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你做生意

    計提和結轉,屬於會計學裡面的專業詞語。

    通俗的講,就是把尚未發生但將要發生的支出計算出來列入費用,按規定的比率與規定的基數相乘計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比如,我是一個開飯館的,手下員工十人,每月平均工資3000.

    那麼,在工資這一項,每月計提就是30000元整。

    無論發生,還是沒發生,這筆錢是需要計算在裡面的。

    叫做“計提”。

    計提是一個經常性執行的操作。

    結轉,指的是某一個單位賬期,一般指的是期末結轉。

    指的是期末結賬時,將一個賬戶的餘額或者差額轉到另一個賬戶

    還是以開飯館為例:

    我是一個開飯館的,手下員工十人,每月平均工資3000.

    到了期末了,我的經營賬戶上面除卻工資以及其他開支之外,還有餘額200萬。

    這時候需要將該餘額轉入下一賬期的經營總賬戶

    這個過程,叫做結轉。結轉過程中,原始賬戶的餘額會沒有了,所有的錢都到新的賬戶裡面去了。

    結轉,是一個特殊的和時間有關的操作。

  • 2 # 張眼看財稅

    會計中的計提通常指的就是確認,或者記錄其增加的事項,例如企業的一臺裝置在使用期間需要定期計提累計折舊,就是定期確認累計折舊金額,即在憑證或者賬簿上記錄增加額;

    相應的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假定該裝置用於生產車間使用)

    而結轉就是對已經確認的金額記錄減少或者與原來的登記方向作相反的記錄。例如,上述的企業的固定資產即將報廢,需要做固定資產的清理,這個時候就需要將報廢之前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進行結轉。

    相應的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自產

    以上是有關資產的確認與結轉,對於負債、收入、費用是同樣的道理。同樣是上述例子,計提折舊的同時也計提了製造費用,即確認費用的增加,而如果結轉這部分製造費用的話就會結轉到生產成本里去,當然會繼續形成庫存商品,等到實現銷售時就確認營業成本了。

    再比如計提職工工資薪酬,在會計上叫計提應付職工薪酬,實質上是確認該項負債科目的增加,會計上表現為貸方記錄“應付職工薪酬”;等到實際發放工資時,再結轉,即確認該項負債的減少,也就是作與原來登記方向相反的會計分錄,即借方記錄“應付職工薪酬”。

    總之,一般計提就是確認某科目或者專案的增加,而結轉確認該科目的減少,至於是借貸哪個方向,取決於相關科目的性質。

  • 3 # 好照網APP

    首先咱們先來看一下概念:計提就是計算和提取,按規定的比率與基數相乘計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結轉指的是期末結轉時將某一賬戶的餘額或差額轉入另一賬戶,這裡會涉及兩個賬戶,前者是轉出賬戶,後者則是轉入賬戶,一般來說,結轉後,轉出賬戶沒有餘額。

    我們以工資為例:上月的工資當期沒有支付,但是已經發生了,那麼上月的工資就需要計提,然後在當期的利潤表中體現出來。下月實際支付工資的時候,再把計提的工資結轉回來。

    會計中的結轉有幾個意思,一個是利潤的結轉,一個是科目的歸集,還有一個是對過度科目的轉回。

    所以簡單來說,計提就是已經發生了,但是沒有支付的,先計入成本等科目的,而結轉就是已經發生或支付的,要轉入相關成本、費用、損益等科目的。這個只是簡單的說了一下,具體還是需要以新會計準則為準。

  • 4 # 不閒人

    會計上的“計提”是現代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區別“收付實現制”的重要體現!

    簡單來說計提就是按“權利與責任匹配”原則,對實際上已經產生但尚未發生現金收支、前期已發生現金收支但歸屬於當期的業務進行的會計處理。造成會計上需要計提的原因是會計分期的存在。

    舉例1:公司規定,本月工資於次月十日發放,那麼本月底在核算利潤時應該將本月應支付而未支付的工資記到支出裡,才能準確核算出本月利潤,但是本月確實沒有發放,那就先把該項費用計提出來衝減當期利潤,尚未支付就掛到“應付職工薪酬”上。這是最典型的“計提”操作。還有計提利息收支等。

    舉例2:公司購置辦公用裝置,並已付款,按會計準則應該先記到“固定資產”,並在後期使用中逐月攤銷其成本,即“計提折舊”,還有無形資產的攤銷等。

    再說“結轉”,結轉就是歸集、分配過程,即將平時分工記錄的收入、支出,以及各個生產環節的資料,在某一特定時點歸集到一起,以此計算當期的利潤或資產價值。

    舉例1:損益結轉到本年利潤,好比有兩個人,一個人只記收入,一個人只記支出,平時各管各的互不摻和,此外還有個叫“本年利潤”的傢伙,平日啥也不幹就是睡覺,到月底了,收支二位把各自記錄的資料一合計,就是“結”,賬本“轉”交給“本年利潤”,然後啟用新的空白賬本,開始下個月的收支資料記錄。而“本年利潤”收到賬本後,也不咋看,只把兩個合計數抄寫到公式裡,計算出本月的利潤。然後每月重複,只到年終,“本年利潤”把一年的利潤數進行彙總,連賬本轉給“利潤分配”,然後啟用新賬本。

    舉例2:生產成本的歸集、分配,這就好比養了兩個孩子,平時的奶粉、尿不溼等各種消耗都記在小本本上,月底合計一下,就是當月育兒總成本的歸集,然後再分配到各個娃身上,然後把合計數字抄到各個娃的小本本上,坐等長大後算賬!當然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是有的人比較容易接受。

