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山釣者

    歷代詩家談孤平

    (更多詩詞理論請到大中華詩詞論壇)

    1.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和令公劉賓客歸來稱意無之作〉:「請錢不早朝」,「請」字下註雲:「平聲」。

    臺灣蔡振念認為這是白居易為了防止孤平而作的注。

    2.宋代方回,清代紀昀:

    賈浪仙《早春題湖上友人新居》:“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故從飱後出,多是夜深歸。門篋收詩卷,掃床移臥衣。幾時同買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詩前句不拗,只‘掃床移臥衣’拗一字。‘掃’字既仄,即‘移’字處合平,亦詩家通例也。”紀昀:“此亦單拗法。又有一字雙救者,如‘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是也。

    3.趙執信《聲調譜》於五言律詩中,亦引杜牧〈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歸王屋山將欲赴舉〉詩第二句「繭蠶初引絲」,於初字下註「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舉李商隱〈落花〉詩首聯對句「小園花亂飛」,花字下註「此字拗救」。詩後亦並註明: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一語誤之也。七言不過於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可以類推」

    4.清代王士禛《律詩定體》說:“五律,凡雙句二四應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斷不可雜以仄聲,以平平止有二字相連,不可令單也。”

    5.清代翟翬《聲調譜拾遺》在李白《送客南陽》“斗酒勿為薄,寸心貴不忘”之下注說:“趙譜雲:‘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為落調。’觀此似不可信。”

    6.清乾隆年間李汝襄所著《廣聲調譜》。其捲上〈五言律詩〉一章,所列五律諸式中有「孤平式」,引例詩三首;

    杜甫《翫月呈漢中王》詩起句「夜深露氣清」

    又李白《南陽送客》詩第二句「寸心貴不忘」

    又戴叔倫《送友人東歸》詩第二句「出關送故人」

    並於三詩例句首字旁均標出「孤平」所在。三句俱為用韻句「仄平仄仄平」,其首字原為平聲而拗用仄聲者。例詩後註曰:

    「孤平為近體之大忌,以其不纉也。但五律近古,與七律不同,故唐詩全帙中,不無一二用者,然必借拗體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筆,非無心也。若不察而誤用,失之遠矣。」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斷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謂之拗句」。並引鄭谷《書村叟壁》詩首句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則肥字為平字單行而不纉矣。此將朝字用平,則肥字不得於上,猶得於下也,仍不單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7.清同治年間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卷十一指「仄平仄仄平」這句式中「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卷十二又云「至於孤平、夾平諸句律詩最忌,而拗體則獨喜孤平而忌孤仄」。

    8。近代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則雲;「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體詩違犯了這一個規律,就叫做犯孤平。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說:“在唐人的律詩中,很難發現孤平的句子。”

    9.近人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雲:「所謂孤平實指兩仄夾一平」,此說亦不盡然。例如拗句「仄仄平仄平」,雖與孤平式「仄平仄仄平」極類似;即用韻句中第三字一平亦為兩仄所夾,然此式筢並不算「犯孤平」。孟浩然猶喜用此類拗句,例如;

    八月湖水平—《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首聯起句

    北闕休上書—《歲暮歸終南山》詩首聯起句

    卜築因自然—《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詩首聯起句

    相去千里餘—《送盧少府使入秦》詩首聯對句

    起視江月斜—《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詩頸聯對句

  • 2 # 鳳吟梧

    孤平句一般寫作抒情時,可適當放寬,因唐宋詩廣博浩翰,難免不犯孤平。如在應科舉試,那麼犯孤平是不合格律的,就算全詩勝過所有考生,也不予批准。

    宋朝黃山谷慣寫拗體,他善於補救,反而出類拔俗,風格獨創。

    如唐詩中有七絕,詠主人壁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此詩寫盡世人重財輕義,罵得無人可以承受。

    前兩句完全出律,兩句平仄相同,沒有平仄對應,但意境突出,仍載入唐詩。

    又如民國時期,一群外出文人,在城中找工作,當時世亂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找適意工/作,很難如願。

