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地膜花生,施肥時要扒開嗎?
10
回覆列表
  • 1 # 農夫山泉有點田Z

      適度中耕  一般要中耕三四次,老百姓有“頭道刮(淺鋤)、二道挖(深鋤),三道、四道如鏽花(細鋤)”的說法,其中淺鋤不超一寸,深鋤二寸左右。  查苗補缺並及時摳苗、引苗  一般在播種後10~15天,在基本齊苗後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或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苗補缺。補時宜澆水點種或帶土移栽。補種要早,以防止出現小老苗,影響密度。如果苗期氣溫高則要及時進行摳苗(主要指地膜花生),否則很容易造成烤苗現象,從而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摳苗引苗一般在早上8點前,晚上5點後,先開小孔放風,待花生煉苗後再適當引苗,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並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科學除草  為防止花生溝內出草,在花生出苗前,及時用除草劑封閉地面,花生齊苗後,儘量不要噴,以免傷害花生嫩葉,影響生長。  提前預防葉斑病  從花生的生產實踐看,花生齊苗後,花生葉斑病就已有發生,特別是播種早的花生,由於出苗時間長,再加上氣溫和地溫明顯偏低,根系生長受阻,養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長緩慢,極易遭受病菌侵襲,所以必須提早防治。花生齊苗後,用純品多菌靈8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每隔7天噴一次,至少噴2次。同時,可對加吡蟲啉和營養劑,達到防病、治蟲、營養“一噴三防”的功效。  花生追肥應根據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苗期追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長不良時,應早追施苗肥、促苗早發。苗期追肥應在始花前進行,以促幼苗發棵和花芽分化。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肥4~5公斤,或複合肥15~20公斤,撒施或開溝條施。  數量視苗情而定,如葉片細而色淡,宜在4~5片真葉施一次肥,畝用尿素4公斤,或稀糞尿20擔(50公斤/擔);若葉片寬大,葉色較深,則可不施或酌情少施,著重補磷、鉀肥,防止生長過猛、過早封行。  花針期追肥花生始花後,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入土,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則應根據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  但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固氮量基本可滿足自身需要,而對磷、鈣、鉀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優質有機肥畝施250公斤,以改善花生磷、鈣營養。  葉面噴肥花生葉面噴肥(也稱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產顯著的效果。  特別是花生生長髮育後期,根系衰老,葉面噴肥效果更為明顯。葉面噴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葉面噴施磷肥,可以很快運轉到莢果,促進莢果充實飽滿。花生生長後期,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60公斤葉面噴施,最好連噴3次,每隔7天噴一次。  總之,只有加強苗期管理,在保證苗全苗齊的基礎上,適當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使之壯而不旺,達到苗壯、莖粗、枝多、節密、根系發達,才能利於花芽的大量形成,為花多、花齊創造條件,從而為高產打下基礎。

  • 2 # 玩泥巴的快樂俊俊

    花生出苗後管理為“引、補、防、調”

    “引”——引苗出膜。對於覆膜花生,對於沒能出膜的幼苗、分支要即時引苗出膜。“補”——查苗補缺。對於已經出現爛種、蟲害的苗,要採取催芽補種。“防”——防蟲防病。一是苗期用“敵殺死”藥液噴苗防治土蠶等害蟲,二是在6月中下旬用辛硫磷顆粒劑拌土撒窩或乳劑兌水灌窩,防治老母蟲。三是7月上旬噴施多菌靈,以防治葉斑病。“調”——調控施肥。一是苗期施好追肥,花生齊苗後,畝用2公斤尿素兌糞水提苗。二是花生初花期畝用“維他靈”一支兌水15公斤,葉面噴施。三是7月上旬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尿素500克兌水50斤葉面噴施。

  • 3 # 蔚蔚姥爺219

    穀雨至夏至間,天降雨。見土壤表面見溼見幹為度,播種機有同時起壟、撒化吧及播種,又有隻起壟和播種兩種,不管哪地中必須畝施花生專用肥百斤(用此法,無須再地下追肥)。然後覆膜,最後進入正題。

