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蝦蟹養殖一點通
-
2 # 水產養殖小西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主要影響白對蝦脫殼不遂的原因有哪些。
1、蝦塘水質:“養蝦就是養水”,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水質不調好,會嚴重影響到對蝦的吃料,從而無法順利脫殼,因為脫殼時需要大量能量,一個連飯都不吃的蝦,哪還有力氣去脫殼呢?所以水質不好,對蝦就會出現免疫力下降,減少甚至不吃食,營養不足,最終導致對蝦脫殼不遂,出現偷死現象。
2、放養密度:適宜的放養密度是提高養殖成功率的關鍵,不要一味地追求產量,養殖密度過大,就多加大對蝦自殘的現象,尤其是在脫殼期,對蝦沒抵禦能力的,非常容易被同類攻擊,這時蝦可以輕而易舉的殺死正在脫殼的對蝦。所以放養密度會影響到對蝦自殘的現象,尤其是脫殼期沒有抵禦能力的對蝦。
3、塘底環境及天氣:如果蝦塘沒有及時消毒、清塘,就會出現大量細菌滋生,蝦脫殼後就會感染細菌,從而引發疾病,底質不好會引起毒素累積,像氨氮亞鹽等有毒物質會引起對蝦大量缺氧、中毒導致對蝦脫殼不遂、偷死。
如何防止對蝦脫殼不遂的幾個建議:
1、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建議方法是,定期改底,化學改底與生物改底結合,重要的是使用安全、高效、成本適宜的產品與技術;定期補充養殖水體內的有益微生物群,使之處於優勢種群狀態,抑制有害菌對蝦體的侵擾。
2、極端天氣變化,例如颱風、降溫、高溫等,要及時獲取天氣預報資訊,並追蹤天氣變化情況。提前採取應對措施,是防止白對蝦蛻殼不遂的正確做法,不要等問題發生了再補救,那樣成本、損失都會增大。
3、保持充足的營養。對蝦脫殼時期需要的就是能量,其中一種重要能量的來源就是蛋白質,只有提高對蝦對飼料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就可以大大減少脫殼不遂的現象發生,這裡建議在日糧中新增水產用優蘭寶(絲蘭提取物),內含有絲蘭皂苷、多糖、多酚,可以改善對蝦腸道通透性,加強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促進對蝦生長,增強對蝦免疫力,避免對蝦脫殼不遂、偷死的現象發生。
綜上所述,對蝦脫殼不遂、對蝦偷死都是多方面引起的現象,一定要找到原因對症治療,才能提高對蝦成活力,提高對蝦成活率,讓養殖戶增產增收!
-
3 # 90美食
蝦一生約經歷50次蛻殼。每一次蛻掉老殼後,柔軟的蝦體吸水膨脹,待新殼硬化,蝦體就大了一圈。正常的蛻殼讓蝦快速長大。蛻殼時的蝦往往也最脆弱,每一次蛻殼都相當於一次“生死考驗”。
我們經常會發現出現“偷死”的池塘,排出來的部分死蝦剛剛蛻完殼,是完全“來不及硬化”的“猝死蝦”,也會發現池塘中部分活著的蝦,甲殼是軟的“棉花蝦”,長時間不蛻殼顏色暗沉、麻點多的“老殼蝦”。這些蝦與蛻殼有什麼關係?蝦的蛻殼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在養殖操作中有哪些應對措施?
