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給我一首歌的時間0
-
2 # 澳洲註冊中醫師
《傷寒論》《金匱》《藥性四百味》這三本要熟背,《中醫基礎學》《針灸治療學》這兩本要熟悉明白。這五本書OK。裝"灸大夫"及"中醫智庫"軟體。只要這些,加上你的悟性,你就能成為名醫。
-
3 # 龍華177437468
自學中醫,又沒有老師教,非常艱難。以前我購得七十年代的大學用的一套書,也購有醫宗金鑑,就讀不進去,搞不懂,加上在工廠上班,以後就"綴學"。退休後搞到一本"實用簡明中藥辭典"。於是重新入門。但想入門,還是入不了。今年七月份網購了"大醫至簡"。第一次找對了需要的書。用了兩個月通讀一遍。現在開始第二遍精讀。收穫良多。
"大醫至筒"_ 劉希彥解讀傷寒論。易學易懂,逐條解釋,深入淺出。還原張仲景的治病的理論體系,也學習到作者的經驗。
-
4 # 青山綠水150429031
你的問題有些太侷限,因為中醫學知識內容非常廣泛,現在還沒有一本書能囊括所有最重要的中醫技術知識,但如果你問學好中醫哪些書最重要就好回答你了,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在受教育階段學的大多都是現代語言知識,所以現代人學中醫最好選擇現代中醫書籍學習為好,因為你能容易看懂學會,不要一開始就學古中醫知識,因為如果你沒經歷多年中國古文化學習,傳統中醫知識你是多看不懂學不進去的,如果選擇現代中醫知識比如大中院校教材學習會很容易,我建議先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診斷學》,《針灸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這些中醫基礎知識學好了再深入學習中醫五官科,中醫骨科,中醫按摩等等專科知識。
-
5 # 老愛學
讀懂易經,辨證認識疾病。讀懂內經,得到中醫理論。讀傷寒雜病論,獲得理法方藥煎服法。讀外感熱病治法,懂溫病條辨,懂溫病治法。讀時病論,懂時病治法。讀神農本草,懂藥物性味功能主治。後世各大家的注本以及發展可幫助理解學習。認識論,方法論從上述書中獲取,理論指導臨床,經常總結,終成大醫。
-
6 # eyeyeye
應該先研究吃的東西,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比方植物啦,動物啊,糖啊,油啊,鹽啊,飲料……以及怎樣製作以及控鹽控油等等,然後再看看燒得好吃不,最好能自己種點菜和藥自己吃吃。《飲膳正要》《本草》《易經》《中醫基礎》要看看的。藥方的書太多了,只能挑來看看。還有關於穴位,按摩,刮痧,艾灸方面的書。
其它的醫書,也大部份都是《黃帝內經》上的內容,《脾胃論》倒是推薦的,聽說當醫生的脾氣一定要好。《經效產寶》最好也看看,作為美容保健參考書,據說當醫生一定要長得順眼,可以少捱打。要是高興再學下去,就看看《脈經》,至少可以懂點保養,保證健康,就算生點毛病也不大會被嚇死了。
-
7 # 無極152491362
應從中醫基礎開始吧,看潘毅的影片,朱文鋒的診斷學,張廷模中藥學,鄧中甲的方劑學,郝萬山的傷寒論,劉景源溫病學。
之後是劉渡舟和胡希恕的傷寒論,及金匱要略。這是進階。
-
8 # 懸壺濟世何剛大夫
我的看法是很難說那本書重要,如果非得說出一本書重要,那就得說中醫內科學了。但正常的答案是按大專教程或本科教程走即可。我讀書的時候,有的同學偏科,我們有位教授是這樣形容偏科的同學:就像夜晚走獨木橋,向兩邊一看是萬丈深淵,四周漆黑一團,使你行走艱難……所以那本書最重要是不成立的。
-
9 # 兆春12
學好中醫,首先要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及學習的恆心。當然更要對中醫有極大的興趣!個人認為應該先入門,那麼怎麼先入門呢?我個人認為必須先具有高中文化或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才能夠系統的學習中醫經典《內經》。而我當年學習中醫的時候就現在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當初也就是七八歲的時候,家中老人就讓我背誦十二經絡的循行及主病。(可見《內經》經脈第十那篇)當初根本不知道背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當把經絡背的滾瓜爛熟,然後再背經脈分寸歌。(也就是穴位)再就是《四總穴歌》等等一些!一直都不知道有什麼用!反正就是讓你死記硬背,張口即來。然後就是背《湯頭歌白話文解》,當初家長並沒有說是將來要當中醫大夫用的。只是順其自然,把它當做一份功課來做。直到長大成人後再到中醫藥大學學習時,才知道小時候打的基礎多麼重要。當然不能單一的學習《內經》,總的來說《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諸多經典都要學習。每個中醫人士都要活到老、學到老。醫無止境,藝無止境。必須下得一番苦功,才能品味醫中滋味。決無捷徑可走!
