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度沒有破壞性,我覺得和魏晉名士崇尚的思想有關。魏晉時期的名士,大多是生性不羈,放達灑脫,不願受世俗禮法等條條框框的束縛。雖然他們崇尚個性解放,非湯武而薄周孔,在當時被認定為是背經叛道的人,但並非就代表他們敢於奮起反抗,與當局者做鬥爭。他們崇尚自然,遊樂山水,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他們喜歡談論老子、莊子學說,又好參悟佛理,這些就註定了他們淡泊寧靜、清心寡慾的性格,以及清靜無為、獨善其身的處事風格。
所以,魏晉名士不是起義鬥爭者,更不是奸賊強盜,而是有著高尚的情操和超然的胸懷。魏晉名士不拘禮節,卻不會去做奸佞險惡、雞鳴狗盜之事,而是時常約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雅集山林、坐而論道、彈琴下棋,修身養性。一個有著老莊的無為思想,以及有著良好修養的文人,又怎會有破壞性呢?
有些魏晉名士退隱山林,不在朝廷做官,只是看不慣官場黑暗,認清了司馬家族假道學的虛偽面目,不願與當權的統治者合作。比如魏晉名士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嵇康早年也有積極仕進的思想,他官至中散大夫。後來,他發現司馬昭結黨營私,培植勢力,有篡權奪位之心,他一介文人勢單力薄,又不能剷除奸佞。同時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總不能屈從歸附於司馬家族,充當篡權者的鷹犬吧!
既然無力改變現實,嵇康選擇了歸隱山林,與其他志趣相投的好友結成了“竹林七賢”,他倡導道家玄學,身心清淨,恬靜無慾。接受了老莊思想後的嵇康,“榮進之心日頹”,拒絕出仕,個性愈加瀟灑放達,不修邊幅,自由懶散。試想,這樣一個無為處世的人,縱然他有“非毀典謨”的言論,又怎麼會做出危害社會百姓的事呢?
有些魏晉名士是為了逃離政治鬥爭的漩渦,避禍退隱的。安身保命尚且不及,又怎會去惹是生非,招來殺身之禍呢?而且魏晉風度只在當時的文士間流行,並沒有影響到社會的各層各面。我們今天看魏晉時期的詩歌書法,都能感受到一種清新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流美自然,如陶淵明的田園詩清淨恬淡。所謂言為心聲,書為心畫,從魏晉名士的詩書中,我們能看到他們沖和恬淡的心境,毫無暴戾之氣,這種魏晉風度又怎會形成破壞力呢?
魏晉風度沒有破壞性,我覺得和魏晉名士崇尚的思想有關。魏晉時期的名士,大多是生性不羈,放達灑脫,不願受世俗禮法等條條框框的束縛。雖然他們崇尚個性解放,非湯武而薄周孔,在當時被認定為是背經叛道的人,但並非就代表他們敢於奮起反抗,與當局者做鬥爭。他們崇尚自然,遊樂山水,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他們喜歡談論老子、莊子學說,又好參悟佛理,這些就註定了他們淡泊寧靜、清心寡慾的性格,以及清靜無為、獨善其身的處事風格。
所以,魏晉名士不是起義鬥爭者,更不是奸賊強盜,而是有著高尚的情操和超然的胸懷。魏晉名士不拘禮節,卻不會去做奸佞險惡、雞鳴狗盜之事,而是時常約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雅集山林、坐而論道、彈琴下棋,修身養性。一個有著老莊的無為思想,以及有著良好修養的文人,又怎會有破壞性呢?
有些魏晉名士退隱山林,不在朝廷做官,只是看不慣官場黑暗,認清了司馬家族假道學的虛偽面目,不願與當權的統治者合作。比如魏晉名士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嵇康早年也有積極仕進的思想,他官至中散大夫。後來,他發現司馬昭結黨營私,培植勢力,有篡權奪位之心,他一介文人勢單力薄,又不能剷除奸佞。同時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總不能屈從歸附於司馬家族,充當篡權者的鷹犬吧!
既然無力改變現實,嵇康選擇了歸隱山林,與其他志趣相投的好友結成了“竹林七賢”,他倡導道家玄學,身心清淨,恬靜無慾。接受了老莊思想後的嵇康,“榮進之心日頹”,拒絕出仕,個性愈加瀟灑放達,不修邊幅,自由懶散。試想,這樣一個無為處世的人,縱然他有“非毀典謨”的言論,又怎麼會做出危害社會百姓的事呢?
有些魏晉名士是為了逃離政治鬥爭的漩渦,避禍退隱的。安身保命尚且不及,又怎會去惹是生非,招來殺身之禍呢?而且魏晉風度只在當時的文士間流行,並沒有影響到社會的各層各面。我們今天看魏晉時期的詩歌書法,都能感受到一種清新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流美自然,如陶淵明的田園詩清淨恬淡。所謂言為心聲,書為心畫,從魏晉名士的詩書中,我們能看到他們沖和恬淡的心境,毫無暴戾之氣,這種魏晉風度又怎會形成破壞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