楚悼王在位時,大家顧忌悼王,對吳起只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悼王剛駕崩,還未下葬。貴族們的瘋狂報復就來臨了,那些積怨已久的貴族便急不可耐的拿著弓弩刀劍前去追殺吳起。吳起自知難逃一死,奮力向楚王的靈柩跑去。伏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但是追殺者不管不顧得放箭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可憐楚悼王死後還被臣子鞭屍……吳起等的就是這一刻,拼盡最後的力氣大呼:“你們哪裡是想殺我吳起,你們分明是對先王也是怨恨良久。以致對先王如此不敬,箭射先王,國法何在?”之後,楚國新王即位,第一件事就是徹查這幫對先王不敬的亂臣賊子,一共七十餘人,一併問斬。

    縱觀吳起這人,絕對是一個狠角色。臨死還拉著七十多人一起墊背,無毒不丈夫想來說得就是吳起這樣的人吧。但是吳起身死,雖拉了七十餘人陪葬,但是楚國變法也就此告一段落,不再實施。

    再說商鞅。

    商鞅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學派代表人。是推動中國歷史上由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制社會的重要人物。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一開始他是魏國國相 公叔痤門下任職。 公叔痤很賞識他,但商鞅在魏國沒受重用。之後公叔痤病重,魏王前去看望,公叔痤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但放心不下商鞅。進諫魏王,商鞅這個人雄才大略,我死之後,要麼重用他。不然就要殺了他,不然必成我魏國大患。魏王表面答應,其實內心卻是不以為然。認為小小商鞅能成什麼大事,覺得公叔痤是病入膏肓,老眼昏花了。所以,公叔痤死後,魏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他。商鞅此時很苦悶,自己滿腔抱負,魏王卻不識才,得不到實現。窮則思變,商鞅最後去了秦國。

    商鞅在秦國和秦王交談三次,終於以霸道之術贏得秦王的賞識。至此,商鞅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每當後人說起秦國的歷史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到一個叫商鞅的人。總而言之,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因為遠離中原還有點小落後。但是因為商鞅搞了一次神奇的變法,於是秦國迅速崛起了。當然和吳起一樣,商鞅變法不可避免的觸犯了貴族的利益。

    最後,商鞅的結局比吳起還慘。被秦惠文王車裂而死。但是商鞅雖死,但秦國終究還是實行了商鞅的變法。初看,他們殺商鞅的目的比起殺吳起更加簡單。就是想殺商鞅本身,並不是反對變法,對人不對事。但是,最根本的是,商鞅的心法更加便利,帶給國家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華人已經廣泛接受,大到貴族們也不好再去反對變法。傳統的分封貴族已經沒有能力去和新興貴族階級叫板的底氣了,所以他們只好殺商鞅來洩私憤。

    兩人對比分析

    商鞅雖死,但其變法政策卻得以實施,使得秦國迅速崛起,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因為成果尚未顯現,沒有收穫足夠多的支持者。這樣看來商鞅和吳起二人一比,高下立判。雖然,吳起夠狠死前還拉人墊背,但是商鞅明顯更有水平,對秦國的法杖爭霸統一都掃清了刀路,促使中國社會進入封建官僚主義,對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長足的影響。

    如果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設計一套極致集權,將所有的仇恨極於自己一身。然後死於自己設計的遊戲規則裡,他便成功的化解了所有的仇恨,他的死也許可以讓很多人釋然。從這角度來說他必死,因為矛盾都集合在他身上,只要他死了遊戲規則就讓人信服了並且民眾情緒也化解了。同樣的道理,商鞅制定了這樣的規則,但是由於國內與老貴族的矛盾巨大,極度對立,此時的新興貴族與老貴族也有著尖銳的矛盾。這個時候,以商鞅這個制定規則人的死亡緩和了雙方的矛盾,這對於新秦王來講也是極好的。這點看來商鞅也是必死不可,但是人雖死,法依舊實行,商鞅也能死而無憾了。

  • 5 # 畫說吧

    改革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你動了人家乳酪,人家能不跟你玩命嗎?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改革是為了大家好,但是輪到動到自己的利益,那就不好講了,多半都不願意。只有當大家都窮的時候改革才能推動下去,才會發生效果。商鞅,吳起都是在既得利益盆根錯節之時,憑藉最高統治者的支援而進行改革的,因為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讓人懷恨在心。一旦失去最高統治者的支援,必然勢窮,馬上身死。由此可見, 他們的政治手腕還是欠佳。