    1、頂土出苗:因種植時間不同,氣溫不一。花生在七至十五天便頂土出苗。溫高,早晚將花生苗從膜中扣出。溫低選中午扣出。防止溼差大而閃苗。缺苗及時補種。

    2:噴液保苗:花生出苗一個月後,應見綠油油一片壯苗。因此時乾旱極易發生,花生若無拌種,呀蟲、紅蜘蛛極易發生。此時,應將花生第一遍藥及時噴霧。三至五天後,若無根治,可再噴一次。此時,若天干旱嚴重。有條件機械噴霧或灌水。灌水,應堵溝讓花生苗吸到水為準。三五天後,地面見幹未乾。去溝土,使之暢通。防積水,花生腐爛。此時,花生每棵七至十枝,應旺長之狀。

    3、追肥噴藥:花生未下針前,花生長勢太弱。應緊接花生邊處摟溝,追入適當的花生專用肥。七十五至一百五十斤。必要時,可適當加入尿素十至三十斤。然後從溝中拾土到花生根旁,使溝底寬五釐米左右。便於雨水暢通流出,花生根旁有十五釐米左右寬的土壤,便果針下扎。此時觀苗情,花生長到三十五釐米以上,並且上方每晚能長到三釐米間。應噴二遍藥,控旺長,去飛蟲來產卵。生二代,侵蝕花生果實。三五天後,若控旺效杲欠佳,可適當再粗略控旺一次。保證花生棵在三十五至四十釐米間。

    4噴藥保葉:處署至白露節氣間,秋風一到,花生葉極易得病,應及時噴第三遍藥保葉。葉大而厚深綠色缺保花高,花生收入時,應保頂葉鮮豔五至七片。也就是說,在花生收入二十五左右,觀現狀,是否再增一遍。

    5、滅雜草:首談種花生覆膜前,觀墒情抓時機重噴乙草銨。滅根源,頭遍藥,若有草及時噴花生專用除草藥,追施肥溝內拾土後再噴乙草銨,草發生,花生專用除草藥再次噴上。若有草堅決杜絕草高於花生田,應手工摁住花生拔出。防傷花生難高產。

    6、收穫:花生頂端三五葉,花生秧粗如筷每棵十左右枝且黃色,定為您的豐產田。

    此為當地花生豐之驗。粗拙筆。涼解。

  • 4 # 南方多情雨

    花生地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土壤選擇、選種、種子處理、整地、播種、地膜覆蓋、田間管理、適期收穫等。

    關鍵詞地膜覆蓋;花生;栽培技術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種高產、高效的種植方式[1],與露地栽培相比有很大的優勢,不僅可以提早成熟15~20d,增產30%以上,還可以增墒飽水,抗旱避災。近年來,遼中縣地膜花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目前已有1萬hm2,成為遼中縣的主要經濟作物。現將地膜花生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土壤選擇

      儘量選擇輪作倒茬、地勢較平、土層較厚的砂壤土,為減輕病蟲草害,維持土壤養分平衡,地塊要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表土疏鬆,耕翻深度達到30cm左右。

      2選用良種

      選用優質、高產、抗病、適應性好的花生品種。遼中地區主栽品種有:白沙1016、魯花11、魯花13、魯花5號。

      3種子處理

      播種前15d,選晴朗天氣曬種3~5d後剝殼,結合剝殼分級粒選,選出粒大、色好、飽滿、發芽率高、發芽勢好的種子,播種前用花生種衣劑拌種,比例為1∶5,防止地下害蟲。

      4整地

      地膜花生採用大壟雙行栽培。起壟壟寬80cm,高10cm。壟溝30cm。壟畦平直,上疏下實。根椐地膜寬度,在充分利用地膜的同時,保證壟上2行花生行距40cm,植株外邊寬15cm[2]。施肥應遵循“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莢果產量4 500~6 000kg/hm2時,要求施優質的農家肥45~75t/hm2,化肥一般施尿素225~375kg/hm2、二氨225kg/hm2或過磷酸鈣300~375kg/hm2、草木灰1 500kg/hm2或硫酸鉀120~150 kg/hm2,結合整地和打壟作畦作底肥施入。

      5播種

      當5cm地溫穩定透過10℃時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播完。要求株距15cm,行距40cm,保苗13.5萬穴/hm2,每穴2粒。

