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書翁講史
-
2 # 貓在手陽光正好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封了七個諸侯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韓信、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趙王張耳。有被夷三族的,有被迫逃亡投降匈奴的,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1.楚王韓信
韓信是漢初三傑,連劉邦本人都說:“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大漢建國戰功排第一的人。但是天下已定後,也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命運,當楚王后不久後被人誣陷謀反,被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蕭何合謀殺害,還滅了他三族。
2.梁王彭越
漢初,陳豨造反,漢高祖親自率領部隊前去討伐,向彭越徵兵,彭越只派了將領帶著軍隊前去支援劉邦,自己沒去,劉邦很生氣,派人去責備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親自前往謝罪。他的謀臣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沒有聽從他的意見。有人以此舉報彭越陰謀反叛,劉邦赦免了他,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後來呂后讓彭越的門客告他再次陰謀造反,被誅殺並滅族。
3.韓王韓信
韓王也叫韓信,與楚王同名,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一次南韓都城被匈奴包圍,韓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之後韓信多次率軍攻打漢朝,在一次攻打漢朝時被斬殺。
4.趙王張耳
張耳立為趙王后,第二年就病逝了,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
5.淮南王英布
英布與韓信、彭越被稱為漢初三大名將,隨著韓信和彭越被殺,公元前196年,英布因害怕造反,後逃亡,長沙王派人誘騙英布,謊稱和英布一同逃亡,誘騙他逃到南越,英布相信他,就隨他到了番陽,番陽人在茲鄉百姓的民宅裡殺死了英布。
6.燕王臧荼
劉邦大肆捕殺功臣,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造反,高祖劉邦親自征伐,臧荼被斬殺。
7.長沙王吳芮
長沙王吳芮以德政穩定民心,真心實意為百姓謀利,很受百姓尊敬。七個異姓王中,唯獨吳芮及其子孫世襲的長沙王善始善終,成為僅存的異姓王(歷五代因無嗣而止)。其實劉邦並未解除他對吳芮的疑心,屢屢試探吳芮,吳芮按張良計謀,低調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領地讓給劉邦子女。死後諡為“文王”。
-
3 # 子由拍案驚奇
準確的講,漢高祖劉邦初期,分封和延續了8位異姓諸侯王,而不能說是僅僅存在7位諸侯王。
筆者所說的漢初8位諸侯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藏茶、韓王韓信、齊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盧綰。
之所以有漢初7位異姓諸侯王之說,是因為燕王藏茶起兵造反被殺之後,劉邦直接把盧綰封為燕王,所以就有7位異姓諸侯王的說法。
縱觀上列8位諸侯王的出身、資歷等,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後續的燕王盧綰、韓王韓信、齊王韓信、梁王彭越,這四個人,才是漢高祖劉邦的親自封的諸侯王。
可是,張耳、吳芮、英布、臧荼這四位諸侯王,卻屬於歷史的延續,因為,在西楚霸王項羽叱吒風雲之時,這四位就取得了諸侯王的身份,於是,當形勢發展到一定時期,這四位靠攏、投奔到了劉邦的陣營之後,其諸侯王的地位自然的得到了延續。
