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盟軍在奧馬哈傷亡慘重?我認為原因有二:

    天氣原因

    登陸日當天的天氣幫了德軍很大的忙,當天的惡劣天氣在盟軍登入之初就造成了10多艘登陸艇被掀翻和擱淺,27輛坦克被海水吞沒。被掀翻登陸艦上的盟軍士兵淹死的淹死,被射殺的射殺。再加上當天風雨交加,士兵還沒到登陸點就已經精疲力盡,所以天氣原因造成了初期的登陸損失。

    地形原因

    記得我初次接觸諾曼底登陸這個歷史事件的時候還是在玩一款叫榮譽勳章的遊戲,遊戲在諾曼底登陸那一關讓人感覺非常困難,開始不明所以,後來在接觸當時的史料發現,奧馬哈海灘雖然適合登陸,地勢開闊,但是四周環繞著高地,德軍在高地駐守進行防禦,等於從高往下進行射擊,盟軍部隊等於在海灘上讓人家圍起來打,所以在奧馬哈海灘損失慘重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見當時的遊戲還是很真實的反映了這個事實。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戰艦都去哪了?

    前期並未靠近海灘

    其實戰艦一直都在支援登陸,只不過前期考慮海灘沿岸的水雷和岸防炮的問題,17艘戰艦並未靠近,但後來隨著戰局的惡化和美軍發現岸防炮全是用電線杆偽裝的之後,所有戰艦全部前進至700米處進行支援登陸作戰。

  • 2 # 九品侍衛

    奧馬哈海灘相較於諾曼底行動中的其它進攻點,地形開闊沒有隱蔽點,而且位於奧馬哈海灘的正面事先還被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所以說奧馬哈海灘是整個諾曼底行動當中最難攻打的位置。

    另外就是在攻打奧馬哈海灘的時候,戰艦都去哪裡了。首先就是大型戰艦雖然炮射距離較遠,但本身吃水深度也大,所以由於距離較遠無法為前方步兵提供有效炮火支援。另外一些中小型戰艦雖然自身火炮射程能夠,但由於奧馬哈海灘的主要火力輸出點都是由鋼筋混凝土碉堡建造而成,而且在周圍還建造了許多配套火力。

    另外就是進攻方的火力問題,由於這個時候美軍的主要火力還依賴於水陸兩棲坦克,但是由於奧馬哈海灘上佈滿了大量的反坦克攻勢,所以水陸兩棲坦克根本就發揮不出作用。到了這個時候拔除奧馬哈海灘上的敵方攻勢就只能依靠步兵了,而這時步兵的火力只有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等,而這些都屬於是近距離火力武器,為了使用只能衝到很近的位置,而這樣就勢必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空曠地衝鋒高坡,而高坡上還有大量由鋼筋混凝土構建的防禦工事,再加上火力支援又指望不上,在這種情況下傷亡小才怪。

  • 3 # 一葉楓流

    選擇登陸地點,應該選擇防守力量薄弱的地方。

    奧馬哈海灘別巧正好位於德國的一個兵力集中在的地點。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

    登陸部隊沒有重武器,依靠後續部隊和海軍驅逐艦火力。7

    海軍對岸射擊的軍艦主要是驅逐艦。因為驅逐艦吃水淺。登入地區都是有平坦地形的地方。海岸附近水淺,不利於大型軍艦靠近。

    都是驅逐艦的火炮口徑以五英寸為主。當時德軍在岸上部署了假火炮。驅逐艦不敢靠近。直到搞清楚了情況後,驅逐艦抵近射擊。

  • 4 # 小余的生活記錄

    搶灘作戰就是透過船隻運送兵力配合著其它武器和敵方守軍作戰並搶奪控制權,搶灘登陸對於進攻方來說比防守方困難,因為進攻方要收到天氣,地形等的限制因素,面對敵方早已經修建好的防禦工事,這些都是搶灘作戰要克服的困難。

    主要還是戰略位置重要吧

    奧馬哈海灘上的地勢險峻,絕大多數都是險峻的懸崖,同時海邊的礁石和潮汐落差比較大,從地勢上來說易守難攻德軍在這裡修建了大量防禦火力點。其次就是天氣的原因,在戰鬥當天海上的風浪很大,運輸船隻搖晃程度很大對士兵的身體方面造成的影響較大,同時由於風浪過大導致運輸坦克的運輸船隻發生傾覆,絕大多數坦克還沒到戰場便沉入海底,盟軍戰鬥力大打折扣。同時在火炮支援上,盟軍派遣了戰列艦,驅逐艦等十幾艘軍艦作為支援,但因為擔心德軍的岸防炮和觸礁,撞上魚雷還有怕誤傷友軍等原因沒有摧毀德軍的防禦工事,造成了搶灘作戰陷入僵局,最後面對前面盟軍敗退,只能下令不顧危險對岸防德軍進行炮擊,最後在炮火的協助下攻破了奧馬哈海灘。

  • 5 # 靳所周知

    這個問題不錯,可算遇到二戰史問題能和大家聊聊了

    我們先說說為什麼盟軍在奧馬哈傷亡慘重?我認為有以下二個原因:

    盟軍情報有誤低估對手

    盟軍在前期情報收集的時候,誤以為駐守奧馬哈灘頭的是一個以預備役兵力為主的團級部隊,還沒有裝甲部隊。可實際情況是隆美爾在1944年3月就把德軍精銳352步兵師的一個團放在了奧馬哈灘頭,但等美軍第九軍登入部隊出發之後,情報部門才最終確定352步兵師的去向,甚至連德軍155mm岸防炮是電線杆偽造的都不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盟軍前期的情報工作不利,的確間接造成了盟軍傷亡比例的增加,比如戰艦由於顧忌155mm岸防炮,根本不敢過於靠近岸邊,所以在開始也未有效的對登陸部隊起到有效的支援。

    地形複雜易守難攻

    80後的小夥伴們,應該對98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印象深刻,在電影開頭淺灘登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奧馬哈灘頭雖然是天然的登陸場,但在沙灘正前方和四周都是高地,又有大西洋壁壘作為防禦工事,這樣的地理環境構成對於登陸部隊來講無異於是屠宰場,對盟軍登入部隊造成了巨大傷亡。這樣的場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也亦有真實的反映。

    那我們再說說戰艦都去哪了?

    登陸前期並未抵近

    美軍在前期考慮到岸防炮和觸雷等問題,並未抵近救援。但隨著戰況的逐漸惡化,美軍當時17艘驅逐艦全部前進至700多米處進行火力支援,當發現岸防炮是假的之後,美軍把能用的戰艦全部投入到了作戰之中去,對著德軍陣地轟炸,有效的避免了前期登陸部隊全軍覆沒的局面。

  • 6 # 藝林話史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也是人類歷史上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搶灘登陸作戰。之所以在奧馬哈海灘傷亡慘重,主要是由於:

    一,搶灘登陸作戰本身就是戰爭中最難應對的,搶灘登陸就相當於背水一戰。勝利了固然好,但如果失敗了就沒有退路了。盟軍為了開闢第二戰場,集結了280多萬的強大兵力。但這280多萬人不可能一下子集中在海灘上同時進攻。只能分開一批一批突擊。

    二,空中支援方面,盟軍雖然有強大的空中力量, 但轟炸機只能在搶灘前對海岸防線比較大的目標岸防炮進行打擊,不可能把每個小小的機槍點兒都解決掉。搶灘登陸後就不能使用空中支援了,飛機很難進行精確投彈,投早了炸著自己人,投晚了直接投的後面的農場炸奶牛。

    三,海軍支援,大型水面艦艇戰列艦,巡洋艦等只能在距離較遠的位置用艦炮打擊德軍防線比較明顯的岸防炮等設施。駛近海灘有可能觸礁,擱淺,成為岸防炮的活靶子。

    四,運輸坦克等裝甲車輛的登陸艇由於目標較大,早被德軍的岸防炮解決掉了,所以只能依靠陸戰隊的登陸艦搶灘登陸了。於是就出現了像電影拯救大兵瑞安裡面的鏡頭,盟軍一開啟登陸艇的艇門,德軍的mg42的彈雨就呼嘯而來。

  • 7 # 不沉的經遠

    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共有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個登陸點,其中,奧馬哈傷亡慘重最慘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最後確實是靠海軍軍艦靠近以後實施火力支援,才得以最終突破。

    第一、在登陸作戰開始前,對奧馬哈的火力準備不足,這一帶德軍的工事損失不大。

    在登陸作戰前,盟軍海軍對各登陸點的德軍工事進行了炮擊,隨即空軍也派出飛機進行轟炸。但是在戰前根據情報分析,在奧馬哈海灘的霍克角上,德軍部署了155毫米火炮。盟軍雖然派出了一個突擊隊去破壞德軍的炮兵陣地,但是到登陸戰開始時,突擊隊還是沒能完成任務。

    由於霍克角德軍炮兵陣地的存在,盟軍負責火力支援的驅逐艦隻能在遠距離上炮擊德軍陣地,這直接影響了命中率。而空軍則更糟糕,他們轟炸時炸錯了目標,所以在盟軍開始登陸時,奧馬哈海灘附近的德軍工事大部分完好無損。登陸部隊展開進攻時自然損失慘重了。

    第二,進攻時過早的投放了坦克。

    按照計劃,盟軍登陸時將在奧馬哈海灘投入一支坦克部隊,掩護步兵作戰。然而在登陸戰開始以後,由於過早的投放坦克,實際上大部分坦克根本沒能開到岸上。殘存的少量坦克無法形成突擊,步兵也缺乏掩護,所以進展緩慢。

    第三,奧馬哈海灘的地形易守難攻,也增加了攻擊的難度。

    奧馬哈海灘的大部分地區都有著難以攀登的懸崖,再加上海灘上德軍又設定了障礙物,嚴重影響了盟軍的登陸工作和部隊展開。登陸部隊長時間滯留在沙灘上,損失自然也大了。

    不過在這個危急時刻,盟軍的17艘驅逐艦發現陸軍部隊損失慘重以後,冒著風險靠近海岸,在近距離對德軍工事展開炮擊。在它們的火力掩護下,登陸部隊終於突破了德軍的阻礙,順利登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好在哪,已經不是要面的時代了吧我蘋果換安卓咋感覺安卓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