-
10 # 全全AI
後來對中醫的熱愛,漸漸的讀《內經》、《傷寒論》、《中醫診斷學》、《難經》和《名醫別錄》等。
萬物都有規律。中醫也不例外。
-
11 # 歐陽雨晴
說句實在話,別學中醫,如果你不想忽悠人而是仁心仁術地行中醫,你溫飽都難l!→中醫沒什麼好書,中藥書也是良莠不齊,陰陽五行來筐解中醫更是胡說八道!!
→學中醫一是誤人子弟,二是去忽悠老年人.(
當今,一個人從出生到三十歲之前,都是靠西醫→打疫苗看西醫,沒人會在小孩發燒去看中醫,幾無吃中藥!!
目前,看西醫是常態,看中醫是例外→即:沒病去看中醫,死馬當活馬醫去看中醫,花錢多活一夭是一天!!
學中醫之前,你去各中醫院看看再決定吧|!
-
12 # 大理呂鵬醫生
學好中醫哪本書最重要?
中醫學術是無法用所謂西醫的那套標準來衡量的,這也是很多西醫無法理解的,但是近代中醫的教學確實是在西醫的思維指導下的產物,悲催的中醫被弄成了四不像,既不像中醫,也更不像西醫,成了不倫不類的怪物。所以,呂鵬醫生認為,如果你想學好中醫,學院的那套書本(中醫基礎內科學等等)千萬不要當真,大概涉獵一下了解一下打打嘴炮吹一吹辨證論治如環無端的套路一下不至於在患者面前丟面,以及用來考試考證過關就行了,如果信以為真的用書本的那些所謂辨證施治的連環套來治病,你會發現幾乎都是然並卵!
呂鵬醫生向來認為,醫療的本質就是對抗修補替換。說人話就是直接、簡單、粗暴的針對病源,這才是醫療行業最優先的選擇,所以你看西醫最發達最掙錢的技術就是手術和介入,這裡不是長了個腫塊麼?這骨頭不是斷了麼?這段血管不是被血栓堵了麼?簡單啊,直接切除,直接打鋼釘接上,直接介入把血栓吸出來!這就是簡單粗暴直接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
看到這裡,我最親愛的讀者們心裡有數了,中醫最直接簡單粗暴的那本書就是最重要的書,呂鵬醫生認為只有傷寒論(含金匱要略)能擔此重任,只有傷寒論的方證對應六經方藥真正完美體現了直接簡單粗暴的條件,如果你還不明白,那呂鵬醫生就舉個栗子:太陽中風(脈緩而浮),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只要是有脈浮緩,再有出汗怕風,加上發熱頭痛,就可以用桂枝湯,你不用管是西醫診斷的面板病白血病還是頸椎病腦血管病還是胃腸炎還是神經官能症等等,只要有這五個明顯的症狀體徵,都可以以桂枝湯方子來加減,都會有效。簡單不簡單?直接不直接?粗暴不粗爆?
