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武
-
2 # 就是那個1113
先說一下歷史上著名的水攻戰役
第一場:濰河之戰由韓信指揮
這場戰役發生在楚漢爭霸時期,對陣雙方分別是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以及項羽手下的大將龍且。雙方在濰水對陣,韓信連夜讓人裝了上萬個沙袋扔在江中,阻斷河水,隨後佯裝不敵,過河而走。龍且以為韓信浪得虛名,於是決定乘勝追擊。 誰知道走到河中間的時候,韓信突然下令讓上游計程車兵掘開阻塞濰河的沙囊,河水洶湧而來,龍且的大軍被打了個猝不及防。與此同時,岸上的韓信立刻調轉槍頭,趁機進攻這些被衝散軍士,龍且大敗,自己也被灌嬰殺死,韓信之名讓楚軍聞風喪膽。
第二場:樊城之戰 由關羽指揮
漢末三國時期,關羽獨自鎮守荊州,並在荊襄之地向曹操發起挑戰,一路所向披靡,讓曹操坐立不安,一度想要遷都。後來派出大將於禁前往樊城阻擊關羽,關羽被于禁擋住,一時間難有進展。 就在這時,關羽突然想到一計,派人掘開漢水大堤,一時間洪水滔天,平地水深數丈于禁等七軍盡皆被淹沒。關羽也因為這場關鍵之戰中水淹七軍,因此得以威震華夏,不過雖然計謀高超有效,但對於平民的傷害也極大,很多百姓因此而遭殃。
第三場:洺水之戰 李世民指揮
隋末唐初,天下除李唐之外,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劉黑闥便是其中之一。為統一全國,穩固新生的李唐政權,秦王李世民親自率軍出戰,企圖滅掉劉黑闥。 然而劉黑闥用兵如神,唐軍久戰不下,不得以之下,李世民決定用水攻之法。
-
3 # 風嬙遙度天際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火攻
赤壁之戰(周瑜燒曹操)
夷陵之戰(陸遜火燒劉備)
官渡之戰(火燒烏巢)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火燒陳友諒)
火牛陣(田單火燒燕軍)
水攻
濰河之戰(韓信水淹龍且)
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
洺水之戰(李世民水淹劉黑闥)
水淹鄢城(白起對楚軍)
水火無情,歷史上這樣運用大自然力量的戰例還很多,但是運用水火傷亡太大,容易傷及平民百姓,過於殘忍。
-
4 # 魚傲天空
我們的武聖關羽關雲長發動的水淹七軍戰役,是一場經典的水攻戰役,此戰展現了關羽優良的戰役戰術指揮能力,不僅斬殺龐德,而且逼降了五子良將於禁,威震天下。
中文名
-
5 # 揚楊劉
火攻:赤壁之戰,五萬孫劉聯軍用火攻擊敗曹操二十萬大軍,曹軍死傷過半,多為荊州降兵;夷陵之戰,東吳五萬兵馬擊敗劉備八萬精銳部隊,劉備僅以身免,蜀漢元氣大傷,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
水攻:水淹七軍,關羽率兵分別包圍了樊城和襄陽,猛攻樊城曹仁。曹操派兵救援。于禁嫉龐之功,移七軍轉屯城北罾口川。關羽趁機用水攻,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七支曹軍大多死傷或被俘,全軍覆沒。
-
6 #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期間,第一戰區和第五戰區能夠在黃河以南堅持到1944年沒有潰退,花園口的“以水代兵”還是有些作用的。大面積黃泛區的形成,使日軍機械化部隊無法沿平漢路大舉南下,轉而調兵增援華東戰場,華北成為戰略相持區,也為武漢會戰的戰役籌備爭取了時間。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
關於花園口決堤的動議和實施過程,之前已有專答,這次水攻大約消滅了日軍第14、第16師團的兩個聯隊,但是也讓豫皖蘇大面積受災,淹沒良田1900萬畝,造成480萬人無家可歸和大約89萬人死亡,華人民的犧牲是極其慘重的。同時也間接釀成了河南1942年的大饑荒,再次使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約300萬難民逃離河南背景離鄉。
