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讀史書
-
2 # 王予拙
朱元璋的故事,很好的詮釋您提出的問題。
他窮到什麼程度?最大的夢想是天天能吃飽,窮得沒名字。他大哥叫朱重大,二哥叫朱重二,他叫朱重八;他可憐到什麼程度?他爸媽都在他童年時死了,哥哥,姐姐也大都餓死;他無助到什麼程度?借草蓆葬父母,當遊僧風餐露宿;他隨時面臨死亡的危險?飢餓,戰亂,疾病,腦袋可能被元軍砍,也可能被義軍砍了去充數領獎。
凡此種種,他都經歷了。朱元璋他如果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成就大業,混混沌沌過一生,誰會去責怪他?誰有時間懶得去理他?
可是,這些磨難都成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帝王的資本。
-
3 # 少年張三丰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臥薪嚐膽這個典故就是講的越王勾踐。勾踐為報國仇,忍辱在吳國做僕人。每天守墳、餵馬、除糞、打掃,夫差騎馬出門時,他恭敬地獻上韁繩,幫夫差牽馬穿過市井。忍辱負重,每天都睡在柴草堆上,讓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家仇國恨。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吳國受辱的情景。他睡覺時,躺在一堆亂柴草上,夜夜不得安眠,睜眼便是勵精圖治,早日報復!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先嚐嘗苦味,提醒自己時時不忘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穿著粗布的衣服,頓頓吃粗糙的飯食,連過年過節也不沾一點兒酒肉,平日就在四鄉里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婦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幾年後,夫差率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並要求勾踐也領兵前去助威。勾踐見時機一到,遂率領三千精兵攻入吳國,殺了吳國的太子,生擒了夫差。夫差非常懊悔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導致了吳國滅亡的結果。 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吳國!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
4 # 無畏的騎士
梁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感悟】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為他生逢五代亂世,人生坎坷在所難免。但他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卻是極為可貴的。在求學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灝那樣孜孜不倦,為達到目標不惜追求到鬚髮皆白,那麼,即便最後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滿腹經綸垂名後世。這種堅毅的求學精神值得每個人稱頌和學習。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訴青少年:學習不在於年齡,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過程,只要正確對待,持之以恆,就能達到你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感悟】唐汝洵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更沒有生活在別人同情的懷抱裡,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堅強的鬥志去激勵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殘缺的身軀顯得高大、偉岸。一個健康的人要獲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個歷經坎坷的殘疾人都能如此面對生活,我們正常人不更應該熱愛生活嗎?
陶行知小時候十分聰明。他常到鄰村葉家玩,看到廳堂裡的對聯字畫,就用竹條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讀書的年齡,家裡卻無力繳納學費,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開館教書,很喜歡聰明好學的陶行知,願意免費收他為學生。這樣,6歲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啟蒙教育的機會。9歲時,陶行知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吳爾寬先生的學堂伴讀,陶行知這才正式入學。在那裡,陶行知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啟蒙教育結束之後,他便進入學堂,讀四書五經。
