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
2 # 廣東軍少
三國時期將星璀璨,名氣最大的當屬劉備麾下關羽張飛趙雲和馬超黃忠五人合稱的五虎上將,以及曹操手下張遼于禁樂進和張郃徐晃五人並稱的五子良將;孫權麾下其實也是名將雲集,其中最為出色的當屬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四大都督以及以甘寧為首的江東十二虎臣;
如果要從江東眾將中選出江東五大虎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以及劉備的五虎上將相對應的話,那麼孫權麾下江東諸將中有哪五位可以入選?(既然是虎將武力和能力要綜合考慮)四大都督唯有此人入選,還有一人知道他的可能不多。
太史慈的武力僅在孫策之下,而且為人忠義(陳壽稱其”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當初黃巾餘黨管亥兵圍北海時,因為北海相孔融對太史慈母親有恩,於是太史慈北海報恩匹馬突圍向劉備求援解了北海之圍;歸順孫策之後拒絕了曹操的拉攏屢立戰功,孫權於是“遂委南方之事”。
太史慈騎射俱佳,不僅武力出眾,還有獨擋一面的大將之才,這在江東諸將中其實是不多見的,他之所以沒有位居江東十二虎臣之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地位高過十二虎臣,陳壽立傳時太史慈是和劉繇等諸侯並稱的,遠在江東十二虎臣之上,可惜的是太史慈英年早逝,赤壁之戰前就病逝了,否則他的功勳可能不在四大都督之下。
呂蒙四大都督中周瑜魯肅偏向文人治軍,談不上什麼武力;陸遜大家族出身,文武全才但是武力偏弱,四人中唯有呂蒙堪稱虎將:呂蒙十幾歲就跟著姐夫鄧當追隨孫策,算得上是行伍出身,久經沙場,而且在鄧當去世後年紀輕輕就開始統領兵馬,四大都督中無疑是呂蒙從軍最久,武力最強;而且和其他三人相比呂蒙寒族出身,一無家世,二無背景,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孫權的賞識最後位居大都督,綜合考慮武力和能力四大都督唯有呂蒙入選並不意外。
甘寧從軍之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錦帆賊“,水戰能力首屈一指;甘寧的經歷比較坎坷和富有傳奇性:先是水賊,改邪歸正投奔黃祖卻不受重用,直到棄黃投孫才憑藉自己的能力慢慢受到孫權的重用,濡須塢之戰時百騎劫營更是打出了威風,孫權稱其為“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孫劉215年平分荊州之前為了爭奪荊州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甚至雙方調兵遣將差點兵戎相見,甘寧隨魯肅鎮守益陽時,關羽本來打算渡河作戰,結果得知對岸防守的是甘寧於是就打消了渡河的打算。光憑這點江東五大虎將當有甘寧一席之地。
-
3 # 楓葉滿山4
曹操五子良將,劉備五虎將,大家讀過《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都知道。至於孫權有什麼呢?我們將從正面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因為沒有一個準則是很難劃分的,就好像許褚.曹氏.夏侯氏雖武力值不錯,但沒能入圍五子良將一樣。好了,我們不防選出江東五傑吧?就叫將東五傑吧!我們點數一下孫權的名將(包括孫堅孫策遺留下的,當然也屬孫權的部下):程普,黃蓋,丁奉,徐盛,韓當,周泰,淩統,太史慈,潘璋蔣欽,周瑜,甘寧,陸遜和呂蒙。