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坦能堡戰役中,俄軍參戰人數幾乎是德軍的兩倍,為何還會慘敗?
35
回覆列表
  • 1 # 海上之狐

    兩個原因,第一是俄軍兩個集團軍在地形上被一個大湖隔開,戰術上處於正好不能相互支援的態勢,第二,俄軍糟糕的無線電和通訊聯絡

    ,興登堡喝魯登道夫固然有運氣因素,但德軍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抓住戰機各個擊破體現了魯登道夫高超的指揮水平和德軍優秀的戰鬥力

  • 2 # 軍武小咖

    坦能堡戰役是一戰時期東線戰場至關重要的一次戰役,如果德國輸掉了坦能堡戰役,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可能會提前幾年結束。在德國完成統一之後,法國和俄國都對德國虎視眈眈,由於法國和俄國夾在德國的中間,德國制定了先集中兵力攻滅法國,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俄國的作戰計劃。這一作戰計劃考慮到了俄國地大物博,交通條件比較落後,不能在短期內集合兵力攻擊德國的弱點。

    法國和俄國在戰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一戰爆發前,法國和俄國就達成了一致,只要德國對法國發動進攻,俄國就趁機對德國發動攻擊,減少法國在西線的壓力。由於俄國的經濟條件比較差,軍隊數量又比較多,一戰前俄國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並不強,裝備情況也相對落後。但是德國為了集中力量對付法國,在一戰爆發前將主力部隊都部署在了西線,東線的德軍數量還不到俄軍的一半。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國先後對俄國和法國宣戰,德軍從西線對法國發動了進攻。俄國按照之前的約定,對東線的德國軍隊發動突然襲擊。俄國的突然進攻打破了德國的部署,為了避免德軍東線失守,小毛奇調遣了部分西線部隊支援東線,並且啟用了退役的德軍名將興登堡作為指揮官。由於德軍需要同時應付東西兩線作戰,參加坦能堡戰役的德軍只有20多萬人,而參加坦能堡戰役的俄軍超過40萬人。

    德國軍隊和俄國軍隊相比之下,德軍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劣勢,但是德軍的單兵素質更高,德軍的單兵裝備也更強。而且德國擁有一群優秀的將領,他們的指揮能力要高於俄國將領。在坦能堡戰役中,德華人依靠著質量彌補了數量的不足,打贏了這場關係到東線成敗的戰役。在坦能堡戰役結束後,東線戰場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一直到了沙俄被十月革命推翻,蘇聯和德國簽訂條約停戰,東線的戰事才告一段落。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坦能堡戰役又被稱作坦嫩貝格戰役,是一次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上的重要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德軍以不到20萬人的軍隊,擊敗了人數幾乎兩倍於己方的俄軍。

    (坦能堡戰役中的德軍)

    那麼,俄軍明明有著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什麼還會大敗而歸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俄軍的情報出了問題。相當於是不斷給德軍輸送情報。這是怎麼回事呢?

    德軍對於歐洲地區的大戰,是早早就做好戰爭計劃了的。在20世紀末期,德軍元帥施裡芬,就曾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制定出了一套應付兩線作戰的“施裡芬計劃”。

    施裡芬計劃在經過無數次修改後,最終在1906年完成定稿。

    在施裡芬眼中,同老冤家法國的對決,是這場戰爭的重中之重。只要德軍能夠利用炮火掩護步兵衝鋒,就能在短期之內攻下法國。

    當然了,這也意味著西線需要投入超大規模的軍隊數量。施裡芬最初將西線的部隊定在了80個師,同時還劃分為左右兩翼軍隊。其中左翼負責佯攻誘敵,而大部隊右翼則負責從各個方向突入法國,合圍巴黎。