10歲時,因父親失業,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讀。他每天砍一擔柴,挑到城裡賣掉後再去上學,每天往返20裡,就這樣學完了四書五經。這時的陶行知已深知讀書對窮孩子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因此學習更為刻苦自覺。他聽說距黃潭源村15裡的小南海航埠頭曹家,有一位滿腹經綸的前清貢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學館,便前去求學。王老先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便免費讓他伴讀。 少年陶行知迫於生活的壓力,不能一心讀書,必須經常參加勞動。他有時替父親挑瓜、挑柴進城出售,有時幫母親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長見陶行知勤奮好學,便允許他免費入學。這樣,15歲的陶行知進入了崇一學堂。由於基礎紮實,他一入學就直接被編入二年級,畢業時,他的成績名列第一。
在崇一學堂讀書期間,陶行知既學現代科學知識,又沒丟下古典文學。因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學堂的同學借來唐詩選本,在吟誦之餘將一本書工工整整地抄完了。還書時,同學的父親問陶行知唐朝詩人中最推崇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並說::“杜詩沉鬱有力,多傷時憂國之作;白詩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學的父親為陶行知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驚奇,他認為陶行知一定會有所作為。後來,陶行知成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學完了四書五經,又學習了現代科學和古典文學,終於成為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說明,環境再惡劣都不能成為不學習的理由。一個對知識充滿渴求的人,不會被困難、環境等諸多因素所阻礙,而是把這些不利因素轉化為勤奮努力的動力。
-
5 # 商文君
1、蘇秦
戰國時期的蘇秦,雖然他有雄心壯志,但是由於他學識淺薄,於是造成他跑了許多地方最後都得不到重用。再後來他下定決心要發奮讀書,有時他讀書讀到深夜的時候,實在是感到疲倦、快要打盹的時候,他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鮮血直流。
他用這種“錐刺股”的特殊方法,驅逐睡意,振作精神,堅持學習。黃天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家。
2、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宋濂
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
4、李冰
李冰在治水的過程中,排除了種種迷信的阻撓,堅決用科學的方法來治理水患,而且他成功地解決了秦王的親戚華陽侯的嫉妒以及製造的一系列的謠言和中傷事件,及時地處理了工程當中的問題和緊急狀況。採用各種方法治水,最後造就了不朽的功績——都江堰水利工程。
5、張衡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
6 # 曉冬演藝
歷史故事,和我們的時代不同,其實很難從中吸取經驗和力量,為大家分享一個對我影響最大的近代人物故事吧。
他32歲以前一事無成,讀了三個大學,沒得到一個學位,換了十幾家公司,老婆也離他而去。
開始創業時只有1200美元,但他領導Oracle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公司,2012福布斯富豪榜第六。
他是拉里·埃裡森,世界上最大資料庫軟體公司甲骨文的老闆。
1944年,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出生在美國的曼哈頓。
他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並在九個月時被母親遺棄。
他的養父路易·埃裡森也曾在房地產業中幹得相當出色,可是大蕭條卻使他一貧如洗。
埃裡森在芝加哥猶太區中下階層長大,性格叛逆,個性獨立而倔強。
學生時代的埃裡森並沒有顯示出成功的素質,在學校他非常孤僻,獨來獨往,不過卻十分注意打扮和享受,在別的孩子還是由父母來理髮時,他卻請專業理髮師打理。
1962年伊利諾伊高中畢業,他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就讀。
二年級由於養母的辭世,深受打擊的他時離開了學校。
不久,他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學習過。
雖然歷經三所大學,最終他沒有得到任何大學文憑。
1966年埃裡森離開家鄉,來到加州的伯克萊,準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賺錢,他學習了電腦程式設計。
他並不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他的工作是給一些大公司開發應用程式。
埃裡森的首段婚姻顯然並不美滿。
在舊金山的伯克萊,他認識了主修中國歷史的艾達·奎恩(adda quinn),他們很快就結婚了。
60年代的美國是動盪和鉅變的時代,埃裡森不停地更換工作。
雖然掙錢不多(夫婦倆月收入合計1600美元),但是他花錢卻十分大方,他甚至借了三千美元購買一條34英尺的帆船同時還在分期付款購買另一條小帆船。
儘管他從來不為賬單擔憂,但奎恩卻無法忍受他的肆意揮霍,1974年他們離婚了。
1973年埃裡森在阿姆達爾(amdahl) 工作,該公司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其中45%的股份屬於日本富士通公司。
埃裡森也因此有機會去日本出差,他被東方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裡森深刻的影響,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不久之後,埃裡森加入安培(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裝置的公司,這個時候,安培公司接受了一項工作——設計一個大型計算機資料庫。
