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廖立不被重用原因之一就是太狂

    先回答問題,被諸葛亮贊為楚之良才的廖立,為何反被諸葛亮棄之不用?我的回答是廖立不被重用原因之一就是太狂。

    廖立,字公淵,武陵郡臨沅人。劉備兼任荊州牧時,徵召廖立為州從事,當時他不到三十歲,就被提拔為長沙太守。劉備入蜀,諸葛亮鎮守荊州地方,孫權派遣使者與諸葛亮進行友好交往,順便問到蜀國士人中都有誰與他一起治政,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廖立,都是楚地優秀人才,他們能同我一起共興治國大業。"

    215年,孫權派呂蒙暗地襲取荊州南部三郡,廖立脫身逃出,徑自逃歸劉備身邊。劉備一向賞識和禮待他,故沒有過於責備,讓他做了巴郡太守。

    219年,劉備為漢中王,徵召廖立為侍中。

    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繼位為帝,廖立被調任長水校尉。廖立自認為才能名氣應當在諸葛亮之次,但實際上卻遊散在李嚴等人的位次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樂。

    後來丞相掾李郃、蔣琬到他那裡,廖立就對二人發了一番議論:批評先主劉備不先取漢中卻與東吳爭奪南邊的零陵、長沙、桂陽三郡,最終把三郡送給了吳人,叫將士空跑了一趟,無益而還。既丟失了漢中,讓夏侯淵、張郃深入,幾乎喪失了一州。後來到了漢中,又叫關侯身死兵敗,連一個後代也沒有留下。上庸覆敗,白白丟失了一方領土。接著他又批評了關羽領軍無法,只仗著自己的一己之勇;又說向朗、文恭、中郎郭演長等人都是俗吏,沒有特殊的才能。批評當時的執政者不會用人,以至於百姓疲憊,以至於今日。

    廖立說這番話叫做議論時政,廖立有守長沙不戰而逃的前科,現在又議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非常不合時宜,容易討人煩。況且,批評執政者不會用人,實際上就是批評諸葛亮的。廖立說的這番話符合不符合實際情況呢?

    批評向朗、郭演長等人是俗吏的話大概是不錯的,因為這幾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要不是廖立的批評,他們大概在歷史上連名字也不會留下。那麼批評劉備不先取漢中的指責到底對不對呢?

    劉備攻下成都是從建安十六年開始到建安十九年結束,期間戰爭打了三年半的時間,戰爭打的非常苦。曹操攻取漢中是建安二十年的三月到七月,期間用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那麼劉備有沒有可能攻下成都後就立即進行攻打漢中的戰役呢?

    這種可能基本是不存在的。

    一是劉備的攻蜀之戰打的非常苦,部隊需要休養生息。

    二是新打下的地方需要建立新的政權,劉璋的舊部也需要安撫。在蜀地沒有穩定的前提下立即攻打漢中不僅力量不足,而且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東吳的攻取荊州三郡的行為,劉備不能聽之任之,他起兵和孫權爭荊州的行為無可厚非。

    可以說廖立對劉備的這個批評站不住腳,但他批評劉備在襄樊戰役中負有重大責任的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他對關羽的批評也基本符合事實。

    李郃、蔣琬把他說的話都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上表彈劾廖立說:長水校尉廖立,自高自大,褒貶群士,公然說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說被稱為萬人敵的都不過是普通小子;誹謗先帝,詆譭群臣,等等。

    諸葛亮的第一次上表,不知為什麼劉禪沒有反應。諸葛亮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上表,這次火藥味就濃了。