    至於東線的俄國,施裡芬只安排了10個師左右的部隊。這並不是說施裡芬盲目看輕俄國。事實上,經過日俄戰爭後,施裡芬還專門對俄國軍隊進行了嚴密的分析。不過最終他認為,俄國的土地過於寬廣,戰爭動員機制已經跟不上時代。再加上破舊的鐵路網路等因素,都會使得俄國的戰爭反應速度大大降低。

    這也就意味著,俄國至少需要6-8周,才能夠完成大軍的集結,並對德國發起進攻。而到那個時候,西線的戰爭早就結束了。

    (施裡芬舊照)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兩天之後,德國又向法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了。

    一戰爆發時,施裡芬元帥已然去世。負責戰略的總參謀長是性格軟弱的小毛奇。小毛奇雖然心中對施裡芬的計劃不太認同,但卻沒有膽量提出質疑。不過,小毛奇還是修補了一些計劃之中他認為的漏洞。比如他在西線右翼的王牌部隊中,抽調出了幾十萬人,補充到了西線左翼軍隊和東線的軍隊中。

    從戰爭最初的情況來看,小毛奇的做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施裡芬計劃將一切都佈置得很好。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針對研究的物件,其實是1906年的法俄。而在八年的時間裡,法俄兩國早已今非昔比。

    尤其是俄國的集結能力,更是被施裡芬嚴重低估。

    本來施裡芬計劃中認定俄國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來集結軍隊,但實際上俄國在收到法國的警報後,他們集結60多萬軍隊,才只用了十天。

    1914年8月17日,俄軍派出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的40萬部隊,對東線的德國軍隊發起了攻擊。德華人沒有預料到俄軍會來得這麼快,一時之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得不向後敗退。而俄國軍隊也很快攻入了東普魯士境內。

    (斐迪南大公遇刺)

    不過,興許是對手的窩囊表現,讓俄軍有些沾沾自喜。俄國兩個集團軍在使用電臺發報時,竟然使用了最初級的密碼加密。這等於是將自己的作戰計劃,完全暴露在了德軍的眼中。

    並且相比起東線德軍的指揮官,德國著名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來說,俄國兩個集團軍指揮官萊寧坎普夫和薩姆索諾夫,實在是有些不和諧。甚至在日俄戰爭中,這兩位指揮官還因為意見不合,當場大打出手。

    而最為致命的是,俄國軍隊的集結速度雖然已經得到了極大提升。但他們的鐵路網路等設施,確實已經太過時了。這也就意味著,俄國兩個集團軍是在後勤物資沒有保障,軍隊動員都沒有完成的情況下,貿然向德國發起的進攻。而這個原因,最終成為了戰場上的勝負手。

    在初期作戰失敗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並沒有慌亂。他們在竊取到俄軍“補給車隊未到,暫停攻擊兩天”的電報之後,迅速制定了一套對應的作戰方案。

    德軍以少量軍隊牽制俄第1集團軍的大部隊,同時利用兩位指揮官缺乏協調性的這一點,讓大部隊在俄第2集團軍周圍佈置了一個口袋。再加上俄軍電報的不斷洩露,德軍對俄國的動向、兵力的佈置瞭如指掌。

    之後,俄第2集團軍孤軍深入,很快遭到了德軍合圍。薩姆索諾夫自殺身亡,俄國十多萬士兵被殲滅和俘虜。而對於俄第2集團軍的遭遇,萊寧坎普夫竟然完全不知情。

    1914年9月7日,興登堡下令對俄第1集團軍發起全線進攻。萊寧坎普夫最終率領大部隊突圍成功,但依然損失慘重。

    這場戰役,成為了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也報了德國幾百年前,在坦能堡敗於俄國的一箭之仇。

    (參考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 4 # X影劇

    由於封建專制的限制和經濟的滯後發展,俄國的兵員素質極差,都是臨時徵召來的,缺乏訓練。

    而且缺乏技術兵器,作戰時指揮不當,最後在坦能堡被德軍全殲。另一個方面是因為國內的紅色力量崛起,國內發生動亂,無暇顧及對外的戰鬥,當然,德軍實力強大也是一個原因。所以說,一系列因素導致了俄軍的失敗。

