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白酒度數不一樣,這其中又有什麼奧秘嗎?
3
回覆列表
  • 1 # 迷路的小考拉

    1.技術角度的原因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最好的度數是在52°~54°之間,此時的酒口味最醇和。而眾所周知新釀造出來的原酒是不適宜直接喝的,除了要經過傳統的脫新期外還要再儲存數月至數年時間,陳化之後的原酒再經過勾調,度數就大致降低到了這個區間。這也是為什麼53°飛天茅臺、52°五糧液水晶瓶、54°國密董酒和水井坊成為經典的原因。

    2

    歷史遺留和消費篩選

    茅臺是53°飛天茅臺最有名,五糧液是52°水晶瓶,董酒是54°國密,紅星二鍋頭是56°,喝得多,賣得好,廠家不會輕易打破歷史和消費者習慣去推廣一種新度數的產品。那麼歷史遺留和消費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個人認為大浪淘沙是原因之一,正是一代代釀酒人的研究和一代代酒民的篩選,最後才剩下這些不同香型不同品牌的常見度數的白酒。

    3

    香型和地域特點

    每種香型都有最適合它度數的上下限,市面上濃香型白酒跨度最大,度數可以從30°到70°,除了個別地方小廠的奇葩超低度白酒例如30°以下70°以上,濃香型白酒的低度化工藝非常成熟也是原因之一;大清香範疇如汾酒老白乾二鍋頭等一般在50~60°之間徘徊;五糧液等川酒六朵金花和貴州茅臺醬香等西南白酒,不論哪種香型多數都是以50°冒頭為主。

    4

    味蕾的適應能力

    聲音的音高沒有極限,超低音、海豚音、嘯叫,應有盡有,但人類的聽覺能夠辨認的聲音是有限的,大致在20~20000赫茲。味覺也一樣。一定要較真的話,以現在的技術工藝,釀造出從1°到100°的白酒都不是問題。但是度數低到只有幾度,哪怕低到像南韓燒酒日本清酒那樣,華人也適應不了,會認為無比“寡淡”,而度數真高到70°以上,人的身體也很難承受。

    5

    市場需求拉動

    歷史上蒸餾白酒的度數都是55~67°之間,這是蒸餾工藝造成的,濃厚純烈的高度酒也一直是好酒的標誌。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酒的社交屬性越發凸顯,很多不愛喝酒和酒量不大的人,也需要參與進來。因此,從80年代開始,低度酒越來越受歡迎,降度工藝也隨之進步。同時,低度酒是透過高度酒降度得來,技術有保證,所以紛紛選擇38°、45°等吉利又好記的數字,而不是34°、37°。

    綜上,中國白酒的度數就成了現在這個“掐頭去尾留中間”的狀態了。

  • 2 # 辣椒毒毒毒

    各個酒度的酒是都有的,但是52°的真正存在原因沒有解釋。看到還有位答主提到了茅臺這個52°好喝的問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

    52°酒的存在不是隨便定的,而是因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最好的度數就是在52°~54°,此時酒的口味最醇和。作為醬香典範的茅臺,由於釀酒工藝的原因酒釀出來後的度數並沒有像濃香型等其他香型度數在60°以上,而是在55°~58°。作為正宗的醬香酒釀出來後是不適宜直接喝的,除了要經過傳統的脫新期外還要再儲存3年左右,此時酒的度數大概就降低到53°左右。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見到酒的度數52°最多,為什麼有答主提到52°茅臺為什麼這麼好喝的原因了。另外說下白酒度數在46°以下的時候,水的味道就會比較明顯,這個時候就必須勾調了,單純加水就不行了(當然現在也沒哪個酒廠的酒是直接只加水降度的)。50°以上是高度酒,40°~50°中度酒,40°以下就是低度酒了。