    諸葛亮上表說:廖立奉先帝無忠孝之心,守長沙開門就敵,叫他做巴郡太守,他有不清不白的事,跟隨大將軍則有誹謗譏諷之詞,服侍梓宮,在梓宮的旁邊拿著刀就把人砍了。

    陛下即位之後,大家的爵位都普調了一級,廖立也隨著這次普調進入了將軍的行列,廖立對我說:我怎麼能和眾將軍同列,不表我為公卿,還叫我在五校尉之中。

    我回答他:你能成為將軍,這是隨著大家普調的結果。至於進入公卿的行列,許多正職還沒有被升公卿,而且你比較適合五校尉這個職務。從此以後,廖立就一直不高興。

    諸葛亮的這個表上去之後,後主劉禪不能再視而不見了,於是下詔說: “三苗亂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

    “宥” 是寬恕的意思, “流宥” 就是把流放當做寬恕的一種手段。這句活的意思是說:過去三苗亂政的時候,賢明的君主有虞把流放當做寬恕的手段,廖立狂妄愚蠢,朕不忍心殺他,趕快把他流放到不毛之地。

    廖立帶著一家人躬耕隴畝間,聽到諸葛亮死的訊息,流淚感嘆說: “吾終為左衽矣!”“左衽 ”是袒露左臂,是平頭百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只能一輩子做一個農民了。

    後來監軍姜維率偏師經過汶山郡,還專門去看望廖立,回來稱廖立意氣不衰,言談自若。

    姜維的這番話明面上是褒獎,實際上是說他老毛病沒改的意思。言談自若就是說話的方式還是旁若無人的老樣子。

    廖立沒有被重新起用的機會,最後死在汶山郡。他本來有好的前程,由於說話不注意,太狂,終究沒有得到重用。所以年輕人記住這幾句話,準沒錯。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與做事,千萬別太過。

    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行走人世間,低調沒有錯。

    天外還有天,人外皆是人。風飄雲彩過,水落石頭出。

    物大值千金,人大不值錢。自己有多沉,心裡要有數。

  • 2 # 張某某144415015

    劉備入蜀後,諸葛亮鎮守荊州時,孫權派使者結盟,並問荊州士人才能優劣。諸葛亮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把廖立和龐統並稱,可見諸葛亮對廖立的期許。但是,好景不長,在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蜀後,孫權派呂蒙襲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廖立作為長沙太守,根本就沒接招,直接捲鋪蓋走人,跑回劉備那裡。劉備沒有追究廖立的責任,仍然委任他做巴郡太守。劉備做了漢中王后,又升廖立為侍中。

    劉備死後,劉禪即位之後,廖立被任命為長水校尉。廖立對這個任命非常不滿,他覺得憑自己的才華和名望,怎麼也得做個諸葛亮的副手,現在卻在李嚴之下,這個鬱悶啊。於是,廖立做出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為發洩不滿,在劉備的棺材旁邊拔刀殺人。廖立的狂妄,表現在很多方面。他一邊議論國家不用賢,一邊又罵那些帶兵打仗的將軍都是小子。他在擔任長水校尉後,曾對諸葛亮說,自己怎麼也能當個將軍,現在這樣任命太屈才。可即便是這樣,諸葛亮也沒有把廖立怎麼樣,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諸葛亮南征之前,廖立又口出狂言,對人評點劉備及蜀漢大臣,把當年失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原因歸結為劉備決策失誤,把關羽的失敗,歸結為他只憑個人好惡辦事,致使軍隊損失眾多。還有,中郎郭攸之不過是個應聲蟲,不足以談論大事,現在居然做到了侍中。王連(時任司鹽校尉)也不過是個俗人,貪汙受賄。等等等等。這番話轉很快諸葛亮就知道了。面對如此狂人,諸葛亮忍無可忍,向劉禪上疏彈劾廖立。於是廖立被一擼到底,成了一個平民,舉家流放。廖立在流放地帶著妻子兒女耕種田地,自食其力。後來,聽說諸葛亮去世,廖立流著淚嘆息,“看來我要做一輩子平民了!”因為在廖立的意識中,只有諸葛亮才能賞識,懂得他的價值。諸葛亮一死,自己的仕途絕對是沒有指望