從這些名單中,我們不難看出有三個人起決定意義的,在東吳有重大影響的戰略戰役的當事人:1周瑜,赤壁之戰中力主抗曹,(請注意在聯劉抗曹中,東吳為主力軍),策劃指揮了赤壁之戰,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而周曾和趙雲戰三十幾合未分勝負。2陸遜,夷陵之戰的發起者,火燒連營七百里,把劉備逼得白帝城拖孤,最後病逝白帝城。3呂蒙,呂子明白衣過江,對戰五虎將之一關羽,而致後者失戰略要地荊州後敗走麥城而被害。4甘寧,濡須之戰,以百人劫魏營大勝而不曾傷一人,以致於孫權當眾說,“曹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既然孫權拿五子良將張遼和甘寧相提,那麼他也可以入圍了。5周泰,濡須之戰,實力懸殊太大,衝鋒陷陣,救出徐盛又救駕孫權有功,身背重傷,箭透重鎧,宛如刀剜。權撫其背淚流滿面曰:孤當與卿榮辱與共,休慼相關...看來周可以入圍五傑了。至此除五傑外,其他各將也都是戰功顯赫,為東吳名將,就當是選了幾個代表吧。這只是本人看法,讓悟空和各位老師們見笑了。
-
4 # 國際名場面
一直以來,孫權方面的武將,多以配角的方式出現在歷史上,所以存在感時有時無,以至於我們聽到某某人的名字,知道這人是將才,但他具體做了什麼,卻一時很難回想。
但這並不意味著孫權手下沒有大將,除卻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些文武全能,出將入相級別的都督之外,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十》當中,還特地典選了十二位東吳猛將,合為一傳,並稱贊這十二個人是“江表之虎臣”。
因此,孫權手下,也流傳出了“江表十二虎臣”這樣的說法,他們或許從個人名聲方面,遠不及曹魏的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演義虛構)這些超一流武將,但最起碼,準一流的水平,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十二個人分別是:
程普(?——215年)孫堅時期的老將,打黃巾、打董卓、平江東、平內亂、攻赤壁、攻南郡,都有他的份,因其資格老,甚至一度連周瑜也不放在眼裡(最後兩人和好了)。
黃蓋(?——?)內鎮之臣,也不乏韜略,赤壁之時,黃蓋也曾提議火計,並詐降,赤壁得勝的功勞,黃蓋絕對可以排前五。
韓當(?——226年)擅長強弓烈馬,算是孫權陣營中難得的陸戰人才,在孫堅時就非常勇猛,之後比較大的戰事,他基本都有出色表現,包括夷陵之戰,他手下的“解煩兵”,也是三國特種部隊之一。
蔣欽(?——220年)也是江東將領的中堅力量,參與過的戰事,大多是平定內亂,合肥戰役防守張遼,偷襲荊州,他帶領一支水軍,有許多輔助之功,重點還在於人品很好。
周泰(?——?)周泰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將,他的地位類似於曹操的典韋,常常因護衛孫權而遍體鱗傷,有一回孫權讓他當統帥,別的將領不服,孫權讓周泰脫下衣服,讓周泰說出每一處傷疤的由來,別的將領這才心服。
陳武(?——215年)他的史料很短,但戰爭上積累的功績絕對不少,手下自有一支廬江精兵,所向無前,最後在合肥之役,為了抵擋張遼,護衛孫權而戰死。
董襲(?——213年)史載董襲其人“身長八尺,武力過人”,對內對外的大大小小戰役熬過來,遠近聞名,最後在濡須之役中壯烈死去。
甘寧(?——?)初為水賊,但勇猛有大略,被孫權視為可以比肩張遼的大將,曾與關羽對峙水戰,也不落下風,他也曾提出“二分天下之計”。
淩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戰場上武勇不凡,曾為保衛孫權而斷後,幾乎重傷而死。
徐盛(?——?)主要軍功在於平內亂、抵禦曹操、劉備、曹休、曹丕,以勇氣聞名於州郡,在遊戲裡的屬性和能力都不錯,是中流砥柱。
