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紫姐姐

    “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自少及老,語未嘗妄,其好學如飢之嗜食,於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自然,天下信之”。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更因其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鑑》這一編年體通史著作,得以與寫下《史記》)司馬遷並稱“史界兩司馬”。

    他一生歷經四朝,官至宰相,榮寵有加。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從“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開始認識他。

    歷經千餘年的傳播和解讀,“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歷久彌新,不斷煥發新機。司馬光也因此成了機智沉穩型別少年的代言人,而故事中司馬光救起少年卻甚少為人提及。

    嚴父良師,少有所成

    司馬光自二十歲一舉得中進士甲等,入仕後宦海沉浮,位極人臣,暮年又編纂《資治通鑑》名垂青史。縱覽司馬光一生的軌跡,雖偶有坎坷波折,但他的人生履歷仍是十分漂亮的。

    司馬光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雖與其極高的天資和勤勉好學不可分割,但也離不開他父親司馬池的悉心的教導。在父親的監督下,司馬光六歲習文,七歲即熟背《呂氏春秋》並能闡述其中要義。

    司馬池對他的教導也頗講方法,並非一味要求司馬光“死記硬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了遍覽群書之外,司馬池經常帶著兒子四處遊歷,遍訪名山大川,探訪各地民俗風情以幫助司馬光更好地吸取書中的知識,增廣見聞。由於一路打下來的良好基礎,後來司馬光步入官場後一路青雲直上。

    在父親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少年司馬光快速成長,並比同齡人更顯沉穩機敏,年僅七歲時就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小小“壯舉”。

    據史料記載,有一天,尚是兒童的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家中院子裡玩鬧嬉戲,卻不知為何,其中一個小朋友不慎掉入了院子裡裝滿了水的大水缸中,身子淹沒進了水中。

    小朋友們都只有幾歲光景,身體瘦小,無法爬上大缸施救,有些孩子慌亂之中跑去找大人求救,可掉入水缸的小朋友已危在旦夕。在眾小孩驚恐又不知所措之際,年幼的司馬光冷靜地從院子裡撿起一塊大石頭將大缸砸破。水缸中的水瞬間奔湧而出,掉入缸中的小朋友也就順利獲救了。

    此事一經傳出,家中和當時眾人都對司馬光稱讚不已,稱他小小年紀就能如此冷靜沉著,長大後必成大器。

    名動京洛,內藏乾坤

    雖說七歲幼童砸破水缸救人這一事蹟也可列入奇聞趣聞了,在當時一段時間內也確實是不少人的談資。

    但此事得以真正大範圍傳播並列入了正史,僅僅是因為大家對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喜愛和讚賞嗎?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恢弘曆史中,說實話,“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實在算不得一件大事,為何偏偏還編入正史了呢?要窺探其中的厲害關係,我們可以從司馬光的政治生涯開始推測。

    說到司馬光的政治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宿敵王安石。

    北宋年間,兩人同朝為官,王安石主張變法改革,推行新政。但司馬光反對實行新法,是守舊派的領導人物。

    宋神宗時,在政治鬥爭中,王安石新黨一派取得勝利,新法得以推行。但因時代的侷限性和新法不完善之處,新法實行時不免弊端漸顯,百姓也因此怨聲載道。

    而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守舊派代表人物,一直奉行“安國家、利百姓”,兢兢業業為大宋王朝勤勉辦公的司馬光無疑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高大起來。

    加之司馬光的個人品德一直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於是他小時候救人的事蹟也在民間廣為傳播,甚至被民眾製成畫本流傳,用以突顯他仁善智者形象。

    而在宋朝,人們對聲望非常重視,“仁、義、禮、智、信”等不僅能影響一個人的口碑聲譽,對政治上的成敗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因此,如果一個人道德品格高,對其政治上的行事也大有裨益。因而,在北宋當時朝堂的情況下,司馬光這一“光輝形象的”塑造推廣是否有舊黨的推波助瀾便很值得推敲。

    另外,最早有關於這個故事記載來自於僧人惠洪的書文《冷齋夜話》。這本書雖然在當時有一定影響力,但畢竟是小說故事型別,並不能當做史實傳播。

    真正使這個故事有了史學依據的開端之作是南宋朱熹所著的《三朝名臣言行錄》。而朱熹對王安石新法也是持批判態度的,認為新法“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因此,朱熹將王安石政治上的宿敵“司馬光砸缸”一事編錄進書中是否別有用心就不得而知了。總之,種種因素促進了“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湮滅在歷史塵埃中的姓名

    那麼,作為成就司馬光少年英明名重要主角,那個被救的小孩究竟去哪了,為什麼就連我們老師在上這一課時都從不提起?難道連他的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嗎?

    事實上,當年那個小孩的名字在各路野史中有被提及過。據記載,當年溺水被救的小孩子複姓上官,他家人因司馬光救他之恩德,為其改取名為“尚光”,為尊敬司馬光之意,並將司馬光砸缸救他一事寫入了他家族譜。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作為老師,只要將其中的道理闡述給學生,不確定的內容既不必要也不適合在課堂上作為知識傳授。

    小結:

    “司馬光砸缸”作為千古佳話流傳後世為司馬光贏得諸多讚譽,不得不說有賴於當時孩童溺水所提供的契機。

    但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廣為傳播,歸根結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砸缸之人是“司馬光”以及這個故事所折射出來的鮮明的積極正面的教育意義,與被救之人是誰並無多大關係。

    因此,過度探究事件背後的“無名功臣”並無太大意義。馬未都先生曾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因此,只要我們在生活能從中能獲得警示或者啟發,獲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這個故事存在的最大意義。

  • 2 # 重陽201314

    司馬光砸缸,用的是什麼石頭?

    是翡翠原石嗎?

    砸的是汝窯的缸嗎?

    流出來的是神水嗎?!PH值是多少?!

    聊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聊!!!

  • 3 # 金梁

    被救的人叫上官尚光。司馬光小時候居住的地方是如今的河南省的光山縣,和上官尚光是玩伴,上官家是當地做生意的商賈,上官尚光自幼家裡就相當富裕,後來自己也掙了很多錢,為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去找司馬光表示感激之情,但那時司馬光已經在朝廷大官了,上官尚光無法與其見面,便在返回家鄉後將這個砸缸的事兒寫進了家族記事的本子裡,並告訴了上官家的後代們,於是這個故事就流傳了下來。上官這個姓氏目前在光山縣依然存在,只不過輝煌不復當初,但他們依然知道祖上這個事,並把它寫進了教科書裡起到教育作用。說個題外話:做了朝廷二把手的司馬光在晚年時並不光彩

  • 4 # 我對時間有耐心92

    司馬光救得小孩是上官尚光,當上了北宋的宰相,根據史料研究,上官尚光還是一位史學家,為感謝司馬光建立了一個《感恩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拉醬可以在家自己做嗎?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