  • 3 # 嶽劍

    廖太過狂妄,有些恃才傲物,情商太低。經常議論國家不用賢良,並譏諷朝中帶兵打仗的將軍都是小子。經常口出狂言,評點蜀主劉備及朝中大臣,把當年失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原因歸結為劉備決策失誤,把關羽的失敗,歸結為他只憑個人好惡辦事。

    最後引起諸葛亮不滿,上奏給了後主劉禪,並列舉三大罪狀:其一,信口開河貶低群臣,其二,誹謗先帝;其三,將軍隊兵眾簡練、部伍分明的訓練成績斥為不足一提。

    從諸葛亮所死罪狀,可以看到,他情商太低,不懂得收斂自己言行,四處講同僚壞話,因不被重用,不找自身原因,總覺得滿朝上下,都不如自己,同時還貶低同僚,說象王連向朗那樣的平庸之輩都當上了長史等,所以最後只能棄之不用。

  • 4 # 唐長未老

    廖立二十幾歲就出任了長沙太守,是劉備六郡軍政長官之一,可謂一方諸侯,長沙失守後,回到劉備身邊任侍中,官不大卻乃親近之人,可見劉備對其的器重,諸葛亮將之與龐統並提稱"楚之良才”,可見其才幹非凡。

    劉備死後,廖立公開反對諸葛亮的路線方針,主要三點:

    一、認為北伐準備不夠,乃窮兵黷武之舉,極力反對北伐。

    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對諸葛亮所用之人一一評價,在其眼裡均為無用之人。

    三、主張與民休息,固守巴蜀。

    被諸葛亮參本至劉禪處,舉家被流放。

  • 5 # 南宮二三

    三國志中記載:廖立(生卒年不詳),字公淵, 武陵臨沅人,劉備入川的時候,鳳雛死了,於是劉備帶著諸葛亮入川,把廖力放在荊州當長沙太守,當時廖力才20多歲,比諸葛亮要年輕,已經是重用了。

    他呀,是個內政人才,不曾做謀士,也不曾隨軍,喜歡嘴炮,像明朝的言官,估摸著是當顧問時染的毛病,清高正直,敢想敢說,連諸葛亮都敢批評(私下裡),可就是因為批評被人打了小報告。諸葛亮火了,就要拿它下地獄,可諸葛亮回頭想一想,是老鄉算了吧,流放算了吧。

    流放後。,廖立還想著諸葛亮能重新啟用他,可諸葛亮到死都沒有搭理他,廖立鬱悶了,這朝野上下,也就諸葛亮和他是一個資歷的,諸葛亮死後哪個小輩能啟用他?

  • 6 # 暢享明亮1706

    諸葛亮的確曾經大力讚許過廖立,即“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廖立能夠與龐統齊名,證明他還是有點能力的,但是,他後來卻被諸葛亮棄之不用,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廖立自身過於恃才傲物,在能力暫時沒有得到體現時,便口無遮攔,毫無大局觀念,最終諸葛亮徹底對其失去耐心,後上報劉禪,叛其流放。

    劉備勢力入蜀後,孫權派呂蒙襲擊荊州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廖立當時擔任長沙太守,對待呂蒙的進攻,廖立並未做出明顯抵抗,反而直接捲鋪蓋走人,倉皇逃回蜀地。因為劉備之前便非常欣賞廖立的能力,所以並沒有借追究失地的責任來難為他,而是委任廖立轉做巴郡太守。

    劉備逝去之後,立他的兒子劉禪,繼承大統,劉禪當時任命廖立為長水校尉,在李嚴之下,但是這顯然不能滿足廖立的野心,因此廖立自認自己的才能,僅僅略微低於諸葛亮,嫌棄長水校尉職位太低,自此之後,廖立的內心開始逐漸對朝政不滿。

