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圖帝
-
2 # 清水空流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是俄羅斯,但歐洲從來不帶俄羅斯玩,可以說,英法德三國合力也未必是俄羅斯對手。而俄羅斯始終徘徊於歐洲主流社會之外,不得不說是個悲哀。
德國第一帝國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拿破崙崛起之後徹底分裂,後來當拿破崙徹底失敗,德意志的小邦在合併下已經只剩下 38 個了。而歐洲各國是不可能允許神聖羅馬帝國重建的,包括哈布斯堡的皇帝,但普魯士的崛起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俾斯麥,鐵血宰相俾斯麥是第二個建立統一的普魯士的國家,就此普魯士迅速崛起。俾斯麥畢生致力於德國的統一,認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只有鐵和血,也就是戰爭,沒有戰爭就不可能實現統一。為此打了三仗(普丹、普奧、普法),均以普魯士勝利告終。就此之後,統一的普魯士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成為整個歐洲的噩夢。
法國自黎塞流後,稱霸歐洲150年,真正的Continental霸主。而普魯士統一以後,法國的暗淡的光芒,而德國無論從近代史,兩次世界大戰,甚至從現在的歐洲來看,德國始終都是最強大的國家,哪怕經過一戰的洗劫和二戰的摧毀,乃至東西德分立後又統一,最終都能笑到最後,但法國卻一直壓德國一頭。如果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德國是自律嚴謹勤奮的理工男,而法國則是一個高傲美麗漂亮女孩,但各個方面成就也不差,核武器保有量。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都居全球第三。法國在非洲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這些則是德國不具備的。法國現在就是經濟和工業領域比德國差一截,但是法國幾乎全能。是世界第四左右的軍火出口國。這些都是德國不具備的。
法國,國土面積67餘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2位,2019GDP2.7萬億美元。世界第七位。德國,國土面積35餘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62位。2019GDP4萬億美元。世界第四位。
-
3 # 武器裝備秀
在德國統一之前,法國一直壓著德國打,直到德國統一,法國突然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滿身肌肉的鄰居。
首先法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稱雄歐洲大陸,因此無數次欲求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在爭霸上耗費了大量國家資源,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成果。最終錯失遏制德國統一併崛起的最好歷史時機。
要知道德國統一之前,歐洲大陸國家流傳著一個段子:只有德意志人誰都能過來打幾下。當年四分五裂的德國著實憋屈。
統一之後的德國在嚴謹克己的民族精神引領下,開始大力發展經濟,而同時期的大法華人則更多的把時間浪費在了內部鬥爭和發展浪漫主義文化上。
結果很明顯,法國的文化仍然是為歐洲大國所羨慕的,各界名流都以出席巴黎的上層交際為榮。而德國用這些時間把經濟總量提高了六倍,一舉甩掉了慢吞吞的法國。
不得不說在這個過程中民族性格起了巨大作用。我們公司與法德兩國鐵路設計公司均有合作,德華人能很快適應國內的加班傳統,隨時待命,而法華人也是打死也不加班,週末必須休息。
在這裡不好評判哪種方式更好,只能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發展路徑,做自己就好。
-
4 # 國際觀察員
德國和法國是兩個風格各異的國家,誰強誰弱只是時勢造英雄。
(1)卑斯麥出人意料統一了德國。
在卑斯麥統一德國之前,法國相繼擊敗普魯士和西班牙,還出現一代天之驕子拿破崙,是歐洲大陸當之無愧的老大。當時的德國地區,除了普魯士稍強,還有一堆小王國,德國長期不能真正統一。後來,在卑斯麥"鐵血政策"的統領下,相繼取得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統一了德國,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才成為和法國並肩的存在。(下圖是卑斯麥和李鴻章的合照)
(2)德法兩家作風各異
德國和法國雖然是鄰居,還都是日耳曼民族,但作風是不同的。法國長期以來都是歐洲的老大,有嚴重的“大國情節”,以法語為傲,以法國大餐為榮,以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為指導,深刻影響著世界。而德國並不會玩這些“虛幻”的文化,更多是延續普魯士時代的實打實作風,組織能力強,陸軍強大,工業發展快。
(3)發展路數不同