養蝦一定要注意其脫殼期,南美白對蝦的蛻皮與其它對蝦基本相同,一般在晚上的上半夜。幼體階段在水溫28℃時,30-40小時蛻一次皮,1-5g幼蝦4-6天蛻皮一次。而中蝦和15g以上成蝦兩次蛻皮間隔約15-20天。另外,低鹽度和高水溫可增加蛻皮頻率(次數),有利於對蝦生長。但有些情況下會造成對蝦蛻殼困難,主要有以下原因:
1、水質或底質惡化,表現在舊殼僅蛻出一半或即使蛻出舊殼身體反而縮小。
2、喂不飽,長期飢餓影響蛻殼,營養不足,或飼料差不易吸收。
3、氧氣不足蛻殼困難。
4、放養密度過大、密集擠迫,互相干擾會延長蛻殼時間,或蛻不出殼而死亡。
5、水溫突變,低溫阻礙蛻殼,高溫也會延遲蛻殼。
6、藥物影響:亂用抗生素或應用藥物過多影響蛻殼或產生不正常現象。
7、光照太強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使對蝦亂遊塘,整天游水不蛻殼或生病。
8、一些有害生物如纖毛蟲,使對蝦的甲殼發生礦化,新舊殼發生粘連導致對蝦蛻殼困難。
9、一些細菌性疾病導致,如黑斑病,原理見黑斑病。
10、水裡缺少微量元素礦物質。(相當重要)
總之,對蝦十大影響脫殼原因告訴我們養蝦不光是靠天氣、運氣和技術,要想養殖成功我們就必須得去接受新的思想、理念和先進的裝置,水產養殖就是先養水,提高溶氧、改善底質!針對底居動物池塘底質必須好,才能更好的養殖魚蝦!
一、對蝦育苗過程中的蛻殼
南美白對蝦的變態和生長髮育總是伴隨幼體的不斷蛻皮和幼蝦的不斷蛻殼而進行的。蛻殼(皮)是對蝦生長髮育的結果,當機體組織生長及營養物質累積到一點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進行蛻殼(皮)。正常情況下,每蛻殼(皮)一次,蝦體會明顯增長,但是蛻殼不一定都會生長,比如說營養不足時,蝦蛻殼反而會出現負增長。蛻殼的同時還可以蛻掉附著在甲殼上的寄生蟲和附著物,並且可以使殘肢再生。因幼體的殼薄而軟,一般多稱為皮,幼體期以後蝦殼增厚變硬,稱之為殼。由於四個幼體期(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和仔蝦)的幼體在形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又叫變態蛻皮。
南美白對蝦無節幼體經歷6個期,蚤狀幼體經歷3個期,糠蝦幼體經歷3個期,共計12個期。每期脫殼一次,共需要消耗12個小時。
二、對蝦脫殼的過程
對蝦的甲殼由位於其下的真皮層上皮細胞分泌而來,由上表皮層,外表皮層和內表皮層組成。大致分為蛻殼間期,蛻殼前期,蛻殼期,蛻殼後期和後續期。
蛻殼間期:在蛻殼間期,蝦殼鈣化,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蝦會大量攝食,進行能量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積累,為蛻殼進行物質準備。
蛻殼前期:蛻殼前期真皮層會和表皮層分離,舊殼之上的表皮開始被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被吸收進入血液,新表皮開始形成,攝食減少,就是二層殼的形成。當舊殼被吸收完成,新表皮與舊殼分離明顯,攝食停止。新外表皮分泌完成,蝦開始吸水,準備蛻殼。
蛻殼期:身體大量吸水後,舊殼破裂,蝦彈動身體自舊殼中蛻出,此過程只有幾秒或數分鐘。
蛻殼後期:剛蛻出時,蝦新殼柔軟有彈性,蝦開始大量吸水使新殼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此時活力弱,不攝食。此過程也較短。
後續期:身體蝦殼開始鈣化,開始大量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此過程決定於水體中鈣質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缺乏會使蝦軟殼時硬殼時間增長或不能完全硬殼,加大蛻殼期蝦的風險。等殼硬化後,能夠支撐身體時,蝦體會排出身體吸收的過多水分,開始攝食,完成一次蛻殼週期。
其中蛻殼期又有5個階段的過程區分