    廖立平時行事狂妄不堪,一度成了蜀漢政府有名的刺頭,平時上至皇帝,下至朝中群臣,沒有一個他不敢吐槽、謾罵的。在諸葛亮決定率兵征戰之前,廖立又再次口出狂言,為其他人點評劉備及蜀漢重要大臣,如廖立把當年失去荊州三郡的原因,全部歸結為劉備決策失誤,他責備劉備當時不該顧著荊南三郡,而遲遲不取漢中。另外,他把關羽的失敗,全部歸結為關羽自身的原因,責罵關羽治軍無方,大意之下,才錯失荊州,致使蜀漢遭受嚴重損失,還有,廖立痛罵郭攸之雖身居高位,但是平時行事毫無主見,完全不配在一起談論大事,總之,廖立認為自己天下無敵,其他人與自己相比,都是渣渣,完全不堪大用。

    廖立的這些狂妄之言,逐步傳到諸葛亮的耳中,諸葛亮對廖立非常失望,最終忍無可忍,諸葛亮主動上表劉禪,彈劾廖立。廖立很快便被免除了所有官職,被劉禪貶為平民,流放汶山,自此之後,廖立只得乖乖地帶著家人遠赴汶山,在那裡過著平民生活,最終廖立老死在流放之地,他雖有一身才能,但因為狂妄之言,再也沒有機會,在朝中擔任官職。

  • 7 # 小生論歷史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諸葛亮為何棄廖立不用?

    我們都知道的是諸葛亮是一個十分會計謀決策的一個人,那麼他在面對廖立的時候,從一開始的十分讚賞到後面的棄之不用?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還需從廖立這個人本身說起。

    圖為廖立

    廖立詆譭先帝

    廖立經常會貶低先帝劉備決策失誤和指揮無能方面的責備,我們都知道的是諸葛亮十分忠心於劉備,對劉備劉禪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而這個時候廖立卻站出來貶低和責備先帝,讓諸葛亮這個忠臣怎麼看待他,諸葛亮內心也是為先帝抱不滿的。這是廖立的一方面,無端責備和貶低先帝劉備。

    圖為劉備

    廖立指責諸葛亮任人規範

    我們從上面可以看得出廖立是一個無端詆譭先帝的人,和諸葛亮比起來是遠不算得上是忠臣的。然後廖立在評價諸葛亮的時候又是指責諸葛亮任人規範,這時候我們站在諸葛亮的角度去看廖立,一個指責你任人規範的人,你還會去重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這樣子一來諸葛亮打壓廖立就顯得情有可原了。

    圖為諸葛亮

    看到這裡我們便是清楚了為何諸葛亮棄廖立而不用,一個是詆譭先帝,一個是指責諸葛亮。所以對於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來說,是不會讓這麼一個人得以重用的。

  • 8 # 昊陽閒看歷史

    楚中良才廖立,嘴仗打得好,活卻幹得不漂亮,他做長沙太守時,曹魏呂蒙偷襲荊州南部三郡,他脫身逃出,棄長沙而不顧,還敢去見劉備,由此可見,此人心中沒有底線,沒有忠勇之心。

    諸葛亮不用他,並不是諸葛亮之過,更多是廖立自找的。他不尊先主,妄議同僚,仗著有才,看不起身邊的人,沒有大局觀。要我是諸葛亮,也不敢用他。

    廖立是奇才,辦事的能力卻不足,在蜀國並沒建立多少功勞。

    三國時期,處於亂世,開疆擴土,需要實幹的人。廖立有奇才,卻不盡心辦事,爭權奪利,不比功勞,比資格,覺得自己才只遜於諸葛亮,應該居高位。廖立自認為理所當然,卻是十分無理的要求。

