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在校內建設“家長學校”。探索“家長教育”之路的建設,特別是針對有問題傾向的學生家長,建立一對一的授課方案,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以定期講座、案例分析、現場模擬等形式授課,在監護人群中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 加強對“準父母”的教育培訓。從準備上崗的準父母抓起,讓準媽媽們和準爸爸們有充分的“生”和“育”並重的思想準備。“備育學院”培訓內容可以結合“備育”特殊階段,增加孕期和產後抑鬱和焦慮症的預防和康復、媽媽身心健康、嬰幼兒保健知識、預防接種疫苗常識和嬰幼兒心理學等。 加大財政投入和宣傳力度。建議編制家庭教育指導性檔案,將家庭教育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不斷加大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完善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支援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6
回覆列表
  • 1 # 三千筆墨畫傾城

    父母"持證上崗"很有必要,可以說正當時。

    1.父母總在教孩子,卻沒人教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7歲之前,孩子接受的教育主要來自家庭,因此父母育兒能力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起點高度。

    困境:第一胎按書養,第二胎按豬養,聽著是笑話,其實揭露了初為父母的無奈,沒有任何經驗,沒有其他途徑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只能從書上找答案。

    方法、意義:對新晉父母進行培訓,並且持續解答育兒問題,能極大填補對父母教育的缺失。父母育兒能力提升了,能有效協助學校教育,對孩子成長有1+1>2的效果。

    2.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不是學校。

    家長秉持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給孩子選好學校,找補習班,殊不知孩子的起點其實就是自己。

    困境:小孩有極強的模仿能力,父母的動作、言辭都會被孩子刻意模仿,形成習慣以後很難改變。有些父母自身習慣都有待商榷,還要樹立榜樣讓孩子學習,怎麼可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

    方法、意義:養育孩子前,父母最好有行為自覺,如果沒有,就去學習怎麼做合格的父母。用學到的正確方法養育下一代,給孩子一個好未來,給社會一個好孩子。

    3.孩子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共同努力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思維邏輯:孩子穿上校服進學校就和自己沒關係了,成績好壞全是學校的責任,回家後能監督寫作業的家長就是好家長!

    困境:父母的成長環境與孩子完全不同,30年前物質條件有限,溫飽都是問題,何談素質教育,爺爺奶奶為生計奔波勞累,無暇顧及孩子,並且教育父母的機構鳳毛麟角,直到目前還只是小眾市場,得不到普遍重視。

    這使當年的孩子長大以後由於沒有經驗只能借用老辦法教現在的孩子,把他們扔進學校,然後自己出去工作。幾十年了,普通家庭教育方法沒有任何改變,家庭深度參與學校教學是不可能的,家長表示沒時間。

    方法、意義:建立健全與學生成長階段相同步的家長培訓方案。父母的合格證不能一證到底,必須要求更新。學生小升初,對應的,父母也需要換證。

    孩子面對的問題變了,心理變了,環境變了,原來的方法已經失效了,所以要給父母一套新的育兒體系讓父母與學生成長同步,積極加入到學校教育中來,這樣才能有融洽的學校、學生、家庭的三角形關係,有利於營造學生良好的成長環境。

  • 2 # 小小Z11

    在當今社會,我認為“父母合格證”非常重要。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思維也要進步,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才能培養出更優質的孩子。傳統的父母經常:

    1、把孩子的學習視為一切。

    他們秉承這“學習好才是真的好”的觀念去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不會讓自己孩子做任何家務,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只是為了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專心學習。但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這個觀念顯然已經被淘汰了,知識固然重要,但現在最看重的是你的全面發展,而不是你有多少知識,父母也必須轉化這種觀念,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2、大量縮短孩子的娛樂時間

    要說最忙的,我覺得應該就是當今的小孩了,本該是該玩的年紀,卻承受了很多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在週六日,有各種各樣學不完的興趣班、培訓班,父母不管是不是最適合孩子,都要報上。因此,父母必須改變這種想法,其實報那麼多反而會適得其反,本應該感興趣的課程也會產生厭倦,也不會有更大的進步了。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看看他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根據實際去選擇,給孩子留出適當的娛樂時間,讓孩子快樂、無壓力的長大。

    3、甩手給長輩

    有些父母由於忙於工作,會把孩子交給長輩來照顧,長輩對於對於孩子那更是無限的溺愛。這些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難免會有一些性格缺陷,缺乏安全感。。他們認為只有掙更多的錢,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我覺得這完全是錯誤的,孩子還是需要和父母呆在一起,才會得到更好的成長。其實孩子有時候不需要最優質的生活,只需要父母簡簡單單的陪伴,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圖片來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QOONeo3和小米10 Pro誰更適合玩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