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oger1299
-
2 # 九鬥學生心理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特地和朋友中任教高中英語的某位老師進行了溝通,有這樣幾種可能:
第一種情況:新高考的改革,加大了對英語閱讀、寫作、聽力、口語的綜合應用能力需求,對純語法、背誦單詞、完形填空這樣的題型要求在降低,所以老師在授課時減少零碎的知識點的輸入,大量時間用在鍛鍊孩子的綜合應用能力上,這會讓很多學生感覺到“很無助”,老師好像不認真講課了,專門在聽、說訓練,甚至還會和同學一起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而如果孩子能跟隨老師的節奏,從應試和實用的角度來說,都不會差。
第二種情況:老師的教學能力一般,甚至是非英文專業畢業的老師在從事英語教學工作(這在低年級小學階段學校可能會這樣安排,但是高中階段一般不會),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介入,和學校進行溝通交涉。
我們認為第一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孩子跟家長分享了自己英文老師的教學狀態時,家長不要立刻附和孩子,而是要認真的分析情況(孩子是不是在為某次考試的失利在找藉口?),如果真的是第二種情況,家長也應該先和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如果溝通無效再去找學校相關領導解決問題。
孩子的話我們要聽,但是要選擇性的聽,聽完之後要有自己的判斷,再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多方位的瞭解各種情況,然後再有所行動,才是真的幫孩子!
從老師方面來分析,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老師個人的能力問題,到底有能力的老師太少了,你可以這樣思考一下,學師範專業的人大部分在學生時代基本就屬於成績不拔尖的那一類學生,意味著根本沒有很熟練掌握學習方法的學生在當老師,如果就業後再沒有鑽研精神,能力就很成問題了。一個班能有兩科好老師就是燒高香。大部分老師是沒有能力只是經驗多,所以不要太迷信老師,對有能力有天賦的孩子要充分信任他自學能力比老師的教學能力強。很小部分是個人道德問題。從學生角度分析,可能是老師在講知識點,只不過不像初中那樣123的手把手的教,而學生根本沒有學會自我梳理和總結的方法,這就是學生能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