    一夥人住在旅社,如果有人找到工作,同夥人必寫詩相贈,以表敬意,。寫絕句的多,也有

    不合七絕句式的,但內容超越常人。

    你也題詩送老薛,我也題詩送老薛。

    章江門外蓼花紅,都是離人眼中血。

    精義全在後兩句,既寫出了地點和時令,又以顏色之紅與離人眼中血,相映襯,確是妙趣橫生。

    如今寫詩難度更突出,很多在校高中與大學生,對寫詩沒興趣,屬課外之娛,況且對唐宋詩派陌生,這就構成詩人繼往開來,產生畏懼感。能造就一代詩人的極少。言難盡意,略抒已見。

  • 3 # 梧桐樹邊羽

    題主兩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問題,一併作答。

    “孤平”確實是格律詩的大忌。

    “孤平”從哪裡來?從“一三五不論”來。在前面有一篇專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時候就講過,格律詩的“二四六分明”是必須的,而“一三五不論”則不一定,要看具體情況。而“孤平”正是這種“不論”的情況產生的。

    我們知道五絕的基礎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孤平”在詩論中有兩種形式,都是因為有些位置平仄變化而來。

    啟功版孤平

    一種是啟功的“雙仄夾一平”,如“仄仄平平仄”按照“一三五不論”,第三字變成仄音,則為“仄仄仄平仄”,這就是“孤平”了。如李白的“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中的出句“君至石頭驛”平仄為“平仄仄平仄”(石字為入聲字),這就是犯了孤平了,於是在對句的第三字“黃”字為平聲,做出了拗救。

    但是如今這種說法並不流行。因為唐詩中有大量的“鯉魚翻波”,即“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後三字也屬於他說的這種孤平,卻是普遍得不得了的格式(前面有文章專門講過,不贅述)。七絕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也經常有“仄仄平平仄平仄”的變化。基本上都視作格律詩的常態,不能看做“孤平”。

    王力版孤平

    這種孤平是指一個律句除了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這個句子即犯了孤平。

    如“平平仄仄平”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論”,首字發“仄”音,就會變成“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

    隨便寫個句子,如“龍騰四海清”,平仄是“平平仄仄平”,是個律句。咱們改一下,“鳳飛四海清”,平仄是“仄平仄仄平”,這就孤平出律了。我們可以試著念一下這兩個句子,就可以自然感受到孤平在句子中的不通暢。

    不過我們看到五絕的正格之一“仄仄仄平平”正是這種版本的孤平規則。但是因為兩個平音相連,所以這又不是孤平了。

    所以這個版本的孤平實際上在五絕中就只有上面“仄平仄仄平”這一種格式,引申到七絕就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和“平仄仄平仄仄平”這兩種句式。大家在創作絕句律詩的時候注意避開就好。

    為什麼不能孤平

    為什麼不行?因為讀著不舒服啊。

    這個理由夠了吧?即便是不講平仄格式的古體詩,如果讀著不舒服,也會被大眾淘汰。何況是在古體詩基礎上提煉出來嚴格聲韻格式的近體格律詩呢?

    律詩最基本的要求是多用平聲(韻腳必須全部是平聲),少用仄聲,讓詩讀起來高亢清朗。這個基本要求不僅對整首詩而言,而且也對單句而言,所以犯孤仄可以,犯孤平不行。如“平平平仄平”,是合律的;而“仄仄仄平仄”,卻是出律的。

    格律詩之所以有這麼多繁瑣的“鐐銬”來限制寫詩者,就是為了把那些影響誦讀的問題給消滅在萌芽之中。也就是我們按照格律創作出來的近體詩,絕對不會出現那些音韻方面的毛病。

    因為絕對不會出錯,所以必須嚴格遵守。

    因為嚴格遵守了,所以才絕對不會出錯。

    孤平作為一種影響語句通暢的毛病,自然是被視作格律詩的大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朋友一起找工作他總眼高手低,這不合適那不想幹,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