  • 6 # 這個歷史很正

    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後慘遭車裂,吳起變法則是死於亂箭之中。

    我們都知道他們進行的變法於國於民都是大有可為的,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秦國任用商鞅變法:推行法制,廢除奴隸。

    吳起在楚國變法:明法申令、廢除貴族特權

    先來說說秦國。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

    1. 軍事上:形成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商鞅透過改革秦國的軍功爵位制度,廢除奴隸制。

    2. 經濟上:大大的激發了底層百姓的勞動熱情,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 政治上:推翻了分封制,分裂為小家庭,強化了中央集權。

    4. 律法上:嚴苛法制,倡導貴族平民平等適用法律

    這一列制度的改革迅速的使得秦國從以邊緣窮國變為軍事強國。廢除奴隸,改革軍功。失去了人身束縛的秦國百姓,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而二十軍功爵位制度,以其優越的待遇極大的激發了秦國百姓內心好戰的基因,並且為秦國的兼併戰爭中提供了大量的兵役。當時軍功有多高呢?據記載,最低階的一級爵位公士,可獲田一頃、宅一處和奴僕一個。而且自己有軍功一家人都可以享受到軍功帶來的福利待遇。

    而商鞅的死是因為一系列的改革觸及貴族保守勢力的利益,以及嚴苛的刑法引起人民的恐懼。最直接就體現在以前是奴隸制,人都是貴族的財產,廢除奴隸無異於是多人錢財嘛。以至於在政變後商鞅出逃,老百姓都不敢收留他,因為怕連坐嘛。

    接下來就是吳起。

    吳起這是位超級猛人,為了得到重用,不惜殺妻的人,而且做事太偏激了一點。所以才搞得名聲很臭。將他與孫子對比的話,在戰功方面,吳起是完爆孫子的。至於他沒有孫子那麼有名可能就是名聲不太好。(多說了一點,接下來回歸正題)

    吳起死的也很慘,被亂箭射死,而且還是死在楚王的屍體上。要知道當時是有法律明文規定,兵器不可觸王身。所以在事後,殺了所有放箭的人的滿門,共計有70餘戶。可想而知吳起把楚國貴族得罪的有多狠吧。

    首先吳起的明法申令,這好理解。嚴格規制國內各階層秩序嘛。而吳起削弱貴族特權就是在是太狠了。裁撤官制,將一些貴族吃空餉的統統裁掉,如果只是這樣還好。但是他還做了一件更狠的。“廢公族疏遠者”。連王室偏遠支系都裁掉,可想而知。要知道明朝直到滅亡,對於宗室的吃穿用度都是全包了。所以這也是楚王剛死他就被大貴族弄死了。

    總的來說,無論是商鞅也好,還是吳起也罷。變法都觸動了貴族保守勢力的利益,所以在失去庇護後,統統都死的很慘。

  • 7 # 風動藤動銅鈴動

    發起改革必定會直面存在已久的既得利益集團,進行利益的重新劃分,所以改革發動者就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大幅激進的改革措施,會引起強烈對抗反彈,一旦有機會,就會要了改革者的命。

  • 8 # 煮酒聽史

    戰國時期,以魏國任用李悝變法為開端,各國紛紛嘗試變法。除燕國外,趙、韓、魏、秦、楚、齊都有過變法的經歷。不過奇怪的是,除了吳起和商鞅下場悽慘外,其餘的變法者似乎都得到了善終。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下面且聽我細細道來。

    法家思想的內容

    法家思想分三派,分別是“術”、“勢”、“法”。

    “法”乃變法之法,講究賞罰分明,法不徇私,代表人物就是商鞅、吳起。

    “術”乃術為法用,強調君王的馭下能力,中心點在君王,代表人物申不害。

    “勢”乃講法兼勢,主張看準勢的變法,從而達到強兵富國的目的,代表人物慎到。

    這三種流派,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各自的輝煌時期也不同。比如法之流派便在戰國時期大放異彩,而術之流派則明顯更適用於後面的封建王朝時期。

    趙、韓、魏、齊變法者得以善終

    一、趙國變法者趙武靈王

    趙國的變法運動名叫“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參考北方三胡的作戰模式研究出來的騎射戰法,屬於軍事上的變法。