本文重點回顧下這次水攻的籌劃過程和指揮人員,關於掘河拒敵,最早提出這個方案的是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他在1935年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中就曾經提出:“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增厚其防禦力”,當然,此時全面抗戰還沒有爆發,所以德華人的意見只能算“動議”,並沒有真正提到日程上來。
(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
1938年5月徐州會戰第二階段失利後,第五戰區主力向河南撤退,而日軍土肥原第14師團南渡黃河直撲豫東,意圖切斷李宗仁幾十萬大軍的西撤道路,當時在河南地區休整的機動部隊多達20萬人,軍委會遂集結重兵以薛嶽為第一兵團總司令圍殲第14師團,史稱“蘭封會戰”。結果由於桂永清(27軍軍長)、黃傑等將領的無能和怯戰,蘭封會戰再次失利,不僅沒幹掉土肥原,日軍大批援兵反而形成對國軍的追殺。
形勢驟然危急後,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都提出了放黃河之水以制敵的建議,連不懂軍事的陳果夫也致電蔣氏:“惟黃河南岸千里,頗不易守,大汛期間且恐敵以決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縣死守,則隨時皆可以水反攻制敵”。
(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姚琮)
軍委會政治部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也轉呈了炮兵第16團團長王若卿(後九戰區炮兵指揮官)的報告,建議在黑崗口決堤,同時附議的還有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姚琮、軍委會軍令部次長熊斌等人。
也就是說,當時國民政府的一批軍政大員都提出過“以水代兵”的建議,不過這事歷史責任太大,他們也只是建議而已,最後的決心當然得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來下。而具體的行動指揮,則要落實到河南所劃歸的第一戰區司令部,司令長官是由“參謀總長”轉任的湘軍元老程潛,戰區正副參謀長是晏勳甫和張胥,保定軍校第一期畢業的參謀長晏勳甫也是決堤的支持者,並且說服了頂頭上司程潛。
(程潛和參謀長)
1938年6月1日深夜,日軍前鋒迫近中牟,鄭州已危在旦夕,為避免軍隊在河南平原被日軍追殲,那位委員長終於批准了第一戰區關於炸開黃河堤壩以攔截日軍的動議,時間以6月5日0時為限。程潛則把任務下達給沿黃河駐防的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晉綏軍出身、曾經是閻錫山的左膀右臂)則命令第39軍軍長劉和鼎執行,原本黃河水利專家給出的決口地點是在中牟縣的趙口,但是第39軍的一個團挖了24小時仍然沒有成功。
劉和鼎和手下師長們經過會商,決定改在趙口以西40公里的花園口重新挖掘,此處為該軍新編第8師防區,由於此地黃河拐彎處,可使掘口後堤岸更容易被河水沖垮。現場直接指揮官是軍長劉和鼎以及新8師的一名團長熊先煜,技術指導是黃河水利委員會“堤修防段長”張國宏。
(陳果夫)
正是這個步兵團和民工共3000餘人整整挖了兩晝夜,到1938年6月9日上午8時,花園口黃河大堤的口子終於被挖開了,洶湧的黃河水奔騰而下。
關於這次水攻的戰果如何以及戰場利弊,幾十年來史學界爭論不休,筆者人微,也無法給出定論,只能提出兩點意見供參考,其一是這個鍋不能由某個人來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實曾是一批軍政大員的集體意見,而第20集團軍和第39軍僅僅是執行命令;其二正如張國宏的仰天大呼:“弱國的無奈之舉啊”!悲情抗戰,不忍細讀。
(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
-
7 # 一鑑觀
戰爭的使然性就是掠奪和保衛,目的都是勝利,但是結果卻有失敗和勝利之分。
所以,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手段和代價。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戰勝利又何況不是如此呢,太多青年埋骨青山,太多妻兒盼夫歸來。