      6地膜覆蓋

      根據遼中氣候條件選用線性底壓或高壓聚乙烯薄膜,膜寬90cm、厚0.008mm,覆膜前均勻噴撒除草劑,用拉索1 500~2 250mL/hm2、50%乙草胺乳油750~1 125mL/hm2或72%都爾1 950~2 250mL/hm2對水1 500~2 250kg/hm2均勻噴灑壟面和壟兩側,覆膜後再噴灑溝底,噴完後覆膜,拉緊鋪平,兩邊用土壓實,每隔3m壓一道小土埂,以防風大吹破地膜。

      7田間管理

      7.1破膜放苗

      播種後10~15d花生會陸續出苗,在子葉出土並張開時,或子葉未出土但可見真葉時,應及時開孔引苗出土出膜。放苗時間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4時以後,陰天可全天放苗。用手指或刀片正對幼苗處將地膜開一十字形小口,引苗出膜,發現缺苗及時補苗。開孔放苗不宜過晚,尤其要防止Sunny強時發生膜內高溫燒苗[3]。

      7.2控制徒長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水肥條件較好,地溫高養分分解釋放迅速,花生前期生長髮育快,中期生長旺,結莢初期易發生徒長現象。因此,對植株封行過早、苗勢生長過旺的田塊,在盛花期後用15%多效唑450~750g/hm2對水750kg/hm2進行葉面噴霧控制徒長,但要避開果針。

      7.3科學管水

      做到旱灌澇排,滿足花生正常生長髮育。溼潤地播種的花生苗期一般不澆水,嚴重乾旱時應小水潤灌。在盛花期前後,由於莖葉生長旺盛,葉面蒸騰量大,若干旱缺水會引起葉片“翻白”現象,應立即溝灌潤畦,以促進花生生長,增加莢果產量[4]。

      7.4根外追肥

      花生生長後期,發現早衰跡象時,每隔7d用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也可與防病藥劑混合噴施。

      7.5防病滅蟲

      在開花期如有黑斑病發生,可用70%甲基託布津噴施,隔7d左右再噴1次;青枯病可用農用藥鏈黴素噴施。若發生薊馬、蚜蟲為害,可噴施40%樂果乳劑800~1 000倍液防治。

      8適時收穫

      一般根據花生生育期的天數,觀察植株成熟的特徵按時收穫。當植株上部有幾片綠葉,中部葉片變黃,下部葉片脫落,莢果網紋清晰,飽果指數達到70%~80%時抓緊收穫,避免莢果地下發芽。收穫後及時清除殘膜,集中銷燬,防止白色汙染,保護土地環境。

  • 5 # 鄉村4哥

    依我個人的經驗,地膜花生出苗以後的管理措施有如下幾點:

    一,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摳破地膜、通風,以防止過度的高溫灼傷幼苗。苗齊以後,可以噴灑磷酸二氫鉀或者尿素溶液等葉面肥,以促使花生苗生長健壯,增強其自身免疫力和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二,由於花生是比較耐旱的植物,所以花生地注意要排水良好。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遇上下雨天,要及時排水,田間不能有積水。因為田間積水過多、時間過長,會導致土壤板結、肥力隨水下滲,造成肥料流失。嚴重影響花生正常生長。

    三,在花生開花下針期間(也就是坐果期),需要的養分增多,所以要及時追肥。追肥要注意的是儘量少施氮肥,因為氮元素如果過多,就會導致花生秧徒長,給花生坐果由於缺少養料供應而帶來嚴重影響。追肥,儘量使用含鉀、磷較多的衝施肥並摻入適當的碳酸鈣等鈣肥,隨水衝施,以保證花生下針多,坐果多。

    四,注意清除花生地田間雜草。因為雜草容易滋生好多病菌和害蟲,徹底清除雜草,就可以大大減少花生感染病蟲害的機會。

    五,在花生整個生長期間,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常見的有:根腐病、蔓枯病、葉斑病等,對於這些病害要對症下藥,採取“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蛆、線蟲等,要防治這些蟲害,就必須在播種前用花生專用拌種劑拌種,可以有效殺死或預防地下害蟲的危害。

  • 6 # 讓鹽粒飛

    種花生用什麼肥料都不如在種花生之前,用上腐熟好的農家肥,這樣基肥旺盛,後期花生用肥就減少,而且保障花生的有機性。花生土地的選擇也是關鍵,沙土地是種植花生的好土壤,且花生適合與小麥、玉米輪作。