潘璋(?——234年)為人粗猛,喜歡建功立業,所率人馬不過數千,卻常常有萬人的氣勢,斬殺關羽、抵禦劉備,擊退曹魏等,都有他的表現,缺點是任性妄為,不遵法規,但孫權都因為他的功勞比較大而不追究他。
丁奉(?——271年)是十二虎臣中最小的,少年時候就跟隨甘寧潘璋陸遜等人征伐,很多次勇冠三軍,等前面一批將領都去世,丁奉就漸漸成為了吳國的頂樑柱,雪中奮短兵是成名戰,後期幫助孫休除去權臣孫綝兄弟,一時盡顯大將風範。
當然,除了以上十二位,孫吳還有太史慈,陸抗,朱然、朱桓、賀齊、全琮、呂岱、鍾離牧等將領,總的來說,東吳的武將人才,雖然質量上稍遜一籌,但數量上卻絕對不少,後期人才也不算太斷代,但比不上佔據中原的曹魏是必然的。
——————————————————————————————————————
-
5 # 幽都風廣陌233
孫權的十二虎臣也絲毫不弱於五子良將及五虎將。
程普,給孫堅,孫策,孫權都打過工,戰功赫赫,勇武過人,赤壁之戰,作為周瑜的副手,也算是文武雙全。
黃蓋,三國殺玩家是不是腦中不自覺地跳出“殺一下”的聲音。黃蓋東吳水軍大將,赤壁之戰使用連環計,苦肉計詐降計,唬的曹操一愣一愣的。相傳黃蓋很會忽悠下屬,跟手下士兵關係搞得很好,所以每次打仗口號喊得最響,衝在最前面的就是黃蓋底下那幫士兵。
甘寧,也算是路飛的前輩,一代水賊王。綽號“錦帆賊”,但是這位同志覺悟很高,自己覺得海盜最再久也還是海盜,於是從良了,開始在黃祖那當個小馬仔。後來投靠孫權,孫權說過:“曹操有張文遠,我有甘興霸,足矣。”
蔣欽,孫策小弟,戎馬一生,但個人清廉,生活簡樸。徐盛曾抓捕過蔣欽一手下,並秉公處理,徐盛擔心蔣欽會給自己穿小鞋,結果蔣欽逢人就讚美徐盛的優點,這樣徐盛以及孫權都很欽佩蔣欽。
周泰,孫權的警衛隊長,類似曹操的許褚,劉備的趙雲。身上全是傷痕,多次救孫權於險境。三番救主,血灑戰衣。其忠義勇氣可嘉。
陳武,為人樂善好施深得孫權與百姓的喜愛。合肥之戰,為了保護孫十萬而斷後迎戰張遼,奮戰不幸戰死。
董襲,東吳名將,身高八尺,武力過人。因奉孫權之命,率五樓船前往濡須口,遇暴風,不肯跳船逃命而沉船溺死。
韓當,弓術騎術過人,率一萬解煩兵討平丹陽郡賊寇叛亂。其後沒多久就病死了。可惜虎父犬子,兒子韓淙投降曹魏,韓當的女性親戚女兒都被韓淙賜給部下。令人唏噓。
淩統,東吳名將凌操之子,作戰勇猛過人。逍遙津一役保護孫權,淩統是最後一個撤退的將領。孫權對其十分喜愛。其後病死,孫權為之減餐,並收養淩統兩個孩子在宮中。
徐盛,曾率百餘人殺敗黃祖千餘人部隊,也殺的黃祖不敢再犯江東。曾獲君主“大壯”,三國時期僅張遼,徐盛獲此殊榮。
潘璋,最出名的還是他與他的馬仔馬忠,擒獲關二爺,也讓他出盡風頭。夷陵之戰也率部斬殺劉備部將馮習。為人魯莽勇武,晚年卻好大喜功,奢靡之至。孫權念其之功,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丁奉,一員長壽的將領,萬年小馬仔,曾當過周瑜,陸遜,潘璋部下。卻活到孫權長孫孫皓時期。保養的太好了,估計以前老哥們的兒子都死了不少了,他還活著。
-
6 # 倚天利劍佑中華
既然能創三國鼎立的江東基礎,孫權當然有自己能征善戰的五子良將,但演義小說描寫魏蜀過多,所以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的光環把江東遮擋了。江東程普黃蓋韓當太史慈周泰甘寧淩統等並非浪得虛名,實力應該強於蜀。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眾所周知,曹操有五子良將: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劉備在正史中只有四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而在《三國演義》 中再加一個趙雲湊成五虎上將。
那麼孫權有什麼?
