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式設計以外

    我幾年前在美國一所大學做訪問學者,兒子跟著我來了美國,在一所好的公立中學讀了一年初中,說一下我對兩國中學的看法吧。

    美國教育質量最好的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教育一般,好的公立學校會相對好一些,差的會很差。美國學生學習好壞和老師是沒關係的,主要靠家長重視和學生課下努力。相比之下,中國的高中老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美國老師和學生關係處的好。中國學校的課程比美國學校難很多,如果在美國學校學習後回到中國學校肯定會跟不上。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美國的公立中學,我會說:“那是個玩兒的地方!”。

    兩國中學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的比較

    我兒子初二時在美國公立中學讀了一年,然後回國,在美國是8年級,前後一年的成績變化非常大,兒子出國前在班級裡學習就不好,回國後更差了,參加初二的期末考試,班級倒數幾名。

    美國的這一年學習就像度假一樣,每天上午8點半到校,下午了3點多放學,各種的玩,日子悠哉悠哉的,不過好一點的是他撿起了荒廢多年的小提琴,小提琴水平明顯提高(小提琴比賽拿了一等獎,併入選了市中學生管絃樂隊)。一年後回國參加原學校的期末考試,英語60多分,其它課程都是20分左右,慘不忍睹,當時學校堅持要求該同學留級,後來沒辦法,在家請老師狂補了1個多月,學校勉強他跟著原來的班級繼續讀。另外兒子在美國的一年還養成了一些壞毛病,比如看不慣老師,喜歡和老師講理、沒事敲桌子之類的,在老師的批評教育下才安分了下來,畢竟學習被耽誤了一年,中考考的一般,當時想著這個孩子算是徹底被美國學校給毀了。令人欣慰的是考大學時,英語考了140分,算是有些收穫吧。

    我對美國公立中學的印象。

    1、早上8:30上課,下午3點半準時放學,4點關校門,想多待一會兒都不行。

    2、走班制。從初中開始,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象大學生一樣選課,選課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商量決定,這就導致低年級的學生如果某一科學習好就可以上高年級的課,班級和年級都是打亂了,沒有同班同學的概念,沒有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同學,每天學生象趕場一樣,根據課表安排到不同的教室上課,每天不停遊走於在各教室之間。

    3、沒有教科書和教材,基本上沒有作業。除了美國曆史課本外,沒有教科書,上課的教材是留著教室迴圈使用的,不能拿走,上完每次課教材放回原處,等著下一拔選這門課的學生繼續用。

    4、不公佈成績,同學之間不知道各自的學習情況,學習差也一樣傻樂。每幾個星期,學校會給家長寄信,告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會給出表揚或者警告。

    5、英語差的學生,有專門的照顧和補習。這一點很人性化,入學前會有一個英語聽說測試,如果英語很差,會有專門的老師陪著你上課,就是上課坐在旁邊給你解釋,一直到你能夠聽懂為止;另外,英語差的學生專門由ESL老師負責,平時上課和普通學生一樣,每週有三次放學後一個多小時的英語補習。

    6、免費教育,學校費用由所在學區的房產稅支撐。毎天中午餐費2.50美元要自己掏,如果家庭困難還可以申請減免。

    7、學校有各種免費的樂器班、戲劇班、舞蹈班、繪畫班、計算機班、橄欖球班等等,這些課程是學校的正規教育內容,佔用正常的上課時間,屬於選修課,所有的學生都有選修課。樂器班會組成樂隊,幾個月後會上臺表演簡單的世界名曲;戲劇班不但要上臺表演戲劇,背誦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還會互相化妝,描眉打眼,畫一個腫包什麼的;橄欖球班每天在球場上飛奔...。

    8、學校會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藝術節,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參加過幾次學校舉辦的藝術節,覺得這些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高的專業水平。

    9、學校很多的工作是由學生做的。學生的動手和組織能力很強,學校許多工作都是學生在做,比如圖書館管理員、食堂的打掃、活動的策劃組織、出版物的設計等等。

    一點建議

    國內外的教育理念和學習內容相差很大,如果你想孩子有個快樂的少年時光,而且不在國內考大學,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如果未來要在國內考大學,最好還是在國內讀中學,國內的中學教育還是很好的。國內的中學生考國外的大學容易,國外讀書的中學生回國考國內的大學,想都不要想。

  • 2 #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這個問題帶有偏見。

    美國的中學怎麼可能是用來玩的,可以說美國大多數中學生可能並沒有學到很踏實的基礎知識,美國的中學也不會用考試來督促學生學習,他們沒有指標,沒有考核,但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一部分有興趣愛好的便容易鑽研。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能出很多怪才,而中國只能出很多工程師,然而,頂尖科技的引領者恰恰就是那些怪才,創造性的東西也是他們開拓的,學習好的,只能去學他們,而不能超越他們,更不可能開創新的學術領域。

    總之,有利有弊,美國忽視了全民教育,但是培養了具有創新力的人才,中國中規中矩,處於追趕狀態,學習別人時候固然有用,然而,要超越便需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學階段則是最重要的。

  • 3 # 然渙Vincent

    不瞭解美國教育的人會驚歎中美教育的不同,而瞭解美國教育的人會感慨中美教育的驚人相似!