    花生的需肥規律

    花生苗期吸肥量很小,不到總量的10%,但為氮、磷、鉀肥的需肥臨界期,此時如缺肥就會阻礙壯苗早發和根瘤的形成。早熟花生的開花下針期或晚熟花生的結莢期是氮、磷、鉀肥的吸肥高峰期,吸肥量佔總量的60%左右。而飽果成熟期及肥量只佔總量10%左右。

    花生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為3:0.4:1。但花生靠根瘤菌供氮可達2/3-4/5。實際上要求施氮水平不高,突出了花生嗜鉀、鈣的營養特性。另外,花生對鎂、硫和鉬、硼、錳、鐵等也要求迫切,反應敏感。

    花生施肥的原則

    (2)施足基肥,適當追肥。有機肥作基肥,在施足基肥情況下,應根據生長情況,用速效肥料適時適量追施。

    (3)花生增產葉面肥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選喜百農花生果粒多三遍藥+大世界地下作物膨大劑)

    果粒多三遍藥使用方法:

    第一遍:苗期-初花期用300克兌水30kg均勻噴施一、二畝地,防治花生死苗、爛根、根腐病、葉斑病、鏽病增加花生分枝數量,開花增多,補充鈣、鋅、鉬等多種中、微量元素,促使根多生長,旺盛發達,枝葉健壯,增加花生細側根和根瘤菌數量提高花生抗病性。

    第二遍:盛花期-結莢期或莢果雞頭狀施用,用兌水30kg均勻噴施一、二畝地防治鏽病,葉斑病、白絹病、補充鉬、硼、鐵、鎂、鋅及綜合元素,使用後控制旺長,打破頂端生長優勢,轉化為生殖生長,使花生下針快、下針多,提高結莢率,減少後期秕籽數量。防早衰、防病害,增加葉片中葉綠素含量, 促進花生成熟,結果多,籽粒飽滿,活杆成熟,防落果,防死秧,大幅度提高花生產量,畝增產200-400斤。

    第三遍:用兌水30kg均勻噴施一、二畝地防早衰 防病 增產。

    注意事項:葉面噴施選擇清晨或傍晚效果佳,4小時內遇雨應重新噴施。

    花生苗期的管理技術:

    1、清棵蹲苗。

    花生清棵蹲苗就是把幼苗周圍的土扒開,使兩片子葉露出地面,解放第一對側枝,發揮其結果優勢。通常第一側枝被埋在土內,節長不壯。

    清棵後,使兩片子葉外露,經Sunny的照射,莖枝粗壯,節間短,第一對側枝早生快發和二次枝分生,花芽分化早,有利於花早、花齊、果多、果飽。清棵的深度,以露出兩片子葉為標準。清棵時不要損傷或碰掉子葉,以免影響第一對側枝的發育。

    2、中耕除草。

    齊苗時,結合清棵進行鋤地中耕,雨後及時鬆土破板。清棵後15--20天,第一對側枝果針已入土,第二次側枝果針長出來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這次中耕要求行間深鋤,株間過壟淺鋤,培土迎針,除淨雜草。壟種花生,清棵後,淺鋤壟背,深鋤壟溝。

    地膜覆蓋的花生田,當膜裡出現雜草時,一方面加強薄膜蓋土,使其嚴密不透氣,同時在雜草發生處採取“以土壓草”的辦法,抑制其光合作用而導致黃化枯死。

    3、注意防治蚜蟲、蜘蛛、蟎類和地下害蟲。

    蚜蟲、蜘蛛、蟎類可用800倍的氧化樂果或10%的蚍蟲林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象鼻蟲可用辛硫磷、敵百蟲拌毒谷或毒麩於傍晚撒於花生棵周圍進行防治。

  • 7 # 星哥說農

    花生即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油料作物,在我的家鄉,用地膜種花生是很普遍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吧,土壤深耕摟平施足底肥後,花生種子點種下去,鋪上地膜,待幼芽稍稍鑽出地時,及時對不能鑽出地膜的幼苗處進行劃破,看著幼苗逐漸枝繁葉茂,那種感覺只有種植的人才知道。

