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錦繡140348203

    這個問題挺有趣的,也許因為經歷史太久遠,可能不少人弄不太明白,現在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什麼是爵位?什麼是品級?

    爵位

    中國古代的封爵制度,是君主授予貴族或功臣爵位封號的制度,是君主為了鞏固統治,籠絡人心,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而實行的一種封建等級制度。

    中國古代君主搞爵位制具體有什麼的作用呢?

    1、鞏固皇權,固化思維

    這是最重要的目的。嚴格的等級劃分,起到強化等級的觀念作用,如同金字塔一樣,位於塔尖的皇帝,便成為等級觀念最大的收益者,從思想和制度上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2、製造等級,創造競爭

    製造等級的差距使下屬們互相牽制,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勾心鬥角,製造矛盾,相互競爭,下屬們的不團結,就是皇權的保障。

    3、賞罰有度,犒賞功臣

    作為封建君王,很清楚需要手下的人賣命,為自己打江山,為自己的帝國服務。每位君主手下都會有一些很賣命的有功之臣,冊封爵位主要就是為了犒勞他們,讓功臣們感恩戴德,同時也讓其他人看到實惠,模仿效力。

    4、安撫收賣,穩定人心

    能夠獲得爵位的人,往往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勞苦功高的臣子,而這些人往往都很有勢力,也很有威望,君王既要用他們又怕他們,冊封爵位,給他們足夠的榮譽和地位,一是為了安撫他們,讓他們對皇情感恩戴德,二是他們知足享受,安於現狀,穩定人心,不會犯上作亂。

    由此可見,封爵,其實就是指封號,爵位並不是什麼官職,而是象徵著一種地位和榮譽的稱謂。

    中國古代爵位,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與皇帝關係的親疏(皇族封爵),又稱封爵、世爵,是中國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另一種是以功勞大小而定(功勳封爵),也有高低之分。

    中國古代的爵位制,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但是每個朝代不一樣。比如,

    周朝: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爵位;

    秦朝:共分二十個等級: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等;

    唐朝,爵位分為九等,分別是: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

    明朝,封爵就變成分為異姓和宗室兩類。列爵一開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後來只保留公、侯、伯三等;

    清朝: 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於宗人府,共分為十二等級,分別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等,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中國古代官員擁有爵位有什麼意義呢?

    擁有爵位的意義可大了去了,說白了就是一種實惠。擁有爵位的人,除了擁有傲人的身份和地位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特權。

    1、身份地位優勢

    因得到封爵位、封地,名利雙收,耀眼誘人,為社會上眾人所仰慕,身份地位空前提高,自帶光環。

    2、經濟優勢

    身為侯爵,除了有固定俸祿(工資)之外,封戶的賦稅才是最主要的收益,這可比俸祿高出很多倍,而且自己封地上的收成,是不用給朝廷上稅的。

    3、政治優勢

    擁有爵位還等於在政治、經濟、人脈等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如明、清兩代的禁衛軍以及皇宮內侍衛,大多是從勳貴後代當中選取的,領兵出征優先考慮勳貴後裔,官職人選也是優先考慮勳貴們,佔有優先權。

    4、錦上添花

    爵位,並非固定不變的,還可以繼續提升。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君王格外恩寵,便可以晉升更高階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勳爵之間的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升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渠道。

    5、造福後代

    爵位有些是可以世襲的,這樣上一代的身份地位,榮華富貴就可以傳給下一代,造福後代子孫。

    品級

    古代官員的品級大約有18級,我們結合現代官員的品級做參照,有助於大家的理解。

    古代官員的品級,說白了也就是資歷。

    品級的分等,是“以人為中心”的,它有助於保障官僚的穩定感,使其不致於因職位變動而喪失“級別”,也就是說,無論職務的升降,正常情況下,品級是能保證原樣的,沒功勞也有苦勞資歷是會被認可的。

    古代官員品級是待遇履歷

    品級的分等是針對官員資歷品級而分等的,古代官員的工資待遇,不是按官職的大小而定,而是由官員的品級決定的。

    比如,古代尚書這一職務,如果品級是一品,那麼開工資就是180兩白銀;如果品級是二品,工資就是155兩白銀。大家沒有發現,同樣官職都是上尚,但工資卻是按品級拿的。

    古代官員的品級就是身份待遇。

    古代官員有品級高低之分,自然就存在官場上的規格與禮儀問題,品級高低所享受的規格也不同,級別低的官員要向級別高的官員行禮。

    比如,三品官見到二品官就得向二品官行禮,以此類推;進後宮,貴妃見到一品的官就得向一品官行禮,貴妃見到二品官,那麼二品官就得向貴妃行禮;

    還有在官員品級規格上也有規定要求,比如,府邸面積、出行的車嬌等等都受制約,是不允許越制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單純就爵位與品級而言,都是沒有實際行政官職的,雖非官階,但無疑也具有某種品牌功能效應,其背後所隱藏的人脈資源和政治資源,不可小視。

    爵位與品級的相同之處,就是象徵個人身份地位和榮譽的頭銜稱謂與待遇;不同之處,是爵位和品級沒有關係,所有爵位都屬於高於一品。

    因此,如果說古代的爵位大還是品級大?不如說成古代的爵位與品級,誰的地位榮譽高?誰的待遇好?

    不容置疑,當然是爵位比品級更高更好。

    ﹤ 圖片源於網路,有侵必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訊息APP上線僅1天就下架。是什麼問題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