    這一變法本質上與趙國貴族的利益並不衝突,僅僅是要求貴族接受胡人的思想,這並不難做到。且發起變法的人乃是趙國的王,沒人擁有處死他的權力,也就談不上什麼善終了。

    二、南韓變法者申不害

    南韓變法者申不害,乃是韓昭侯時期的變法者。申不害正是在韓昭侯支援下才開始變法的,那麼在韓昭侯在位之時,自然能夠得以善終了(申不害比韓昭侯死得早)。

    三、魏國變法者李悝

    魏國變法者李悝,乃是變法者中的先驅人物,他得以善終的理由和申不害類似。在魏文侯死後一年,李悝就死了,算是壽終正寢。

    四、齊國變法者鄒忌

    齊國變法者鄒忌,乃是齊威王時期的變法者。其實與其說鄒忌進行的是變法,倒不如說是改革,因為他的許多諸如勸諫君王廣開言路,整治官吏的措施,只是在原有的制度上進行了調整,並不是徹底的翻新。因此,鄒忌走的是改革路線而不是變法路線,那麼自然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這也是他能夠善終的原因。

    吳起、商鞅慘死的原因

    一、商鞅慘死的原因

    商鞅乃是法家思想中“法”的代表人物,即變法之法。變法之法的最主要特徵就是依法治國,法凌駕於一切之上,作為一切事物的準則。而法派和術派、勢派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的作用範圍是包含了除君王以外的任何人。這就會帶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既容易得罪上層貴族,也容易積怨底層百姓。

    1.上得罪貴族

    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史記·商君列傳》

    在商鞅剛開始變法的時候,太子犯法了,因其是王的繼承人,不能對其動刑。於是商鞅就盯上了太子的老師,並對其施以黥刑。

    2.下積怨平民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還加入了輕罪重罰,最終使得秦國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然而在這繁華的背後隱藏的卻是平民百姓對其深深的恐懼,這是極其諷刺的。因此,底層百姓對於商鞅應當是恨之入骨的。

    因此,在秦孝公死後,支援商鞅的人不在了,他便被誣造反,且無人為其辯駁,只逼得他不反也得反,最後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而他慘死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得罪了幾乎整個秦國。

    二、吳起慘死的原因

    吳起變法的地方是楚國。楚國因地處南方,文化落後,所以其眼中先進的文化就是周文化。這就導致楚國有意無意的效仿周王室的制度,包括分封。其結果就是楚國的貴族舊勢力異常強大。

    因此,在支援吳起變法的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勢力就馬上將這個損害了他們核心利益的罪魁禍首給殺死了(雖然這群殺吳起的貴族也因破壞先王遺體被滅族,但不正好說明了他們對吳起的痛恨嗎)。

    結語

    戰國時期改革家吳起和商鞅為何都死的那麼慘?

    可以看到,變法者能夠善終的最好辦法,就是在支援他的君王去世之前先去世,李悝、申不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類似商鞅、吳起一樣的變法者,其不得善終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失去了君王的支援。因為變法就意味著推翻前法,施行新法,在這個過程中不觸及貴族的利益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變法者一旦失去了君王的支援,那麼他們離死亡就已經不遠了。

  • 9 # 閒人閒得慌

    改革就是做出改變,改變就是將利益重新分配。

    吳起、商鞅變法的土壤和根本

    我們都知道變法之前的秦楚都是遵循等級制度和世襲制度,而吳起和商鞅的變法觸動了當時的楚國與秦國的貴族的權益,基本上算是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所以吳起與商鞅首先便是得罪了當時的貴族。但是吳起與商鞅變法初期沒有立即被殺,甚至變法一直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這一切都繞不開兩個人秦孝公和楚悼王。

    變法之前的秦國與楚國都是相對勢弱的一方。楚悼王繼位之時,三晉聯軍多次攻楚,國內外形勢惡劣。秦孝公即位之時同楚悼王一樣,國家經過幾代君主動盪,國力大減。而我們的秦孝公與楚悼王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都希望擺脫現狀,不甘落後,這才使得吳起與商鞅施展抱負的土壤。

    戰國時期的貴族擁有很大的權力,特別是楚國當時的"屈、景、昭"三家大貴族仍在當時的楚國擁有很大的勢力,連當時的楚悼王都需要讓其三分。但是各國的最高決策者還是當時的秦孝公和楚悼王,透過不同的方式使國內的貴族閉嘴,得到當時國家真正的決策者的支援,有了後盾,這才使變法無阻礙的繼續下去。這也是吳起與商鞅進行變法的根本和立足點。