    花生中後期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地膜花生結莢期幹物質的迅速積累,所以,中後期是花生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中後期如何管理鋪地膜的花生,80後農家小哥分享下自己的做法。

    1、地膜

    地膜可以保護花生的土壤溫暖溼潤,花生種子很快會發芽出土,地膜很薄,不用擔心花生不能鑽破,且地膜下的土壤溼潤暖和,滋生了好多種微生物,它們的活動疏鬆了土壤,讓花生的根系更好的輸送營養。

    2、護墒

    由於地墒被覆蓋了地膜,雨水很難沖刷花生根系附近泥土,保護了地墒,雨水經過排水溝排出田地,保護了花生根系,天氣炎熱,由於地膜作用,花生的蒸騰作用變慢,較好的保護了水份的散失。

    由於地膜的覆蓋,有人可能擔心中後期如何處理呢?聽我繼續說。

    我們這邊的的做法就是,地膜既然有這麼好的作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撤掉地膜的,中後期的花生管理很關鍵,除草、施肥、澆水排澇、滅害蟲。

    1、除草這個很簡單,花生地膜外的雜草使用除草劑,地膜覆蓋住的雜草只能人工處理,鑽出地膜的直接拔掉,沒有鑽出地膜的幼芽,用一坷垃壓住,幾天就憋死了,對於長出葉片的,劃破地膜,拔出來就行了。2、施肥花生中後期,需要及時追肥,針對長勢弱勢的植株進行追肥,用扎眼器或木棍,在靠近植株5釐米處扎眼5~6釐米深施肥,每畝施入硫酸銨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左右和硫酸鈣30~35公斤,追後用土壓嚴。對底肥不足或沙壤地的花生地塊,於收穫前20天左右進行葉面追肥,選用1%尿素+0.2%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噴霧,可10天左右噴1次,對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促進莢果飽滿有明顯的作用。3、澆水排澇當花生根系10~20釐米土壤絕對含水量低於10%時,要小水溝灌,嚴禁大水漫灌。6~7月防旱澆水,8~9月防澇排水,以防爛果。4、除害蟲要防治莖腐病、葉斑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發生,同無地膜一樣防治。在花生生長的中後期,花生褐斑病、網斑病、葉斑病發生頻繁,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500倍液進行防治,每10~15天噴1次,連噴3~4次。覆蓋地膜的花生管理基本與沒有覆蓋地膜的管理差不多,只是由於地膜的覆蓋,施肥、澆水要注意一些,除非高溫多雨連續幾天,這是需要揭開地膜的,以防死苗。80 後農家小哥的分享就到這裡。

  • 8 # 三農小解同學

    花生在中國也算是種植的比較廣泛的一種經濟作物,老醋花生可以說是每到飯店都必點的一道菜品,而且現在壓榨花生油也非常用的廣泛,所以種植的人也很多。而地膜作為一種新的種植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在各種作物的種植上。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下鋪地膜的花生從苗期到後期的追肥,以及各種管理。

    苗期管理

    花生在苗期一般要進行適度的中耕處理。

    一般來說要中耕三四次,就像老百姓所說的“頭道刮(淺鋤)、二道挖(深鋤),三道、四道如鏽花(細鋤)”的說法,其中淺鋤不超一寸,深鋤二寸左右。

    第二個要在苗期需要做的管理就是防止大風對地膜造成損害。

    在春季很多地方都有颳大風和降溫的習慣,可能會對剛用地膜種植的花生造成損害,當地膜被毀壞之後,要及時的進行補救,重新覆蓋地膜。

    第三個要做的就是要及時的查苗補苗,以及放苗工作。

    在花生覆蓋播種後13到16天,這個時候在基本出苗後可以進行查苗,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可以進行催芽補種,補苗的時間最好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

    如果在苗期天氣氣溫較高的話,要及時的進行放苗,防止高溫天氣對幼苗造成損傷,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放苗一般要在早上十點之前和下午四點以後,可以先在地膜上開一個小口兒進行放風,等花生苗適應環境之後,再進行擴大放苗。

    第四個苗期要做的工作就是進行除草工作。

    生長雜草是種植任何作物都不可避免的,長出雜草,在花生覆蓋地膜播種後,花生苗放苗之前。可以及時地用除草劑對地面兒進行噴施,直接殺死雜草。花生放苗後最好不要噴施除草劑,因為幼苗的抗藥性不強,極易造成損傷。

