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客家鄉音
-
2 # 天晴愛睡覺
胸襟不是說出來的,歷史上的皇帝都喜歡惺惺作態,可是得罪他們的人哪個不是被九族誅殺。
所謂胸襟,大的可以裝得下天下,卻裝不住一句不順耳的話。
-
3 # 艙豐
評價雍正之前要了解雍正,戲說野史不足論,到臺灣省的故宮博物館去看看那裡的館藏———有雍正給他的弟子們的書信往來,他為佛教做了許多工作,據看到過人講雍正的修行見地,都十分了得。
-
4 # 螺尚德柳州螺螄粉
存在惺惺作態的嫌疑,拋開他的勤政為民不說,雍正應該算是一個多疑量不算大的帝王!從他的一些行為和處事風格來看,所謂的論道,也只是他的一種帝王之術,借這個事借宗教的嘴來製造輿論,收買民心!
-
5 # 江湖小曉生
雍正找天下老和尚坐禪論道,其實不是說他胸襟有多寬廣,而是他對自己的佛法十分自信。他認為自己已經參透了玄機,已經修成正果。
雍正對老百姓來說,可真的是菩薩了。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真正能夠想著老百姓,並且改革促進老百姓生活的,可能只有雍正這一個皇帝了。
別看什麼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這些皇帝看似雄才大略,可是那是人家的個人秀。他們是雄才大略了,苦的還不是老百姓?
所以說雍正在很多老百姓心目中,其實就是菩薩的化身。但是他在讀書人、官宦貴族們眼裡,卻成了十惡不赦之人。為什麼?因為雍正動了這幫人的乳酪。
攤丁入畝,雍正終結了兩千多年的人頭稅。現在大家對人頭稅可能不是很瞭解,所謂人頭稅,也就是按照人口來收稅。在雍正以前的兩千多年裡,所有皇帝管轄下的百姓們都是按照人口來交稅。
家裡有幾口人就要繳納幾口人的稅,他們不問你們家有多少收入,只看你家有幾口人。這麼一來農民們都不敢生孩子,畢竟家裡沒田沒地,生多了也養不活。
而有錢人就可以隨便生了,生多少也沒關係,因為他們家田多地多,只要把田租給窮人種,自己收租子就夠了。而且收稅標準依舊是按照人頭來。
從富人的角度來說,這實在是太合理了。可是從窮人的角度來看,這麼做一點也不合理。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少數王公貴族,掌握著天下十之七八的田產,但是他們卻只需要繳納很少的稅甚至不用交稅。多數窮苦百姓手裡只有天下十之二三的田產,卻需要繳納絕大多數稅收。
顯然這種收稅方式對窮人來說很不合理,但是自古以來的封建統治者,都不願意得罪貴族們,所以他們也就認了這種收稅方式。
康熙時期,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措施,也就是規定了一家幾個人收稅,再增加男丁,就不需要收稅了。這已經是比較大的進步了。
雍正就更狠了,直接徹底地進行了稅收改革,以攤丁入畝取代人頭稅。這項創舉,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都不敢做,雍正卻敢做。
稅收不再按照人口來收了,而是按照你家有多少田產來收。這麼一來窮人家田產少,自然就少收稅了,而富人家裡田產多,自然就要多收稅了。
為什麼雍正名聲不好?富人都是些什麼人?雍正這麼做,那就是幫助窮人把身翻,可是也徹徹底底地傷害到了富人們的利益。過去有錢人只需要按照人口交稅,他們家有一萬畝田也和同人口的窮人繳納一樣的稅收,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可是現在不行了,他們家有一萬畝田,就必須要按照一萬畝田的標準來收稅。而且雍正派人下去對土地重新進行了丈量核查,但凡有人不肯認領的土地,直接充公。
這就跟房產稅有點類似了,房哥房姐有幾百套房子,一旦要交稅的話,可能要把他們給搞死了。因此這幫有錢人恨透了雍正。
這幫有錢人都是誰呢?大概來自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滿族的那些貴族們,他們剛入關的時候大量圈地,佔了不少土地。
其次則是那些透過讀書考取功名後的貪官汙吏,他們靠不法手段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而田產又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所以他們也購置了大量田產。
再者就是地方上的土豪地主,這些人是地方上的有錢人,專門以剝削農民為己任。明朝來投降明朝,清朝來投降清朝,只要不鬥地主,他們都能好好活著,而且很滋潤。
雍正這麼做可是得罪了清朝最富有、最有權勢的那幫人,要是他不是皇帝,哪怕他是宰相也會被這幫人給搞下臺的。
正是因為雍正得罪了這麼一大幫人,在這幫人暗中唆使之下,各種侮辱雍正的謠言也就滿天飛了。
客觀看待雍正的作為,就能理解他的胸襟了。不用去崇拜什麼唐太宗、漢武帝,這些皇帝說到底,從來沒有為老百姓真正做過什麼。他們想著的是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江山,從而必須要籠絡大量貴族。
而貴族就是剝削老百姓的元兇,可是雍正敢於挑戰這幫貴族,這就是雍正了不起的地方。攤丁入畝實施以後,天下百姓們都可以放心生孩子了。
只要養得起,就往死裡養,因此華人口出現了第一個大爆炸時期。乾隆初年人口不過1億人左右,可是到了乾隆晚年,人口已經突破的3億人之多,光緒年間甚至突破了4億人。
而1830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億左右,由此可見,雍正攤丁入畝的政策,是中國成為人口大國的重要基礎。
一個寧可得罪權貴,也要給老百姓爭取權益的皇帝,他心裡到底在圖些什麼呢?我很難想象這件事會發生在封建時代。
總結:雍正請和尚論道,那是對自我修行的一種自信。天下修行有很多種,有人認為和尚坐在那裡唸佛打坐是修行,也有人認為正經工作從一而終地做一件事也是修行。
雍正的修行,就在於他敢做實事,不怕得罪人。真的修行者,就應該有一種造福蒼生的理念,這不是念佛就能解決的事情。
參考資料:《清史稿》
回覆列表
不信蒼生信鬼神的皇帝有什麼“胸襟"可談?無非是向鬼神乞求長生不老的愚蠢之舉。歷數史上迷信鬼神的皇帝都提前見閻王,中毒而亡,不得善終。
先不說雍正用不正當手段登上皇位,大興文字獄誅連九族殺人之多可見其惡毒,惡毒之人不配談“胸襟",有辱此詞。
為個人的皇權,用各種手段殘殺骨肉兄弟最多的也是雍正,甚至連自已的親兒子都不放過,簡直是禽獸不如。
為人處世,上至天子,下至小民都應以道德為標準,也就是天道。
逆天道而行的人,留下罵名,連子孫都受辱。這就是常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