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法”到底都指的是什麼?家法在古代有多重要?
11
回覆列表
  • 1 # 正在徘徊的孩子

    古代的家法可以視為一個家族的做人底線和做事準則。是後代所要遵守的約定,這對他們是很重要的。家族的人員不能違反的準則。對他們可以說是個人的信仰,有的人甚至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華人有句古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家法就是這裡的規矩。

  • 2 # 文武135624298

    在中國古代,家法在一些重要的家族是存在和普遍的。那為什麼在古裝劇裡,少爺犯了錯,總是請出家法來呢?首先,那是因為,在中國的古代,男子是被看得很只要的,正所謂“生男不生女”。男子被看成家族延續香火、光宗耀祖的重要人物。犯了錯誤,父母會嚴厲管教,正是因為望子成龍的緣故。

    再次,再封建的古代社會,男子再家庭中的話語權和威嚴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兒子,也不能夠公然的頂撞父親。無視父母的話,不聽話,被視為不孝,自然會被家法處置。

    最後,影視劇中的少爺難免會出現為了愛情,喜歡跟自己身份不相符合的女子,做出出格的事。正所謂“門不當戶不對”,家法只是管束他的一個方法。以上這幾點就是我認為的原因。

  • 3 # 舊夢空城123

    在一些古裝劇中,少爺們犯了錯,老爺總是要“請家法”。這個“家法”通常是棍棒或者鞭子,“請家法”也就是要打少爺,那麼在中國古代,“家法”到底都指的是什麼?中國的古人家族中,又為何如此重視家法的地位?

    《紅樓夢》中賈寶玉就捱過“家法”的打

    家法,即家族法規,是調整家族或者家庭內部成員人身以及財產關係的一種強制性規範。它是中國宗法社會的特殊現象,是古代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強調群體利益的中國社會里,齊家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齊家之後才能治國平天下。各家族對族人子弟的教育相當重視,勸誡子弟要敦學、修身、立志,而督促族內子弟上進的措施便是透過家法族規來實現。每個家族幾乎都有家法與族規,存在於各地各姓的家譜與宗譜中,構成了家族文化的重要內容。

    家法作為一種家族自治的規範,其產生與法律應該是同源的,二者都是源於原始社會習慣規範,後來作為“大家”的國家出現後,二者才開始逐漸分離,各自發展。然而,中國的第一部家法究竟發端於何時,現在已經無法確切考證。宋人王讜《唐語林·德行》中提到唐朝的家法:“開元天寶(713~756)間傳家法者,崔沔之家學,崔均之家法。”最早的成文家法是唐昭宗大順元年(890),九江郡清陽縣(今江西德安)義門陳氏家長陳崇創立的《義門家法》33條。從其問世經過一千多年,家法族規走過了由盛而衰的歷程。

    其實,原始氏族社會時期,就已經有了“族規”,只不過那時的族規還不是一個家族的規矩,而是一個氏族公社的規矩,圖騰禁忌就是一種族規,是一種氏族內部的約束力量。

    歷代都有“家誡”、“家訓”問世,先秦時期數量極少,漢朝時略有發展,兩漢時期,東方朔、鄭玄、諸葛亮、嵇康等許多名人,或撰有“誡子”,或撰有“家誡”、“女誡”、“清誡”、“誡盈”、“起居誡”等等,皆有家誡家訓傳世。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形成一個高潮,此時世族、士族的勢力很大,世家大族由貴族家庭成員與依附他們的親族或家奴組成,世家大族內部關係不平等,因此依靠一般社會禮法制度約束子弟與部曲,並不需要另立對家族成員具有同等約束力的族規。

    南北朝時期,處於亂世中計程車大夫熱衷於撰寫家訓,家法逐漸演化為禮法,教條化為家規。北齊顏之推是儒者,又崇佛法,他撰寫的《顏氏家訓》最為典型,“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其文重在道德教導,兼含規範約束,目的在於“整齊門內,提斯子孫”,內容則涉及家族生活的各個層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可以完整了解清朝歷史的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