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看愛思考
-
2 # 島主說事
莫斯科戰役時斯大林在哪裡?毫無疑問,莫斯科戰役時斯大林就在莫斯科,而且一直在克里姆林宮哪裡都沒去,這一點從朱可夫的回憶錄和其它蘇軍高階將領所撰寫的文章當中可以得到證實。那麼,從蘇德戰爭爆發,到莫斯科戰役展開,這段時間斯大林都在莫斯科做了些什麼呢?
首先,二戰爆發到德軍閃擊蘇聯,斯大林也一直在做戰爭準備。
一些人認為,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沒有做好戰爭準備,這一點,在朱可夫的回憶錄裡給予了否定的回答。斯大林和蘇軍並不是沒有準備,而是準備的戰略搞反了,將防禦作戰當作了進攻作戰在準備。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蘇聯擔心德國東進。1939年上半年,斯大林看到德國頻繁在西歐搞小動作,大有吞併波蘭的意圖,他擔心夾在蘇德之間的這塊緩衝地帶很快會被突破,蘇聯因為還沒做好戰爭準備,有被德國進攻的危險。因此,斯大林向英法波三國發出邀請,請他們派人到莫斯科商談四國聯盟共同防禦德國入侵波蘭的事,沒想到這三華人是派來了,但來的都是些說了不算也不表態的人,結果斯大林的好心被擱置了起來,還讓德華人鑽了空子,蘇德於1939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不僅從條約中得到了波蘭東部的領土,還暫時避免了德國的進攻危險。德國也從條約中暫時避免了蘇聯進攻的風險,這是蘇德雙方相互妥協的結果。
另一方面,蘇德戰爭爆發前,斯大林也都一直在做戰爭準備。1938年至1939年,日本關東軍在張鼓峰和諾門罕對蘇軍發動了兩次試探性進攻,雖然蘇軍在兩次戰役中都獲得了勝利,也迫使日本打消了北上西伯利亞的企圖,但斯大林並不滿意蘇軍當時的軍事力量,尤其是1939年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雖然蘇軍打贏了,但損失遠比芬軍大得多,這讓蘇軍在世介面前抬不起頭來,還讓希特勒高興了好一陣子,因為當時芬軍不僅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遠遠不是蘇聯的對手,120萬蘇軍與僅有20萬的芬軍作戰,結果蘇軍是以慘勝來結束這場戰鬥的。
因此,1940年,斯大林組織了一次全軍性質的軍事演習,專門總結這三次戰役的經驗和不足。擔任演習紅藍方的巴甫洛夫和朱可夫都提出了儘快發展機械化軍的建議,斯大林也從作戰準備上認為加強空軍和裝甲坦克的必要性,但他內心卻對發展炮兵和飛機更重視一些,所以,從1940年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一直在莫斯科主持工作,並要求蘇軍儘快組建20個機械化軍,並大量提高飛機和大炮的生產數量,結果到戰爭打響,蘇軍的飛機和大炮數量上來了,而機械化軍才組建了9個,這也是戰爭打響蘇軍不敵德軍快速進攻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一時期,隨著德軍在西歐不斷擴大佔領區,斯大林也感到蘇德之間必有一戰。所以,他將蘇軍大量兵力部署在西方向5個邊境軍區,採取的也是步兵在一線、裝甲坦克和預備隊在二線的慣常做法,說白了就是做了進攻準備,在縱深並沒有做防禦準備。
其次,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在克里姆裡宮下定決心,要把德軍攆出邊境線。
1941年6月22日,斯大林在猶豫和懷疑幾個月以後,終於等來了德軍的閃電進攻。之所以說他是等來的戰爭,是因為這之前,來自方方面面的情報已經明確告訴他,德軍要進攻蘇聯。丘吉爾甚至都告訴了德軍進攻的具體時間和進攻方向。但斯大林卻認為這是西方陣營聯合德國對蘇聯進行的欺騙戰術。