在一戰之前,特別是在普法戰爭之前,法國異常強大,不但在國外擁有大量殖民地,還透過高利貸放貸取得大量受益,壓根看不起既苦又累的製造業。德國則不一樣,海外殖民地已經被英法佔據,玩金融是玩不過英法的,只能老老實實發展製造業。出人意料的是,德國的製造業剛好和德華人嚴謹的態度、強大的組織能力想匹配,製造業發展異常迅速,在19世紀末已經在工業上超越英法。
(4)戰爭的影響
德法兩家打了3次大戰: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紀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次都是德國發起,三次各有勝負,但總體來說對法國的傷害更大。法國是“高利貸國”,本來是世界範圍內響噹噹的債權國,在戰爭後突然變成了債務國,只能改變路數,轉而發展國內經濟。問題是,長期以來重金融輕製造的模式造成技術儲備都比不上德國,因而在戰後的發展潛力上是比不上德國的。
-
5 # 隨雨飄渺
德國與法國是迵異的兩個民族國家,法華人開放自由奔放的民族,而德國民族嚴慬內斂的民族,縱觀兩大民族特性完全不一樣。法國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是拿破崙入侵德意志後,帶來的資本主義輸出,使德意志民族得到了資本主義模式,使德意志民族有了全新西方發展觀。
德國是東方思維與西方思維的集合體,當西方資本主義傳入後,對經濟影響巨大,但德國屬於陸權國家,封建專治社會中,中央集權制的優勢在於,從上而下的推進工業化,國家統一集中財力物力去推動工業化程序,扶持一批企業下功夫,國家掌控經濟能力遠比法國強,德國更有統一的目標戰略發展。又是軍國主義思想佔主導,政府強有力的執行力,在工業化早期,集中力量辦大事,推進產業集中度和指導國家宏觀調控戰略管理上遠比法國強大。
反觀法國由於是自由資本主義,雖然發展的早,但以自由市場經濟為主導,私營企業為主體,在發展推進產業目標上遠遠不如德國強勢,國家沒有大力扶持私營企業進行整個推進,沒有把企業做成巨無霸,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分散利潤低下,企業無法進行科技研發大規模投入。只有早期市場集中度高,只有幾家企業,規模做大後,企業鉅額利潤後,才有資金巨大投入研發新技術,這是後起之秀國家,為什麼能趕超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因。
德國原來是靠仿製起家,靠政府扶持優勢企業,集中度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強,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明確,推進速度快,推廣能力強,在規模化,產業化優勢明顯,企業獲利能力強,才有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使產業轉型升級更快。製造業優勢顯著性提高,優勢企業湧現出一大批超級企業出來。
法國靠私營企業自己發展,政府扶持少,靠市場自身解決,當私營企業在規模化沒有行成前,無力投入巨資去搞研發,什麼賺錢,就去找快錢。所以法國向金融業聚集,形成了金融產業優勢,而製造業優勢遠遜於德國。
-
6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朋友邀請。近代德國在俾斯麥等人的努力下完成了統一,並在普法戰爭中打敗了歐洲大陸老牌強國法國。後來德國取代法國成為了Continental第一強國,並一度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德國崛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普魯士固有的軍國主義傳統使德國統治者重視職業軍隊建設。透過努力,德國不但建立了強大的職業化軍隊,而且建立了一支高素質軍官隊伍,保證軍隊擁有持續性的強戰鬥力。第二,德國軍隊的作戰思想在當時歐洲是先進的,他們不但擁有高素質高效率的參謀本部,而且建立了強大的炮兵部隊,這些在與法國的戰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據一位參加過普法戰爭的法國軍隊後來回憶說,以普魯士為主力的德國軍隊主要是靠“5公里長的炮兵部隊”打敗法國的。第三,德國是哲學家的搖籃,德意志民族善長理性思維,所以德華人做事情的整體性、連貫性很強,凡事喜歡精益求精,這或許是德國工業產品質量普遍很高的重要原因吧。
德國統一後,由於缺乏廣闊的殖民地和發展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源,於是德國把發展教育當成頭等大事,把“人”當成最重要的資源。德國既有培養精英人才的高等教育,也有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的平民教育。由於重視人才重視科技,因此當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撲面而來時,德國能及時抓住歷史機遇奮力趕超,終於建立起了強大的工業體系,為德國崛起成為世界性強國奠定了基礎。現在我們熟知的不少德國著名企業集團都是崛起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也正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當中,德國不僅在經濟、科技、軍事發展水平上全面超越了法國和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在科學家和科技發明產生的數量上也大大超過法國甚至英國。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德國甚至還建立起了有效的福利體系,這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調動各階層人士的積極性為國家的發展多做工作。當然,德國發展壯大後也像當時的其他世界強國一樣發動了侵略戰爭,搶佔了不少殖民地並掠奪了別國的不少財富,這也為德國的發展積累了不少資本。