剛蛻殼 :尚不進食,此時外殼柔軟,無法站立,繼續吸收水分,體重增加。表皮開始鈣質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軟,體重穩定,水分含量仍高達86%。
新殼鈣化:新殼的鈣化階段仍不進食,鈣質開始分泌,附肢的各肢節可以彎曲而不斷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繼續分泌,各附肢彎曲時會斷裂,水分含量83%。
表皮變硬:較早階段仍繼續鈣化,並開始進食。此時是組織生長的主要階段,身體開始變硬,頭胸甲前端及側面鈣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處於蛻殼中期,鈣化完全,且在鈣化層下產生薄膜層,代謝物開始堆積,組織生長安全。
下次蛻殼的預備階段:開始進行鈣的再吸收,新殼的最外層已分泌出來,漸漸進食,代謝物可被運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層之後,活動開始減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間;接近蛻殼的第一特徵已出現,在舊剛毛基部有新剛毛長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組織分泌出來。由於舊殼中大量鈣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適當的空間。沿著裂隙,鈣的再吸收完全,從而產生表皮的一個裂口,蝦體自此從舊殼中脫穎而出。
個體從舊殼中蛻出:快速吸收水分,一般在低溫時會形成抑制蛻殼的現象,延長蛻殼的時間。對蝦蛻殼在夜間或清晨進行,時間短促,一般為10~15分鐘。幼蝦蛻殼次數通常比成蝦多;營養均衡而全面優質時,蛻殼次數亦較頻繁;環境的刺激也會影響蛻殼。
-
4 # 毛球
南美白對蝦的變態和生長髮育總是伴隨幼體的不斷蛻皮和幼蝦的不斷蛻殼而進行的。
蛻殼(皮)是對蝦生長髮育的結果,當機體組織生長及營養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進行蛻殼(皮)。正常情況下,每蛻殼(皮)一次,蝦體會明顯增長,但是蛻殼不一定都會生長,比如說營養不足時,蝦蛻殼反而會出現負增長。蛻殼的同時還可以蛻掉附著在甲殼上的寄生蟲和附著物,並且可以使殘肢再生。因幼體的殼薄而軟,一般多稱為皮,幼體期以後蝦殼增厚變硬,稱之為殼。
由於四個幼體期(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和仔蝦)的幼體在形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又叫變態蛻皮。
蝦類的蛻殼對於蝦類本身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其影響蝦類的形態、生理和行為變化,為蝦類完成變態發育和生長所需,但也是導致畸形、生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對蝦蛻殼過程需要做一些瞭解,並可以作出相應的處理方式,減少發病和死亡的機率。由於蝦類幼體的變態發育在苗場進行,所以就只對生長期的對蝦進行描述。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等的蛻殼過程大體相同。對蝦的甲殼由位於其下的真皮層上皮細胞分泌而來,由上表皮層,外表皮層和內表皮層組成。大致分為蛻殼間期、蛻殼前期、蛻殼期、蛻殼後期和後續期。蛻殼間期:在蛻殼間期,蝦殼鈣化,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蝦會大量攝食,進行能量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積累,為蛻殼進行物質準備。
蛻殼前期:蛻殼前期真皮層會和表皮層分離,舊殼之上的表皮開始被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被吸收進入血液,新表皮開始形成,攝食減少,就是二層殼的形成。當舊殼被吸收完成,新表皮與舊殼分離明顯,攝食停止。新外表皮分泌完成,蝦開始吸水,準備蛻殼。