    打江山,不是看你嘴有多能說,是看你的功勞。你幹了多少事?建了多少功勞?才是你安身立命的資本。

    廖立失長沙,若是其他人,肯定是會受到懲罰。劉備愛惜他的才華,沒有責罰他,還讓他做了巴郡太守,劉備待他,也算是有情有義。

    廖立此人,從失長沙可看出,與家國、天下相比,把自己的命看得更重,這種人即使背叛蜀國,也能找出一堆的理由。

    這樣的人,你敢把身家性命託付於他嗎?你相信他,就是把自己的命不當命,會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劉備厚待廖立,廖立不感恩,待劉備死後,還妄議主公是非,心中無敬畏之心。

    在古代,君臣有別。劉備待廖立,算是厚待。廖立失長沙,劉備沒追究他的罪過,還讓廖立做了巴郡太守。想當初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待他猶如親子,卻還是揮淚斬了馬謖。由此可見,劉備沒有什麼對不起廖立的。

    劉備死後,廖立對李邵、蔣琬說:“過去先主不取漢中,而前去與東吳爭奪南方三郡,結果還是被吳人奪去,白白地勞累軍士,無功而歸。”這話沒錯,卻是馬後炮,沒有解決之道,更像是抱怨,對先主沒有敬意,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做臣子的根本。這樣的人,有才也是小人,讓用他的人心寒。

    廖立對同僚不睦,看不到別人立功,只看到別人缺點。

    廖立評價關羽的:

    “關羽仗恃自己勇威聲名,帶兵作戰無方,主觀臆斷任性而所致,故此前後幾次喪師失眾。”

    廖立評價其他群臣:

    “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輩。文恭任職治中毫無章法;向朗過去信奉馬良兄弟,吹噓他們是聖人,現在任職長史,一向善於和稀泥。”“中郎郭演長,是盲目隨別人打轉轉的人,不可與他共謀大事,卻讓他當上了郎中。”“王連乃流俗之人,一旦聚斂貪狠,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鬧到今日這個地步。”

    諸葛亮彈劾廖立的奏章中,說廖立誹謗先帝,詆譭群臣,的確沒有冤枉他。

    這種人如果還留在朝中重用,會帶壞蜀國風氣,猶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官場會變成只有誇誇其談的人,沒有幹實事的人。

    即使廖立再有才,諸葛亮也不會用他。

    我的總結:一個人的成就,很多時候跟他有沒有才華不一定有關係。像廖立這種奇才,看他辦的事,也算是玷汙了有才華之名,對先主不敬,對同僚不睦,不思建功,妄自尊大,他不得諸葛亮重用,完全是他自找的。

  • 9 # 歷史有點酷

    個人認為諸葛亮稱讚廖立為楚之良才多少有點誇大的成分在。(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稱讚了廖立就一定要用他嗎?並不是吧。諸葛亮稱讚並重用了自己的徒弟馬謖,結果馬謖失街亭成了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廖立和馬謖比較一下,不是名人說有才就是人才了,還要看看是不是可造之材。

    與鳳雛龐統一起得到諸葛亮稱讚的廖立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三國志》

    諸葛亮稱讚廖立的背景是孫權派使者來慰問諸葛亮,並問有什麼人一同他一起治理荊州。諸葛亮當然是把他同事一頓猛誇,畢竟掉啥不能掉面子,輸啥也不能輸氣勢呀。

    龐統看過三國的都認識,是和臥龍諸葛亮一起並稱的鳳雛。從他一開始被劉備以貌相小瞧,再到麻利處理堆積的政務征服了大老粗張飛從而得到劉備的賞識就可以看的出鳳雛名號不是吹出來的。只是沒有發揮其真正的才能就命隕落風波了。

    至於廖立,我覺得諸葛亮就是順嘴一提。東吳來使就是想試探一下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就客套一下說治理荊州的都是名士,荊州的事你們東吳就不要瞎操心了。

    (廖立漫畫圖片)

    或許廖立真有一些名氣,但從諸葛亮嘴裡說出來並讚賞一下就身價倍增了,有諸葛亮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的戰績擺在那裡。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名嘴,從名嘴說的話也不一定能夠全信。有時就是政治需要抬高身價,從而達到政治目的。

    為何諸葛亮讚賞廖立卻不重用廖立的呢?