而法國此時卻實行與德國不同的發展模式,由於法國與英國一樣擁有廣大的殖民地,法華人不需要積極地更新生產技術,僅透過對殖民地進行掠奪就可以獲得鉅額財富,因此法華人主動發展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很快在不知不覺中,法國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技術水平便大大落後於德國了。同時,當時法國的資產階級普遍喜歡把資金投入到借貸領域來獲利,穩定而無風險,結果法國成為了所謂的“高利貸帝國主義”國家。但在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法國卻被德國甩開幾條街了。
-
7 # 歷史系旅法師
先說句題外話,一直以來大家統計歐洲最強國家,總是把俄羅斯扔一邊,俄羅斯表示很傷感。
話回正題,大家發現沒有,資本主義列強的崛起,只有一句話: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說白了,抓住了歷史潮流。
這裡用抓住意思是天上不會突然掉餡餅,比如同樣是遭受侵略的東亞農業國,日本就抓住了機會逆天改命,而清政府仍然故步自封,在五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之前虧到爆炸。
看《大國崛起》,西班牙葡萄牙抓住了大航海時代的機會,成為大帝國,而在他們老朽的時候,英法又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成了世界霸主,然後輪到了日本和德國。
日本以薩摩長州等幕末強藩為主體,德國以普魯士軍國強勢統一,使得德日成為集權國家。
德國日本實際上是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直接拿來技術,然後自身培育人才發展技術,跨越了一些研究階段,強大了自身,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在瓜分世界的浪潮中,日本和德國的高層都出現了一批思想進步,有能力有氣魄有大局觀的人物,比如德國改組總參謀部的天才軍人毛奇,鐵血宰相俾斯麥,比如日本的大久保,伊藤博文,西鄉等,而且同時代他們的君主威廉和睦仁都是十分有才幹的君主,君臣和睦,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上下一心,豈有不強盛之理?
這樣的人物我們中國沒有嘛?為了保護六分之一國土大的新疆,左宗棠抬著棺材入新疆,擊敗法國,血戰越南和臺灣的黑旗軍大帥劉永福。兵敗了,鄧世昌撞向敵艦殺身成仁,變法敗了,譚嗣同甘願留下赴死點醒華人,中國,從不缺少英雄。
但是清政府是爛在了根上啊!出現再多強大的枝幹也最終只能腐爛,李鴻章就看出了這一點,李中堂的一生就是在為這個國家縫縫補補,但是治不了本,他見過俾斯麥,也見過伊藤博文,不知可有嘆息?
就像走向共和裡李鴻章的臺詞: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
有些跑題了,但是,百年前,真是太可惜了。
-
8 # 加油啊騷年
首先,德華人是以德意志民族為主,也就是日耳曼人為主。法國是拉丁人。日耳曼人在拿破崙之後奮鬥精神明顯強於拉丁人。
其次,歐洲主要是日耳曼人的國家有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典,丹麥,挪威。比利時一半是法華人一半是荷蘭人。英國因為被拉丁人羅馬帝國統治過日耳曼血統也不是太純,再加上他被歐洲大陸國家排斥,馬上要退出歐盟了,就不說他。
主要有拉丁人組成的國家有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
拉丁人國家也就法國強,其他幾個經濟已經不行了!反觀日耳曼人國家每個都是富裕國家!人民充滿自豪感!有錢腰板硬,說話聲音都要大幾分,再加上德國本身經濟就比法國要強一些,作為日耳曼人的老大哥德國取代拉丁人的老大哥法國成為歐洲盟主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情況下法國成為歐洲盟主肯定是不可能的。
當然拉丁人在飲食方面是秒殺日耳曼人,還有足球總體來說也比日耳曼人厲害,南美洲俗稱拉丁美洲加上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基本包攬了所有的世界盃冠軍!日耳曼人除了德國也就英格蘭拿了一次世界盃冠軍!
要不是德國實在太牛了,拿了四次世界盃冠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男女足都奪冠的國家,那日耳曼人在足球方面就乏善可陳啊。荷蘭雖強但是沒拿冠軍啊!