蛻殼期:身體大量吸水後,舊殼破裂,蝦彈動身體自舊殼中蛻出,此過程只有幾秒或數分鐘。
蛻殼後期:剛蛻出時,蝦新殼柔軟有彈性,蝦開始大量吸水使新殼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此時活力弱,不攝食。此過程也較短。
後續期:身體蝦殼開始鈣化,開始大量吸收鈣質和微量元素,此過程決定於水體中鈣質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缺乏會使蝦軟殼時硬殼時間增長或不能完全硬殼,加大蛻殼期蝦的風險。等殼硬化後,能夠支撐身體時,蝦體會排出身體吸收的過多水分,開始攝食,完成一次蛻殼週期。
其中蛻殼期又有5個階段的過程區分:
剛蛻殼:尚不進食,此時外殼柔軟,無法站立,繼續吸收水分,體重增加。表皮開始鈣質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軟,體重穩定,水分含量仍高達86%。
新殼鈣化:新殼的鈣化階段仍不進食,鈣質開始分泌,附肢的各肢節可以彎曲而不斷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繼續分泌,各附肢彎曲時會斷裂,水分含量83%。
表皮變硬:較早階段仍繼續鈣化,並開始進食。此時是組織生長的主要階段,身體開始變硬,頭胸甲前端及側面鈣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處於蛻殼中期,鈣化完全,且在鈣化層下產生薄膜層,代謝物開始堆積,組織生長安全。
下次蛻殼的預備階段:
開始進行鈣的再吸收,新殼的最外層已分泌出來,漸漸進食,代謝物可被運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層之後,活動開始減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間;接近蛻殼的第一特徵已出現,在舊剛毛基部有新剛毛長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組織分泌出來。由於舊殼中大量鈣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適當的空間。沿著裂隙,鈣的再吸收完全,從而產生表皮的一個裂口,蝦體自此從舊殼中脫穎而出。
個體從舊殼中蛻出:快速吸收水分,一般在低溫時會形成抑制蛻殼的現象,延長蛻殼的時間。對蝦蛻殼在夜間或清晨進行,時間短促,一般為10~15分鐘。幼蝦蛻殼次數通常比成蝦多;營養均衡而全面優質時,蛻殼次數亦較頻繁;環境的刺激也會影響蛻殼。
對蝦蛻殼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嚴重,蛻殼不遂存在的問題有:
生長緩慢,吃料不長,活力差,嚴重者排塘。蛻殼不遂觀察方法一般有:
1、大脫殼期(初一、十五前後)水體表面和料臺看不到蝦殼。
2、蝦體外殼發黑(綠),不透明。正常蝦為玻璃色。
3、頭胸甲很硬而尾部蝦殼很軟,前後不一致,即尾部已蛻殼,而頭胸甲沒有。
4、雙層殼:即剝開外層蝦殼可發現裡面還有一層軟殼。
5、蝦體表面粘稠,不光滑,對蝦生長速度很慢,可能是蛻殼不遂導致。
>>>> 發病原因:
一是日常管理不善如:
①基本不用活菌製劑拌料。
②投料重一天4餐。
④加水量大造成藻類老化或數量不多。
由此造成紅肝、肝萎縮、黃鰓黃足、腸道斷節拉稀等病症及藻類不旺(養殖60天左右增氧水花無色或泥濁水)、藻類老化(水中懸浮物多水面無光澤),體質差和不良環境共同導致蛻殼不遂。
二是水變軟,即鈣鎂等微量元素缺乏。
淡水地下水的微量元素原本就少,因而地下水被使用養蝦時間久了,僅有的少量微量元素因對蝦生長所需被汲取後,在未得到外部補充時就更缺乏微量元素,而缺乏對蝦所需微量元素的水體並不利於對蝦的健康生長,導致對蝦易發病。
蛻殼不遂處理方案:
內服1、情況嚴重時,體色較黑的蝦比例多,料也吃不上去,拌喂蝦蟹脫殼產品等可輔助蛻殼。
2、不嚴重時的預防:褪殼期間在飼料中新增“高鈣速補”。
