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鑫悅

    現在有許州、揚州、杭州、荊州、鄂州、廣州等多個有“周”字的地方,原因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國家是一個長期的分裂單位。早在大禹治水時,世界就被劃分為古九州。漢末三國時期,基本上沿襲了東漢十三國的情況。東漢十三州包括:泗州(思力大學魏系)、禹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先永州,後涼州)、濱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宜州、膠州。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時期,曹魏先是將涼州改為永州,再由永州建立涼州,吳國將膠州分為廣州和膠州。因此,這相當於另外兩個狀態。因此,在三國時期,世界被劃分為15個國家,即比東漢十三個國家多出兩個國家。當然,這只是數量上的變化,而不是實際領域的變化。曹操在兗州的基礎上,打敗或消滅了劉備、呂布、袁舒、袁紹、馬超等許多諸侯,即黃河流域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基本上都被曹操佔領。到公元220年,魏朝正式建立時,已全部或部分擁有涼州、永州、泗州、禹州、兗州、青州、徐州、濱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在三國時期,世界被劃分為15個國家。曹操居住的曹魏曾經涉及12個州。當然,在這12個州中,曹魏只佔領了荊州和揚州的一部分,特別是荊州,其中大部分被東吳佔領(關羽失去荊州之後)。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並不是完全沒有外來入侵。一方面,當時的諸侯國雖然都是混戰,但在抵抗和保衛外敵方面並不是被動的。而且,當時遊牧部落的發展也不允許他們對中原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此外,各方力量也紛紛派出將軍把守邊境地區。因此,如果客觀力量不被允許,那麼就會有將軍把守,這就沒有發生過對中原的大規模入侵。

  • 2 # 老家伊濱的

    208年,曹魏、孫吳、蜀漢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在孫劉的聯合抗擊下,曹操大敗,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後來蜀漢多次北伐,卻始終未能改變三分天下的局面。266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280年滅東吳,完成了統一。

    三國時期,很少有外敵入侵。並且三國都進行過對外戰爭,比如曹操北征鮮卑、烏桓,東吳平定閩粵,蜀漢七擒孟獲等。

    那麼為什麼很少有外敵入侵呢?

    第一,在漢武帝時期,已將北方最為強大的匈奴趕到了歐洲。使得之後數百年來,再也沒有如此強大的遊牧民族威脅中原。

    第二,武器裝備的差距。當時中原的冶煉技術已經和遊牧民族拉開了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早就已經大大優於對方,而且當時的中原各國均極為重視騎兵,在其引以為傲的馬匹上也佔不到多大的優勢。

    第三,三國都很重視對於蠻夷的剿滅,在北方的是曹操勢力,在曹氏三帝勵精圖治之後,國力大大增強。於是他們征討烏桓,高句麗等等,無一不勝,如此鎮壓,壓得蠻夷不敢作亂,胡人也自然無法南侵。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胡人自身也是分崩離析。當時無論是鮮卑還是烏桓,其內部都分為了好幾個小部落,互相因為一些族群矛盾還會發生戰爭,自然團結不起來,無法捏成一個拳頭來征伐中原。

  • 3 # 福建大都督

    東漢分為十三州,分別是:司隸、幽、並、冀、青、徐、兗、豫、揚、荊、益、交、凉。

    三國時期則是:冀(幽、並、青三州併入)、兗、豫、徐、揚、荊、益、交、凉、雍(原涼州一部分加上司隸一部分所組成)。共十州。

    以曹魏為例,其疆域是冀、徐、兗、豫、雍、凉、荊(襄陽、宛、南陽、上庸)。基本上是以長江流域為界,與蜀漢、東吳南北對峙。依長江的長度,單從宜昌至出海口,就是近兩千公里的一個沿線。要做到每個地方都有軍隊佈防,這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三國交戰,基本上就集中在以下幾個地方。

    蜀魏交戰:雍州地區,曹魏以長安作為戰略重地,輔以安定、南安、隴西作為犄角,防備來自蜀漢的騷擾。

    吳魏交戰:荊州地區,曹魏以襄陽作為戰略重地,與孫吳南郡南北對峙。

    吳魏交戰:淮泗地區,曹魏以合肥作為戰略基地,與孫吳濡須形成對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古老的命題,人性本惡還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