  • 5 # 朝輝會計

    “計提”以“權責發生制”為理論基礎,以權利與義務發生時間為當期的標準,例如: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付賬款、應交稅費、應付職工薪酬都是“計提”也叫“應計”制。

    “結轉”一般指期末,將損益類賬戶結平、轉入“本年利潤”計算當期利潤!️️️

  • 6 # 黃鶴重出江湖

    計提,是考慮權責發生制,在還沒有發生業務時,先把應該發生的費用計提出來,然後等支付時一起性支付。

    結轉分好多種業務,常規就是將資料從一類科目結轉至那一些科目下,主要有損益結轉,成本結轉等

    以上業務都是常規業務,可以設定為規則交由系統執行

  • 7 # 智融聊管理

    記得在上學期間,老師講到計提和結轉時,同學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問老師,有些費用為什麼需要預提啊,直接計入成本費用不行嗎?而隨著對會計核算業務的理解,以及實際工作經驗的積累,對計提和結轉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實質上,會計中的計提和結轉,源於會計核算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也就是按照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解決收入和費用在哪個會計期間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原則,而不是以收到或付出來確認當期的成本和費用。

    一、舉例說明需要“計提”的會計處理。

    應該說,會計的計提是權責發生制區別於收付實現制的主要表現形式。

    例1,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購置了價值500萬元的機器裝置。按照準則的規定,這部分固定資產不能一次性計入到產品成本,而是需要逐漸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即透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式,將固定資產成本計入到產品成本。

    例2,原輔材料暫估入庫。企業當期購入原材料一批,因多種原因企業沒有付款,也沒有收到對方開具的發票,但本期耗用了該物料。為準確反映當期的成本費用,企業將採購的這部分物料辦理了暫估入庫,及時計入當期的原材料成本。

    例3,計提工資和附加費用。還有員工薪酬也是計提的性質,當期沒有支付的員工薪酬,需要在月末的時候預先計入的成本費用中,還有計提福利費、工會經費和教育經費等。

    在企業核算中,計提性質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計提貸款利息,無形資產攤銷、大額廣告費攤銷、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減值準備等,都是屬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根據業務的性質計入到當期的成本費用和損益當中。

    二、舉例說明需要“結轉”的會計處理。

    會計核算的結轉,是企業在核算中按不同的成本專案進行歸集和分配,以及計算經營結果的過程。以製造型企業為例:

    比如,某企業有兩個生產車間,其中甲車間生產加工製作A、B兩種產品,期末時企業將甲車間發生的全部費用歸集到甲車間,甲車間將歸集的各種原輔材料、包材、燃動費、工資及附加和車間費用等全部成本費用分別在A、B兩個產品進行分配,其分配的過程就是車間發生的成本費用結轉至A、B兩種產品的過程,進而計算出A、B兩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再將生產成本結轉至庫存商品。

    我們知道,企業核算的目的之一,是準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並透過“本年利潤”科目進行結轉和核算。比如,在會計期末,企業將營業收入結轉至本年利潤的貸方,將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結轉至本年科目的借方,最終計算出企業的盈虧。

    總之,會計中的“計提”和“結轉”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和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以及會計要素確認分期和計量的原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系統核算的過程。會計中的“計提”和“結轉”在企業的會計核算中被廣泛的應用。

    2021年2月25日

  • 8 # 小暢財稅課堂

    計提:顧名思義計算提取,記入相關成本;

    結轉:顧名思義轉入相關科目。

    一般計提與成本費用相關;結轉本身只是從一個科目轉到另一個科目。

    以計提舉例,如計提折舊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貸:累計折舊

    以結轉舉例,如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 9 # 財會視點

    在會計實務中,每月都會涉及到計提和結轉這兩項會計業務,對一般會計人員來說這是很平常的很簡單的會計處理,而對於會計初學者來說可能就不太好理解。

    一、計提。所謂計提,就是計算與提取,首先要按照規定的比例與規定的基數計算出一個金額出來,然後將此金額計入到某個會計科目裡,待以後支付出去,所以計提也是預提。

    會計上為什麼要進行計提?主要是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及執行法律法規的規定。

    會計實務中,計提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計提工資獎金。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借:製造費用

    借:銷售費用

    借:管理費用

    借:研發支出

    貸:應付職工薪酬

    (二)、計提稅金。會計分錄:

    借: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

    貸:應交教育費附加

    (三)、計提折舊。會計分錄:

    借:製造費用

    借:銷售費用

    借:管理費用

    借:研發支出

    貸:累計折舊

    (四)、計提利息。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

    (五)、計提減值準備。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貸:存貨跌價準備

    貸:固定資產跌價準備(等)

    (六)、計提公積金。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

    貸:法定盈餘公積

    (七)、計提股東分利。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

    貸:應付股利

    二、結轉。所謂結轉,就是將一個賬戶裡的發生額或餘額轉移到另一個賬戶裡。也就是說,對某一類經濟業務先在某個賬戶裡統一核算,如管理費用,然後彙總一併轉移到另一個賬戶裡,如本年利潤。結轉一般在期末進行,結轉後該賬戶一般無餘額。

    會計上為什麼要進行結轉?主要是為了核算每期的生產成本和財務成果。

    會計實務中,結轉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結轉完工產品成本。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二)、結轉製造費用。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三)、結轉收入。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四)、結轉銷售成本。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五)、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六)、結轉期間費用。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銷售費用

    貸:管理費用

    貸:財務費用

    (七)、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

    三、計提和結轉的關係。每期計提的成本費用金額都要結轉到當期的成本和利潤中去,而每期結轉的金額通常比計提的金額大,因為結轉的金額不僅包括當期計提的金額,還包括當期實際發生的金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對一教學和學校裡班課教學,哪種方式更能提升老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