曹操唯才是舉,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劉備仁義重情,以情義感動人才。孫權靠父兄兩代,留下的人才班底,世居江東,稱霸一方,積極進取平定江東的同時,多方招攬人才。
孫權年僅19歲就接手江東,主少國疑,但孫權以實際行動維護了父兄留下的基業,不僅成功守住江東,而且還發揚光大,到了後期,東吳能與曹魏、蜀漢鼎立三分天下,人才至關重要,孫權有四大都督和江表十二虎臣。
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四大都督,這個就非常有名了,江東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周瑜最早就跟隨孫權的兄長孫策打天下,在孫策去世後,輔佐孫權,力主抗曹,赤壁之戰領導孫劉聯軍大破曹操,阻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之後在南郡之戰後,攻佔江陵城,只可惜英年早逝。
魯肅,東吳戰略型人才,謀士,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戰略的人才,赤壁之前力主聯劉抗曹。
呂蒙,東吳猛將,與孫權一起謀劃了襲取荊州,有勇有謀,是東吳的棟樑之臣。
陸遜,東吳後期的全能型人才,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守住荊州,一戰成名。石亭之戰,大敗魏國曹休,之後出將入相,因太子之爭,被孫權逼死。
江表十二虎臣是孫權雄霸江東的主要功臣,為孫權在歷次戰爭中立下不少功勞。
程普,東吳名將,資歷最老,程普跟隨孫氏父兄三代征戰,程普曾跟隨孫堅平定過黃巾軍,討伐董卓,協助孫堅殺華雄、破呂布。後又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各郡,在赤壁之戰中,程普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一起合力擊敗曹操,南郡之戰大敗曹仁,一生戰功赫赫。
黃蓋,也是江東老臣,歷經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主,最有名的是在赤壁之戰,黃蓋以詐降為名,率蒙衝艦隊火攻曹營,為赤壁之戰立下赫赫戰功。
韓當,也是江東老臣,歷經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主,參與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蔣欽,最早跟隨孫策,隨孫策征戰,後隨孫權征戰,在合肥之戰,孫權遇險,力主護孫權脫險,因功升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在219年征討關羽時病逝。
周泰,蔣欽同鄉,與蔣欽一起加入孫策,隨之徵戰,周泰在隨孫策征戰過程中得到孫權的賞識,之後長伴孫權左右,隨孫權討伐黃祖有功,參與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周泰作戰勇敢,身上全是傷痕,是孫權較為敬重的大將。
陳武,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孫策死後擁立孫權,因其作戰勇猛,多有戰功,成為孫權的近衛軍將領,合肥之戰中,張遼率800壯士夜襲孫權大營,宋在謙、徐盛皆被擊潰之際,陳武挺身而出,力戰而死。
董襲,在孫策平定江東過程中加入孫策,後擁立孫權,因叛賊作亂,董襲帶兵僅用十天平定鄱陽數萬山賊,所向披糜,隨孫權黃祖,董襲作為敢死隊員,英勇作戰,親手持刀斬斷繩索,為全軍進攻立下功勞,後隨孫權在濡須抵禦曹操而戰死。
甘寧,山賊出身,先投靠黃祖,不得重用,後在赤壁之戰前投靠孫權,參與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數有戰功,甘寧是少有的有勇有謀的將領,曾與周瑜一起力勸孫權伐蜀,但未被孫權接收,甘寧作戰勇敢,隨孫權在濡須抵抗曹操時,甘寧率數十兵士力闖曹營,斬殺數十人,被孫權稱為東吳的張遼,多次參與合肥之戰,功勞依次於呂蒙,是孫權較為倚重的大將之一。
淩統,其父凌操是孫策部下,凌操死後,淩統被孫權提拔,隨孫權征戰黃祖,立有戰功,在隨孫權征戰合肥時,孫權因被張遼擊敗親自斷後,結果陷入張遼包圍,淩統拼死保護孫權,身受重傷,一直到孫權安全才肯撤離,既忠心又勇敢。
徐盛,為孫權提拔,最早在柴桑抵禦黃祖,後討伐山賊立功,合肥之戰與張遼大戰負傷,在濡須口抵抗曹操,敢單獨出兵上岸砍殺曹軍,得到孫權賞識。
潘璋,孫權接手江後,潘璋開始跟隨孫權,為孫權提拔,合肥之戰中,張遼夜闖大營,很多士兵害怕逃跑,潘璋斬殺逃兵而穩定局勢,在襲取荊州時,派兵截斷關羽退路,其部下馬忠擒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並斬殺,立下大功。
丁奉,生平不詳,年輕時在甘寧、陸遜、潘璋等人手下為將,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前往,孫權去世後,丁奉升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後隨太傅諸葛恪抵禦曹軍來襲,在大冬天不穿盔甲,手拿短兵器,
-
8 # 神仙半瓶醋
東吳武將排名:一孫堅二孫策三徐琨四太史慈五甘寧六黃蓋程普七週泰八淩統凌操呂蒙九孫翊十韓當十一徐盛十二丁奉十三蔣欽十四潘璋馬忠陳武董襲十五吳景孫賁
-
9 # 西府趙王爺
這還用問?孫權有四大都督啊!
