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少俠
-
2 # 爍榮醫生
目前我們當地很多醫院已經開始了醫藥行業的改革,零差價藥物,三甲醫院實行招標制,中標的藥物才能進入醫院!藥物倒是很便宜了(我以前給老人開的進口的一個藥物298元一盒,現在改成了中國產的才8.3元)但時不時沒貨!想來以後會逐漸改進吧!也遇到許多慢性病患者以前服用的藥物都換廠家了,價位都非常便宜。估計百姓若除去高額的各項檢查費用,取藥的費用都能消費的起!以前以藥養醫的局面會徹底消失的!
-
3 # 平安是福132755866
醫藥研發難度極大,投入人力財力巨大,時間長,大多企業沒本錢做,流通行業為了賺錢喪失良心拉醫生下水,以致部分醫生同流合汙。
-
4 # 張楊文強
我不具備醫藥行業的專業資質和知識,所以無法為您提供專業的解答。
但從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眼光來看,2020年的這場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醫藥行業帶來了新的、強勁的發展動力,不但刺激了醫療、藥品和物資的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醫務工作者的地位勢必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年經人的職業規劃方面,更多的人將會投身醫療、醫藥行業,從而也會為醫藥行業長遠發展奠定源源不斷的人才基礎。
以上只是筆者的粗淺見解,如果需要更詳盡的分析和解讀,建議諮詢這方面的專業和權威人士!
-
5 # 浪裡金帆
醫藥行業現狀如何?謝謝你的邀請,我只是一個養生愛好者而已。但我覺得醫藥行業現在有物件賣的太高了。在整體來說,我相信疫情過後中醫會發展起來的。我希望中醫和西醫方面更加完善。讓人們更多地瞭解我們怎麼樣增強免疫力,可提高華人綜合素質和抗病能力。謝謝!
-
6 # 美好生活健康一生
很好呀!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人們越來感覺生命的可貴,活著的重要性。什麼財富那都是過眼雲煙,有了生命才能擁有一切,藥房醫院還是人滿為患並沒有受疫情影響,反爾更注重身體得健康,中國醫大附屬醫院節後就醫者排隊到大街上還很遠,誰能說醫藥行業不是棵長青樹。只要有人在哪有不吃五穀雜糧得,人都是感情思維動物,人之常情誰能無過。如今社會越發達生活節奏越快,壓力山大人會變得浮躁患病就要吃藥求醫,這一行業可以說永不淘汰。
-
7 # 數鑰分析雲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相關醫藥產品的需求逐步擴大。醫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較快增速。中國在全球醫藥市場的佔比已達 11%,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中國醫藥行業趨勢分析 :
① 降低用藥價格依然是政策著力點。
2018 年底,全國“兩票制”基本完成落地執行, “兩票制”的推行對於藥品和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將產生巨大影響,以最佳化藥品購銷秩序,壓縮流通環節,支援醫療服務價格改革。2015 年開始推行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將公立醫院用藥全部放在省級集中採購平臺採購,在規範藥品採購行為、保證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降低藥品虛高價格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中國醫療醫藥市場需求的增速加快和基本醫保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衛生開支面臨迅速增長的壓力,控費成為醫藥行業政策的長期主題,相關政策也對藥企帶來盈利壓力。
② 醫藥企業到了加速創新轉型的時點。
經歷了前期醫保擴容的粗放式增長後,現在醫保紅利效應已逐漸消失,具有優秀研發能力的藥企會因控費、降價以及愈演愈烈的競爭壓力逐步踏入仿創或創新的領域,從而進入創新藥快速發展時代。其中,生物藥已逐漸成為全球各大藥企重點佈局的未來方向。
大資料時代,醫藥企業可以透過各種現代化手段獲取臨床或其他終端醫療資料,透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和挖掘,醫藥企業能夠進行合理排產、精準營銷,為企業到終端縮短路徑、降低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④ 醫藥行業資訊化現狀
資訊化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同樣,醫藥行業也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醫藥企業建設資訊化體系,不僅是要建立資訊系統,也要改變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從根本上變革醫藥企業的體制,使得醫藥企業更能適應現代化的經濟市場,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
醫藥行業的資訊化主要包括藥品或醫療裝置研發的資訊化、藥品或醫療裝置生產的資訊化、藥品或醫療裝置銷售的資訊化、醫藥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資訊化和人才管理的資訊化等多個方面,利用先進技術對資訊資源深度挖掘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行業競爭力。
從醫藥行業的產業鏈來看,包含醫藥工業、醫藥流通和醫療服務三大部分,從藥品研發、生產製造,到銷售、運輸、儲存,再到臨床應用或藥店等零售終端,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資訊化需求和行業特點。
-
8 # 紅蜻蜓的成長
我目前在民營醫院,新冠時期也是按衛健委規定執行,也調遣了一批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反正目前一直繼續著,外科手術量較前還有所增加。
-
9 # 傻瓜尋真
醫藥行業的現狀是西醫坐大坐強,但是遇上大疫卻無藥可用,一次大疫來臨致使被收治的病人集中死亡三千多人!西醫罪責不可推卸。
-
10 # 前瞻產業研究院
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
