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家養生

    如果你的心理問題確實嚴重到需要看心理醫生,那麼你看醫生之前的平靜也只是暫時的。因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是需要專業人士的引導,然後自我消化來解決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你預約後的等待期又變得著急、焦慮是正常的心理活動。

    基本上所有人在第一次做一件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時都會緊張,特別是前期等待的過程,焦慮感特別強烈!

    但是當你正式接觸後,這種焦慮感會明顯減少甚至消除。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放鬆,儘量不要去想,做自己日常做的事,過你日常過的生活!讓自己稍微忙一點,從思維到行為都忙一點,或許能減輕這種焦慮感

  • 2 # 喜陽羊

    是因為你沒有去看心理醫生時,除了你之外,沒有任何人對你的心理健康問題評頭論足,你也可以不評價自己,或者給自己一個自我安慰的評價,此時,你無須面臨任何壓力,所以,你會感到比較平靜。

    但是,預約以後等待的過程,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你的注意力轉向了看心理醫生這件事情,你開始聯想了:“醫生如何判斷我的病情呢?會不會是嚴重的心理疾病?會不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能不能治好?”。你想得越多,感覺問題就越多,壓力就越大,就格外焦慮著急。

    境由心生,你的心境是由心態決定的,順其自然,坦然面對,無須想得太多,焦慮就與你無緣。

  • 3 # 停一停思變君

    我想你應該是第一次去做心理治療吧。

    去看心理醫生是你的自我意識的結果,而等待過程中的焦慮是內心潛意識反抗的結果。

    為什麼?

    因為潛意識是我們心中被壓抑的慾望,它害怕別人知道,就像咱們內心的陰暗的一面的我,所以在等待的過程中,你還怕心理醫生會聞到你平時不願意說的潛意識的內容。

    所以心理疾病的諮詢,你要和心理諮詢師移情,只有產生共識,建立良好的信任時,你才能放心地給他說出內心的所壓抑的內容,找出病根,一起面對和解決。

    其實這種焦慮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更會反應劇烈,一方面你會極力想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你有害怕被別人知道,內心來來回回,及其矛盾。

    在這裡給你點建議

    明確自己來的目的,我來找心理諮詢師就是為了治好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我害怕而可以隱藏病因,那麼我來治療又有什麼意義。

    我來做心理諮詢,一方面是向治療我的病情,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找一個懂我的人,就算治不好我的病情,但至少我可以得到很好的傾訴,況且諮詢師又不是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人,我沒必要跟他藏著掖著。

    我既然選擇這個諮詢師,我就信任他,既然信任她我就盡力配合治療,盡力回憶我以前的事情,包括我之前所受過的創傷,哪怕我自己覺得和病情沒有關係(其實對於諮詢師是有極大的幫助)。

    心理疾病難就難在了,無法透過機器檢查的資料來使患者信服,而患者又極力保護內省深處的秘密,而想要治癒心病,找不出問題的根源,是絕對無法治癒的。所以很考驗諮詢師的水平,和患者產生移情,從而讓患者相信你,信賴你。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 4 # 曲奇味的氟西汀

    例如一個人發燒了,光靠吃藥退不了燒,就只能到醫院去打針。但是在打針的瞬間。患者還是會下意識的往回抽自己的手。

    預約心理諮詢以後,會感覺到焦慮。這也是正常現象。其一,如果是初次做心理諮詢。那麼來訪者會覺得要把自己內心當中最隱私的一部分講給一個陌生的人聽。心理醫生會不會笑話自己?會不會洩密?這些難以啟齒的話會不會順利地講出口?花了這麼多錢有沒有效果?這都是來訪者要經歷的內心糾結。來訪者對將要發生的一切有未知的感覺,恰恰是這種未知感會讓人焦慮。

    如果是做過心理諮詢的人,也有可能發生這種預約之後的焦慮。心理諮詢師畢竟不是廣場邊兒支攤兒算命的先生。所以心理諮詢的過程並不一定都是那麼的親和溫暖。當要觸及到來訪者內心深處一些不願被觸碰的癥結的時候。來訪者會下意識的迴避。在心理諮詢中叫做阻抗。阻抗也就是來訪者有意無意的為諮詢的過程當中設定障礙。因為內心深處讓人最難以面對最疼的那個部分,不是每個人都勇於坦露出來的。

    如果自己能夠直面內心當中最難以接受的,最疼的那個部分。那麼心理疾病就會得到緩解和治癒。

  • 5 # 平常人246089341

    自己要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不要依靠別人,要自我解除學少年。人生在世要學會這個本事,人生中的痛苦和快樂是經常發生的亊,自己要作自己身心健康的保健醫生。

  • 6 # 張鐵軍158

    正常,期待就是焦慮的源泉,動機越強,焦慮越多。

    預約、比賽、打仗等,最緊張的時間是戰前的“五分鐘”。

  • 7 # 黃祥福

    這個就是倒計時威懾吧!

    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在看電視劇中,當綁匪把人質身上的定時炸彈開啟後,時針滴滴想起來,這個時候的心情是最緊張的!

    首先,你對自己的心理疾病的擔憂,在沒有預約醫生的時候,你感覺問題存在與否的可能性是各佔一半的,這樣你就有了讓自己內心保持平靜的理由。

    但是你預約了醫生以後,你距離揭開真相的時間開始進入了倒計時,也許你的問題不大,但是正是這種倒計時,讓你變得越來越焦慮!

    事實上,你不必焦慮,換句話說,唯一值得焦慮的就是焦慮本身,唯一值得害怕的還是害怕本身。你已經預約了醫生,就走在瞭解決問題正確的道路上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安心跟醫生配合,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祝您健康好運

    最後祝您

  • 8 # 美好生活健康一生

    那當然因為你是焦慮才去看的醫生,沒去時心理思想上沒有疑慮想法,所以很平靜。待去看時等待中大腦自主神經不由自已控制,潛意默化中不知不覺就會變得焦慮不安。時間越長越變得緊張不安,疑慮恐慌。怕見醫生是怕自已被診斷有病,焦慮症狀很難由得自已思想控制,要學會轉移思想拿一本書看看,把精神融入書中故事內容中也許會變得好些。

    普通人也會有類似症狀,比如等公交車時時間一長就會變得很焦燥,過後自已很快能調整心態。

  • 9 # 豈止如此

    這個問題不只是看醫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症狀,有些人對社交存在強烈的恐懼感,甚至花大量時間來思慮即將到來的社交活動;在社交場合極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調節。

  • 10 # rexcaculus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主要觀點是: 心理工作可以幫助思想工作,但不能代替思想工作。只要建立起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心中總裝著祖國的利益,總為他人著想,少想個人的得與失,心理就能始終保持健康狀態。我退休前吃了許多在別人眼裡的“虧”,但退休後好好總結,黨組織沒有虧待我,反而覺得自已沒有把工作做的更好。馮玉祥給他兒子有幅對聯: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想一想,你時刻都想著“我這個虧了,我那個沒佔著便宜,我……”,滿腦子全是我,自已怎麼能愉快呢?祝福每位朋友都成為心胸寬闊、工作順利、身體健康,不用去看心理醫生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重新學習一門手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