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利刃號

    1979年,薩達姆初登伊拉克總統寶座。他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各大國間縱橫捭闔,大舉擴軍和購買先進武器。他對核武器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朝一日使伊拉克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核國。

    上世紀60年代,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與蘇聯合作,在巴格達市郊的圖維塔建立了一個2兆瓦的研究用核反應堆,但因功率太小,反應堆無法提供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鈾和鈽。1976年,伊拉克在圖維塔又實施一項代號“奧西拉克”的核專案,計劃建立兩個核反應堆。但伊國內技術力量只夠完成土建施工,對核心技術卻束手無策。為此,薩達姆指示開展石油外交,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很快,伊拉克的石油武器在擁有先進核技術的法國奏效。1980年3月,法國密特朗政府宣佈為伊拉克提供一座價值2.6億美元的70兆瓦的核反應堆。薩達姆得知後興奮異常,特意將“奧西拉克”核專案改名為他酷愛的大馬士革刀的名字“塔穆茲”。

    早在1980年初,以色列摩薩德情報機關便掌握了伊拉克核計劃的實質內容,並向政府警告說,伊拉克核反應堆進展速度比預料的快得多,必須採取行動加以阻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以色列看來,唯有軍事手段才能解除伊拉克的核武裝。在1980年10月以色列內閣召開的一次緊急會議上,總理貝京宣佈,將採取突襲手段,在伊拉克核反應堆建成執行前將其摧毀。這項行動代號為“巴比倫”,由戰功顯赫的以空軍來完成。

    由於以伊相距甚遠,以派戰機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需要飛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乃至敘利亞領空,可以說是以色列歷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空襲行動。如何保證飛機進入目標區並順利返回,令以空軍司令艾弗裡傷透了腦筋。為了保證空襲成功,以色列選擇了美製F-15制空戰鬥機和F-16戰鬥轟炸機,這兩種飛機的作戰半徑都可覆蓋伊拉克全境。至於飛機攜帶的炸彈,以空軍決定讓MK84普通炸彈當主力。與此同時,以空軍挑選了2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組成空中突擊隊。他們進行了反覆操練,技術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即便是閉上眼睛也能幹。更令人稱絕的是,突擊隊員們還研究出一種奇妙的飛行隊形,當機群按這種隊形飛行時,在雷達螢幕上顯示的是一個類似於大型商業班機的大亮點,而不是一個機群。

    1981年6月7日,14架塗著偽裝色彩的以色列轟炸機在埃齊翁空軍基地整裝待發。當時中東地區衝突不斷,幾乎所有國家都建立了嚴密的防空雷達偵察搜尋網路。為此,以色列機群放棄了直飛巴格達航線,而是利用雷達盲區,徑直往南進入沙烏地阿拉伯,爾後改飛東北方向直指巴格達,並實行全程無線電靜默。進入伊拉克領空之前,沙烏地阿拉伯防空部隊發現了飛機,要他們說明國籍,機上飛行員用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說:這裡是約旦飛機,正在進行例行的飛行訓練。17時10分,以突擊機群飛臨伊拉克領空。這時,以色列機群採取低空突防戰術,鑽進伊拉克雷達盲區。以色列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攻擊頗費心機。飛機此時正好自西向東揹著Sunny發動攻擊,視野清晰,可以準確投彈,而伊拉克防空部隊卻只能對著Sunny射擊,準確性必然大打折扣。等到轟炸結束,即將降臨的夜幕又可成為以突擊機群擺脫伊拉克截擊機群的最好屏障。

    在確認目標後,僚機發出戰鬥指令:開始攻擊!8架F-16戰機立刻從不同方向進入目標區。巴哈里投下第一枚鐳射制導炸彈,貫穿了反應堆堆體頂層厚達數米的防爆水泥隔層,引起了反應堆主體內部猛烈爆炸。緊隨其後的另外7架F-16戰機將14枚MK84普通炸彈投進了被炸開的缺口,準確擊中目標。整個襲擊過程歷時僅兩分鐘。

    直到大禍臨頭,伊拉克守軍才猛然醒悟,慌忙回擊。不過,伊拉克人的抵抗沒有傷到以軍戰機毫毛。在完成任務後,以色列戰機迅速升空脫離,並最終按計劃成功返回。伊拉克進入世界核俱樂部的夢想就這樣被毀滅了。

  • 2 # 歐陽老師廣州

    多謝邀請,伊拉克製造核武器只是一個夢想,它從製造導彈到航天器,已經到了頂點,再也無力發展所謂的核力量,當然薩達姆被冤枉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是針對它擁有化學武器,核武器根本還沒開始設計。一是技術不成熟,伊拉克不是伊朗,有自己成熟的大規模軍事製造系統,伊拉克主要以輕武器為主,很多大型武器基本上靠進口。第二是經濟,伊拉克雖然也有石油,但開採量不大,再加上年年遭西方國家懲罰,已經沒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武器開發。第三,當然就是心態,伊拉克只想擁有更大的出海口,沒有意願去打除科威特之外的國家,有時為了防止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制,也有買回很多俄羅斯武器,但對於發展核武器,俄羅斯一直給予拒絕配合這方面的技術,這樣更令伊拉克一直以來都造不出核武器。多謝

  • 3 # 邵永靈

    伊拉克曾經兩次接近造出核武器,但由於外界的原因功敗垂成。

    第一次發生在1981年。當時法國幫助伊拉克建造了一個核反應堆。核反應堆當然不是核武器,但它能夠生產製造核武器必需的裂變材料鈽239。順便說一句,在推動核擴散方面,沒有那個國家能超過法國,它對於向其他國家出口核反應堆毫無顧忌,以色列的核反應堆也來自法國。有了裂變材料,核武器就成功了一半。

    伊拉克發展核武器引起了以色列的警惕。在阿以對抗的背景下,享有人口和幅員優勢的阿拉伯人如果再擁有核武器,那麼以色列的的生存環境將進一步惡化。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後以色列決定於1981年10月對伊拉克的核反應堆發起千里奔6襲,並一舉成功!伊拉克的核計劃被腰斬。在面對敵對國家發展核武器的情況時,以色列是唯一的一個敢於發動先發制人的國家,美國,蘇聯都沒有這個魄力。

    第二次發生於海灣戰爭之後。以色列雖然炸掉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但這只是推遲了伊拉克核武器的問世,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伊拉克發展核武器的能力,因為相關的知識技能還在,伊拉克也有資源。事實上,伊拉克很快就恢復了核武器的研發。但是,薩達姆愚蠢地入侵科威特,導致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戰爭結束之後,聯合國核查人員進入伊拉克,他們發現,伊拉克距離擁有核武器大約只有兩年的時間。所以,沒有海灣戰爭,伊拉克很可能在1993年就成為有核國家。如果說是伊拉克的第一次失敗是因為以色列人心狠手辣,藝高人膽大,那麼第二次就是薩達姆no zuo no die。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其發動戰爭,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指控,經過海灣戰爭後聯合國的若干次核查行動,伊拉克已經不可能再重新發展核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夜景的難點有哪些?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