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往往感情用事,對子女衣之唯恐其不美,食之唯恐不甘,居之唯恐其不適,行之唯恐其不便,事事包辦。有時孩子出於好奇心或是真心想幫助父母優生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一概拒絕,特別是家有勤勞的母親,孩子勞動的權利和興趣更是被母愛剝奪了。但是家長並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卻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如有個青年19歲大學畢業生又博取了研究生,是個很有前途的青年人。學校決定送他到國外深造時,他卻犯了愁:“出國學習誰在生活上照顧我呀?”他有這種擔心,是因為他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從小就不讓他幹任何事,連手絹、襪子都由母親洗。上大學以後,母親每週到學校兩次,給他送好吃的東西,幫他收拾內務,洗衣物,他離開母親就無法生活。決定讓他出國後,他心情非常緊張,睡夢中經常大聲喊“媽媽,媽媽”最後患了習慣性失眠症,後來越發嚴重,一聽有人說“出國”二字,就渾身抽搐,久治不愈。當然,這個例子比較個別,但是這個青年人的遭遇卻反映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殘缺教育只能培養教育出畸形的人。缺乏自理的能力可能葬送一個人的前途。
有的家長把對孩子的溺愛的外延,擴大到學校和社會,如上海某區一小學,一次迎亞運大掃除活動中,1/3的學生家長竟然拿著拖把抹布,趕來為孩子代勞,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施教。由於家庭忽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使孩子缺乏以勞動的興趣和動手的習慣。一所小學的校辦工廠生產紙盒,學校把他作為接受勞動鍛鍊的基地。企業有一次20個學生前來參加勞動,20分鐘過去了竟沒有一個合格的產品的誕生。這20人中有關8人學鋼琴,3人練電子琴,他們的手指的靈活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麼竟糊不出一個普通的紙盒?這無疑是缺乏勞動鍛鍊,動手能力差的緣故。父母只注意孩子高層次的一技之長的培養,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活自律的訓練和勞動習慣的養成。久而久之,孩子生活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雙懶又笨又無能的寄生蟲;思想上缺乏自我意識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殘缺的教育培養出畸形的人極易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淘汰出局。被稱為“偉大的智者”的伊索告訴世人:“人們的真正財富是勞動的本領。”
一些父母往往感情用事,對子女衣之唯恐其不美,食之唯恐不甘,居之唯恐其不適,行之唯恐其不便,事事包辦。有時孩子出於好奇心或是真心想幫助父母優生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一概拒絕,特別是家有勤勞的母親,孩子勞動的權利和興趣更是被母愛剝奪了。但是家長並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卻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如有個青年19歲大學畢業生又博取了研究生,是個很有前途的青年人。學校決定送他到國外深造時,他卻犯了愁:“出國學習誰在生活上照顧我呀?”他有這種擔心,是因為他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從小就不讓他幹任何事,連手絹、襪子都由母親洗。上大學以後,母親每週到學校兩次,給他送好吃的東西,幫他收拾內務,洗衣物,他離開母親就無法生活。決定讓他出國後,他心情非常緊張,睡夢中經常大聲喊“媽媽,媽媽”最後患了習慣性失眠症,後來越發嚴重,一聽有人說“出國”二字,就渾身抽搐,久治不愈。當然,這個例子比較個別,但是這個青年人的遭遇卻反映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殘缺教育只能培養教育出畸形的人。缺乏自理的能力可能葬送一個人的前途。
有的家長把對孩子的溺愛的外延,擴大到學校和社會,如上海某區一小學,一次迎亞運大掃除活動中,1/3的學生家長竟然拿著拖把抹布,趕來為孩子代勞,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施教。由於家庭忽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使孩子缺乏以勞動的興趣和動手的習慣。一所小學的校辦工廠生產紙盒,學校把他作為接受勞動鍛鍊的基地。企業有一次20個學生前來參加勞動,20分鐘過去了竟沒有一個合格的產品的誕生。這20人中有關8人學鋼琴,3人練電子琴,他們的手指的靈活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麼竟糊不出一個普通的紙盒?這無疑是缺乏勞動鍛鍊,動手能力差的緣故。父母只注意孩子高層次的一技之長的培養,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活自律的訓練和勞動習慣的養成。久而久之,孩子生活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雙懶又笨又無能的寄生蟲;思想上缺乏自我意識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殘缺的教育培養出畸形的人極易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淘汰出局。被稱為“偉大的智者”的伊索告訴世人:“人們的真正財富是勞動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