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走中的令狐
-
2 # 歐羋萊
取景器裡看到的跟實際看到的在光照度上有所差別,下面歐羋來分享下如何在拍照時用好取景器:
如圖1所示是我們看到的取景器視窗,在視窗的底部有一行即時引數顯示。從左到右分別是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曝光指示、曝光補償和ISO值。圖中快門速度為1/60秒、光圈為f2.8、ISO為100、曝光補償為0,測光指示最左端是一個“-”號、中間是一個0、最右端是一個“ ”號。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曝光指示0的左邊有四個小刻度,這表示根據測光資料如果以顯示中的快門速度1/60秒、光圈f2.8、ISO100曝光會曝光不足,需要更改設定來達到曝光準確。
我們可以更改的曝光引數有:快門速度、光圈、ISO,假如是手持拍攝1/60秒就是最低快門速度了,假如最大光圈是f2.8那光圈也無法加大了,唯一可以提升就是ISO,這時我們應該透過提升ISO讓左邊的四個小刻度逐步移至0的位置,直到消失。
當然這個取景器演示照片是在室內暗光下拍攝的,如果換作室外f2.8的光圈,快門速度1/60秒會顯示曝光過度,這時你需要撥轉主撥輪將快門速度提升,或者撥動輔撥輪將光圈減小,或者既提升快門速度又減小光圈,直到曝光指示條上的小刻度消失。
拍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取景器下面的一行即時引數不是時刻都顯示,只有你輕點一下快門將取景系統啟用才會顯示,而且當你半按快門對焦時,快門速度的左端會顯示方向相對的一對箭頭或者一個實心圓,箭頭不斷跳動表示正在對焦中,如果箭頭消失顯示為一個實心圓表示對焦成功。
2、曝光指示是以相機的測光為基準的一個參考值,即使曝光指示不偏不倚正好0的位置也不表示所拍照片就一定曝光精準。這裡既受到人為操作上的測光模式的選擇和拍攝時測光區域的影響,也可能有相機測光系統的誤差。但如果測光模式和拍攝時測光區域選擇正確,以曝光指示設定引數曝光,一般不會相差太多。
3、測光模式及測光區域選擇建議:平均測光和中央重點測光不存在測光區域的選擇問題,但是點測光是存在的。例如尼康相機如果設定為點測光,這點就是對焦點,就是說你移動對焦點測光點會跟著移動,這個功能對主體拍攝非常方便。對於主體在畫面中央部分可選擇中央重點測光,對於需要照顧整個畫面全域性(如風景照)可選擇平均測光。
總之,根據拍攝時需要的景深、拍攝物件動或靜、光線的強弱等先預設一下光圈、快門、ISO,再結合取景器上最後一行即時引數,尤其是曝光指示臨時改變一兩個引數,手動模式設定也還是比較單的。
-
3 # 包包太極
可能因為你單反的記錄格式是raw檔案,raw格式為了記錄更高的動態範圍,所以呈現一定的灰度。所以你會感覺到沒有實際看到的那麼豔麗。
-
4 # 曉玉哥Cecilia
機器是為了服務我們才被製造的,而不是為了徹底取代我們的,再好的相機也無法取代肉眼的成像,無論光圈怎麼調,不論換什麼鏡頭,畫素和角度都還是比不上我們的肉眼凡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人類統治了地球而不是機器統治了它,作為一個人,能看盡世間美好,你就偷著樂吧
-
5 # YX182672759
這個問題是反過來了。一般來說,拍出的攝影作品往往是應該比現實更漂亮的。這說明你還是不能駕馭你的器材所致。你想,假如你能夠徹底駕馭你的器材,從你的攝影鏡頭裡可以去繁從簡,可以去切割畫面,可以去利用各個不同焦距鏡頭的的變形,可以利用各種光線明暗,創造出一個個新的畫面,拍的最好的,那種意境,那種心靈震撼,真的不可言語。那肯定比你眼睛看到的實景強多了。建議多去看看別人的攝影作品,看看那麼多大片。俗話說,一堆垃圾也會在攝影鏡頭下變得美妙起來。
-
6 # 小腦釜
說明器材已經侷限了你對美的理解。所以不要進入器材流的陷阱。對照片的後期一定要抱有開放的態度,讓照片最終呈現出你所期待的效果。
-
7 # 陸家梧桐棲小鳳
單反,相機的取景器,你看到的光是經過鏡頭諸多鏡片,再傳遞到反光鏡板,再透過五稜鏡反射,再經取景器到達你眼睛的晶狀體及視網膜成像的。這其中有一處髒汙都會引起你視覺上的偏差。例如:uv鏡或者是你鏡頭前鏡不乾淨,鏡頭內部長黴,反光鏡板有灰,取景器髒或者屈光度沒調合適,都會引起你提問的問題。
你也別緊張,只要你coms乾淨+鏡頭鏡片經常打理/科學存放,一樣可以拍出沒啥髒汙的照片的。因為你一按快門,反光鏡板首先會抬起,然後才是快門運作,這也是數碼單反機快門聲音普遍不如膠片機那麼清脆的主因。
漲姿勢了吧?不謝。
下圖都是自己很久以前單反瞎拍拍的……
-
8 # cwgmm
單反取景,光線經過鏡頭、反光板和五稜鏡,一路走來光線損失不少,造成與所見的實際場景的不相同。儘管鏡頭光圈全開,隨著鏡片增多光線損失更多。
回覆列表
這應該是一種錯覺,在給事物下定義前,要多多的瞭解和學習。
人的感知系統有時會騙自己的本體,眼睛對所看到視角接近180度,當我們眼睛看一個區域時,會結合我們的觸感系統一起給我們的大腦產生訊號,(比如氣味)會聯想周圍的所有景物一起產生一個背景層面美的訊號。
當我們用相機看時就不一樣了,所多於的場景都消失,聯想的功能也消失了,這就是我們看到一片花,非常美,可是一拍完蛋了。感覺花特別少,因際上就不多。
初學者,很難發現美。因為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學習攝影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很多人守著爛片,還在向人炫耀,這是因為他沒有審美,他的照片就向他的孩子一樣怎麼著都是漂亮的,容不得人說個不字。
練就一雙攝影眼讓你的創作如虎添翼
相機有時也能欺騙人,比如不同焦段的鏡頭就給人不同的感覺。
要學會如何選擇焦段來拍攝,比如用長焦拍人像,來壓縮空間,讓人物在吵雜的環境中更能突顯出來。
又如用超級廣角拍雲朵,四周就會出現飛去的現象。很多人都會問我你的雲怎麼拍的,我心想跟我沒有半毛關係,那都是鏡頭的特性。
一定要學習使用鏡頭,不要想著用50成大師
相機因為取景系統的限制,光經過一系列的折射會減弱很多,我們在取景窗裡看會變暗,顏色也沒那嗎亮麗。這時我們就學會觀察視角。視角將是內容以外絕勝的手段。
相機裡看起來沒那嗎美,但不代表拍不出美的作品,多拍多看多學習,攝影技術終究會上一個臺階。
話外聊手機。
現在為會有大把的人說手機相機會代替相機哪。因為現在手機ai演算法(也就是內建場景顏色匹配),當你拍風光,會自動加飽和度,加對比,會自動檢測所拍景色,然後對景色中特點進行加工。
相機把這部分功能都在電腦上由人工來操作。在軟體方面也有預設處理,手機處理方法也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我是影樓人像攝影師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