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知識變現成為了現階段網際網路的熱門話題,各類付費社群興起,有教人寫作的,教人攝影的,教人創業的,等等等等
4
回覆列表
  • 1 # 吉安馳_

    付費這種模式是一個好現象,商業化在很多領域都是必然趨勢,正面看待、擁抱變化,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話說有買就有賣。

    首先付費社群是個新興的事物,這代表著真正的價值越來越被人所認可。擁抱這一變化的先行者,會走在前方,並引領眾人。

    一方面,付費是篩選會員的方式。可以挑選有決心、有魄力的會員,組團取暖,共同發展。

    另一方面,會員的付費,能幫助社群的老大獲得價值回報。進而保證社群老大升級服務,更專業、更專心地為會員帶來持續的高價值,實現良性迴圈。

    有意思的付費社群我也聽說過不少,這種有的群需要給紅包才可以進。

    朋友加過一個類似於婚介所的群,群成員都是經過稽核,在裡面可以找到自己心儀的物件。

    還有那種發紅包然後進群看電影的群,這樣的太多太多了

  • 2 # 魔方微視

    做為一個資深的收費群群主,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先上兩張圖

    收費群來自於圈子的概念,圈子已經處於疲憊期,建議有此想法的朋友打住,筆著做過很多事情,以上兩個群取兩個例子,一個為高階的天使投資群,一個為微信運營群

    所以我建的收費群從不做任何推廣,群費也只是為了維護群,但是現在收費群並沒有原先那麼活躍,粉絲一個個都變得沉默,有價值的東西總有分享完的一天,so不建議繼續開收費群!

  • 3 # 南七道

    得到:

    羅振宇的得到,在原有羅輯思維的基礎上升級,他的模式是聯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大牛和專業大V,將知識整理組合提取。然後打包創造成服務賣給使用者。主要是透過文字、音訊的形式傳播,這種模式對於物理的空間要求較低,可以在多個場合閱讀,而音訊和影片又可以滿足隨時的碎片化學習。

    得到是找精英化的人,用相對通俗化的語言來詮釋和解讀,最後輸出給急需要知識充電、學習或者裝X的各種人。雖然羅振宇強調這些大V要做的是人生伴侶,但實際上依然是傳統精英的角色,人生導師和青年偶像。但是讓原本隔絕的精英階層相對接地氣,多了人味,說人話,更容易接近和“得到”。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得到的定位更像是京東。商家要進入的門檻很高,平臺會進行稽核判斷,選擇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團隊,類似吳軍、萬維鋼、羅永浩,而不是大眾的。同時,進入後的大V是否能夠有很好的收入,很關鍵的點在於平臺的推薦力度,他們收割的是知識付費的頭部的作者。從這點來說,還是個精英化的產品。

    小鵝通:

    2016年7月5日,吳曉波的音訊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上線,原計劃2萬用戶預訂,但上線後伺服器迅速癱瘓,於是前騰訊員工老鮑做了一款產品,幫吳曉波解決了問題搭建了一整套音訊+會員體系,幫吳曉波賺了上億的收入,這就是小鵝通產品的雛形。

    小鵝通搭建的是一款基於自媒體知識付費與社群運營的工具型平臺。它的口號是“一分鐘擁有自己的知識店鋪,零門檻實現內容變現。”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它強調的是自己入駐,自己搭建,自己運營。更多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知識付費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微信公號等接入整個平臺的,透過音影片、圖文、直播等多種內容付費形式,搭建自己的粉絲社群,同時提供包括作者小程式在內整體的管理解決方案。

    與得到不一樣,得到是邀請制,主動權在官方手上,作者的業績很大程度也取決於官方平臺對你的推薦。這有利於頭部作者,但是對於佔絕大多數體量的長尾作者來說,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小鵝通在為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騰訊科技、年糕媽媽等頭部作者和IP/機構提供了知識服務背後的技術支撐的同時,更多的是服務了上萬家中長尾的作者。截止至5月初,小鵝通平臺總流水已達1.8個億。

