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蝸牛的長征
-
2 # 麓風軒
點評如下:
這幅字總體效果不錯,取法源頭是顏真卿行書。用筆沉著老到,點畫堅實流暢,結字以端莊平正為主,提按、穿插、收放變化較少,章法上採用三條屏的形式,氣息較為飽滿。個人認為有三方面的不足和提升建議:
1、整體章法佈局過於密實,不夠疏朗通透,鐵板一塊,密不透風。
全篇無大破,無大的留白,平淡無奇、有擁塞的感覺。書法章法講究疏密關係對比。正“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
建議:適當營造一兩處“字眼”。
2、筆法和結構簡單化,過於趨同一致,缺少了豐富變化。
行書的妙處就在於筆法和結構的豐富性,構成豐富性的因素就在與對比關係。作者將筆法和結構趨同化以後(比如看圖二、圖三所有的轉折、捺畫基本上一致),就抹殺了這種對比關係,變得簡單無趣。
建議:豐富筆法,增強結構上的對比關係
3、墨法以濃為主,沉著凝重,鮮有濃淡枯潤的變化,不夠靈動奔放。
個人認為行草書一定要善於應用墨色變化,在書寫中由濃到淡、由淡到幹、由幹到枯,形成對比關係、節奏變化、空間層次、情感表達,以此來豐富作品內涵、提高書法藝術表現力。
建議:增加枯墨和飛白,增強作品的虛實對比。
-
3 # 翰諾書法
風骨神采很好,應該是二王一路,同時還有漢簡的味道,亦可尋顏真卿和舒同的影子,不錯的作品。
也有一點點建議:
一,增加對比性通篇看還是有點過於規矩,缺少字眼。
密集的排列有些壓抑感,章法上適當造一下對比更好。墨色也有點單調。
第二,作品形式上可以嘗試調整寫整開的作品可以拉大字距行距透透氣,借鑑一下董其昌那樣。
另外就是寫條幅或立軸,把字放大。
如果換成這樣的兩行半是不是視覺上舒服一些?
一點點拙見,請老師批評。
-
4 # 使用者8815789037494
這字已經很不錯了。
但你讓挑毛病的話,很多人能挑出很多毛病。甚至有人挑出的毛病恰恰是另一些人喜歡的。
多聽多琢磨,覺得有必要改就改,覺得沒必要改,不用糾結!
-
5 # 同河
此作品為行書;內容系《菜根譚》。
此作品用筆流暢,筆意縈帶,連筆簡畫,字勢連綿,大小相間,行氣貫通,整篇全域性一體。
一篇好的書作,不論篇幅大小,不論行文長短,都要視為一個整體,任何一筆一畫,一字一行,都必須以全域性為準,做到四統一:即筆觸統一、書體統一、章法統一、風格統一。
行間穿插布白得體。行書,行間的布白必須精心安排,大體可分為三種:一、間白較大,行距疏朗;
二、間白稍窄,易見行氣。因行間不大,容易顯得黑字成行,此作品即系存在此種情況;
三、間白錯落,疏密相雜。雖然如此,卻字行清晰可辨,逸趣盎然。以上是此作品特點。
看法:行書也不能雷同。所謂雷同,一篇中同字的相同寫法。此作品中雷同多有此情況存在。以上為我粗淺看法,敬請斧正。
-
6 # 永書101
這幅字很不錯,算得上已經自成一家!
有人說你的作品顯然是取法顏真卿行書,我對這種自以為是的觀點很是不解,看到別人的字像某位書法家的字,就斷定別人源自這位書法家,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寫的字很多人都說是收到啟功書法影響,說的人多了,我都只好承認自己是學習過啟功書法,其實我一個字也沒有學過他老人家的,雖然我無比喜愛啟功書法。
題主附上的作品
我是實在看不出你的書法風格與顏魯公何干,我倒是覺得有點像舒同先生的行書。我貼上一副舒同作品,諸位不妨比較一二。
舒同書法
我估計您已經學習書法好些年頭了,書風已經形成,有章草的典雅厚重,也有宋代行草書的隨意輕漫,雍容大度,張弛得體,滿篇濃濃的古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一幅作品。
陳新亞書法
另外,中書協裡面有一位寫章草的陳新亞,書法風格獨特,個人特色鮮明但又不失法度,值得你看一看,或許對你再上一個臺階會有幫助,我個人很喜歡他的作品。
陳新亞書法
您的作品也存在一點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既然是行書,字距不宜過密,我看你的字距甚至超過許多草書作品。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您參考!
顏真卿行書
-
7 # 聽竹齋
此書法相當的好。通篇看書體很成熟,很耐品,字裡行間充滿獨特的味兒道。此書體溶合很多元素在內可見書者功底之了得。顏體楷行又見章草唐楷及漢簡帛書之影,結體穩重多有變化又不失俊逸灑脫,在當今書風中也能獨領風騷。
-
8 # 殘墨修者
好字。
這種字型獨樹一幟,行隸相融,別有一番風味,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也是五十年一出的人才,得見也是眼睛有福。
整幅作品書寫流暢,一氣呵成,氣韻相通。用筆老道,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蒼勁有力、濃淡相宜,渾厚沉著、雄健有力,肉中帶骨、見骨見肉、輾轉騰挪揮灑自如,使人賞心悅目。
結構合理,開合有度、穿插相宜、點畫相得益彰,正中有險、正而不呆,妙趣橫生。
我感覺不足之處章法佈局稍遜,字與字之間,密不透風,規規矩矩,如一條墨線。行與行之間,一成不變,千篇一律,沒有一點生氣!
是不是先學的硬筆書法,所以用了硬筆書法的章法佈局,沒有體現出毛筆書法的靈動飄逸,一瀉千里,暢快淋漓,使得作品略顯拘謹和無趣。
中國不是有句話叫距離產生美,適當的保持彼此的距離,使彼此有自己的空間,可以喘一下氣,活得舒心。
-
9 # 水鏡學書
書者應該是想以隸書形式來表現行書,但是篆隸的技法與行草是完全不同的,篆隸書寫時不臥其筆,而行草點畫書寫技法和楷書是一樣的。行筆要求運用手腕左右起倒,點畫要求運用九用八法,所以隸書與行書兩者之間沒有結合點,而且章法佈局氣韻全無,呆板無趣。孫過庭書譜有說:行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情性。發個練習與之共勉。
回覆列表
首先為認為這幅字寫得好!雖然我不知道是誰的手筆,或許是名家,或許暫時不是名家,但從我的感覺來看寫得好。提出以下幾點見解:
第一、這幅字整體上看是行曹書。但有顏體字的風範和味道在裡面,所以我猜測書寫這幅字的作者應該是練習過顏楷,所以寫起行書來也有顏楷的味道;
第二、再看一下,又有點張海的影子,當然不一定準確,只是我個人的感覺罷了。
第三、筆墨粗細、枯筆運用等專業上的見解,我就不在這班門弄斧了。
總之,這是一幅很好的字!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