    第五個在苗期進行的工作,就是是花生苗的生長情況而進行追肥。

    在苗期進行追肥,要在花期進行前進行,實施肥主要是為了促進幼苗生長以及花芽分化,主要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使用。

    花生的幼苗長到五到六片葉子時,可以使用尿素或者有機肥進行追肥,此時以磷肥,鉀肥為主。

    由於花生地根瘤菌固氮能力比較強,所以後期可以少使用氮肥,適當的補充磷肥和鉀肥。

    後期管理

    花生後期要合理澆灌,控制土地溼潤度。

    由於花生進入生長後期階段,植株消耗水的能力會下降,根系吸收水的能力也會減弱。此時如果遇到雨水充沛的天氣,要及時排出積水。如果遇到乾旱的天氣,少量澆灌。

    葉面施肥工作。

    對於施放的底肥肥力不足,或者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塊。可以在收貨前半個月左右進行噴施葉面肥,可以選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

    防病害。

    在進入花生生長後期階段,花生和斑病,網斑病,葉斑病等病壞會時常發生,可以選用50%多菌靈或者70%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

  • 9 # 老玩童三農在新疆
    鋪地膜的花生,從苗期到後期怎麼管理?又怎麼追肥達到高產,是指以農用塑膠薄膜覆蓋地表的一種措施。 具有減輕雨滴打擊、防止沖刷與結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天旱保墒、雨後提墒,促進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和生長髮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使地溫下降慢、持續時間長,利於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地膜樹蓋成本低、使用方便、增產幅度大,是一項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髙作物產量的常用措施。,老百姓有“頭道刮(淺鋤)、二道挖(深鋤),三道、四道如鏽花(細鋤)”的說法,其中淺鋤不超一寸,深鋤二寸左右。   查苗補缺並及時摳苗、引苗  一般在播種後10~15天,在基本齊苗後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或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苗補缺。補時宜澆水點種或帶土移栽。補種要早,以防止出現小老苗,影響密度。如果苗期氣溫高則要及時進行摳苗(主要指地膜花生),否則很容易造成烤苗現象,從而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摳苗引苗一般在早上8點前,晚上5點後,先開小孔放風,待花生煉苗後再適當引苗,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並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科學除草   為防止花生溝內出草,在花生出苗前,及時用除草劑封閉地面,花生齊苗後,儘量不要噴,以免傷害花生嫩葉,影響生長。   提前預防葉斑病 。花生齊苗後,花生葉斑病就已有發生,特別是播種早的花生,由於出苗時間。長,再加上氣溫和地溫明顯偏低,根系生長受阻,養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長緩慢,極易遭受病菌侵襲,所以必須提早防治。花生齊苗後,用純品多菌靈8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每隔7天噴一次,至少噴2次。同時,可對加吡蟲啉和營養劑,達到防病、治蟲、營養“一噴三防”的功效。 花生追肥應根據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苗期追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長不良時,應早追施苗肥、促苗早發。苗期追肥應在始花前進行,以促幼苗發棵和花芽分化。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肥4~5公斤,或複合肥15~20公斤,撒施或開溝條施。 數量視苗情而定,如葉片細而色淡,宜在4~5片真葉施一次肥,畝用尿素4公斤,或稀糞尿20擔(50公斤/擔);若葉片寬大,葉色較深,則可不施或酌情少施,著重補磷、鉀肥,防止生長過猛、過早封行。 花針期追肥花生始花後,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入土,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則應根據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  苗期所需氮、磷、鉀量僅佔一生總量的5%~10%。開花期所需養分數量急劇增加,氮的需要量約佔總量的17%、磷約佔22.6%、鉀約佔22.3%。結莢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有大批莢果形成,也是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氮的需要量約佔總量的42%、磷約佔46%、鉀約佔60%。飽果成熟期吸收養分的能力逐漸減弱,氮的需要量約佔總量的28%、磷約佔22%、鉀約佔7%。   二、施肥原則   以氮、磷、鉀為主,適當配施緩釋肥、中微量元素,因地制宜施用功能肥;重施基肥、前茬施肥;重施有機肥和磷肥,有機肥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重視鈣肥、微肥、葉面肥的施用。   1. 施肥量指標   ①無機肥(氮、磷、鉀、複合肥)施肥量及比例。根據營養需求量和目標產量施肥。每生產100千克莢果,需純氮  ②施有機肥量。畝生產300~600千克莢果,施土圈肥2000~5000千克或純禽糞便100~4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50~300千克,具體有機肥施用量可根據花生產目標量線性插入法算出。   ③緩控釋氮肥量。緩釋肥優勢:使花生氮的肥效後移、防止早衰、增產顯著;減少氮的淋溶揮發損失、對環境汙染少;利用率提高,可減少施肥量。緩釋肥量:氮肥用量=1/3普通氮肥+2/3緩釋氮肥×0.85。   ④鈣肥的施用量。花生需鈣量高於磷,接近鉀。鈣主要儲藏在營養體根莖葉中,佔80%以上,生殖體佔15%左右。常用的鈣肥有:石灰、石灰氮、矽鈣肥。石灰的每畝用量為30~50千克、石灰氮為20~30千克、矽鈣肥為20~30千克。   2. 施肥方式   ①重施底肥種肥。北方春花生多采用地膜覆蓋,中後期不便施肥,因此應以集中施肥為主和靈活追肥為輔的方式施肥,以利實際操作。   高產地塊用肥較多,要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施肥方法,即耕地前撒施全部有機肥、磷鉀肥和2/3的緩控釋氮肥,耙地前鋪施剩餘1/3的速效氮肥和其他肥料(鈣肥等)。機播地塊可將部分化肥用播種機施肥器施在壟中間。起壟播種地塊,可結合起壟將2/3“種肥包”施在兩個播種行下方10~15釐米處,剩餘1/3種肥施在壟中間,做到深施、勻施。  但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固氮量基本可滿足自身需要,而對磷、鈣、鉀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優質有機肥畝施250公斤,以改善花生磷、鈣營養。   葉面噴肥花生葉面噴肥(也稱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產顯著的效果。