    諸葛亮沒有用廖立的原因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前面說的諸葛亮虛抬了廖立的身價。

    可能當時廖立在荊州地方上有點名氣,諸葛亮對其才能一清二楚。只是用其名氣為了應付吳使才說這番話。(諸葛亮劇照)

    第二廖立不是諸葛亮陣營裡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同朝為官,也會因為政治意見不同形成黨派。

    廖立更多是被劉備賞識重用。劉備在世時自然是聽從劉備的任用安排。劉備去世後,他既不是託孤之臣在官場又沒有什麼建樹。諸葛亮自然不會重用他。

    第三恃才傲物毀了廖立

    劉備在世時可以說是廖立的輝煌時候,因為廖立在劉備這裡吃的開。丟了長沙郡還能夠不被處罰,繼續做了巴郡的太守。從而可以看出劉備對他的喜愛。但側面看出了他沒有什麼大才。

    但劉備去世後,廖立的職位明顯就下降了,他也不是劉備的託孤之臣。排位又在李嚴等人之後,廖立可是自詡諸葛亮第二,除了諸葛亮他誰都不服的人。

    之後他抱怨了幾句朝政還詆譭劉備和項羽,於是遭到諸葛亮的被貶斥,還被流放到了汶山,仕途就這樣終結了。

    亮表立曰:”長水校尉廖立,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人有言國家兵眾簡練,部伍分明者,立舉頭視屋,憤吒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勝數。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況立託在大位,中人以下識真偽邪?”於是廢立為民,徒汶山郡。——《三國志·蜀書》結束語

    有時候我們看的問題不要過多的考慮名人效應。名人吹的牛逼還會少嗎?名人的話不可全信,信其三分就足夠了。(諸葛亮劇照)

    參考文獻《三國志》

  • 10 # 小鴻哥

    廖立是荊州武陵郡人,公元210年劉備任荊州牧任命為從事。不久之後廖立任長沙郡太守,這時廖立還不到三十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公元211年劉備率三萬將士入蜀,隨軍的有龐統、黃忠、魏延、霍峻、鄧方、輔匡、劉南、名邕、張存、習禎、王衡、馮習、張南、傅肜等。策。荊州的軍政大事就交給諸葛亮和關羽。三國志:亮與關羽鎮荊州。當時還是孫劉聯盟,所以互相派使者交流也是常有的。孫權派遣使者帶上禮物交好諸葛亮,並詢問荊州有什麼人才。諸葛亮回答:“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龐統很多人都知道是當世之俊傑,廖立知道的人不多。諸葛亮能把廖立跟龐統並稱楚之良才,可見廖立的才能是可以跟龐統齊肩的。

    公元213年諸葛亮、張飛、趙立等人率軍入蜀。留關羽董督荊州,關平、趙累、廖立、郝普、潘濬、傅士仁、麇芳等人協助。公元214年劉備打下巴蜀之地,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推託打下涼州後再給荊州。三國志: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孫權知道劉備不會給,那只是託詞。於是派官吏去接收桂陽、長沙、零陵三郡。孫權派去的官吏都讓關羽趕走了。公元215年孫權派呂蒙等人攻打桂陽、長沙、零陵三郡。桂陽、長沙兩郡諸縣望風而降。而身為長沙郡太守的廖立並未堅守就跑了。劉備並沒有責備廖立,反而任命為巴郡太守。劉備不責備原因有二。第一廖立是人才。第二廖立雖然沒能堅守,但能跑回劉備這裡。公元219年劉備奪得漢中後稱漢中王,升廖立為侍中。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繼位。一般新君繼位都是大肆封賞文武官員的。趙雲由翊軍將軍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並封爵永昌亭侯。魏延封爵都亭侯。廖立不僅沒有升官封爵,還給貶為長水校尉。廖立認為自己的才能,官爵只能排在諸葛亮之下。現在排在李嚴等人之下,非常不高興。我認為是諸葛亮不想升廖立,不升也是有原因的。據諸葛亮集表奏中提到廖立的一些行為讓人反感。公元213年——公元215年在荊州時經常誹謗譏笑其他人。在公元215年——公元219年任巴郡太守時廖立行事昏暗卑劣。公元223年廖立負責侍奉劉備靈柩,廖立居然敢在靈柩邊上拿刀砍下別人的人頭。這是對先帝不敬,再者廖立私自殺人也是有違國法。這也是諸葛亮並沒有對廖立加官進爵的原因。廖立居然當面對諸葛亮講至少要任用我為九卿,而不是五校。九卿就是負責九個部門的行政長官,類似於後世的六部尚書。諸葛亮當時回答李嚴都沒做九卿。廖立從此非常不滿。