  • 5 # 歷史扒糞機

    坦能堡戰役說句實在話是興登堡做夢撿錢之舉。戰後吹噓他退休之後,以戰略策劃為癖好,為沙俄的入侵行動早做打算。勘察馬祖湖地區的沼澤地形地物,謀劃設計最終夢想成真的吞噬俄羅斯人的陷阱,即坦能堡戰役。

    1914年德國的戰爭計劃是東守西攻,總參謀長小毛奇指示駐東普魯士的第8集團軍司令普里特維茨任務是防守,等待西線結束戰事後再回師對俄軍反戈一擊。當8月17日俄第一軍團越過邊境線時,他擅作主張,於20日以7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在貢比嫩向俄軍發起正面攻擊,雖左右兩翼獲勝,但中央德軍受到重創。當晚上聞知俄第二軍團在南邊進入東普魯士時,普里特維茨焦慮之下決定全軍撤退過維斯瓦河,同時同意參謀呂納特和霍夫曼的建議,從北部調回三個師加強朔爾茨的第20軍,其餘部隊後撤脫離與俄第一軍團接觸,再對俄第二軍團左側或西側發動攻擊,以爭取時間和空間。

    當小毛奇聞知普里特維茨準備退過維斯瓦河訊息後,當即於22日用電報罷免他和參謀長瓦德西職務,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接替。23日魯登道夫聽取霍夫曼的意見後認為計劃可行。24日在得知俄第一軍團並未追擊後決定貝洛的第1後備軍加速撤退,以便攻擊俄第二軍團右側。25日在截獲俄軍明碼電報俄第一軍團將攻向柯尼斯堡後,他更以1個騎兵師掩護欺敵,讓馬肯森的第17軍也投入南部的攻擊行動。

    8月26日貝洛的後備第1軍、馬肯森的第17軍與俄軍右翼發生遭遇戰,俄軍慌亂中部分人員溺斃於玻紹湖,但大部逃脫。27日法蘭索瓦的第1軍在烏斯道附近向俄軍左翼猛烈炮擊,俄軍承受不住炮火攻擊,在德步兵衝擊前即敗退而逃。法蘭索瓦下令追擊,希求截斷俄軍中央部分的後方,但醒過神來的俄軍一陣反擊,讓他向南邊的索爾道迴轉。

    同日俄第二軍團司令薩姆索諾夫明知自己右翼已敗逃左翼受到威脅,仍命令中央俄軍向北攻擊意圖挽救局面。雖俄軍攻破當面索爾茨第20軍數處陣地,自身也疲勞過甚,糧食缺乏下導致軍心渙散而後撤。28日薩姆索洛夫獨自走進森林深處自殺。

    29日法蘭索瓦第1軍在中央俄軍後方設立阻攔線,俄軍未能衝破德軍封鎖,在飢餓困頓下9.2萬人向德軍投降。

    坦能堡的失敗俄軍首先在於計劃的洩露,兩路俄軍入襲本在德華人的算計中,更何況用明碼暴露自己的企圖。而計劃的執行更是倉促,尤其是第二軍團路程遙遠,補給缺乏,甚至進軍三天軍隊就斷糧,餓著肚子如何打仗。在遭受德軍攻擊後,雖右翼有所損失,如中央、左翼俄軍及時實施撤退第二軍團也將大部儲存。薩姆索洛夫的進攻令雖小有成效,結果卻是軍隊缺糧恐慌下的潰逃,自己意志喪失丟棄全軍而自殺。

    德軍的勝利在於快速集結優勢兵力,將領們能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像呂納特、霍夫曼能據理力爭,法蘭索瓦進攻中從實際出發不聽從魯登道夫命令等等。