再看看俱樂部方面西甲這些年吊打英超德甲,不過英超今年利物浦可惜了!
拉丁人還有一個強項,那就是美女如雲,氣候也好,每天都是Sunny明媚,夏天不熱,冬天也不太冷!也就是說不需要太努力也可以娶一個大美女回家,這也可能是拉丁國家整體不如日耳曼人國家的一個原因吧!
-
9 # 日見雲
一句話,看看德國生產的科技產品就說明問題。要想深挖那就看看老德的歷史,歐洲歷史,甚至有在老德生活經歷,那就讓你有一個切身體會和知識。
-
10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1870年,法國被認為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獨裁的拿破崙三世統治了它。他積極尋求擴大法國在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拿破崙三世受他叔父拿破崙的啟發,試圖使法國成為歐洲最偉大的國家。他在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帝國作戰,在義大利與奧匈帝國作戰,也在亞洲和非洲獲得殖民地。
此時的德國仍然被劃分為不同的,通常是小的君主國和公國。普魯士是德國最強大的國家,在奧托·俾斯麥總理的領導下,它尋求統一德國。俾斯麥巧妙地策劃了與丹麥和奧匈帝國的戰爭,導致普魯士統治了德國北部各州。俾斯麥試圖在德國的領導下統一德國南部各州。然而,俾斯麥知道法國會抵制這一點,就像拿破崙三世一樣,他不希望在其邊界上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德國。
普法戰爭的起源是普魯士崛起及其在德國影響力日益增強的直接結果。1866年普魯士在薩多瓦戰役中擊敗奧地利後,“他們將所有德國國家置於柏林控制之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這對法國來說將是災難性的。拿破崙三世於1866年下令快速擴充他的武裝力量,這大大加劇了與普魯士的緊張關係。
普魯士首都柏林的許多人認為,與拿破崙三世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實現德國統一所需要的。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俾斯麥製造了一場外交危機來策劃與法國的戰爭。普魯士王子是西班牙王位的候選人之一。然而,法國擔心被普魯士包圍,並迫使王子放棄他對西班牙王國的繼承權。這是普魯士的國恥。俾斯麥想要與法國開戰,因此設計了一個計劃來激怒法國向他的國家宣戰,他改變了普魯士國王給拿破崙三世的電報,使其顯得帶有侮辱性。這被稱為Ems電報。俾斯麥公開了電報,巴黎政府向普魯士宣戰,這激怒了法國公眾。
法國軍隊挺進萊茵蘭,佔領了德國城市薩爾布呂肯。拿破崙三世的軍隊對戰爭準備不足,因為許多最優秀的軍隊都在殖民地作戰,比如阿爾及利亞和越南。對法國入侵感到震驚,德國南部各州最終將其軍隊置於普魯士軍隊的指揮之下。突然,法國面臨普魯士領導下的統一德國。德國軍隊在陸軍元帥赫爾穆特·馮·毛奇的指揮下,逐漸將法國軍隊推回法國東部。漸漸地,法國軍隊的一大部分被包圍在梅茲市。法國公眾對此感到震驚,要求解除圍困。一支龐大的法國軍隊被集結並推進以打破德國對梅茲的包圍。法華人在向梅茲前進時,被普魯士和德國軍隊誘入陷阱。法國軍隊在色卡遭遇了災難性的失敗,這場戰役決定了這場戰爭對普魯士有利。
法國失去了大部分軍隊,在德國軍隊面前毫無防禦能力。在戰鬥中,拿破崙三世被普魯士軍隊俘獲。戰爭還在繼續,法華人拒絕投降。拿破崙三世退位,他被繼續戰爭的共和政府取代。德華人挺進巴黎,包圍了這座城市,普魯士皇帝在凡爾賽加冕為統一德國的君主。在包圍巴黎期間法國損失越來越大之後,共和政府接受了不可避免的事實,並同意與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和平條約。
1870 - 1871年的普法戰爭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戰爭之一。它改變了歐洲的力量平衡,導致了法國的相對衰落,並證實了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大陸主要力量的崛起。這場戰爭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球的國際關係都有巨大的影響。普法戰爭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基礎。
-
11 # 戀上風景2020
這有很多的原因,我說說自己的觀點吧。
一、從歷史原因看。法國對外戰爭,內部革命不斷。路易十四,拿破崙時期法國確實輝煌,可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常年戰爭的結果就是國庫空虛。