3、苗期處理:適當增加換水;直接加“高鈣速補”攪拌水一起喂,每天至少喂一餐,配合拌料“法夫營養素”、“活力乳酸菌”增強蝦褪殼期間的免疫力,促進褪殼。
4、大蝦處理:農曆13、26左右在飼料中新增“高鈣速補”,連續投餵1-2天(3-6餐),既可促進褪殼又可避免軟殼。蛻殼後堅持拌料“活力乳酸菌”+“酶解免疫多糖”來增強體質,並保證增氧機的開啟有充足溶氧。
外用1、水質不良,底質惡化,適量進新水,改良底質,換水後用“枯草芽孢桿菌”4畝/包+“納紅素”5畝/瓶淨化水質,夜間“福地安”+“高能粒粒氧”來處理底質,外潑“弧菌殺”控制水體弧菌。
2、蛻殼過後,補充鈣質,可將“高鈣速補”+“脈動100”用水化開後全池潑灑,補充鈣鎂及微量元素。
-
5 # 搞養殖的小老弟
脫殼過程即是蝦成長的過程,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階段,當蝦體生長量達到一定程度,這時體內營養物質積累量足夠多,必然要進行脫殼。脫殼後正常情況下蝦體會明顯增長,但若營養不足的蝦體,也可能會出現萎縮現象。對蝦脫殼過程 對蝦的甲殼由位於蝦體下的真皮層上皮細胞分泌而來,由上表皮層,外表皮層和內表皮層組成。大致階段是蛻殼之前、逐漸蛻殼、蛻殼後、後續期。蛻殼之前:南美白對蝦養殖蛻殼時,蝦殼出現鈣化,蝦會大量攝食營養物,積累能量物,為蛻殼做好物質準備。蝦的真皮層表皮層分離開來,攝食從減少到停止。新外表皮完成分泌工作,蝦準備吸水、蛻殼。逐漸蛻殼:南美白對蝦養殖脫殼時間很短,僅幾秒至十幾分鐘不等,蝦體大量吸水後,舊殼一時破裂,蝦彈動身體自舊殼中蛻出,消耗能量也和其他期間要多。蛻殼後期:後期即是蝦皮由軟變硬時期,剛蛻出時,蝦新殼彈力及柔軟度很好,南美白對蝦養殖階段,蝦開始大量吸水、至新殼尺度達到最大化,此時活力弱、無法進食、此過程也較短。等殼硬化後,蝦體可以進食,完成第一次蛻殼工作。其中蛻殼期又有5個階段的過程區分:剛蛻殼 :尚不進食,此時外殼柔軟,無法站立,繼續吸收水分,體重增加。表皮開始鈣質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軟,體重穩定,水分含量仍高達86%。新殼鈣化:新殼的鈣化階段仍不進食,鈣質開始分泌,附肢的各肢節可以彎曲而不斷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繼續分泌,各附肢彎曲時會斷裂,水分含量83%。表皮變硬:較早階段仍繼續鈣化,並開始進食。此時是組織生長的主要階段,身體開始變硬,頭胸甲前端及側面鈣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處於蛻殼中期,鈣化完全,且在鈣化層下產生薄膜層,代謝物開始堆積,組織生長安全。下次蛻殼的預備階段:開始進行鈣的再吸收,新殼的最外層已分泌出來,漸漸進食,代謝物可被運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層之後,活動開始減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間;接近蛻殼的第一特徵已出現,在舊剛毛基部有新剛毛長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組織分泌出來。由於舊殼中大量鈣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適當的空間。沿著裂隙,鈣的再吸收完全,從而產生表皮的一個裂口,蝦體自此從舊殼中脫穎而出。
-
6 # 鄉村小妮
脫殼過程即是蝦成長的過程,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階段,當蝦體生長量達到一定程度,這時體內營養物質積累量足夠多,必然要進行脫殼。脫殼後正常情況下蝦體會明顯增長,但若營養不足的蝦體,也可能會出現萎縮現象。
對蝦脫殼過程
對蝦的甲殼由位於蝦體下的真皮層上皮細胞分泌而來,由上表皮層,外表皮層和內表皮層組成。大致階段是蛻殼之前、逐漸蛻殼、蛻殼後、後續期。
蛻殼之前:南美白對蝦養殖蛻殼時,蝦殼出現鈣化,蝦會大量攝食營養物,積累能量物,為蛻殼做好物質準備。蝦的真皮層表皮層分離開來,攝食從減少到停止。新外表皮完成分泌工作,蝦準備吸水、蛻殼。