因此,當德軍分三路閃擊蘇聯以後,剛開始斯大林是不相信,要總參謀長朱可夫抓緊蒐集一線情況,後來乾脆要朱可夫下達全線反攻的命令,要求蘇軍就地將德軍攆出蘇聯國境。斯大林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不相信德軍會舉全國之力,一下子動用幾百萬軍隊分三路全線壓過來,也沒搞清楚德軍的進攻是以裝甲快速突擊,這是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所以,在德軍閃擊蘇聯以後,蘇軍由於戰略戰術上的指揮失誤,把防禦打成了進攻,結果造成德軍在一週內佔領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蘇軍西部特別軍區幾乎全軍覆沒,損失30多萬人,司令員巴甫洛夫等多位高階將領被軍法處置。一個月後,莫斯科西部門戶斯摩稜斯克失守,39萬蘇軍被殲,兩個月後,基輔包圍戰打響,67萬蘇軍被殲,再一個月,維亞濟馬合圍圈形成,蘇軍又損失50萬。
也就是說從蘇德戰爭打響到1941年9月底莫斯科戰役打響,蘇軍已經損失了190萬人,前後也就100天左右時間。用華西列夫斯基的話說,斯大林在這一時期犯了主觀判斷失誤,在戰略籌劃上準備不足。
但是,即使戰場形勢這麼嚴峻,斯大林仍然呆在莫斯科沒有動步,這一點對穩定軍心和堅定蘇聯軍民抵抗作戰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莫斯科戰役打響,斯大林堅守陣地寸步未退。
如果有人問,斯大林在蘇德戰爭中最大的貢獻是什麼?肯定是他堅決抵抗德軍,一直堅守在莫斯科的信心和決心。如果說戰爭打響以後蘇軍損失那麼大,斯大林具有不可推卸責任的話,那麼到了莫斯科戰役時,斯大林已經從所犯失誤中汲取了經驗教訓,在後期的作戰指揮中,已經表現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最高統帥的意志。
莫斯科戰役打響以後,不到半個月時間,德軍就突破了前沿陣地,1941年10月15日,斯大林就簽署了《國防人民委員會關於將政府機關撤離莫斯科的檔案》,要求外國使團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政府由莫洛托夫負責,全部轉移到古比雪夫;同時,國防人民委員會、海軍人民委員會及其各個機關也全部轉移到古比雪夫,而蘇軍總參謀部的主要職責部門都轉移到阿爾扎馬斯。而且還規定了,一旦莫斯科內城被德軍突破,內務人民委員會由貝利亞等人留守,並負責炸燬莫斯科的關鍵設施。
但有一點讓蘇聯領導層沒想到,斯大林本人卻堅決留守莫斯科不撤退。為了加強莫斯科的防守,斯大林特意將朱可夫從列寧格勒前線調回莫斯科,問他能不能守住莫斯科?在得到肯定回答後,斯大林還要求朱可夫籌備11月7日在紅場舉行閱兵式的事宜,這一舉動不僅極大地鼓舞了蘇軍士氣,還創造了戰爭史上在戰場舉行實兵實彈閱兵的先例。
從這個層面講,斯大林堅守莫斯科,對穩定軍心和指揮莫斯科軍民防禦作戰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也表現出了斯大林作為蘇軍統帥的一個定盤星的作用。
從上面分析就能看出,斯大林一直都在莫斯科,而且一直都在指揮作戰,直到莫斯科戰役勝利,他也一直在克里姆林宮掌握全域性。
-
3 # 子屠龍
斯大林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勇氣,還是讓人佩服的。在危機四伏的莫斯科,他不顧人身安危,堅持留守莫斯科。
1941年10月2日,德國中央叢集發動奪取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參戰75個師180多萬人,有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
蘇軍抵擋不住德軍的進攻,當年的10月15日蘇聯不得不做出最壞打算:黨、政府和軍隊的幾乎所有機關幹部、各國使館人員、蘇軍總參謀部大部分人,他們全都撤到薩馬拉。
對的,機關幹部幾乎都走光了,斯大林同志死活不離開莫斯科!