二、從國際形勢看。當時唯一能挑戰英國的就是法國,為此英國對法國實施了諸多遏制策略。
三、從民族性格看,我們都說法華人浪漫,另一說法就是懶。德華人更勤奮嚴謹。
四、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經濟成分。法國是農業大國,小農經濟佔重要地位,精細的手工作坊比較多。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國有那麼多奢侈品牌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沒有及時轉型。反觀德國,充分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一舉超過法國。
-
12 # 浴火
德國成為取代法國的力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普法有標誌性的作用。統一後的德國在規模上要比法國更大,人口,面積,工業等各方面都更強,德國在歷史也就是說,四戰之地,這造成德國在軍事上是很強,軍事傳統是相當有的,德國的統一實際上加強了這種地位,德國不是一個欠發達地區,相反它在歷史上就很發達,在德國統一之前已經是一個相當發達的工商業等等,統一又加強發展的條件。
德國在各方面的條件相當強,統一之後,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得到了刺激,作為一個發達的工商業國家,很有潛力,德國進一步興起創造了很大的條件。考慮到德國的地理位置,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一個條件,這讓德國在對外關係上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成為歐洲第一大國沒有意外。相比之下,法國在普法戰爭後,陷入發展上的麻煩之中,再加上體量沒有德國大,那麼自然也就是衰退下去了!
-
13 #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不用暢想,有標準答案。
教育!
德國的崛起始於普法戰爭。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民族概念,還沒形成一個統一國家,幾百個城邦分散在德意志的土地上。普魯士是其中之一。後來普魯士統一了其他城邦,與當時歐洲霸主法國來了個決戰,並擊敗了法國。但普魯士人也夠缺德的,他們是在擊敗法國以後,在法國的首都巴黎、凡爾賽宮裡,宣佈德國正式成立。
在當時,德國能崛起擊敗霸主法國,就是一個需要大家思考的問題,也是需要解答的問題。當時德軍的統帥老毛奇給出了答案,他是這樣說的:
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課桌上決定了。
教育,讓德國成為強國。
不只是德國,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必然是從教育開始。沒有任何其他的答案。近代強國無不是教育立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俄國......在發展之初,都是把教育放到第一位。即便是當年大清朝,想富強,走的也是教育路線。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買洋槍洋炮都是在為教育爭取時間。
一個國家的強大,只能是教育的強大。教育有多強,國家就有多強。德國擊敗法國,取代法國,就是德國的教育超過了法國教育。
普魯士實行免費教育,鄉村都有學校,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教育。普魯士是透過教育,讓自己的人民集體變聰明瞭,而不是出於私利,讓他們變愚昧,這是根本。有了聰明的群眾基礎,然後才能有: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設計師,優質的工人、戰士。
聰明的群眾是土壤,只有這樣的土壤,才能產生更多的頂尖人才。
有了頂點人才以後,才能有強大的科研單位、企業、工廠、軍工......然後才能再有先進的武器、強大的鐵路交通、有力後勤保障。領導人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將領在戰場上指揮部隊打勝仗,士兵能使用各種先進武器和戰術,後方的企業能把食品、物資、彈藥足量及時運到戰場......查到根兒,都是教育。
普法戰爭中普軍的槍炮佔優勢,比法國的強。普軍為什麼槍炮好?因為他們開發槍炮的設計師、工程師厲害。為什麼他們的設計師、工程師厲害:教育!