無論哪種方式的作戰,都是為了勝利。
題主的問題歷史上水攻和火攻的戰役太多太多了,很多著名的將領都用過這些方式來打擊敵人。
目的是同樣的——為了勝利。無論是侵略者還是保衛者。
比如漢代大將軍韓信就用過,三國時期諸葛亮用的最多。
因為在藉助自然力量,比人力那是大太多了,可以瞬間做到改變戰場的局勢。
人類再厲害,很多時候也難以戰勝大自然,水火無情,便是如此。
舉例火攻案例
不用說太多,單單一個三國時期,水攻和火攻的案例舉不勝舉,太多了,尤其是火攻。
比如最著名的赤壁之戰,諸葛亮一把火燒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給東吳換來了幾十年的平安。
更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城、火燒上方谷等等。
天道輪迴,陸遜又是一把火燒了劉備聯營七百里,間接導致蜀國集團事先衰落。
水攻案例
建安二十四年,一代戰神關羽發揮了其很大的價值。
這一年,關羽一戰讓華夏震動,曹操都要考慮遷都。這邊是攻打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于禁七軍盡失,投降關羽。
很多人也會以為這場戰役有著羅貫中誇大的成分在裡邊,因為在《三國演義》裡邊,羅貫中很明顯,比較喜歡劉備這一方人馬。
但是這件事確實真的,不像溫酒斬華雄那樣是給關羽加功。
根據《三國志》記載: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三國志-于禁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這樣的案例依然太多,不再一一列舉。
結語: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想要的是勝利,不然侵略方肯定也不會發動戰爭。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和手段,火攻和水攻更是司空見慣的方式罷了。 -
8 # 二兩歷史
我是“醉觀滄海”,我來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
因為我比較喜歡三國時期,就舉幾個三國時期,經典的火攻和水攻的戰役。
【第一】火攻戰役1、三國:官渡之戰,指揮者:袁紹、曹操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的生死之戰,各自都把家底拿出來拼命了。袁紹集團,共計投入兵力約12萬人,曹操集團約3萬人,是一場敵我寡眾分明的戰役。在此次戰役中,曹操避開袁紹集團鋒芒,利用五千精騎兵突然襲擊袁紹糧草重地烏巢,利用火攻,燒燬了烏巢,斷了袁紹軍團的糧草。糧草沒了之後,袁紹集團自上而下,人心惶惶,最終被曹操集團打敗,由此曹操也創造了一個經典的以上勝多的著名案例。
2、三國:赤壁之戰,指揮者:曹操、諸葛亮、周瑜這是一場決定三國時期格局的戰爭,戰爭前曹操勢力鼎盛,一舉蕩平了北方,並意圖吞併劉蜀集團和孫吳集團。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孫劉集團聯合抗曹,在赤壁進行了生死之戰。在這場戰爭中,孫劉集團,利用戰船上的火攻,一舉打敗了曹操的水軍,並趁勢攻入陸地軍寨,追殺曹操,最後曹操倉皇而逃,並出現了註明的兵敗華容道的故事。這是一場經典的火攻戰役,以孫劉集團的勝利而結束,戰役結束之後,因為曹操集團損失慘重,一時間也未能再度南下攻打孫、劉兩部,屬於三家誰也吞併不了誰,最後就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三國:夷陵之戰,指揮者:劉備、陸遜劉備為給自己結拜兄弟關於報仇,親率大軍,攻打孫吳,起初也很順利,不過在孫吳集團任命陸遜為都督後,戰場的格局就發生了變化。最終,在與劉備對峙一年後,陸遜抓住機會,在夷陵地區來了個火燒連營,一舉擊敗了劉備的攻擊。此後,劉備抑鬱而終,託孤於白帝城。
【第二】水攻戰役1、三國:水淹七軍,指揮者:關羽、于禁這場戰役發生在,襄樊之戰中,實際魏、蜀、吳三方勢力,均參與其中,規模較大,持續了接近七個月。趕上當地雨季,曹魏方面並未準備過多船隻,加上漢水暴漲、山洪暴發,所以還沒打曹魏就失敗了。而關羽處,早就做好了抗洪的準備,乘著戰船,衝向了曹營,最終取得了勝利,並活捉了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可謂是巨大的勝利。也有演義說,是關羽決堤,採用的水攻,真實性就不得而知了。