  • 3 # 曹丹22

    歷史上蒸餾白酒的度數都是55~67°之間,這是蒸餾工藝造成的,濃厚純烈的高度酒也一直是好酒的標誌。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酒的社交屬性越發凸顯,很多不愛喝酒和酒量不大的人,也需要參與進來。因此,從80年代開始,低度酒越來越受歡迎,降度工藝也隨之進步。同時,低度酒是透過高度酒降度得來,技術有保證,所以紛紛選擇38°、45°等吉利又好記的數字,而不是34°、37°。其實,以現在的技術工藝,釀造出從1°到100°的白酒都不是問題。但是度數低到只有幾度,哪怕低到像南韓燒酒日本清酒那樣,華人也適應不了,會認為無比“寡淡”,而度數真高到70°以上,人的身體也很難承受。

  • 4 # 飄零99

    酒的度數不是隨便定的,比如52°酒的存在就不是隨便定的,而是因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最好的度數就是在52°~54°,此時酒的口味最醇和。作為醬香典範的茅臺,由於釀酒工藝的原因酒釀出來後的度數並沒有像濃香型等其他香型度數在60°以上,而是在55°~58°。作為正宗的醬香酒釀出來後是不適宜直接喝的,除了要經過傳統的脫新期外還要再儲存3年左右,此時酒的度數大概就降低到53°左右。

  • 5 # 生活simplify

    釀酒企業一個習慣的問題。因為市場上這幾種白酒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銷量也遙遙領先其他度數白酒,其間跨越低、中、高度白酒。

    現在市場有28度、29度、36度、38度、42°、45°、48度、53度、59度、68度等不同酒度的白酒。唯一沒有的是40度白酒。

    白酒40度是國家標準中的一個低度、高度的分水嶺。白酒酒度允許±1度的誤差。40度白酒以上和40度以下標準要求不同。若是出現誤差會導致標準不好界定。

  • 6 # 換日以西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第一就是釀酒工藝上,從技術角度來看,現代化學和生物學告訴我們,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最好的度數就是在52°~54°,而我們老祖宗雖然沒有那些高深的科學理論基礎和先進的裝置流水線等,卻也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用實踐經驗證明了,這幾種度數的酒最好喝。

    第二就是人民群眾和老百姓的選擇。地區差異不同,氣候不同,文化不同,甚至名族不同,堆酒的選擇就不同,歷史上由於釀酒工藝不成熟,各種度數的酒都有,但是,人民用自己的嘴,用自己的胃,做出了選擇。大家都愛喝的38,42,52等等就被保留下來了。

  • 7 # moving2017

    原因可能是一下幾點吧,一是人們長期養成的喝酒習慣吧,白酒發展了這麼多年,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幾個度數,已經成為一種情懷了吧,不想打破它;二是技術上的吧。經過一些調酒大師不斷的摸索,發現32度~54度之間,酒的口味正好,而52度~54度表現最為優秀,因為酒精只有在這個區域水分子才能和酒精分子結合的完美,此時的口味也最醇和。當然,有些高度白酒並不遵從這個標準,例如:二鍋頭、悶倒驢等。因為他們有著各自釀造工藝與各自香型的特點。三是就是人的生理結構的承受能力和酒本身的作用吧。喝酒就為了助興,度數太高,傷身體,喝不了一杯就趴下了。度數太低,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也不好喝。

  • 8 # 老酒醇香

    為什麼白酒的度數只定為38度,42度,52度,65度等幾個等級呢? 因為這幾個等級最適合人的生理要求,太低了沒有勁不好喝,太高了又會對人身體有害.所以國家就把標準定在38---65度之間,實際上現在新標準又有所降低,最高限在50度以內.

  • 9 # 漂飄12

    白酒的度數沒有固定的,什麼度數都有,雙溝珍寶坊更是首創自由勾兌,只是我們熟悉的酒是這幾個度數。不同地方,不同工藝,不同原料釀造出的酒,都有適合這款酒的最佳度數。迎駕二星是42℃三星非得是40.3℃,42℃的洋河藍色經典天之藍非常暢銷,52℃的天之藍很少人喝,再說醬香型的,你弄一低度的,誰喝?新推一款酒,首先會勾兌不同度數由評酒師點評,再小範圍品鑑,最後確定度數推出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曾讓天下老和尚找他論道,自己絕不會以皇帝的身份壓人。大家認為雍正的胸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