這項工程代號oracle,埃裡森是主要的設計者。也許埃裡森認為“oracle”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像很多創業故事一樣,埃裡森註定要遇到自己事業的伴侶,就像蓋茨遇到保羅·艾倫和喬布斯遇到沃茲,一樣。
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鮑勃·邁納(bob miner)和愛德華·奧茨(edward oates)。
如同蘋果和微軟一樣,他們有著同樣成功的模式: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和一個技術天才。
1977年6月埃裡森他們三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簡稱sdl)。
埃裡森擁有60%的股份,因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於埃裡森的鼓動,而且他有一個40萬美元的專案合同。
埃裡森對自己事業的開端非常自豪“好在經營軟體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用點小錢就可以創業。
所有偉大的軟體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也許不是所有的,但微軟和我們是的,我們比微軟資金更少,幾乎一無所有。”
埃裡森的事業發展承蒙一個錯誤的判斷,當然這個錯誤是ibm犯下的。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論文 《r系統:資料庫關係理論》,介紹了關係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
作者埃德加·考特十年前就發表了關係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專案就是r系統,存取資料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
埃裡森看完後,敏銳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很快,埃裡森和同伴們就將目標定位在了商用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上,並開發出了一個不太像樣的產品,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
oracle有“神諭”的意思,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sdl正式更名為oracle。為了避免與自身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產生競爭等多重顧慮,ibm 卻沒有計劃開發直到1985年ibm才釋出了關係資料庫db2,埃裡森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oracle 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
直到1985年釋出5.0版之前,甲骨文的產品穩定性一直不盡如人意,但是其銷售人員卻總是有能力把軟體賣出去,而且還賣得相當好。
甲骨文的早期的使用者好像並不特別在意損失金錢和資料。
埃裡森為他們描述了產品將會達到的美好功能,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但他們願意為之支付費用。
埃裡森的工作不只是推銷產品,他還到處宣傳關係資料庫的觀念。
他經常做的演講題目是“關係資料技術的缺陷”,講述關係資料庫會出現的問題,然後介紹“oracle”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埃裡森另一個與眾不同的推銷技巧是:別人只是講述產品功能,他則當場做演示——在電腦上輸入一個關係查詢,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雖然實際應用時情況可能會不同,但卻給現場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埃裡森的主要對手是ingres,1984年甲骨文的銷售額是1270萬美元,ingres是900萬美元,1985年兩者銷售額都翻了一倍以上,只是ingres增長得更快,如果照此發展,ingres將會超越甲骨文,但這時ibm又“出手相助”了。
1985年ibm釋出了關係資料庫db2,採用了和ingres不同的資料查詢語言sql, ingres用的是quel, 埃裡森抓住了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相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雖然ingres的銷售額每年增長高於50%,而甲骨文每年增長率超過100%,sql在1986年成為了正式工業標準。
人們簡直無法相信埃裡森的運氣,ibm確立sql的標準是甲骨文成功的關鍵,但資料庫的戰爭遠未結束。
ingres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很晚才開發pc機上的版本,而埃裡森和比爾·蓋茨一樣看都到了pc的巨大潛力,甲骨文很快就有了一個pc機上的廉價版本。
雖然它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可是埃裡森和銷售人員卻有了有力的宣傳武器:甲骨文能執行在pc機上,ingres不能。
埃裡森聽說ingres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分散式查詢,十天後甲骨文就刊登廣告宣佈了sql之星——第一個分散式查詢資料庫,他當時事實上沒有任何這樣產品。