那麼,子由來回答題主所說的“劉邦如何翦除七個異性諸侯王?”這個問題;
在這些異姓諸侯王當中,為劉邦立下最大軍功的當屬於齊王韓信了。據《史記》中記載,劉邦費盡心力在垓下一戰中啃掉了楚霸王項羽這塊硬骨頭之後,如釋重負,旋即基本就剝奪了韓信的軍事指揮權。中間,還感覺齊王的封號刺眼,又給韓信換成楚王的封號。即便如此,韓信還是步步難安,先是被劉邦以謀反嫌疑貶為淮陰侯,在劉邦出巡的時候,陳豨發動叛亂,因為韓信與之牽連,竟然被呂后將其誘至宮中殺掉,並且三族被誅戮。
再說梁王彭越,他本是劉邦親封為諸侯王,彭越當年在楚霸王項羽的身後,四處出擊,尤其在垓下一戰當中,都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這些劉邦的老班底將領,漸漸跟隨劉邦的步子有些趨緩,加之牽扯進頻發的叛亂事件當中,彭越也是被告發之後,王爵被撤掉,發落到四川境內,又是呂后出頭,下令殺死了彭越以及全家。
而淮南王英布原本是項羽的麾下之人,投靠劉邦之後,保住了王位,可是,對於韓信、彭越的慘死,英布也有兔死狐悲之感,如此以來,不免對於即將到來的事情做一些準備,結果,形勢馬上就變得很糟,對於英布這樣的人,他絕對不願意等死,所以就舉兵抵抗,結果兵敗被殺。
這樣一來,所謂的興漢三大名將就都會飛雲散。
燕王藏茶也是項羽時代所封的諸侯王,當劉邦位子坐穩之後,開始對項羽的老班底清理動手的時候,燕王藏茶也不含糊,馬上起兵反抗,甚至還試圖聯絡匈奴部落助戰,事情未果,也是失敗被殺。
後來的燕王盧綰本是劉邦硬性的提拔分封的王爵,可是,當陳豨叛亂之時,燕王盧綰鬼使神差的也參與其中,但是事情迅速的被劉邦察覺到,可是,燕王盧綰真是滑頭的很,事情剛一敗露,馬上腳底下抹油,逃之夭夭,投奔了匈奴,老死於大漠之中。
那個與韓信同名的韓王韓信,本來是南韓身世顯赫的王族人物,他的封地山西離漢朝都城也遠,所以這位韓王信與劉邦之間一直是隔閡一些,當看到劉邦對其它異姓王下手的時候,韓王信更打定了主意,與燕王盧綰一樣,他也選擇了匈奴,但是韓王信一直沒有收手,最後死於戰場之上。
上面我們回顧了漢初的6位異姓諸侯王被漢高祖劉邦剪除的過程,那麼,就沒有得到善終的諸侯王嗎?
還真有兩位,那就是趙王張耳與長沙王吳芮。
趙王張耳早在西楚霸王項羽時期,就位列十八路諸侯之一,為當時的常山王。投奔劉邦之後,改封趙王,最厲害的一點是,張耳之子娶了劉邦的長女,在這些條件之下,趙王張耳一直活到病逝,沒有遇到無妄之災。
最後一位異姓諸侯王為楚霸王時期的衡山王吳芮,也就是劉邦改封的常山王吳芮。這個吳芮的好處就是聽得進建議和好主意,他的封國無論從位置和實力來說都是最下等,而且,吳芮還是英布的岳父。
可是,當劉邦對異姓王封國內的種種限制和壓制紛至沓來的時候,長沙王吳芮逆來順受,從不表示異議,甚至就是退讓,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封國竟然傳了5世,傳到了漢文帝一朝,最後沒有後嗣接續,封國才取消。
看來,老子的無為之術,這位長沙王吳芮是得了真傳的。
-
4 # 一葉知秋28456
開篇聊聊劉邦和他的幾個異性諸侯王,實在覺得劉邦太不容易了啊!漢王朝建立七年時間,劉邦的龍椅沒安穩做過幾天,沒舒舒服服享受,叛亂那是接二連三,劉邦55歲登基,登基的七年時間,沒幹別的,就一直在帶兵平叛,楚漢相爭四年時間,打打殺殺好不容易坐了天下,這江山穩不穩還得再打,不容易,實在不容易!等平叛完了,生命也走到盡頭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深受諸侯王叛亂之苦的他,臨死之前,和大臣殺白馬,歃血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希望給兒孫後代留下個安穩太平的萬世江山!可惜啊,他的呂后在他死後,大力輔佐呂氏做王,即便是劉姓諸侯王,也不顧血緣關係,在文景二帝時期依然叛亂!好在漢武帝殺伐決斷,在劉邦死去將近70年後,這諸侯王勢力那是完全被瓦解,再興不起啥波瀾了!
劉邦,出生市井,沛縣的一個小小亭長,那是毫無根基的,勢單力薄,靠的就是他強大的交際能力,聯合一切可聯合的力量,起初投靠項羽,按說,他的運氣也是好,幾次死裡逃生,好不容易做了天下了,這一起打江山的幾位爺,你不封王根本就使喚不動他們啊!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項羽對決,因沒有分封彭越韓信為王,他們二人按兵不動,致劉邦大敗,劉邦審時度勢,封他們為王,這才率軍共同打敗項羽!