逐漸蛻殼:南美白對蝦養殖脫殼時間很短,僅幾秒至十幾分鐘不等,蝦體大量吸水後,舊殼一時破裂,蝦彈動身體自舊殼中蛻出,消耗能量也和其他期間要多。
蛻殼後期:後期即是蝦皮由軟變硬時期,剛蛻出時,蝦新殼彈力及柔軟度很好,南美白對蝦養殖階段,蝦開始大量吸水、至新殼尺度達到最大化,此時活力弱、無法進食、此過程也較短。等殼硬化後,蝦體可以進食,完成第一次蛻殼工作。
其中蛻殼期又有5個階段的過程區分:
剛蛻殼 :尚不進食,此時外殼柔軟,無法站立,繼續吸收水分,體重增加。表皮開始鈣質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軟,體重穩定,水分含量仍高達86%。
新殼鈣化:新殼的鈣化階段仍不進食,鈣質開始分泌,附肢的各肢節可以彎曲而不斷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繼續分泌,各附肢彎曲時會斷裂,水分含量83%。
表皮變硬:較早階段仍繼續鈣化,並開始進食。此時是組織生長的主要階段,身體開始變硬,頭胸甲前端及側面鈣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處於蛻殼中期,鈣化完全,且在鈣化層下產生薄膜層,代謝物開始堆積,組織生長安全。
下次蛻殼的預備階段:開始進行鈣的再吸收,新殼的最外層已分泌出來,漸漸進食,代謝物可被運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層之後,活動開始減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間;接近蛻殼的第一特徵已出現,在舊剛毛基部有新剛毛長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組織分泌出來。由於舊殼中大量鈣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適當的空間。沿著裂隙,鈣的再吸收完全,從而產生表皮的一個裂口,蝦體自此從舊殼中脫穎而出。
-
7 # 跟車卡妹兒
蛻殼在夜間或清晨進行,時間短促,一般為10~15分鐘。幼蝦蛻殼次數通常比成蝦多;營養均衡時蛻殼次數亦頻繁;環境的刺激也會影響蛻殼。蛻殼主要受體內蛻皮激素調控,外界因子如溫度、鹽度、光照等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時,也會促使蛻殼的發生。南美白對蝦仔蝦階段,在28℃水溫時30~40小時蛻殼1次;1~5克的仔蝦每4~6天蛻殼1次;而15克以上的成蝦約14天蛻殼1次。
-
8 # 上善若水浩然正氣
咳咳,嗯哼…在對蝦養殖中,大家都知道對蝦的生長必須依賴脫殼。在環境適宜前提下,蝦苗30~40小時脫殼一次,體重1~5克的仔蝦約4~6天脫殼一次,15克以上的大蝦一般二週脫殼一次。在有些情況下,對蝦會出現脫殼困難甚至因此導致死亡的現象。
回覆列表
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是透過不斷的脫殼來實現: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脫殼率×生長增重率,脫殼率與蝦的生長階段、水質環境因子有關。當機體組織生長及營養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進行脫殼。脫殼的同時還可以脫掉附著在甲殼上的寄生蟲和附著物,並且可以使殘肢再生,增強對蝦對病害的抵禦能力,所以蝦殼作為蝦體的基本防禦體系的重要一環。
對蝦養殖脫殼不遂的危害,這些您都是知道嗎?
對蝦脫殼不遂導致對蝦吃料減慢,生長速度降低,從而導致對蝦死亡!對蝦蛻殼時,是對蝦的蝦體最虛弱的時候,這時候對蝦的免疫力極弱,非常容易被細菌感染,造成機體相關組織器官的病變,體質下降,出現脫殼困難並且對蝦蛻殼時需要大量的能量來保證完全蛻殼,這時候對蝦的攝食量會減少,沒有充足的能量來源,極易造成對蝦體力衰竭,生長速度減慢,最後導致對蝦死亡!
對蝦出現脫殼不遂的“罪魁禍首”竟是這三大原因
(一)、水質不良,底質惡化,導致對蝦體質下降,引起脫殼不遂!