    企鵝FM的付費音訊,騰訊企鵝智庫等,以後者為例,以前是做行業分析和資料報告的,現在也開始了授課和知識付費的板塊,不過這個雖然還不是主要業務,但是目前也開始了各個入口的大力推薦。企鵝智庫採用的是第三方小鵝通的技術解決方案。

    大平臺的優勢在於使用者多,流量大,但相應的不足也很明顯,使用者的屬性不夠清晰,粘性也有待加強,另外就是沒有辦法像專門的知識付費平臺那樣機動靈活,內部需要協調的資源或者人員太多,不足以及時對整個知識付費市場靈活應對。不過隨著知識付費的推進,大平臺的各個板塊還有可能進行不同的嘗試和參與。

    但在這點上,微博等小巨頭的轉型,由於產品特性等關係,轉型和嘗試相對較為成功,但依然不是知識付費的主場。

  • 4 # 娛樂小傻喵

    到了2017年後,社群這次詞突然的在網賺和營銷這個圈子火了起來,各種各樣的,付費社群,付費圈子如雨後春筍。

    為什麼在今年會平白無故地冒出這麼多的付費圈子出來,原因很簡單:網際網路環境收緊,他們以前賺錢的專案沒得玩,只能靠做付費圈子收點錢,繼續生活下去。

    但是為什麼付費社群還這麼被熱捧呢?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都是被標題和所謂的大咖們過去的業績所吸引。總認為自己進去之後,就會變得很牛X,對方年賺百萬,進群后我學完至少年賺10萬總可以吧。但想法永遠跟現實相離十萬八千里,進去後連本錢都賺不回來,甚至一些抑制力弱的,還在不停地進各種所謂的學習圈子。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好的社群,例如讀書分享社群,知識分享社群。

    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一定要提高眼力,做好分辨。

  • 5 # 泛娛記

    對於付費社群的看法?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旅客創始人判官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的一段話:

    不可否認,人和人之間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消費觀念是千差萬別的,社交本質上也是一種資訊和價值的交換。在人和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雙方在供需關係上如果存在勢能差異,弱勢方勢必需要提供更多的價值去補償優勢方,說通俗一點,起碼請對方吃個飯喝喝茶吧。

    社交產品服務於價值變現,意義在於服務願為社交付出的人群,並有更多的機會獲取收益。並且,社交產品的使用者素質,是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陌生人社交的痛點,在於使用者的素質、安全和隱私。而一般而言,付費人群的整體素質是好於免費使用者的。提升使用者體驗,創造了價值,並且由於使用者消費水平和付費意願的提升,產品也可直接或間接獲益變現。

    在社群運維中,有的會有準入門檻的設定,這個“門檻”有可能就是付費。一般而言,敢於設定較高門檻的社群,其輸出的價值也要至少對得起這個門檻,也就是說付費使用者會得到更好的服務。

    想美秒短影片學院,有免費的也有付費進入的社群,而付費使用者往往才是他們的重點 維護的物件,這個並沒有什麼不對的。邏輯思維的羅胖在組建社群時就說過:愛我,就給我付費。說完之後預設的社群准入名額迅速售罄。付費在這個時候不僅是一個門檻的作用,它也對社群的使用者起到了一個反向篩選的作用,幫助甄別出真正的使用者。收費,有時候並不是壞事。

  • 6 # 是叮叮貓呀

    1、首先付費社群肯定是有幫助的

    2、原因是付費的東西大家才會珍惜,而且付費的才會有他的價值。

    3、類似我加入的28推精英會,它就是新媒體付費社群,既能學習新媒體方面相關的知識,又是能在這個社群裡面獲取到更多的人脈資源、對接到更多的業務,還有線下沙龍可以真實接觸到大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8歲的兒子單身不會打扮,不聽父母的忠告,是抗逆心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