所以呢,天下初定,劉邦也是無奈,為了穩住這些爺,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丹書鐵券”,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高規格的憑證,紅色誓言刻在鐵片上,一分為二,你一塊我一塊,劉邦和他們盟誓,只要我江山在,就讓諸侯國永不絕嗣!以函谷關為界,劉邦統治區函谷關以西,以首都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十五郡,採用全面郡縣制,函谷關以東的全部關東地區分配給七個異性諸侯王,擁有行政,司法,軍事權,高度自治,實力足以和中央政權相抗衡!這是大隱患,劉邦不可能不知道,可是沒辦法,七個異性諸侯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必須爭取他們為盟友,輔佐他的大漢江山!
平叛燕王臧荼
登基僅僅五個月,燕王臧荼就謀反了,五十五歲的劉邦這龍椅還沒坐熱,就披甲上陣,親率大軍平叛,花了二個月時間!
抓貶韓信
這剛收拾完,又有人告韓信謀反,韓信可是個軍事天才,楚漢之爭沒有他,那歷史可得改寫!就因為太傑出了,劉邦對韓信猜忌以久,甭管這告發是真是假,先逮捕再說,於是,劉邦在河南淮陽縣平信橋把韓信拿下了,他終究是捨不得殺,就貶為淮陰候,置於京師,在眼皮底下,嚴加監視!
韓信被抓後,劉邦就把自己的同姓皇室子弟封在了韓信原來的封地楚地和一些關東地方,把自家人安插在異性諸侯國之間,權力大致相當,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
討伐韓王信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頓單于趁中國內亂,控制塞北蒙古高原,向南侵犯中原,攻打代國都城馬邑,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只好再出動三十二萬大軍北伐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四十萬精兵包圍,七日後才僥倖脫險!
貶趙王張敖
公元前199年十二月,劉邦回師長安,路過趙地,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老丈人見了女婿,自然是高傲十足,沒把女婿放眼裡,結果趙地的相國貫高几個看不順眼了,心想出生入死幫你打下江山,你還不懂禮遇我們,於是就決定刺殺劉邦,不得不說,劉邦一生的運氣真是好到爆發,突然決定提前離開趙地,躲過了一劫!次年,劉邦就把張敖給貶為宣平候,把封地給了自己兒子劉如意!
韓信之死
趙國依然不平靜,公元前197年九月,相國陳豨叛亂,自立代王,劉邦又得出徵,臨行前叫韓信和彭越跟隨一起,結果他們二人真是沒把劉邦放眼裡啊,又一次稱病不從,此事讓劉邦是耿耿於懷,此時,又有人告發韓信和陳豨勾結,裡應外合趁劉邦出征,韓信要拿下留守的呂后和太子劉盈,於是呂后和蕭何合謀,把韓信騙入宮中,呂后當機立斷殺了韓信,滅韓信三族!把蕭何給嚇呆了,他還以為呂后會先關押韓信,等劉邦回來呢!不得不說,呂后是殺伐決斷,她是清楚劉邦早就有心除掉韓信,就是下不了手,不如她來個先斬後奏!
彭越之死
同時稱病不從的彭越,以謀反罪被砍頭示眾,身體還被剁成了肉醬,還被送給各諸侯國王,這是殺雞儆猴啊!
淮南王英布謀反
接到彭越肉醬的英布,擔心自己未來也落個這樣的下場,決定反叛一博!他覺得只有韓信和彭越才是他的對手,劉邦年老有病,無人與之對抗,所以有恃無恐,很快攻陷荊國,劉邦已經六十多歲了,不得不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征,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蘄縣大敗英布,英布逃至番陽,被當地人所殺,可是劉邦也被流失擊中,命不久矣!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七八年的時間,劉邦的精力都用在了平叛七個異性諸侯王上,只有勢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被留下!臧荼,韓信,彭越,英布被殺,張敖被廢為列候,韓王信逃到匈奴!
不得不說,除了一起打下江山的諸侯各王,劉邦身邊就剩下文臣,陳平蕭何幾人,所以數次平叛,年事已高的劉邦都是自己親自出徵,沒有任何武將輔佐,能用一己之力,一一翦除諸侯王的勢力,劉邦也是很有軍事才能的!