2、三國:曹操水破冀州,指揮者:曹操曹操一直想拿下冀州,於是發動大軍攻打冀州,但冀州軍民齊心抗擊,就是不願意投降。最後,在謀士許攸的建議下,連夜挖溝渠,將漳河的水引來,水淹冀州,就這樣,終於攻打下了冀州。這便是曹操所指揮的,著名的“水破冀州”。
【第三】總結
三國時期,我認為是中國在戰爭中,運用計謀計策、陣法最多、最厲害的時期,經典戰役那舉不勝舉。所以,才有了上面提到的火攻中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水攻中的“水淹七軍”、“水破冀州”等這些經典戰役。
-
9 # 優秀說歷史
水攻有秦滅六國之戰中王賁攻滅魏國都城大梁的戰役 引黃河水灌大梁 城破 俘魏王
火攻有三國赤壁之戰 東吳周瑜火燒八十萬曹軍 火攻還有 三國烏巢之戰 曹操派兵火燒袁紹屯糧地烏巢 取得官渡之戰決斷性的勝利。
-
10 # 風須白
歷史上得水攻,火攻戰役非常多。水攻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關羽指揮發起的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就是一個。火攻同樣舉三國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由周瑜指揮。
水攻比較出名的還有,智伯水淹晉陽城,這場戰爭後來演變成韓趙魏分晉國開啟戰國時代。
火攻比較出名的還有田單的火牛陣,三國陸遜抗擊劉備的夷陵之戰
回覆列表
人工扒開黃河大堤以阻擋敵人進攻,這其實不是校長首創,而是當時許多人的共識,而且還都是所謂的有識之士。因為在當時的預想中,如果無法將日軍阻止在華北地區,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扒開黃河,製造黃泛區,讓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無法前進,從而達到掩護國軍的目的。只是這個計劃執行以後,並未起到相應的作用,至少是沒有達到預期。
但這種想法和做法並不是國軍第一個想出來的,而是早就有了。因為黃河歷史上曾經多次改道,有時候從天津一帶入海,有時候從山東,有時候從河北,有時候則會沖垮河堤,直接向東南流,經汴河,泗河或者潁河,渦河奪淮入海,而且多次出現過這種情況,在宋朝時期尤其頻繁。
1127年,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1128年,南宋為了阻止金軍南下,宋軍在今天的滑縣李固渡認為扒開黃河大堤,製造黃泛區,以水當兵,以阻止金軍。這次河水不再沿以前的河道,直接流向東南,而是經濮陽,東明,運城,鉅野,嘉祥,金鄉流入泗水,再由泗水奪淮入海,這就是黃河歷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道。
而且,這次改道之後,宋金雙方均無意堵塞決口,就讓黃河這樣氾濫成災。在四十年後,黃河再次在李固渡決口,並衝出一條新的河道,由李固渡經今天長垣東北,東明南,定陶西,曹縣南,虞城東北,碭山北,蕭縣北,至徐州與舊河道合流,於邳州東南匯入淮海。從此,黃河很長時間就這樣持續存在多條河道。
宋朝這樣幹過,金國在末期為了抵擋蒙古軍隊進攻,也這樣幹過,同樣是認為決堤,製造黃泛區。1232年,金哀宗從北京南逃到開封,以躲避蒙古軍隊的進攻,又從開封逃到歸德。蒙古兵臨城下之際,金人曾計劃在鳳池口扒開河堤,但是派出去的軍隊都被蒙古消滅了,沒有做成。
而蒙古人也聽說了這個辦法,因為水高於城,所以決定扒開河堤灌城。金國權衡以後決心決堤,蒙古也知道了扒開河堤會淹沒城池,所以在久攻不下之後,也決定決堤。沒想到蒙古人扒開河堤之後,因為城高,河水於是南下,繞道而去,沒有灌歸德,卻阻擋了蒙古軍隊。這樣,蒙古人等於自己給金華人工續命,讓金國又苟延殘喘了兩年。
兩年後,金國滅亡,南宋派兵北上,企圖與蒙古爭奪中原。這次倒不是宋軍人工扒開河堤了,而是蒙古人主動在開封以北的寸金澱扒開河堤,人工決堤,製造黃泛區,淹了宋軍。這次決堤之後,黃河再次向東南漫溢,先後奪泗水,奪潁河,奪渦河,最後匯入淮河,再奪淮入海。宋軍的北伐行動也因此而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