埃裡森就是這樣,想象產品應該怎樣,然後再才去實現,如果成功了,他是成功的預言家,失敗了,他就是騙子。
1986年甲骨文股票公開上市,給埃裡森帶來了9300萬美元的身家,微軟在第二天也公開上市,微軟和甲骨文在同一年成立,蓋茨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三億美元,埃裡森這時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
1988年甲骨文推出了6.0版本,這是當時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不過使用6.0的最初使用者都遭遇了頻繁宕機和資料庫毀壞,直到6.0.27版本(經過了27次大的修改)產品質量才基本穩定。
甲骨文從1977年創立到1990年,銷售額保持了每年高於100%的增長,高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隱患,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十分混亂。
1990年第三財政季度有1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無法執行,結果季度銷售額雖然達到創記錄的2.36億美元,但利潤只增長了1%。
訊息公佈第二天甲骨文的股票從25.38元跌到了17.5元,損失了30%的市值。為度過危機甲骨文解僱了10%的員工,在以後的兩個季度情況變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盤價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裡森還擁有的價值近10億的股票在11月只剩下了1.6億美元。
埃裡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
公司開始改進銷售和財務的管理。九十年代初的兩年的銷售額增長率只有12%和15%。
埃裡森將希望寄託於oracle 7.0,這個公司已經談論了好幾年的新版本,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登場。
oracle 7.0是極為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裡森的銷售隊伍有了真正的王牌,銷售額從1992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 1995年的42億。
公司也開始有了成熟的管理方式,耐心聽取使用者的意見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甲骨文歷史性地改善了客戶的地位,“他們必須得到一流的服務”。
在九十年代的困難期,埃裡森決定尋找一個新的“掌門人”,於是,他選擇了賴恩。
埃裡森不再負責日常工作,只是規劃甲骨文未來的發展方向。
閒暇之餘駕駛長達78英尺的“莎優娜拉”號出海兜風,在1995年他曾經奪得悉尼帆船比賽的冠軍。
每隔兩年,他才會在百無聊賴時跑去關心一下公司的發展情況。
但董事會對此不但沒有異議,還對他的這種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做法大加讚賞。
賴恩在甲骨文工作期間,甲骨文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
但是,賴恩的勤奮和耿耿忠心並沒有使他善始善終。
2000年7月,埃裡森又做出了足以讓華爾街震動的決定,他把賴恩“掃地出門”了,並宣佈自己要重掌權柄。
這件事使oracle的股價在一週內下跌了4.6%。
事實上,熟悉埃裡森的人都知道,賴恩能和埃裡森合作這麼多年,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甲骨文的隊伍中不乏才華橫溢的各類人才,但最後基本都被埃裡森打入了冷宮。
資訊高速公路吸引了埃裡森的注意,埃裡森在1995年巴黎舉行的歐洲資訊科技論壇會議上,介紹了網路計算機network computer的觀念,所謂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售價將不高於500美元。埃裡森這一次將他的標靶瞄上了軟體帝國微軟“甲骨文將只會做一件事情,我們管理海量的資料並透過網路提供這些資料。”
當時埃裡森獲得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關注,從這個層面上說他是贏家。
隨著amd和intel的競爭,1997年800美元以下的電腦成為電腦行業新的增長點,500美元以下的basic computer不久也將會出現,微軟仍然是市場的主導者,但埃裡森從來不會放棄,他說:“觀念的戰爭已經結束,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人們經常會指責他並沒有將全部精力用於公司的日常經營上,但是自從他在幾年前決定重新掌握公司經營時起,他贏得了他的同行和整個商業界的尊敬,公司的經營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
這些都足以證明他作為商人的天賦。
1999年他以閃電般的動作,一掃公司過去那種各自為政、支出缺乏周密計劃的做法,把原先的高成本銷售方式轉向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原先的數百個電子計算機系統也被組合成幾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系統。
結果是,僅僅九個月就為公司節支五億美元。
在日常工作中他會親自改寫合同,不斷制定新的價格標準,甚至像個小生意人那樣與對手討價還價。在表面乖張的背後,是細緻入微的精明。
埃裡森用一系列併購,實現著甲骨文公司的又一次飛躍。
在成功收購仁科後,又完成軟體業史上金額最大的一宗收購案,將people soft納入囊中。2005年3月份甲骨文吞下了企業應用軟體公司retek。