-
5 # 南朝居士
問題問的很不錯,
很多人認為,皇帝要清理異姓王,沒什麼困難,特別是看劉邦,殺異姓王也沒怎麼大動干戈,看起來很容易嘛,結果就成了殺功臣代表了,
看人家康熙,那才叫本事,打了八年,終於平定叛亂。
其實呢,削番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弄不好,就成了項羽或者建文帝了。
項羽分封十八個異姓王,還沒開始削番,諸侯王就造反了,項羽就被打翻船了。
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削番一個操作不好,隨時也會被打翻船的。
所以,削番不那麼容易的,像晁錯、建文帝、康熙那樣公開喊著“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那是在找死。
像康熙那樣三藩並削、建文帝那樣同時削所有的番,同樣是找死。
如果劉邦敢這樣做,他就是第二個項羽了,一切是顯然的,如果韓信、英布、彭越、張耳能達成共識攻打劉邦,劉邦估計是無法逃過失敗的。
削番不能讓別人知道你是想要削番,這就困難了,
顯示政治智慧的時候到了,劉邦的削番是反覆進行的,採取的是各個擊破和換番的形式。
各個擊破都懂,因為你在削番的時候,削某一個,其他人會有僥倖心裡,認為你只是打擊某一人,而不是針對他們所有人。針對某一人,不會激起他們的反叛心理,也不會讓他們產生串聯,畢竟,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小,代價太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造反的。
同時,劉邦採取換番的形式,來遮掩自己的削番意圖。比如,滅了楚王韓信,就用弟弟劉交做楚王,殺臧荼用盧宛代替做燕王,殺盧宛用兒子劉建代替。
其他諸侯王也不會很排斥,畢竟屠刀也沒落下來,沒必要造反,
等到削番差不多了,再想造反,就已經晚了。
劉邦 對比於項羽,他有個優勢,那就是他是皇帝,皇帝召見諸侯王,你來了,我可以直接抓了你,你要是不來,我可以名正言順的打你。
燕王臧荼不敢去見劉邦,於是讓劉邦明正言順的率軍攻打了;楚王韓信敢去見劉邦,於是讓劉邦派兩個武士,當場就逮捕了。
劉邦削的第一個藩,是燕王臧荼,其他人看來,臧荼沒有第一時間投靠劉邦,是另類,跟我們這些人不一樣,劉邦殺他很正常。
劉邦殺臧荼的理由是臧荼造反,這個當然是扯淡了,臧荼怎麼可能造反呢?但是,如果有人跟臧荼說,你該去朝見天子了,臧荼估計得被嚇死,如果再暗示他,劉邦很關心他,他估計就不得不造反了。
臧荼造反,只用了兩個月,劉邦很容易就解決了他,然後把自己的兄弟盧宛封為燕王,燕國的獨立性就降低了。
第二個削番的物件,選擇了楚王韓信,韓信算是功臣,跟彭越英布不一樣。
當劉邦說,接到密報,韓信要造反,功臣們都躍躍欲試,想宰了他,為什麼?因為韓信太招人嫉恨了,一人獨佔89個縣,把韓信殺了,就能分割他的地盤。
諸侯王看來,劉邦是在清理門戶,畢竟,韓信是逼封的,而且韓信地盤太大了,誰都不爽。
劉邦收拾韓信,大家都知道,把他騙過來,派兩個士兵就把他給綁了,
韓信可以不去朝見劉邦嗎?估計是不行的,不去朝見,不是找死嗎?只是說,如果不去,可以憑藉楚軍抵抗一下而已。
解決了韓信,劉邦也沒有把楚國收回,而是把自己的弟弟劉交封為楚王,這樣諸侯王也不至於產生聯合。
-
6 # 仙人球12138
消滅異姓王是指劉邦稱帝后,消除異姓王的全過程。 漢初異姓王的封地總面積超過了漢郡,他們擁有武裝,行政自主,名為漢臣,實為漢廷不能控制的獨立王國。漢高祖及其統治集團先後鏟滅韓信、彭越、英布,其他幾個異姓王也相繼被殺、被廢,僅存勢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解除了異姓王對漢朝的威脅。 從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後解決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陽夏侯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異姓王中唯有長沙王吳芮因勢小不構成威脅而得以儲存。
