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一搜索自閉症,蹦出來的詞竟然都是天才、神的孩子、寵兒、居然沒有人正視這是一種病!表妹前幾日被查處自閉症,全家抱著她哭,可我給同學說的時候,他居然說:你真幸運,有個這麼聰明的妹妹。這種認知究竟對嗎?是對自閉症患者的保護,還是一種傷害?
7
回覆列表
  • 1 # vumf羨

    我兒子初定自閉症,但叫他名字有時有目光接觸,也和他弟弟玩,和他弟弟一起看手機。他三歲了,不會說話,會騎單車,但不會拐彎,對待人的態度有些淡漠。我真的很崩潰,因為他們是同卵雙胞胎,他弟弟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還算正常,愁死我了。做康復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 2 # 抑鬱的女青年

    這些冠以浪漫化的人一定是不知道自閉症的痛苦,就像很多人覺得抑鬱症很酷。

    我沒有重度抑鬱之前也是曉得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個人認為,沒有經歷就沒有發言權,畢竟有些不理解的話說出來,對於患者也是一種傷害。

  • 3 # 超哥聊家庭心理

    這跟一些媒體的誇大宣傳很有關聯。只有找到一些個別的、特殊的自閉症孩子,一些活動才會更有意義,而這些反而當成了宣傳的噱頭。要知道,更多的自閉症兒童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神童”特長。在臺灣,這一類兒童稱之為“學者症候群”,其實佔比也就1/10而已。希望各位媒體、自媒體朋友在宣傳的時候一定要客觀。

  • 4 # 鹿媽說育兒

    關於這種看法,只是社會大眾對自閉症孩子的一種誤解,歸根到底還是對自閉症孩子的瞭解不夠。

    兒童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它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由此可見,一大半自閉症患兒的智力都是偏低的,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終身都需要人看護。只有少部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隻有極其個別的自閉症患兒是屬於智力超常,在某方面特別有天賦的。

    自閉症患者是無法治癒的,他們終身都需要做康復訓練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個自閉症孩子,這無疑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這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需要家長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也需要家長做好終身干預的心理準備。

  • 5 # 孤獨行者Noodle

    題主的問題的確很讓人痛心,人們通常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這個稱呼就會給人這麼個印象,而很多關於自閉症的影視作品,包括紀錄片性質的,往往只會美化那些自閉症超長的“天才”方面,能被記錄下來的往往也是那些恢復的比較好功能高的,要知道這些所謂“天才”在自閉症者當中和我們常人一樣,都是鳳毛麟角,他們中更多的是智力低下的,對於這些媒體不屑於宣傳,人們更會遠離他們,最多也不過是給予廉價的憐憫而已。

    自閉症者目前在國內最需要的是最基本的尊重,對他們這些“人”的尊重,這些尊重不止需要來自大眾,更需要來自他們的親人,他們不是見不得人的負擔,不是累贅,他們只是和我們溝通方式成長模式不同而已,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和包容。去理解和感受他們,你就會知道,他們不是星星的孩子,他們是世界上最純淨的一群人,純真、坦誠、沒有心眼兒,不加掩飾,毫無害人之心,那才是他們的真正浪漫之處。

  • 6 # 冬夏為伍

    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

    精神發育遲滯

    ,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以上來自百度

    從最後一句能明顯看出“在某面具有較好的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只佔1/4,那麼天才、神的寵兒這些稱號氾濫顯然是針對一小部分自閉症患者。

    把自閉症過度浪漫化會導致一些缺乏對自閉症認識的吃瓜群眾忽視自閉症的危害,從而導致3/4自閉症患者得不到來自社會的幫助。

    但事情有兩面性,自閉症患者需要的是關愛,浪漫化這一現象可以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排斥。

    不過我不太認同浪漫化這一行為,人們需要對自閉症有正確的認識,過、度、浪漫化的弊大於利甚至無利。浪漫化的結果就是像那位同學一樣。對自閉症人質模糊甚至嚴重錯誤。自閉症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它造成無數個家庭痛苦,過度浪漫化自閉症對自閉症患者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