斯大林留守莫斯科,他就像一顆定心丸,給蘇聯軍民極大的鼓舞,增強了戰勝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
當年的11月7日,斯大林在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就是著名的“紅場閱兵”。和我們通常見到的閱兵有些不同,這些參閱的部隊從紅場受閱後,直接開赴抵抗德軍的戰場。
經過艱苦的戰鬥,德軍還是在11月28日突進到距離莫斯科僅僅20公里的地方。12月2日,德軍的偵察營甚至已經進入距離莫斯科僅8公里的小鎮希姆基,莫斯科就在眼皮底下!
這時候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部隊的消耗非常大,很多團已經打的只剩下150-200人,相當於正常情況下單個連的兵力。能把兵勢旺盛的德軍打成這模樣,防禦的蘇軍也是付出極其慘重的損失。
偏偏在這時候,日本人給蘇聯人送來一份厚禮,氣得希特勒暴跳如雷!
德國、日本都是軸心國成員,他們之前有約定: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配合從遠東進攻,讓蘇聯陷入兩線作戰。
然而,日本軍內的陸軍和海軍矛盾重重,經常會對政策有不同看法,有時候甚至水火不容。當德軍進攻蘇聯後,在希特勒的催促下,日本就“北上作戰”和“南下作戰”產生爭執。
而恰恰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日本人的爭執產生結果,海軍南下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張被採納,蘇聯的遠東不再需要太多的部隊來防禦日本。
就這樣,斯大林在莫斯科最危難的節點上,把大批遠東的生力軍調到莫斯科。12月5日,蘇軍發起反攻,德軍硬著頭皮槓上。到了1月7日,德軍被迫後撤100-250公里。
莫斯科保衛戰,蘇軍開始經受住殘酷的戰爭考驗……
-
4 # 俄羅斯觀察者
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二戰愛好者人數不少。其中的極少數人,一直熱切盼望獲得一個心中理想的答案:在納粹德國的鋼鐵洪流進逼到莫斯科城下之際,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從莫斯科悄然潛逃至安全的後方,繼續指導蘇聯軍民抵禦軸心國的入侵。
不過,翻閱所有能搞到手的蘇聯正規出版物,無論斯大林時期印製的報刊,還是赫魯曉夫時期編纂的雜誌,無一例外,都明確註明了莫斯科戰役時期的斯大林呆在克里姆林宮,指揮著這場或許決定著蘇聯生死存亡的戰役。
當然,在現今的俄羅斯,甚至尚未解體之前的蘇聯,總也流傳著斯大林悄悄潛逃的小道訊息。有人稱莫斯科戰役時的斯大林變裝跑到烏法,還有人說斯大林和軍事委員會的高階將官於1941年10月便潛逃至西伯利亞。更有人全然不顧斯大林於41年11月7日紅場閱兵的事實,信誓旦旦的保證稱,莫斯科戰役最激烈的10月、11月,斯大林帶著愛將朱可夫從地道逃至莫斯科城外……
領導蘇軍參與莫斯科保衛戰的朱可夫,在回憶起讓他百感交集的斯大林時是這麼說的:Мне нередко задают вопрос о роли И.В.Сталина во время битвы под Москвой. И.В.Сталин был всё это время в Москве, организуя силы и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разгрома врага.(人們經常問我約瑟夫·斯大林在莫斯科戰役中起到的作用。斯大林這段時間一直待在莫斯科,為擊敗敵人組織各類物資和人員力量)。
我知道,在我死後有人會往我的墳墓上堆垃圾,但歷史之風將無情地將其吹散!(1943年 斯大林)
-
5 # 謝金澎
毫無疑問,斯大林當時就在莫斯科。他是一個意志堅定、目標明確的強硬政治家。死守莫斯科,不允許任何人投降敵人的命令就是他下達的。為了踐行這個命令,他的兒子隨後被德軍俘虜,他也沒有跟德軍進行任何商討和談判,導致他的兒子死亡。