-
7 # 思冰辰夢
劉邦剪除七大異姓諸侯王,持續的時間很長,從劉邦登基為帝,到劉邦的生命終結,他一直在從事這項工作。可以說,如何剪除異姓諸侯王,是劉邦登基後最重要的事情。
既然這件事情如此重要,必然很複雜,這就決定了這個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筆者簡單將劉邦剪滅諸侯王過程總結如下:
力擒臧荼,智擒韓信,大費周折滅殺韓王信;巧戰陳豨,虐殺彭越,父子合力大敗淮南王。白登被圍,陳平用計,珠寶美玉救劉邦。盧綰封王,燕王造反,樊噲伐之險丟命。具體這些事情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解決的。筆者在主頁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加以分析和總結。文章題目《七大諸侯:共分天下。劉邦:你們想多了,天下只能時劉家的》。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作者進行閱讀。
回覆列表
楚漢戰爭歷經4年,身為漢軍統帥的劉邦為爭取同盟軍,籠絡了一批有實力的將領,共同討伐楚軍項羽,最終項羽該下被圍,率軍突圍時被漢軍包圍在烏江邊,結果項羽無言再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項羽一死,劉邦稱帝,分賞有功之人,其中封王者就有七個:楚王韓信、趙王張敖、韓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藏荼、長沙王吳芮。
劉邦分封的這些諸侯王,均佔據著大片土地,儼然是獨立王國,當初分封這些異姓諸侯王也是一時權宜之計,因此劉邦時刻都對他們加以戒備,一旦有機會就會削奪他們的兵權。這些異姓王也是暗藏自危之心,隨時準備反叛,所以剷除這些異姓王劉邦勢在必行。
燕王藏荼反叛與盧綰受封 最先反叛劉邦的是燕王藏荼,公元前202年七月,劉邦稱帝不久,藏荼首先叛漢,這並不奇怪,他原本就是燕國大將,後項羽封其為燕王,楚漢戰爭中迫於形勢助漢擊楚,對出生平民的劉邦稱帝那是口服心不服。所以,劉邦剛剛稱帝就舉兵反叛。
聽聞燕王反叛,劉邦親率大軍征伐,大兵一到,叛軍瞬間瓦解,九月,叛亂徹底失敗,藏荼被俘,但作為剛當上皇帝的劉邦並未意識到諸侯割據勢力與漢王朝中央政權勢不兩立,因此劉邦平定藏荼叛亂後,並不想消滅燕國,故另立了自己的同鄉好友盧綰為燕王,燕國問題並未徹底解決。
韓信被殺 韓信此人,相信大家是比較熟悉的。俗話說的好: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後世稱韓信為“兵仙”,在那個楚漢相爭的時代,韓信用兵那是所向披靡,不過也正因韓信功勞太大,有些功高震主,因此稱帝后的劉邦對其充滿戒心。
為消除韓信的隱患,陳平獻計讓劉邦雲遊夢澤,趁韓信不備將其擒拿。劉邦依陳平計策行事,率兵將隨從向楚地進發,同時下詔在楚國西界之陳地與會諸侯。
聽聞劉邦將至,韓信已猜出劉邦此行意圖。此時當初項羽故將鍾離眜因與韓信有故交,也為了躲避劉邦追查,躲在了韓信府上,韓信為了向劉邦表示自己並無反叛之心,在劉邦至陳時將鍾離眜之頭獻上,豈料劉邦已下定決心除掉韓信,韓信獻出鍾離眜之頭也無濟於事,最終被繩索捆綁押在車上送至洛陽,將其封為淮陰侯。
韓信一再被削奪爵位,對劉邦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最終發展到謀反活動。陽復侯陳豨是劉邦派往趙、代監軍的相國,赴任之前曾與韓信密謀裡應外合起兵反漢。陳豨至代地後,積蓄力量豢養大量死士,準備謀反。公元前197年秋7月,劉邦之父死,召陳豨入朝,豨託病不至。九月,豨公開反漢,自立為代王,劉邦問訊,親率兵征伐,韓信偽稱病不從,待劉邦走後,立即依原計劃準備響應陳豨。