你就說說,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個人哪個比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差?
咱就說說陸遜,他跟隨孫權四十餘年,出將入相,於東吳之功不下於諸葛亮於蜀!特別是他智取荊州,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蜀國,更是成為經典之戰。《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陸遜深藏不露,足智多謀,臨危不亂,正是因為他給呂蒙獻計,才妙取荊州,讓關羽敗走麥城,讓東吳強大,使東吳存活的時間更長。
當然了,拿他們來比有點欺負人了,他們是戰略家,應該去和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比。
沒錯,說起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我想人人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呂布、曹仁、關羽、張飛、趙雲、張遼……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英雄卻沒有一個是東吳的。 然而東吳能夠存於三足鼎立之中多時,也必不可少地必須有能夠率軍作戰的大將,他們並不是只有四大都督拿得出手。
黃蓋,根植於我心裡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武將形象,他歷任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在赤壁之戰時詐降,並趁機用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詐降之時他使苦肉計,被打得皮開肉綻方可讓多疑的曹操相信,這才有了大快人心的火燒赤壁。不得不說,黃蓋真乃東吳一猛將,為東吳三代奉獻一生。
程普,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的程普,也是一位三朝元勳。他討打董卓,斬華雄、破呂布、救孫策、平江東,又大破曹仁於南郡。連孫權都說:“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可見其在東吳地位之高,武功之卓越。
東吳的這些將士們,他們英勇驍戰、功勳卓著,可以說,他們成就了東吳的輝煌,也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勢。
-
10 # 愛汕美食
劉備的五虎將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曹操的五子良將有,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
而孫權有四大都督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他們都對東吳有著非常大的貢獻。
周瑜:在火燒赤壁中他的功勞最大, 而且實施著與諸葛亮的隆中計相等的天下二分之計,只不過英年早逝。
魯肅:性格穩重、主張與劉備同盟共抗曹操、沒什麼大戰役 可政治上還是值得認可的 。
呂蒙:是個猛夫,後在孫權的勸說下刻苦學習,成為了有名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後又奪取荊州 成為了有名的白衣渡江 。
陸遜:他是一個難的的將才,奪取荊州的計謀是他出的,讓他成名的一役是,夷陵之戰 、火燒連營打的劉備一蹶不振,可與當時火燒赤壁的周瑜媲美。
-
11 # 我善良可愛
曹操有五子良將
劉備有五虎上將
孫權有東吳四英傑和江表十二虎臣
東吳四英傑其實就是江東的四位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江表十二虎臣就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
12 # 史研
劉備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曹操有五子良將,這些人都是最厲害的人。但是孫權可是一點都不弱,他有四大都督,這個個都和諸葛亮一樣厲害。這個四大都督分別就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個人都不是什麼厲害的武將,而是幾個指揮戰場的主將。雖然只在營帳裡面出現,但是卻決勝於千里之外。
吳國看似是最弱的,但是擁有了這4個人,絕對比曹操和劉備他們都不弱。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吳國在東部,那裡地形非常的險峻,要想到達那裡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認為很多次戰役都是憑藉著地形的優勢,但這個想法只是錯的,最主要的是依靠人才的力量,江東自古以來是出人才的,尤其是這4個人才為代表的。