對蝦池塘水質不良,底部環境惡化,氨氮,亞硝酸鹽過高,pH異常等因素的長期存在,使對蝦處於長期高度強應激狀態,對蝦體質下降,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對蝦長時間處於這種環境中,這時候極易被細菌感染,造成對蝦脫殼不遂,甚至死亡!
(二)、飼料缺鈣或蝦體鈣代謝出現障礙,造成脫殼困難。
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淡水養殖的過程當中,淡水地下水的微量元素原本就少,因而地下水被使用養蝦時間久了,僅有的少量微量元素因對蝦生長所需被汲取後,在對蝦長期使用的飼料中,缺少鈣元素,或者對蝦自身的蝦體對鈣的代謝出現了問題,導致鈣元素未得到外部補充時,並不利於對蝦新殼的形成和硬化,造成對蝦缺鈣,出現對蝦蝦殼軟殼、脫殼不遂、脫殼困難等現象!
(三)、夜間溶氧較低,對蝦出現應激反應,無力脫殼或脫殼異常!
對蝦脫殼期需要充足的氧氣,但是對蝦養殖池塘的池水長期處於低溶氧的狀況下,或夜間溶解氧偏低,對蝦會出現缺氧的狀況,從而發生應激反應,對蝦處於高度應激狀態,無力脫殼,並且短時間無法恢復!
(四)、纖毛蟲寄生,增大對蝦蛻殼時的負擔,體質下降,脫殼困難!
纖毛蟲在對蝦體表的寄生,一方面是增大對蝦蛻殼時的負擔,在蛻殼的過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體力,另外,纖毛蟲的寄生也會導致對蝦攝食的下降,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繼發感染,造成對蝦體質的下降,引發脫殼困難。
對蝦脫殼不遂的症狀及觀察,常見的觀察方法及症狀有以下幾種:
1.大脫殼期(農曆初一、十五左右)水體表面和料臺看不到蝦殼。
2. 蝦體外殼發黑(綠),不透明。正常蝦為玻璃色。
3. 頭胸甲很硬而尾部蝦殼很軟,前後不一致,即尾部已蛻殼,而頭胸甲沒有。
4. 雙層殼:即剝開外層蝦殼可發現裡面還有一層軟殼。
5. 蝦體表面粘稠,不光滑,對蝦生長速度很慢,可能是蛻殼不遂導致。
穩定水體,減少應激
早造對蝦由於天氣不穩定,藻相、菌相以及水質各項指標都易出現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會給小蝦帶來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導致其攝食不正常、免疫力低下,容易誘發病毒病、細菌病等病害。我們建議:定期(3~5天左右)追肥補菌,定期(5~7天)解毒穩水。天氣突變或蛻殼時,及時潑灑“幸福100”+“鈣製劑”, 減少對蝦應激,促進快速硬殼。
生態防病,減免“消、殺”
水體消毒和殺蟲都容易引起缺氧、水變和對蝦應激反應,同時,消毒劑和殺蟲劑對肝臟也有損傷。抑制水體有害菌可以選擇生態製劑, 無刺激無副作用,防蟲害可以透過安全無毒的樂暢桉樹精油來實現。
護肝排毒,減輕負擔
飼料中難免會產生少量的黃麴黴素、組胺或自由基等有毒物質,定期內服解毒排毒藥物非常有必要。一般抗生素雖能殺滅肝臟內病菌,但有損傷肝細胞的副作用,預防時不建議使用。護肝排毒還應選用內源性的膽汁酸,在投餵1號和2號破碎料期間, 建議使用“膽汁酸”+“幸福100”黃金搭檔,連續投餵。
1膽汁酸可以促進肝胰腺對脂肪酸特別是膽固醇的吸收和存貯,在膽汁酸的作用下,對蝦轉肝順利,肝小葉肝胰腺發育得清晰飽滿。2膽汁酸可以提高腸道消化酶的活性,加強對蝦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3膽汁酸可以促進肝胰腺排毒、解毒,加速毒素從腸道中排除,減少毒素積累,修復肝胰腺損傷,從而提高提高對蝦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