    諸葛亮棄廖立而不用是因為後面的一件事情。時間在平南中後,諸葛亮準備北伐。李邵蔣琬有次跟廖立相見。廖立為他們獻計。廖立把劉備、關羽、向郎、文恭、郭攸之、王連等人詆譭了一遍。主要是講公元215年劉備不去打漢中,而是從益州率軍到荊州跟東吳爭桂陽、零陵、長沙三郡。三郡又讓東吳奪了去,無功而返。(實際是劉備得知曹操攻入漢中。於是跟東吳議和,承認桂陽長沙兩郡屬東吳)結果漢中讓曹操拿下了,張郃又攻入巴地,差點丟了蜀地。後來攻下漢中後關羽連屍體都沒收不回來,上庸又慘敗。(指公元220年孟達降魏,丟了上庸、房陵、西城、錫四縣,人口是蜀漢剩下漢中部分的三倍)這些慘敗是關羽帶兵作戰無方所致。又講向郎、文恭、郭攸之這些人是平庸之人,用這三人不當。李邵蔣琬把這些話告知諸葛亮,立馬彈劾廖立。罪名:誹謗先帝,詆譭群臣。於是廖立蓋被除官職為民,流放到汶山郡。廖立帶著家人種地為生。

    公元234年廖立聽到諸葛亮去世流淚嘆息講:“吾終為左衽矣!”左衽指的是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廖立的意思是諸葛亮還活著的話,還有可能再次起用他。但諸葛亮死了,其他人不會再起用。只能在這蠻夷之地老死了。從中也說明廖立並不怨恨諸葛亮彈劾他。公元247年姜維率軍討汶山郡康夷時特意去見了廖立。稱讚廖立意氣不減當年,言談自若。後來廖立老死在汶山郡,家人返回蜀郡。

  • 11 # 南方鵬

    諸葛亮對廖立很推崇,把他推到與龐統並列的程度。廖立是荊州武陵人,他的不受重用,與性格處事有很大關係,也應與蜀漢後期內部勢力平衡有關,跟隨劉備的從龍派和荊州派,進入益州後成為外來人馬,與益州本土派有一定隔膜,劉備託孤時以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就是平衡兩派的意思,而又讓李嚴留鎮永安,限制制約益州派,不讓他們過於壯大。反之,諸葛亮執掌國政,也應該考慮到這些方面。

    李邵、蔣琬把這些話全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寫了一份彈劾廖立的奏章,說他坐井自大,貶論廣大朝士,公然指責國家不任賢達之士而用平庸之人,誹謗先帝,詆譭群臣。接奏報後劉禪下詔廢廖立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這些事的發生應該就是在諸葛北伐期間,對廖立的閒置不用,只是一時權宜,久之必會重新起用,只是戰事繁忙,星落五丈原,來不及重用廖立,諸葛亮就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經歷過與客服的搞笑對話嗎?快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