近年來,全球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主要藥品的專利將陸續到期,使更多的仿製藥能夠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是新興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拉動了這些國家的藥品需求。
全球金融危機以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球藥品銷售額不斷增加,2003-2009年間,全球藥品銷售額始終保持7%以上增速增長;
2012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仍在繼續,全球經濟復甦未見明顯好轉,但由於金融資本的進入促進藥品需求的增長和醫療通道的改進,全球藥品銷售額開始實現恢復性增長,增速逐步上升,隨著專利到期的藥品數量銳減,創新藥層出不窮且價格上漲,截至2019年,全球藥品銷售額預計達到1.30萬億美元,相比2018年增加4.8%。根據IMS的預測,2020年全球藥品銷售額將達到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7%。
全球處方藥銷售額
根據EvaluatePharma在2020年6月釋出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處方藥銷售額將達到8720億美元,隨後將以CAGR7.4%的速度上升至2026年的13900億美元。
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研發投入是影響醫藥研發產出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根據Evaluate Pharma的統計,2019年全球醫藥研發支出達到1860億美元,同比增長1.6%。特別近幾年隨著基礎前沿學科不斷取得進展、針對新型藥物(ADC、PD-1等)及新型治療技術(CAR-T等)各大製藥公司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此外,EvaluatePharma預測2019-2026年將以3.2%的CAGR上升至2026年的2330億美元。
全球的藥物研發正在逐漸升溫,這主要基於在過去幾年裡,癌症、糖尿病、認知障礙和炎症等疾病治療領域中一些新分子藥物的出現、診斷和治療的緊密結合和相輔相成,以及人們對傳統商業模式(重視仿製藥品,而不重視未知罕見病的治療藥物)依賴性的下降等重要因素的影響。
下表是2019-2026年全球藥品生產企業研發投入前十企業,從中可以看出,2019年研發投入最多的是羅氏,總額為103億美元,佔銷售額比重為21.3%;在2026年,EvaluatePharma預測其研發費用為129億元,佔比21.2%。
居第二位的是默克,研發費用為87億美元,佔銷售額比重為21.3%;2026年,默克的研發費用將上升至110億美元,佔比20.6%。而強生在2019年研發費用為88億美元排名第三,佔銷售額比重為22%;在2026年為107億美元,佔比19.1%。
製藥企業面臨專利懸崖
“專利懸崖”是指由於排他性的新藥專利保護到期,製藥企業面臨仿製藥的激烈競爭,且又無足夠的新產品上市以緩解,過去依靠專利保護取得的營業額和利潤將會一落千丈。
一款新藥從藥物探索階段到上市投產階段,一般需要10-15年的研發時間,世界主要國家的新藥專利保護期都為20年,新藥上市之後實際有效的專利保護期限基本僅剩6-10年。雖然2012年已經邁過專利藥品到期的高峰,但是預計在2023年將迎來新高峰。
據EvaluatePharma統計,在2021-2026年仍有接近2520億美元銷售額的原研藥品專利到期,原研藥的專利到期和仿製藥引入的市場衝擊預計造成約1250億美元銷售額的流失。
具體從藥物產品來看,2023年將是近年來專利到期最多的一年,包括Humira和Stelara等在內的許多生物製劑的專利將在2023年到期。此外,也有很多主要藥物像是Perjeta,Prolia,Xgeva,Xeljanz,Farxiga和Yervoy將在2025年和2025年到期。儘管如此,在2026年,Eliquis將成為TOP10的暢銷藥物。
在2020年,瑞士諾華公司將到期8個專利;其中,Afinitor/Votubia,Exjade/Jadenu,和Zortress/Certican北美銷售額在2020年達到了21.88億美元,預計2025年只能達到3.15億美元;特別是Afinitor/Votubia(everolimus),其2020年全球銷售額達到了1083百萬美元。
回覆列表
醫藥行業的紅利期已過,現在是個艱難時刻,挺下來的企業,以後起碼的生存沒問題,但也是如履薄冰,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從幾個角度,簡單說說小型藥企面臨的現狀和影響。我是從業15年的製藥行業人員。
質量一致性評價和帶量集中採購如火如荼的質量一致性評價,小型企業承受不了,也有失敗風險,那就別指望進入帶量採購了。隨著形勢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小企業的銷量將會堪憂。說實話,真正過不了關的仿製藥,淘汰也不冤枉。日子難啊,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則。
法規符合性鄭年代批下來的藥,完全照著報批的工藝,根本就生產不出來,然後就是拖泥帶水,很多企業的實際做法我就不說了,業內人懂的,以前埋的雷,總歸要去承受。有遠見的企業,在若干年前的招安中,就變過來了;現在醒悟,為時已晚。現在的監管,一是一,二是二,不要抱僥倖心理了。
投資與成本隨著日趨嚴格的環境、健康和安全要求,無論製劑還是原料藥企業都是需要不斷投資改進設施裝置。為了保證資料可靠性追蹤,實驗室裝置的投資,也是大把大把的,硬體、軟體,網路裝置等等。
拿製劑廠來說,原料藥價格上漲,有時一年漲200%。人工成本也是不斷上漲,3000塊還能招得到操作工嗎?話也說回來,一箇中專畢業生,工作3、5年,拿3000,扣掉五險一金,怎麼夠生活?
藥價降,成本漲,企業日子緊巴巴。
出路《新藥品管理法》的出臺,對於小型企業來講,也許有條出路,那就是轉型做委託加工,前提是有合規的廠房、設施裝置、質量和實驗室控制系統。
也有老闆想著把企業賣掉,但這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也只有把企業做好了,才能賣個好價錢。且行且珍惜!
COVID-19的影響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用到很多藥品,這是事實,但同時,醫院病人減少,工廠生產跟不上,原料價格漲的更多,這些也是實際情況,對小型藥企的影響,更多的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