  • 10 # 三農小6

    春花生種植由於溫度較低,有的區域就開始起壟覆膜種植花生,覆膜花生如何管理更高產呢?覆膜的好處

    由於覆地膜,起到了保墒增溫的作用,另外避免雨水沖刷造成壟面變窄和土壤板結,花生出苗快,發苗早,前期生長迅速,成熟早,質量好,產量高。

    覆膜花生如何管理

    1、苗期:由於花生覆膜,花生出苗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扣膜,避免溫度過高灼傷花生苗。田間雜草多的要及時除草,在花生2-4葉是除草的最佳時期。

    2、花期:花針入土前對水分非常敏感,如果土壤墒情較差,或雨水不充足,要及時灌溉補充水分。

    3,結莢期:及時控旺,在大批果針入土時,水肥充足長勢旺,在植株30-35cm時。

    注意:花生在果針入土和結莢期時對影響需求高,這個時段要及時追肥,避免營養不足,造成果針少,莢果不飽滿的情況出現,影響花生產量。

  • 11 # 擅變邱哥

    鋪地膜花生,苗期到後期該如何管理,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播種出苗期的管理

    1)幼苗期,時間一般為20-30天,一般播後8-12天可以出苗,當幼苗頂土鼓膜時,即可以破膜放苗,由於花生出苗的時間不統一,因此,破膜要分批次進行。

    2)查苗補種,有缺苗現象的立即補種,種子用熱溼水泡一整天,露出芽後才可以下地。

    3)齊苗時可以進行清棵,把花生根部土扒去露出葉子,有利於一對側枝生長髮育。

    4)幼苗期容易被蚜蟲感染病毒,因此,該時期要用25%吡蟲啉16克,對水50公斤噴淋幼苗。

    2、花生中期管理主要是追肥和控旺。

    1)追施葉面肥,畝追尿素15斤,配成溶液葉面噴淋。

    2)對旺長田,噴施控時旺劑:壯飽胺、多效唑等。

    3)必須防治地下蟲的危害。

    3、花生後期管理:

    該時期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早衰病害,一是後期葉面追肥,用磷酸二氫鉀400克兌水100公斤,或硫酸亞鐵220克加尿素1000克兌水100公斤頁面噴淋1至2次,以補充營養防治早衰。