    吳起、商鞅身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此之前我們提到吳起和商鞅施展才能的土壤和根本正是秦孝公、楚悼王在位之時兩國勢弱,兩位國君有抱負,需要變強,所以才有了吳起、商鞅施展才能的地方,一旦失去變法的土壤和身後的保護傘,首當其衝的便是來自各方的報復。

    我們之前說過兩國的真正決策者是秦孝公和楚悼公,在此之前,變法不但增強了兩國的國力,算是實現了秦孝公和楚悼王的抱負,同時還削弱了貴族的勢力,加強了君權,所以對於當時的秦孝公和楚悼王而言,改革肯定是利大於弊的,所以不允許貴族出來阻礙,當然也是秦孝公和楚悼王的統治地位穩固。所以當舊王去世之時,也是留給舊貴族處理吳起與商鞅最好的時刻,也是回到原來的世卿世祿最佳的機會,值得冒險。他們覺得新王剛立,為了維持統治需要他們吧。

    這也是吳起和商鞅雖然身死的過程不一樣但是被清算的時間都是在"舊王離去,新王剛立"這段時間。

    最後的受益者!

    之前提到過吳起和商鞅的變法最大的受益人是誰?是秦孝公和楚悼王。當吳起和商鞅死後,最大的受益人是誰?當然是其繼承人:"秦惠文王和楚肅王"。

    吳起之死我們都知道"吳起之智"嗎,最後的結果便是楚肅王繼位後處死了傷害楚悼王屍身的七十餘家貴族,穩固了統治,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了王權,同時車裂了吳起的屍身,安撫餘下的人,緩解了國內矛盾。雖然吳起變法最後失敗了,但是也使當時的楚國進入一個發展時期。

    相比於吳起,商鞅更像是死在秦惠文王的帝王權術之中,雖然商鞅的死亡過程有別於吳起,但是最後的結果還是相同的,除掉商鞅秦惠文王減少了對其地位一個最大的威脅,同時車裂商鞅,安撫餘下貴族,緩解民眾情緒。同樣運用商鞅的死解決了一批貴族,鞏固了統治。

    吳起和商鞅的死最後都是成就了新王。吳起和商鞅的身死不一樣的地方或許就在於商鞅變法得以繼續吧。

  • 10 # 壺公館

    心智決定命運!吳起商鞅與撅屁股撒尿圈地的畜生野獸的心智模式目標願景信念信仰價值觀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都是畜生野獸的命運!

  • 11 # 世界史圖鑑

    不僅僅是吳起和商鞅戰國時期所有的改革家其實都不得善終。有很多人經常拿他們的結局去嘲笑他們。我覺得至少這種人才是弱智的。如果他們時刻為自己著想,那麼變法和改革能成功嗎?就跟你一樣?誰都喜歡坐享其成?但是誰都不願意承擔變法的後果和責任,難得出現了偉大的變革家,你為何對其嗤之以鼻?變法和改革不僅僅改的是國家制度,還包括利益分配。如果國家不是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誰又願意主動去招惹那些既得利益者呢?

    很多人總說變法者是為了自身的名譽,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說服君王進行變法。我只想說,這些人盡皆小人也。改革者在一個國家變法都是國家處於危難之時,經濟政治或崩潰或動亂。國家貧弱不堪,若真想榮華富貴為什麼不去更有發展前途的國家?變法不一定成功,每一個變法者在一個國家變法,也並不知道最終能有什麼結果。誰都知道變法成功難上加難,為什麼要耗盡自己的一生的心血?變法還要吃力不討好呢?鼓勵這些變法者的並不是所有的榮華富貴,名譽而是自己內心的信仰。這種信仰是以他個人的價值觀做判斷的。他想要把自己的學說發揚光大向這個世界證明只有自己的學說才能使國富民強,同時他們想要的也是這種成就感。

    所以在變法之時,他們也不會迴避去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勇於向利益頑固派開刀使其重新分配。而且只要改革和變法就一定會觸動即得利益者。不管你是主觀還是客觀,主動還是刻意。其實每一個改革和變化都是成體系的。但從各個方面而言,最終都會破壞現有的利益分配。每一場改革都是利益分配下,讓普通民眾獲益,只不過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不可能一步到位成為人民主權的國家。商鞅變法也是如此,商鞅變法主要是將國家政治從貴族主導變為由地主階級主導,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因為在此之前貴族主導的國家政治體制,實際上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之後這一現象不復存在,中國也因此沒有了貴族。