  • 6 # 大獅

    若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場大型戰役,就不得不提東線戰場的坦能堡戰役,這場戰役雖然沒有索姆河、凡爾登打的慘烈,但卻是一戰中至關重要的戰役。

    東線有戰事

    一戰時有東西兩條戰線,在西線戰場,德軍和英法聯軍正在忘我廝殺;在東線,德軍、奧軍和俄軍在對幹。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為了得到更多的領地以報殺子之仇為名向塞爾維亞宣戰。

    德皇威廉二世企圖稱霸歐洲,他等著這場戰爭等的已經很久了。至於理由,德皇可以拿出一萬條開戰的理由,雖然這些理由都很荒謬,但我就是想打,你奈我何?在德皇的諸多理由當中,一個必須要揍俄國的理由是這樣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企圖從奧匈帝國手中奪取加里西亞,又妄圖從土耳其手裡奪取黑海海峽和君士坦丁堡,這些都是德國的朋友,誰欺負我的朋友,我就打誰!就這樣,在這些荒謬的理由之下,東線戰場戰火紛飛,硝煙瀰漫。

    致命的錯誤

    1914年8月,俄軍率先動手,他們氣勢洶洶的兵分兩路殺將而來,一路直撲西北面的東普魯士;另一路攻入奧匈帝國境內的加利西亞。俄第1集團軍和俄第2集團軍計劃使用南北合圍的戰術殲滅東普魯士的德國守軍。

    17日,俄第1集團軍跨越邊界。三天後,俄第1集團軍對德軍發起猛攻,德軍沒有意識到俄軍來的這麼快,打的這麼猛,因此敗退後撤。與此同時,俄第2集團軍趁勢從南面進入了東普魯士境內。旋即與東普魯士守軍發生大戰。

    俄軍開頭打的不錯,不但打了德華人一個措手不及,還痛揍對方一通。俄國將領沾沾自喜,認為俄華人在東線的戰爭贏定了。但這個幻想很快就被事實擊碎,俄華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使得德華人逆轉戰局,讓俄軍損失慘重。

    也許俄華人興奮過頭,指揮部所使用的電臺竟然全部沒有加密,而直接使用明碼發報。俄第1集團軍司令萊寧坎普夫發給第2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的電報被德華人輕鬆截獲。連德華人都想不到,這種戰場上低階的錯誤,竟然發生在兩個集團軍司令的身上。

    俄軍的部署和意圖很快由作戰參謀埃裡希·魯登道夫送到了德軍東方戰線第八軍司令官興登堡的手中。興登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難道是真的嗎?俄國佬難道瘋了嗎?竟然用明碼發報哦。莫非是伏特加喝多了?

    電報紙上赫然寫著“由於補給車隊未到,眼下無法協同作戰,建議暫停攻擊兩天。”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興奮不已,立即招來全體作戰參謀,商議如何痛打俄國佬。

    事實正如電報所寫,過於冒進的俄國第1集團軍出現了後勤供應問題,萊寧坎普夫為了協調行動,把暫停攻擊的計劃通報給薩姆索諾夫。

    德華人的機會來了

    除了俄華人的作戰計劃讓德華人看光外,興登堡還分析了俄第1集團軍司令萊寧坎普夫與第2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的關係,雖然兩人是身處一個體系,但因為日俄戰爭時發生的事情,使得兩人關係十分惡劣。奉天會戰後,兩人因為俄軍戰敗而相互指責,並且當場扭打起來。

    興登堡認為兩人在作戰方面很難協調,沙皇尼古拉二世顯然用錯了人。

    興登堡與參謀部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計劃核心是:以一個騎兵師以及少量民防軍迷惑、牽制俄軍第1集團軍的 24個師。將德軍主力迅速南調,運動至俄軍第2集團軍兩翼,全力對付南路的薩姆索諾夫所部,力求全殲該敵;而後揮師向北,集中力量痛擊萊寧坎普夫所部。