    要如何追肥才能達到鋪地膜花生的高產呢,我認為因該做到如下:

    鋪地膜花生追肥應該根據花生生產水平、土壤等主要養分的豐缺等因素即時確定施肥量,一般每生產100公斤需要吸收氮5千克、磷1千克、鉀3千克,其中約一半氮素來自根瘤菌。而且施肥還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100平方米施優質土雜肥500-600千克、尿素1千克,土雜肥與化肥混合,結合整地採用深施或勻施,科學合理施肥就能使花生達到高產的目的。

  • 12 # 木子小胖墩

     一般在播種後10~15天,在基本齊苗後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應及時進行催芽補種,或選陰天或晴天下午移苗補缺。補時宜澆水點種或帶土移栽。補種要早,以防止出現小老苗,影響密度。如果苗期氣溫高則要及時進行摳苗(主要指地膜花生),否則很容易造成烤苗現象,從而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摳苗引苗一般在早上8點前,晚上5點後,先開小孔放風,待花生煉苗後再適當引苗,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並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科學除草

      為防止花生溝內出草,在花生出苗前,及時用除草劑封閉地面,花生齊苗後,儘量不要噴,以免傷害花生嫩葉,影響生長。

      花生的追肥技巧

      花生追肥應根據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苗期追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長不良時,應早追施苗肥、促苗早發。苗期追肥應在始花前進行,以促幼苗發棵和花芽分化。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肥4~5公斤,或複合肥15~20公斤,撒施或開溝條施。

      數量視苗情而定,如葉片細而色淡,宜在4~5片真葉施一次肥,畝用尿素4公斤,或稀糞尿20擔(50公斤/擔);若葉片寬大,葉色較深,則可不施或酌情少施,著重補磷、鉀肥,防止生長過猛、過早封行。

      花針期追肥花生始花後,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入土,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則應根據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

      但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固氮量基本可滿足自身需要,而對磷、鈣、鉀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優質有機肥畝施250公斤,以改善花生磷、鈣營養。

      葉面噴肥花生葉面噴肥(也稱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產顯著的效果。

      特別是花生生長髮育後期,根系衰老,葉面噴肥效果更為明顯。葉面噴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葉面噴施磷肥,可以很快運轉到莢果,促進莢果充實飽滿。花生生長後期,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60公斤葉面噴施,最好連噴3次,每隔7天噴一次。

      總之,只有加強苗期管理,在保證苗全苗齊的基礎上,適當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使之壯而不旺,達到苗壯、莖粗、枝多、節密、根系發達,才能利於花芽的大量形成,為花多、花齊創造條件,從而為高產打下基礎。

      花生苗期的高產管理方法

      一、撤土清棵

      在播種行上方覆土的田地,在幼苗頂裂土堆出現綠時,不失時機把播種行上方的土給撤至到壟溝中。覆土不充足花生幼苗將不可以自動破膜出土的,需要人工進行破膜來釋放出花生幼苗,膜孔上方覆蓋好溼土,達到保溫、保溼以及避光引苗出土。

      二、破膜放苗

      在播種行上方沒有覆土的田地,應該在幼苗頂土的時候,不失時機進行破膜壓土引苗。在膜孔上方蓋上厚度約為4釐米到5釐米的溼土,達到引苗出土。若是幼苗已經露出綠葉的時候,破膜放苗需要在上午9時之前或是在下午4時之後進行,以避免高溫而閃苗傷葉。當出現有2片複葉展現的時候,應該不失時機把膜孔上的土堆撤到壟溝,使其露出子葉節。在破膜放苗的時候,應該儘量減小膜孔的大小,使地膜的保墒提溫效果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查苗補苗

      在花生出苗之後,及時查苗,若是發現有缺苗,應不失時機進行補種或是補苗。缺苗嚴重的田地,使用原品種進行催芽補種;在缺苗比較輕的田地,可以在花生2到3葉期帶土移栽。栽苗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或是陰天進行,在栽後澆水。

      四、及時摳取膜下側枝

      自團棵期開始,應該不失時機檢查並且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側枝,讓作物可以健壯發育。在始花之前需要進行2到3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的苗木論壇,好的苗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