公元前196年春,韓信部署已定,不料被屬下一舍人向呂后告發,呂后找來蕭何謀劃,詐稱陳豨叛亂已息,令朝臣入宮慶賀,韓信在蕭何的勸說下勉強入宮。結果,韓信一入長樂宮就被呂后佈置好的武士斬殺於長樂鍾室。劉邦粉碎陳豨叛亂後聽到韓信已死,心情十分複雜,對於這樣一個曾為自己奪取江山而立過不朽之功的傑出將領,不免有點懷戀之情,又因為除掉一個威脅自己帝位的心腹之患而高興。
韓王信投敵 韓王信被劉邦封在南韓故地,公元前201年春,劉邦將太原郡改為南韓,令韓王信遷到這裡,擔任防禦匈奴任務,這顯然有排擠韓王信之意。韓王信至新封地後,主動請求到距匈奴更近的馬邑(山西朔州),得到劉邦批准。當年秋,韓王信至國不久便被匈奴所困。韓王信多次派人與匈奴聯絡,後被漢使得知,漢使回朝後向劉邦報告。韓王信見事情敗露,於公元前201年九月公開投降匈奴,並同匈奴一起向太原進攻。
劉邦聞韓王信叛變,於十月親率軍前往鎮壓,打敗叛軍後並斬其將王喜,韓王信逃往匈奴。雖然韓王信的叛逃增加了匈奴對漢的威脅,但作為漢王朝的一個異姓國從此消失了。
梁王彭越之死 當劉邦平叛陳豨時,曾令梁王彭越率兵參加,但彭越只是派士兵前去應付一下,自己並未前往,這使得劉邦大為不滿,即派人向彭越問罪。彭越受到斥責,甚為恐懼,欲親去謝罪,雖被部將勸道,但彭越不聽。恰逢梁太僕因犯罪而逃至朝廷,向皇帝訴說彭越謀反,於是劉邦派人將彭越逮捕囚之於洛陽。
一番審訊後,劉邦赦免其死罪,但削奪其爵位貶為庶人並流放至蜀地。彭越帶著傷感委屈從洛陽出發前往蜀地,途中遇到皇后呂雉,彭越向呂后哭訴,望呂后為其求情,讓他迴歸故里。當時,呂后慨然許諾,帶其回洛陽後對劉邦說道:彭越若遷至蜀地會留下禍患,不如誅殺。劉邦欣然同意。呂后就指使彭越舍人誣告彭越謀反,經廷尉審議於公元前196年3月,處死彭越夷其三族,並將其首級示眾。
英布反叛及失敗 彭越被殺不久,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舉兵反漢,訊息傳到首都時,劉邦正臥病在床。他欲令太子率兵前往鎮壓,經呂后勸說才決定帶病親自率軍前往,令張良佐太子留在首都。
當時韓信、彭越已死,故英布自認為天下已無人可與之匹敵,率叛軍渡淮,攻楚地,然後引兵而西。不料劉邦親率漢軍迎戰,這是英布沒有料到的,結果是叛軍大敗,英布獨自與百餘人逃往江南。劉邦班師回朝後,另派別將追剿英布,後來在廣西又將英布殘軍擊潰,英布逃至番陽後被當地人殺死。
趙王張敖被奪國 趙王張敖娶了劉邦長女,不過作為劉邦女婿也免不了劉邦猜忌。
公元前200年,劉邦經過趙時,趙王張敖對劉邦執禮甚恭,但劉邦對其十分傲慢,這使得趙相貫高、趙午甚為不平。他們主張殺死劉邦以洩憤,但張敖堅決不準。次年,劉邦擊韓王信歸而過趙時,貫高等欲刺殺劉邦,未得下手。公元前198年,貫高仇人向朝廷揭發貫高陰謀,劉邦下令將張敖及貫高、趙午等逮捕,到了長安,貫高一口咬定謀反與張敖無關,雖被鞭打數千,但就是不改口。最後,劉邦赦免趙王,然奪其國,改封為宣平侯。
盧綰叛逃 盧綰說起來那是同劉邦情同手足,但最終還是發展到公然叛逃的地步。
當初陳豨投降匈奴,燕王盧綰便奉劉邦之命進擊,在交戰的過程中,盧綰派至匈奴的使者張勝遇到了陳豨派至匈奴求援的王黃。王黃對張勝曉以利害,說道一旦陳豨被滅,燕國也將難免被滅,不如與匈奴聯合以求自保,張勝回來說動盧綰,與匈奴陳豨等勾結,在戰場上按兵不動,敷衍劉邦。
公元前195年十二月,陳豨被斬後,降將向劉邦揭發盧綰與陳豨勾結之事,劉邦即令盧綰來朝,盧綰不來,不久劉邦病死,本來想著劉邦痊癒後入朝謝罪,聽聞此訊息後,遂逃往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一年後死於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