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堅決死守、毫不退縮的意志和命令,堅持蘇共中央與莫斯科共存亡,才有了將斯大林格勒全面要塞化、堡壘化的強大防禦工事建設以及寸土寸血、絞肉機一般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他不但下達了“沒有俘虜、只有叛國者”,任何情況下只能前進,絕不允許後退的命令,還組織了大量的督戰隊,對於後退者一律格殺勿論。據說蘇軍很多戰士都是死在了自己的督戰隊對手上。
如此一來,蘇軍戰士就沒有任何選擇的空間,往前衝可能會死,往後退一定會死,衝在前面死了是英雄,往後退死了是叛國者。而且也不能投降,一旦投降也就成了叛國者,永遠回不去自己的故土。
蘇軍就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住敵人的子彈,阻止敵人的前進。正是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打法,蘇軍用大量的傷亡換來了最後的勝利。在整個莫斯科保衛戰期間,斯大林一直掌控著戰場態勢,和蘇維埃最高軍事委員會指揮著整個戰爭程序。
事實上,蘇共中央確實有過撤離的計劃,一輛專列早已靜候在車站,斯大林的DC-3私人飛機及其他3架飛機也已作好緊急起飛的準備。斯大林本人在莫斯科火車站臺上來回踱步2個多小時,以考慮去留與否,但是斯大林卻最終選擇留了下來。還在11月7日舉行了紀念十月革命24週年的紅場大閱兵以提升士氣。
雖然有一些人希望,把斯大林描述成一個把死亡丟給別人,然後自己逃跑的人。但事實上斯大林一直在莫斯科堅守並督戰,歷史事實是不隨人的情感和意志轉移的,可能讓那些想要歪曲歷史的人失望了。
-
6 # 美麗青春您真痘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的對蘇聯的突然襲擊,佔領了蘇聯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0月2日,德國發動奪取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參戰75個師180多萬人,有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
10月15日蘇聯不得不做出最壞打算:黨、政府和軍隊的幾乎所有機關幹部、各國使館人員、蘇軍總參謀部大部分人,他們全都撤到薩馬拉。12月,納粹德國百萬大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克姆林宮近在遲尺,莫斯科城岌岌可危。
斯大林清楚如莫斯科陷落,就意味著蘇聯已經滅國。他無法想像,一旦自己離開,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恐怕會在瞬間坍塌,如果他留在莫斯科,他就像一顆定心丸,給蘇聯軍民極大的鼓舞,增強了戰勝侵略者的決心和信心。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閱兵式,當最高統帥無所畏懼出現在觀禮臺上時,激昂地向全體國民發表了演講,整個莫斯科都轟動了,最高統帥和我們在一起,蘇軍志氣大振,從紅場閱兵直接赴往前線,軍民同仇敵愾投入了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鬥中。
斯大林下達了“沒有俘虜、只有叛國者”,任何情況下只能前進,絕不允許後退的命令,還組織了大量的督戰隊,對於後退者一律格殺勿論。為了踐行這個命令,他的兒子隨後被德軍俘虜,他也沒有跟德軍進行任何商討和談判,導致他的兒子死亡。 斯大林在莫斯科最危難的節點上,把大批遠東的生力軍調到莫斯科。12月5日,蘇軍發起反攻,德軍硬著頭皮槓上。到了1月7日,德軍被迫後撤100-250公里。
當然,在現今的俄羅斯流傳著斯大林變裝跑到烏法,還有人說斯大林和軍事委員會的高階將官於1941年10月便潛逃至西伯利亞。更有人全然不顧斯大林於41年11月7日紅場閱兵的事實,信誓旦旦的保證稱,莫斯科戰役最激烈的10月、11月,斯大林帶著愛將朱可夫從地道逃至莫斯科城外……
回覆列表
在電影《莫斯科保衛戰》裡面就已經給出了答案了。斯大林始終在莫斯科堅持抗擊著德華人的。眾所周知,在最艱難的時期,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紅場上舉行閱兵式,這些受檢閱的部隊就是直接由紅場開赴戰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