    首先要對比,你就要用同等級的學校對比!如果拿中國的省重點對比美國的“差生班”顯然是不公平的,而有些對美國教育一知半解的人,總會看幾個垃圾公立學校,就覺得美國教育就是讓大家玩的錯覺,這顯然是愚蠢的!

    首先看中美的中層教育,可以算是重點一級,中國的就不再多講,而美國的中層教育實際上及其偏向應試教育,這是給美國遴選優質高階打工仔的地方,因此在應試方面非常符合美國高層口味,拉丁文,音樂,甚至擊劍,你不能說要樣樣精通,也必須有幾項拿得出手的東西,這些東西相比中國的數理化學的學科相對來說更加無用,考上大學之後,基本也就被學生放棄了。再說說老師,這些私立學校的老師非常盡職,對於孩子的要求也很高,而這個層次的學生上的補習班也多如牛毛,為什麼?因為學校很少有拉丁文擊劍這種無厘頭的課程。

    然後對比下垃圾學校,據我所知,中美兩國並無區別,學校霸凌,偷東西,鬥毆沒有不一樣的地方,硬要說有些不同,那就是美國的更加危險一些。

    最後來看高層精英教育,這個階層都是培養最優秀美國政商界人士的地方,氛圍及其自由,但是他們的學生的努力程度超乎想象!這裡的富二代和政二代對於社交及其熱衷。相對於中國一些國際班聚集的富二代政二代來說,也許更加強調如果管理自己,和整合資源。

    綜合來講,中美教育實際並無區別,只是科目不同

  • 4 # 數學李老師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觀點。

    美國的中學是用來玩的嗎?

    這個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美國中學課程

    美國中學的課程一般包括英語,數學,體育,社會交際,還有一些選修課,比如音樂,美術,等。還包括一些外語課,以及其他相關課程。

    總的來講,美國初中的課程大多以學生自己選擇為主。

    與我們的初中課程相比

    與我們當下的課程相比,美國初中課程學生自主性多一些,涉及的種類較多,而我們的初中相對學科固定,內容更精更深入一些。

    在我看來這兩者各有各的有優勢。

    美國的教育更多以學生的自我意願為發展方向,而我們的教育則是先給你提供未來可能需要的知識,然後再去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美國的教育更多靠學生的自律,我們的教育更傾向學生的努力。兩者沒有所謂的優劣。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5 # 華人界

    很多人總認為美國教育很輕鬆,實話說說,美國的小學教育幾乎是讓孩子在玩樂中度過的,但到了中學,壓力一下子變大。從中學的分層、分班舉措看,競爭其實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開始了。

    不只中國高中生讀書辛苦,美國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們一年要背超過112磅的課本;要熬夜,泡圖書館寫論文;努力學習,在分班考試中表現突出,進入“提高班”。

    僅僅在高考試卷上考出一個高分根本沒有用,美國大學所看重的,是一個高中生的綜合素養。

    比如,AP課程會在高中高年級時陸續開出,由於課程難度相當於大學一年級課程,通常是“有條件入讀”,大部分高中要求學生前兩年的平均成績達到A,甚至A+,才有資格選擇AP課程。這意味著,在前兩年的學習中,一次考試失誤,就可能讓平均成績從A滑到C,從而與AP課程無緣。

    許多去了美國上高中的中國學生都知道,優秀,來自每一天的發奮努力,而SAT或者ACT之類申請大學必備的標準化考試,完全靠你課餘自己複習自己報名去考,學校幾乎不會盯著你一遍遍操練刷題。

    與中國的學生需要應付期中、期末考試不同,美國的考試次數更頻繁,並且每次考試成績,都與“前途”相關。

  • 6 # 郝峰濤

    關鍵許多東西都是玩出來的……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是讓知識選擇孩子,還是孩子選擇知識?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漠視孩子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優勢中心”,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7 # 蒼茫雲海間531

    有個誤區必須注意:1、米國中學不公佈成績排名,但是大多數卻搞隱蔽的排名,即按照每10%分級,排列成績所處的百分比,學生和家長一目瞭然地知道自家所處的位置。2、米國大多數大學成績競爭白熱化,因為米國大學有嚴格的淘汰制。

  • 8 # 寧跟明白人吵架

    就這麼跟你說吧,從古至今,所有能推動歷史發展的巨人,沒有一個是不刻苦努力的。玩,素質教育,快樂教育都是安慰沒有讀書天賦的庸人的,當個快樂的傻子吧,你的生活早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跟前任感情裡您最後悔的第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