拯救中醫中藥,必須從根源做起,刻不容緩,責無旁貸,捨我其誰?!(李可語)
雖然中醫和西醫用不同的方法論來指導臨床,但是實質都是針對人體起效的,那麼就可以殊歸同途。
@消化郭醫生 @波子哥廖新波 9
-
13 # 天高雲飄
會忽悠更重要,裝模作樣,煞有介事,似乎很懂醫術似地一本正經正襟危坐,把脈看舌苔,什麼“陰“”陽”“溼“”熱”“氣”“經絡”之類的亂說一通,說得越玄乎越好,把病人給整暈了就成,開什麼草藥都無關緊要,只要吃不死人就成,反正吃啥中藥都治不了病,只是作為一種安慰劑而已,讓病人相信,這中藥是專治這個病的“宮廷秘方”或“仙丹妙藥”就成。真正起作用的是人體自身的自我修復作用,此外就是心理暗示在起著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病好了會被認為是中草藥的“立竿見影”的功勞;病沒有好轉,會被認為是病情太重,需要慢慢“調理”“靜養”,中藥的治療特點就是療效慢,不像西藥那樣可以立即見效。。
-
14 # 喇叭與利劍
中醫先學基礎中醫,再學傷寒論,湯頭瀕湖脈學,還要難經黃帝內經中醫內科學等。關鍵是要行醫積累。善於總結正反的經驗教訓,成功治癒為什麼積累方法,有效而不能治癒為什麼調整,無效問題出在哪裡呢?要學針灸推拿按摩學。正骨。
-
15 # 田書吳1
想學中醫黃帝內經最重要,因為黃帝內經是中醫思維方式的全部表訴,但經文對醫古文修養欠缺的人有點難度。可以學一些大學裡的教材如:中醫基礎理論等。臨床首選就是傷寒論 金貴藥略 ,溫熱病的《溫病條辯》。
-
16 # AAA笑看紅塵
本草綱目最重要,它如地基一樣,你連藥性都不懂,你敢用藥嗎,本草綱目匯聚了很多朝代的名醫治療經驗。詳細說明了各種草藥的藥性,還有金石類的禽類的,試想一個連藥材效能都不懂的,他學經.方啊什麼的有用嗎,這就比我們建房子一樣,地基打好了,才能往上蓋房孑
-
17 # 微風9868528948465
學好中醫貴在實踐,理論只佔三成,如果要學理論,當屬鬼醫門,這個是中醫的鼻祖,比大家都誤認為的中醫起源的道醫還要早。後來所有中醫門派都源於鬼醫門,祛繁就簡,把握大方向,切中要害,我認識的一個鬼醫門的傳承人,治療晚期癌症無數
-
18 # 文科1申
中藥學,傷寒學等等都撐握,對提高中醫論和實踐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從農村到城市一步步學習和實戰,只在城市永遠學不好中醫。
回覆列表
我個人比較推薦你看中醫的四小經典 ,如果一點基礎也沒有,那麻煩請看《思考中醫》,這是李陽波先生和劉力紅先生兩代人的經驗總結。可以說寫的是中國的中醫古文化,雖然有些偏激和義憤填膺,但書的質量絕對一流。其次呢,請你看《扶陽講記》,這是四川的盧火神寫的,他用現代的語言講解了先天大道在醫學上的應用,已經有些深度了,但這是給初學者一個很好的開頭,不要一上來就走錯了路。後天法門有很多,而大道則只有一個,把握先天大道,再來先後天貫穿,那就容易多
看完上面兩本書,那麼就可以看下面這幾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書吧:
劉止唐先生著:《醫理大概約說》,這是道家的命門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氣而為之,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發人之未發。
鄭欽安三書:《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這是示人大道的經典。也是對劉止唐先生醫理進一步的闡發。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黃元御著《黃元御全集》中醫的根本在哪裡,後天如何化生的,著落處在哪裡?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許你就是中醫未來的荷擔如來。
彭子益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上下冊。這是示人大法的經典。
也是黃元御先生書籍的簡化版本,並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溫病大法的經驗。
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是前賢的經驗結晶,有獨到的臨床價值。特別是對腎陰穩固元陽的固脫作用寫的非常的到位,發人之未發,為後世開無數方便法門。
李可著《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這是繼承上面書的精華而臨床創新的大書!後未見來者!我在看第5遍了,還是覺的意猶未盡。
徐靈胎著:《徐靈胎全集》中醫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後天世界的卓識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說精彩,並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靈胎先生的後天各法,否則免談,一定入雲霧中。
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溫病學派的大精華到底在哪裡,溫病學大家懂火神心法嗎,請看此書,為那些濫用寒涼砍伐人陽氣的現代溫病家門敲警鐘,也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過頭的人提個醒:這才是真正溫病大家的大法! 之前都是自學中醫,特別是中醫的四小經典。一定要背的滾瓜亂熟。 終於不是那麼好修的,需要一定悟性。如果說想。覺得好一點。要不然找一個老師 要不然就係統性地讀一下國家出版的相關的中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