在真正歷史上的周瑜可是非常厲害的,比諸葛亮還要厲害。在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周瑜是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就是因為諸葛亮比周瑜非常的厲害,還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但是這是給我們一種錯覺,諸葛亮比周瑜要厲害一點。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周瑜可是非常厲害的,赤壁之戰的主將就是周瑜。就算在三國演義裡面,我們也可以發現蛛絲馬跡,當時指揮的仍然是周瑜。只不過增添了借草船,借東風這些奇特的東西,增加在諸葛亮身上,給他增加了一點光亮。
歷史上真的是存在著草船借箭,不過這個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周瑜這個人真的不是那麼小氣,而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英俊的年輕人。就連中國偉大的詩人蘇軾都非常的讚美著周瑜,他認為赤壁這一站就是周瑜的功勞,在他念奴橋赤壁懷古裡面。將周瑜的形象描寫的淋漓盡致,但是後來這個形象逐漸的轉化成了諸葛亮的形象。
那種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描寫的就是當年周瑜的英姿颯爽。而且周瑜不僅是打仗方面也非常厲害,更重要的是他很多東西都是會的。比如音樂方面就很有才就,在歷史上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曲有誤,周郎顧。
魯肅看起來是一個老好人,但是歷史上是很有心機的在三國演義上面看起來魯肅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不僅是把荊州給了劉備,而且是極力的討好劉備他們,想要讓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一起去抵抗曹操,不願意讓別人吃虧,就是一種老好人的心態。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魯肅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正確考慮,因為當時孫權被曹操已經打得喘不過氣來了,必須要劉備的幫助才能夠抵抗曹操。所以魯肅才會向孫權建議把荊州建給了劉備,但是最後為了要回荊州還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像三國演義裡面說的,單刀赴會是關羽找到了魯肅,但是真實的歷史上就是魯肅單刀去尋找關羽。雖然他沒有什麼功業,但是一心一意為東吳考慮,而且膽氣十足。其實他也算是非常的有功勞,那就是在赤壁之戰中,告訴孫權一定要聯合劉備,告訴孫軒一定不能夠投降,最後孫璇還是真的打贏了赤壁之戰,要不然孫權投降了,可是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
呂蒙看上去很壞,但是人家有實力很多人看三國演義都覺得呂蒙特別的壞,要不是他殺死了關羽,關羽可能就最後真的是打敗了曹操,幫助劉備統一了中原。但是呂蒙也是有自己本事的,沒有本事怎麼可能打敗這麼強大的關羽呢?雖然他是在很多人心中是一個負面形象,但是他也是自己非常的厲害,不然也不會讓很多人感到這麼震撼。
都是因為荊州這一個事情。這完全是魯肅惹的禍,最後還是靠呂蒙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必須讓劉備膨脹下去的話,蜀國真的會有統一天下的可能性,這樣下去就對吳國不怎麼有利,所以必須要發生改變。
於是呂蒙建議孫權一定要奪回荊州。而且呂蒙得到孫權的同意之後,可是花費了很大心血,他知道如果自己在關羽的對面的話,關羽一定是不可能的放鬆,所以假裝自己生病了,換了一個人。最後透過將所有計程車兵假裝成新來的客商,將關羽設定在江邊的烽火臺,一個又一個的消滅,然後逼迫守城的將士投降,讓關羽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最後關羽就死於他的手裡。
陸遜是最厲害的年輕人,超越了所有人關羽的死,陸遜也是要負很大責任的。當時呂蒙所壞的人就是陸遜,要是陸遜在這個地方的話,關羽就會鬆懈下來,因為關羽覺得這只是一個文弱的書生,沒有什麼真正的本領。而且陸遜又是給關羽送來了很多的禮品,誇獎了關羽,讓關羽更加的驕傲。這個目的就是讓關羽露出破綻,然後被他們所攻破。
在陸遜和呂蒙的聯合下,關羽最終是被打敗了,但是因為關羽不肯投降,最後也死於他們的手裡。而當時劉備聽到了這件事就非常的生氣,尤其是在張飛被殺之後,就派遣幾十萬大軍一起去討伐東吳,當時孫權就是想要割地來解決,完全是沒有任何辦法了。而這個時候有幾個人推薦了陸遜,並且以全家人的性命擔保,最後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
陸遜果然是不辜負孫權的所望。剛開始就是陸遜下來面對劉備的幾十萬大軍,他知道自己如果硬拼的話沒有什麼好處。等到了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劉備實在是忍不住了,將自己計程車兵駐紮在森林旁邊,而這個時候陸遜放了一把火,就將這幾十萬大軍燒的片甲不留。
回覆列表
東吳孫權的人才庫實際上也是相當完美的,有著名的“江東十二虎臣”和“東吳四英傑”。尤其是“東吳四英傑”都是帥才在歷史上可一點不比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差。
