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智官方號

    一:鋰電池能量密度的侷限

    自從鋰電池在21世紀到來時取代鎳氫電池作為包括手機在內的諸多移動裝置的能量來源,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速度遠遠低於移動裝置的功耗提升速度。這直接導致的情況是:功耗成為了限制智慧手機在計算能力方面與X86-64架構桌面裝置並駕齊驅的最後一道枷鎖。快充技術和移動電源的普及讓智慧手機的效能提升暫時得到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但智慧手機如果想從根本上提升運算效能,還是需要更高的能量儲備。 當然,還有比效能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安全。三星Galaxy Note 7 起火的疑似電池組能量密度便是稍高於其它市售智慧手機。因此智慧手機廠商們只能使用以犧牲電池壽命為代價的快充來改善使用者的電池續航體驗,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問題。 二:晶片製造的強弩之末處理器和晶片製造步進工藝的進化是近20年來IT業的焦點之一:10nm處理器在幾年前還只是實驗室中的產物,如今已大規模量產,智慧手機上所用的處理器如今也已普及10nm工藝,因此在製造工藝的進化上與桌面裝置面臨著同樣的困擾:人類在矽晶體上雕刻的極限大約是5nm,如果進一步縮小雕刻的精度,那麼幹擾是不可避免的。這意味著留給智慧手機這類移動裝置的效能增長空間實際上是有限的。三,出師未捷的模組化設計

    目前模組化手機中最為成熟的兩種方案分別來自南韓LG和美國Motorola,LG G5與MOTO Z兩款機型透過不同的思路實現了手機的模組化設計,儘管與人們理想中的模組化手機仍然有極大的差距,但在考慮到智慧手機手機作為一個整合度十分高的精密裝置,模組化對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需求必然要加入大量的方便卡扣和標準化設計以提升冗餘,這與手機的輕量化、輕薄化,全面屏的運用是完全相悖的。 由於不同品牌手機的模組完全不通用,因此只有在提供相同的擴充套件介面以及良好相容性的前提下,模組化手機的概念才會得到智慧手機廠商們的普遍認可。

    四,柔性可彎曲螢幕是智慧手機的未來

    三星在AMOLED顯示領域的深度耕耘換來了S6edge、S6edge+、S7edge以及後續S8、S8+機型的熱捧,事實真的如此嗎?實際上這些曲面屏智慧手機大賣的背後,是三星在應用體驗以及硬體效能最佳化上不懈努力的結果,高達2K解析度的螢幕實際只是一個搭售的選項。曲面AMOLED屏作為柔性螢幕的先鋒尚有誤觸、燒屏等老生常談的問題,柔性螢幕距離我們獲得質變性顯示感觀體驗改善實際還十分遙遠。

    儘管LG和三星兩個液晶大廠已經拿出了接近量產的柔性螢幕,LG G Flex更是持續更新了兩代,單就目前的體驗而言,柔性螢幕並沒有體現出足夠的優勢。螢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無法做到對摺或隨意彎曲。只有當螢幕做到像全息投影一樣,手機螢幕的尺寸突破手掌握持大小才會變為可能。

    寫在最後

    儘管智慧手機受限於電池、CPU功耗、工業設計、螢幕四項在短時間內難以有重大突破。但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智慧手機的變化之大足以令人歎為觀止。特別是指紋識別,臉部識別、移動支付這些便利化應用的加入,讓智慧手機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因此,儘管存在瓶頸,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享受智慧手機帶來的極大便利。

  • 2 # 只說科技

    以現在的技術,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電池的續航問題,這主要是電池材質決定的。現在數碼產品的電池都是鋰電池,但是鋰電池的技術這幾年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突破,主要還是在製造工藝上有限的提高電池容量、充電速度。

    雖然和過去的功能機時代相比,手機電池電量已經提升n倍了,但是因為效能越來越好、螢幕越來越大、功耗越來越高,緩慢增加的電量與突飛猛進的效能根本不匹配,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我們會明顯感覺到續航反而變短了。

    由於每克鋰電池能夠負載的電量是固定的,廠商想要提高電量、提升續航能力,就只能把電池體積做大,但是電池體積做大了,外觀又很難看,相信誰也不能接受磚塊一樣的手機。

    iPho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iPhone 6到iPhone 8,外觀並沒有做出本質上的改變,電池容量也就沒有質的變化。不過好在蘋果在功耗控制上做得越來越好,所以也有不少人覺得iPhone續航比以前好了。

    總之,想要電池續航從根本上提升,就得降低功耗,這一點需要處理器、螢幕等多方面的改變。再根本一點的,就只能期待電池材料革命的到來。現在燃料電池、核能電池造價很高,等到新技術成本降低之後,手機電池續航才有改變的可能。

    其實廠商們為了解決續航問題,也是挖空了心思,要不然也不會有快充技術的出現。快充就是為了壓縮充電時間,降低充電為使用者帶來的麻煩。另外,無線充電也算是對電池容量的另一種補償。

  • 3 # 數碼怪趴

    這個問題個人覺的應該從二方面考慮

    第一:受限於技術本身,目前使用的基本上是鋰電池為主,基本上已經到了瓶頸期,如果沒有其它替代方案的話想要突破已經很難。

    第二:受限於產品本身,現階段的審美,手機以薄為美,各家手機廠商都把機身厚度做為亮點。如果換個思路,犧牲手機厚度,電池容量就能加倍,但是那樣的手機不知道你接不接受?好看跟續航無疑成了一對矛盾體,如何取捨就是顯而易見的問題,只能在續航跟機身厚薄之間做一個取捨,從市面上在售的情況大概就知道還是機身佔了上峰。

    個人愚見,現階段要想突破常規的話很有難度,期待新技術的出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好多印度人都叫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