普法戰爭之前,依然是法軍整體佔優。但普軍憑藉著鐵路優勢,迅速調動部隊,反應非常快,組織力行動力非常強,最終形成對法軍的優勢。普軍很大程度是贏在鐵路上,這也是後來閃電戰的雛形。普魯士的鐵路比法國發達。為什麼普魯士的鐵路比法國發達?因為德國的鐵路企業、工程師、設計師比法國強......查到根還是教育。
德國的科學家就不提了,都是相當厲害。他們也必然出身於教育。
德華人歷來以能打仗出名,其實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強項:足球。踢足球和打仗是一個道理,打仗、踢球也得要腦子的,要講戰術、策略、欺詐、隱蔽、掩護、配合、想象力......想在球場上、戰場上有腦子,也得靠教育。國足為什麼不行?很大一部分原因這些人壓根就是一群文盲,沒受過正常教育。腦子不行,上去肯定被人家玩死。
從普法戰爭到二戰,如果勢均力敵,在地面,英美法俄這些國家和德國沒法打。德國陸軍是換著花樣把他們吊起來打。想打德軍,必須是幾倍的人、十幾倍的火力,最後還是死的人比德軍多。德國陸軍之所以強,靠的是:組織高效、靈活多變。上上下下遇到特殊情況,立即能想到新辦法。而德軍對蘇軍的評價則是:一根筋,不知道變通,戰術死板。部隊打仗想做到組織高效、靈活多變,也得靠腦子。從軍官到士兵,腦子要靈光。想做到這一點,還得靠教育。
前幾個月有人講文科生沒用,引起了一些小輿論。其實德國的強,和文科有很大的關係。德國是哲學大國,哲學水平很高。什麼是哲學?看清世界本質的學問。哲學水平高,把人、世界看的更深、更透,也必然讓你前進的路更具備優勢。哲學下面有軍事哲學的分類。軍事哲學,是把軍事看的很通透的學問。德國哲學發達,軍事哲學也發達,他把軍事問題看的比別人深、透,到了戰場,他還是換著花樣虐別人。面對戰爭,你看的是第一層,他看的是第三層,你怎麼可能打過他?哲學是文科!軍事哲學、哲學發達,還得靠教育。
哲學是指引方向的,方向對了,其他的努力才有用。哲學家先帶領大家走上正確的道路,找到正確的方向,然後才能輪到政治家、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發揮。所以頂級的政治家都熱衷寫哲學著作:方向。
推動國家、民族進步的這些人,也必須、只能是透過優質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來。
從普魯士開始,他們走的就是教育路線,基層人民素質高。所以哪怕是經歷了世界大戰的失敗,國家打成廢墟,只要有高素質的人在,十幾年,他還能迅速崛起,依舊強。
在一個先進的教育體系中,科學技術佔的比重不大。人文、哲學、思考、判斷是非、藝術佔的是大頭。人得能思考、能判斷,有智慧,才是教育。這樣才能把人的作用發揮出來,遇到問題,他自己能想辦法解決,才可以自主創新。
德國地處歐洲中央,打仗容易陷入兩線作戰。不打仗的時候搞經濟,他非常佔便宜。南來的北往的都從他這過。但這是次要因素。把好條件發揮出來,還得靠人,靠教育。人不行,抱著金飯碗要飯的國家有的是。
現在提美國,大家的認知是軍隊霸道,提俄羅斯就是抱著核彈喊同歸於盡,提英國,第一反應是食物難吃,提法國,亂轟轟,提德國,汽車不錯,提日本......
其實這些國家還有另外一個共同身份:教育大國。網上很多文盲+軍盲吹俄羅斯,吹的不著邊際。實際上俄羅斯有值得吹的,就是教育。他的教育水平一直是世界一流。
不光德國,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想強大,只能靠教育。教育決定了國家的強弱,是標準答案。
但這也是第一層的答案。下面咱們再看看第二層。一個國家的教育必須有法律的支撐。教育想發達、完善,法律也必須發達、完善。不教育、破壞教育,得靠法律來制裁。師德,得靠法律約束。借教育謀利,給老師送紅包,老師收紅包......破壞教育公平,需要法律來懲治。沒有法律支撐,教育被破壞,教出來的人也好不到哪去,最後就是社會方方面面都好不到哪去。
從第二層講,任何國家都強大,都是法律的強大。只有強大的法律才能保護、培養出來強大的教育。
喊口號,講道德,沒有用。
一個國家上上下下,只有認識到,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紅包,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的時候,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強大。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紅包,不是小聰明,而是破壞教育公平。教育被破壞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也就都破壞了,這危害小嗎?想制止破壞教育,只能用法律,給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紅包,重罪。沒人敢再送,沒老師敢再收,這樣教育才能好起來,然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會好起來。
家長當著孩子面給老師行賄,老師當著學生的面受賄,然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這樣的教育、法律......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到了社會上互相害:內耗。
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都是教育的強大。
任何一個教育的強大,都是法律的強大。
表面上看是德國靠教育崛起,背後是法律在支撐。這是第二層。
第三層是統治者的良知。
普魯士最初的統治者必須是真心愛自己的國家、民族,不計自己的私利。這才能打造出完善的教育和法律......