    作戰計劃制定後,德軍向波蘭急速開進,分別集結於坦能堡地區西南方和東南方,其中9個師是秘密而來。 而此時的俄軍卻因後勤供不上而飢餓交加,無法持續性作戰。另外,興登堡猜的一點不錯,因為俄統帥之間的矛盾,致使兩個集團軍協同性非常差,兩軍結合部竟然留出一百多公里的空隙地帶。

    決戰坦能堡

    25日這一天,俄軍兩份明碼電報再次被德軍截獲。這一次,是俄第2集團軍發出的,電報詳細講明第2集團軍的作戰計劃和各軍位置。看完電報後,興登堡已經知道戰爭結局了,俄華人註定要接受戰敗的事實。

    興登堡命令德軍加快行動,各部必須提前到達指定作戰位置。僅一天時間,既26日,德軍完成了全部戰役部署,專等第2集團軍薩姆索諾夫往口袋裡鑽。 結果,薩姆索諾夫真的一頭紮了進來。還沒等他搞明白狀況,德軍便發起進攻,迅速切斷俄第2集團軍退路,併合圍俄第2集團軍。

    經過四天激戰,30日中午,俄第2集團軍舉白旗投降。此役,俄軍陣亡、失蹤達到3萬餘人,9萬2千人被俘。薩姆索諾夫騎馬逃走後被德軍追兵追上,為了保持軍人尊嚴,他舉槍自決。至此,俄第2集團軍被全殲。

    令人可發一笑的是,在坦能堡戰役的整個過程中,萊寧坎普夫的第1集團軍竟然沒有反應。對第2集團軍全殲以及薩姆索諾夫自殺的事一概不知。興登堡抓住時機,命令在萊寧坎普夫還沒有搞清狀況之前發起進攻。

    1914年9月7日,德軍發起全線進攻。興登堡下令將俄軍第1集團軍趕到馬蘇裡湖沼澤地帶,讓在沼澤來對付俄國佬。萊寧坎普夫不想重蹈薩姆索諾夫的覆轍,他不惜用兩個師的代價換取第1集團軍的主力,他留下兩個師的掩護,而後全線撤退,雖然這兩個師幾乎被全殲,但第1集團軍大部份士兵得以逃脫。

    5天后,俄國軍隊全部被趕出了東普魯士。德軍緊緊追趕,俄軍一路丟盔棄甲,總算狼狽撤退到本國境內。這場戰役讓俄軍損失了12萬人和大量的武器裝備。對於俄華人來說這場戰役絕對可以用慘敗來形容,明明自己的人數是德華人的兩倍,卻被人揍得如此狼狽。

    500年前,德華人曾在坦能堡被俄華人擊敗。500年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扳回一局。這場戰役也使得他們成為民族英雄。至此,德軍成為東線戰場上最大的勝利者。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雖然,東線戰場上俄軍表現不佳,但西南方面的俄軍進展順利。俄軍打敗了南加利西亞的奧地利軍隊。此刻西線戰事愈演愈烈,奧軍已無力派兵增援東線。

  • 7 # 金三角光電

    在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不少見,可是像坦能堡戰役這樣,雙方兵力懸殊,裝備差距過大的戰役可以說是很少見的了,而且最讓人費解的是,在雙方兵力差距特別大的情況下,蘇聯軍隊居然還輸給了德軍,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佔據優勢的俄軍輸給德軍呢?今天我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二戰時期的蘇聯的人口,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衰減的最快的一次了,這與二戰的爆發有些絕對的關係,當時為了戰爭蘇聯基本上全民皆兵了,基本上所有的年輕男性都去當兵了,而且由於戰爭來臨的太快,大多數士兵並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就上戰場了,因此這也導致了蘇聯軍隊傷亡慘重。

     還有就是俄軍的策略籌劃上過於的老套,完全沒有德軍那樣精湛的戰爭策略和戰術章法因此這也導致了坦能堡戰役,俄軍大敗德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哪幾句話觸及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