江東十二虎臣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把東吳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為一卷作傳(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盛讚他們為“江表之虎臣”,後人也將這十二人稱之為“江東十二虎臣”。
這十二人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是東吳武將的代表。
程普,東吳老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程普追隨孫堅討伐黃巾、董卓,之後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輔佐孫權,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赤壁之戰為副帥,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黃蓋,也是東吳老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使得周瑜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
韓當,東吳老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
蔣欽,東吳名將,孫策掃蕩江東時加入,屢立戰功,孫權時期也表現突出。
周泰,東吳名將,深得孫權喜愛,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面板上雕畫一樣,東吳諸將皆對其拜服。
陳武,東吳名將,孫策掃蕩江東時的功臣,孫權時代也立下汗馬功勞。
董襲,孫氏老將,功勞卓著,不過這傢伙作為東吳將領居然水性很差,是溺死的。
甘寧,東吳名將,初為劉表部將,後歸順孫權,功勞甚大,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偷襲曹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淩統,東吳名將,孫權時代表現優異,討伐山越、合肥之戰均有優秀表現,曾救孫權於亂軍之中。
徐盛,東吳名將,最初因討伐山賊有功而被加為中郎將,後於濡須口之戰中表現出色,得到孫權的讚賞。魏文帝曹丕伐吳時,徐盛以疑城之計退去魏軍。
潘璋,東吳名將。呂蒙偷襲荊州後,關羽自麥城逃走,潘璋與朱然一同率部攔截關羽,他部下的馬忠生擒關羽及其子關平等人。
丁奉,東吳名將,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公元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侵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加封為大將軍。
江東十二虎臣大多官職不高,因為孫權稱帝很晚,只有丁奉活得長,最後官拜大將軍。
東吳“四大都督”
東吳“四大都督”又稱東吳四英傑,指的是東吳傑出的四員統帥: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
周瑜,字公瑾。周瑜少與孫策交好,和孫策即是主臣也是朋友,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後,周瑜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周瑜英年早逝,在公元210年就病逝,年僅36歲。
魯肅,字子敬,魯肅早年為地方豪族,後受孫權招攬為賓客,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曹操率大軍南下時。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周瑜逝世後,孫權令魯肅代周瑜的職務,後隨從孫權破皖城後,守陸口。魯肅也是英年早逝,去世時不過46歲。
呂蒙,字子明,早年是孫策的部將。孫權時代逐漸受到重用,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在濡須數御魏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擊敗蜀漢名將關羽,為孫吳奪得了荊州,後來病逝,享年42歲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陸遜早年入孫權幕府。此後長期與山越作戰達十餘年。公元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以逸待勞,防守反擊一舉擊敗了劉備,一舉成名。公元228年,陸遜又取得對魏石亭之戰的勝利,孫吳建國後被拜為上大將軍。陸遜主持吳國軍政十餘年,後為丞相,去世時年享63歲。
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魯肅、呂蒙生前官位也不高,因為孫吳當時沒有建國,這三人壽命也斷,都是英年早逝。陸遜是最大的贏家,後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拜上大將軍、丞相。
“江東十二虎臣”和“四大都督”基本囊括了孫氏集團的大部分優秀的武將和統帥,這個陣容是相當豪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