回覆列表
地理上中歐大體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波羅的海以南的區域,中歐八個國家依次是: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瑞士、匈牙利、列支敦斯登。德國無論經濟還是人口數量,都獨霸中歐。
德國GDP總量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四,2019年德國全職僱員平均月收入為4846歐元。德華人口約8315萬,比其他七國之和還多。而且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也是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國家。
德國
德國面積約35.76萬平方千米,歐盟第四,比雲南省要小。德華人口約8315萬,歐盟第一。德國陸地鄰國按順時針方向有:波蘭、捷克、奧地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丹麥。 多瑙河與萊茵河反向而行,多瑙河從中歐流往東歐和南歐,萊茵河從中歐流往西歐。德國作為兩河的上游,東可去往黑海沿岸,西可去往北海國家,地理優勢突出。德國在兩河上游修築了運河,打通兩大水系,大幅縮短大西洋北海和黑海之間的航程。
波蘭
波蘭面積約 32.2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839萬(2019年6月)。 如果時間回到二戰前,波蘭的鄰國就只有兩個,蘇聯和納粹德國。1939年9月1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一星期後,德國閃擊波蘭。9月17日,蘇聯也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部領土,波蘭徹底淪陷。 波蘭在斯拉夫語中意為“居住在平原上的人”,波蘭大部分領土位於東歐平原,平均海拔僅173米,這為德蘇閃擊波蘭提供了地利條件。
捷克 斯洛伐克
捷克面積7.89萬平方公里,斯洛伐克面積4.90萬平方公里。捷克人口約1068萬(2019年),斯洛伐克人口約545.7萬。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都是都是西斯拉夫人,捷克人建立了波西米亞王國,斯洛伐克人建立了大摩拉維亞王國,好比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四川盆地的巴國和蜀國。 1992年,隨著蘇聯的解體,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奧地利帝國鼎盛時期,凌駕於普魯士之上,能左右德意志統一和義大利統一步伐。奧匈帝國領土面積約67.66萬平方公里,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 奧地利面積8.39萬平方公里,比重慶市稍大一些,人口890萬(2020年1月),相比重慶3000多萬人,這個國家並不擁擠,森林覆蓋率接近50%。
匈牙利面積約9.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76.4萬(2019年1月) 匈牙利的疆域輪廓很像一隻大盆,多瑙河與蒂薩河從北往南貫穿,像是兩條在盆內注水的大水管。 中國東漢時期,大將軍竇憲打敗北匈奴後,其殘部向西進入歐洲。這些匈奴人的後裔,一部分來到多瑙河中游。現在的匈牙利人,可能有一部分匈奴人的血統。中國唐朝時期,烏拉爾山脈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的遊牧部落馬扎爾人,移居多瑙河中游平原,馬扎爾人是現在匈牙利人最大的一支祖先。
瑞士
瑞士位於阿爾卑斯山上,夾在法德意三個大國之間。瑞士面積4.13萬平方公里,分別約為法國本土55.17萬的1/13,德國35.74萬的1/9,義大利30.13萬的1/7。純以位置和領土大小而言,瑞士絕對是大國爭霸的墳場,無論哪個列強崛起,瑞士都是第一線戰場。 瑞士人口約855.6萬(2019年),其中講德語的約佔62.8%,法語22.9%,義大利語8.2%,拉丁羅曼語0.5%。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面積約160.5平方公里,人口約38244人(2019年12月),官方語言為德語。
二戰前後德國領土從54. 1萬平方公里縮水到35. 76萬平方公里,戰後喪失了東普魯士、西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領土。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將數百萬德意志人驅逐出境,,蘇臺德地區的德意志人,就這樣永遠離開了家園。蘇聯、波蘭等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德意志人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幅縮水。
有了秩序,無論是造汽車還是踢足球,都能做到世界頂級
德國的經濟、人口不但獨霸中歐,放在整個歐洲來看,德國GDP總量歐洲第一,人口只有俄羅斯比德國多,但俄羅斯的俄羅斯人佔比不到八成,歐洲的德意志人與俄羅斯人總數是不相上下的。
德國獨霸中歐,德意志人如此強大,他們有什麼特徵呢?
德華人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強調秩序,一切必須按部就班。德華人喜歡提前規劃,無論是娛樂活動,還是戀愛約會,必須要事先安排。等到事情開始,德華人非常守時,不遲到對德華人來說與人格和生命同樣重要。在德華人看來,只要有了秩序,無論是造汽車還是踢足球,都能做到世界頂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