    這讓那些曾經的既得利益家族如何接受。所以他們的反撲必然也是瘋狂和殘暴的。同時秦國統一後六國復辟勢力風起雲湧也是如此。貴族原本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所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從商鞅變法開始完全打破,秦末復辟勢力相互屠戮,項羽劉邦楚漢相爭,這些貴族損耗殆盡,中國歷史的發展由此進入新時代。這是吳起和商鞅給我們帶來的寶貴歷史價值。有了他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才有紮實的政治根基。在變法之前,這句話完全是妄想。法家的變法其實不僅僅是變更法律,更在於變更整個國家的行政模式以及社會的價值觀,所以不僅僅是既得利益者,原來的貴族反對變法包括普通的民眾和官吏也會反對變法。

    所以變法能否成功就在於社會輿論完全導向反變法者之前,將變法的紅利與普通民眾分享。讓人民大眾儘快熟悉新法,進而支援變法。當然,民眾並非一體,即便做的再怎麼好或再怎麼差?也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問題不在於民眾是否都支援變法而在於支援變法者,他的民眾結構究竟是什麼?如果支援變法的人,是那些能夠掌握新興生產資源的人,那麼變法一定成功,不因為變法者的死亡而結束,而如果支援變法的民眾使新興的即得利益者,但是沒有掌握全部的新興生產資源。那麼一旦變法派的上層發生動盪,變法很容易夭折,因為變法的經濟基礎並沒有紮根於這個國家。吳起變法失敗了因為他的變法沒有使新興的代表,新生產力的民眾掌握國家的生產力和經濟基礎。

    但是商鞅做到了。對於變法者而言很多人也依然堅持,既然他們變法成功了,沒有功成身退也說明他們貪圖榮華富貴。這些人就好比編制之外的人一樣,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體制內的人。很多時候變法者沒有退路,並不是你想要抽身而退,就可以善終的。很多人依然會關注你,你永遠也跑不掉。商鞅並沒有抽身而退,最後落個如馬分屍的下場。那麼商鞅抽身而退呢?也不過是死的沒有任何因由,最後的結果可能更慘。對於變法者而言,只要他們不是死在反變法者的手裡就叫善終。對於他們而言,最好的歸宿就是死在國家手裡,為國家和變法而死,而非落入貴族手中死的沒有尊嚴。

    變法從來不怕死,怕死就不要變法。永遠躺在舊制度的框架下,躺在自己的溫柔鄉里。反正以這些變法者的才能而言,他們在那個時代想要什麼得不到呢?何必勞神費力終其一生的奉獻,還保受非議,被一群文化流氓所不齒。

  • 12 # 跪射俑

    他們都死在他們全身心輔佐的君主死後,他們都在實施變法時得罪了貴族階層,而新任國君放任這些貴族弄死了他們。

    商鞅死得更有意義,新任國君贏駟未改變變法的國策。而楚國的新任國君羋臧廢除了吳起的變法內容,楚國變法人亡政息了。

  • 13 # 循漸

    吳起、李悝、衛鞅都是遇到明主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一旦明主不在,自己就活到頭了,這三個法家改革家只有衛鞅的變法是成功的,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後來的國君是明君,知道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雖商鞅被處死,但他的治國理念被秦國發揚光大,名垂千史,使帝國制度延續兩千多年。

  • 14 # 雲鎖高飛

    首先你要想知道吳起和商鞅為什麼死的那麼慘?那麼你只要明白他們幹了一件什麼事兒,或者說他們乾的是什麼事兒?首先說商鞅。第一個商鞅變法,這是大家一直都知道的事情。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以後,他動了那些原本屬於貴族的利益,或者說屬於原本利益階層的利益。從而導致利益階層。對商鞅很是敵視,這也就被商鞅之後的命運。做了一個。應該說是一個提早的確定吧。之後說吳起,吳起和商鞅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是因為變法而得罪了當時的那些貴族。所以說,也就是當時屬於利益階層的這些人。所以他們兩個的下場都比較慘。其實他們兩個可能死的原因就是說他們的變法。動了那些利益階層人的蛋糕,或者說去動了他們那些利益階層的人最根本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兩個在之後會死的那麼慘的一個原因吧,可能我說的不是很對,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夠了解。

  • 15 # 靜思馨遠

    改革必然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商鞅和吳起都是最初的改革者,碰到了支援改革者的領導,實行了改革,但是因為時間短,保守派的力量還非常強大,當支援的領導去世,權力進行重新洗牌,原有的勢力會進行反撲,商鞅和吳起在新鬥爭中失敗,下場悽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在初二進入叛逆期,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