  • 7 # 讀來讀往

    對自閉症孩子的浪漫抒情,無益於社會對自閉症孩子的關注與關心。

    《星星上的人》是一本講述自閉症治療故事的小說。

    我很不喜歡這樣的抒情,自閉症兒童即便是十足的天才,也掩蓋不了他給整個家庭帶來的傷痛和負擔。

    他們不知道自閉症孩子和其家長有多苦。自閉症就目前醫療技術而言是無法治癒的。他們有天才也是極少數而已。

    要知道有個自閉症孩子有多苦,可以看一看《摘星星的男孩》這本書,它是一位自閉症孩子家長寫的書,可信度很高。作者約翰•威廉姆斯系英華人,做過很多工作,從雞肉加工場的車間工人到市區某公司的平面設計師,還斷斷續續地當了12年的喜劇演員。起初,威廉姆斯將自己陪伴兒子成長的事寫在部落格上,不想,引來眾多讀者關注,於是,彙集出版。

    威廉姆斯寫道:“我記得數年後的一次約診,我們被問及這孩子有沒有變得‘行為明智’了。他媽媽回答說已經好多了,他打人的時候少了很多。醫生隨即指出,我們到診室才10分鐘他已經打了他媽媽七下了。”

    其實,最讓人崩潰的,不是自閉症兒童行為的多麼不可理喻,也不是家長數十倍甚至百倍的辛苦,而是看不到希望,生活如同跌進無休無止的黑洞。作者寫道:“這孩子每天以同等水準接連不斷地使我為難、驚詫、沮喪和困惑。事情一直如此。”就連給孩子剪指甲、理髮,都讓他如臨大敵。因為會咬人,他兒子遭受一連串排斥:家庭看護、託兒所、課外俱樂部、主流學校,甚至特別學校,無不拒之門外。

    “現在想來,我從未像這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年那麼想哭。不知何故,我的心思溜走了,我不想去面對當時的現實。”威廉姆斯作如是雲。他雖堅強,但也患上了精神病——躁狂抑鬱性精神病,被送進精神病醫院。他出院後,“雙方都經受了不可承受的悲慼”,妻子跟他離了婚,從此他獨自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還有人總說:愛是治癒一切的妙藥良方。小說《星星上的人》中治療自閉症的和諧營的營歌就唱道:“愛是治癒一切的妙藥良方”。有愛,就能治癒自閉症了嗎?簡直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胡扯。自閉症兒童亦有過人之處,就能與其病態扯平了嗎?

    將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稱作星星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一個浪漫的抒情。

  • 8 # 叨客豐

    自閉症一點也不浪漫,它帶給家庭的是毀滅性的打擊。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自閉症的兒童國家會負擔起所有的治療及善後。在中國連個正規的治療機構都沒有,只有幾個民間機構做著不正規的所謂治療。低功能自閉症的孩子的預後特別不好。請大家同情這些家庭及給予我們能給予的幫助。每年四月四號是世界自閉症日,我都會去各種拍賣會去購買自閉症孩子的畫,不是因為他們畫的有多好,這是一種捐款和讓大家知道自閉症的方法。

  • 9 # 一罐歡樂逗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

    如今自閉症被過度浪漫化,我覺得這和最初媒體宣傳的時候有直接的關係。真心希望媒體在宣傳的時候不要再千篇一律的“數學天才”“畫畫天才”“音樂天才”……導致給人的印象是一提到自閉症都覺得有某種無師自通的特異功能似的。不否認自閉症群體中確實有智商超群的孩子。但你真正進入到一個自閉症康復機構,真的沒有那麼浪漫,所謂的“天才”只佔了很小很小的比例,多數的孩子能力是欠缺的,要持續不斷的干預。媒體的宣傳是暖心的,但過度浪漫化只會掩蓋、忽略掉自閉症患者融入社會存在的重重障礙和阻力。

    最後引用一位特教老師的話“我反對所有將自閉症兒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為。他們不是來自外星的孩子,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人,而且是弱化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小米手機系統廣告很多是真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