事隔不到4個月,一家名為profitlogic的在大約2億美元的代價之下,又成為甲骨文的囊中之物。
同一個月,又有訊息稱甲骨文正在與花旗集團談判,收購後者持有的印度i-flex 解決方案公司43%的股份,最終甲骨文將控股i-flex。
i-flex是印度最大的企業應用軟體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軟體公司之一。
該公司董事長拉傑什·胡庫聲稱超過450家銀行是其客戶。
2005年9月,甲骨文收購西貝爾(sieble)系統公司,從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crm軟體供應商。
讓華爾街都感到吃驚的是,埃裡森明確表示,甲骨文的併購步伐不會就此停下。
惹麻煩彷彿是埃裡森的專利。
2005年11月,股東集體控告埃裡森在2001年利用內部資訊獲利。
因為在2001年年初,公司釋出疲軟業績前幾周,埃裡森出售了他的2900萬美元的甲骨文公司股票期權。
在這次出售中,埃裡森獲得了大約九億美元,使其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ceo。
儘管後來雙方達成和解,埃裡森同意負擔2200萬美元的法律費用,並向慈善事業捐款一億美元,但是股東大會仍然要求法院立案審理。
在法院,埃裡森為自己辯護說,並不是因為他知道甲骨文股票會下跌而出售自己的期權,而是因為財務顧問要求他減少持有的甲骨文公司的股份。
在這次庭審當中,埃裡森的生活細節被暴光。
埃裡森2000年7月13日的債務表顯示他欠了五家銀行共10億2200萬美元,其中包括jp摩根、美林和瑞銀集團等。
直到2001年埃裡森的期權出售計劃觸發了股東訴訟,他的債務已經高達12億2千萬美元。
一些專家覺得,埃裡森的這些行為表明了這個億萬富翁對自己有什麼和沒有什麼並不大瞭解,其開支細節反倒是顯示了“他們真實的一面”。
-
7 # 貓和利威爾
有這樣一個國家,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我的歷史老師曾經跟我說,過去的就已經成為了歷史,不說太遠了,就說說近代的故事。
就從孫先生開始簡單的說一下吧。
發起辛亥革命,倡導三民主義,推翻清政府的腐敗統治,開啟新的時代,奈何需要修復的瘡痍太多,孫先生離去以後,又分化成兩個黨派,內鬥外擾,幾多人獻身,抗戰十四年終出頭,百廢待興,但勤勞的人民卻從未被困難阻擋腳步,雖然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但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江山代有才人出,無數人前仆後繼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日的輝煌成績,正值70年紀念,一路走來,不易。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
這個血淚故事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
8 # 7尋找真理
朱元璋的故事,很好的詮釋您提出的問題。
他窮到什麼程度?最大的夢想是天天能吃飽,窮得沒名字。他大哥叫朱重大,二哥叫朱重二,他叫朱重八;他可憐到什麼程度?他爸媽都在他童年時死了,哥哥,姐姐也大都餓死;他無助到什麼程度?借草蓆葬父母,當遊僧風餐露宿;他隨時面臨死亡的危險?飢餓,戰亂,疾病,腦袋可能被元軍砍,也可能被義軍砍了去充數領獎。
凡此種種,他都經歷了。朱元璋他如果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成就大業,混混沌沌過一生,誰會去責怪他?誰有時間懶得去理他?
可是,這些磨難都成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帝王的資本。
搜尋
回覆列表
有哪些歷史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要奮發努力,不怕吃苦?這個問題很好,也學習了有關回答,所舉史例都具有說服力。要說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勵志歷史故事有很多很多,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激勵自己努力前行。
每一個人都會希望自己成功,但卻很少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勤奮好學、拼搏進取、堅持不懈。從古至今,那些成就一番事業的名人志士,無不是靠勤奮、靠堅持、靠努力、靠吃苦,才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的。下面這些歷史故事,其人其事,都是流傳於後世,並且耳熟能詳,只要悟深悟透其中道理,就會激勵我們勇於吃苦,敢於挑戰,真正做到奮發有為,最終讓自己走向人生事業的巔峰。
01.陳平忍辱苦讀,學成輔佐劉邦成就霸業
陳平,初生不詳,逝於公元前178年,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西漢名相,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偉大的謀略家。陳平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小時候家裡貧窮,陳平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之間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欲浪跡天涯。被哥哥發現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後來,終於有一位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陳平的確不同於富家子弟,一心一意苦讀。在他學成後,傾力輔佐劉邦,最後成就了一番霸業,也成了一代名臣。
陳平是漢初傑出的政治家、謀略家,在亡秦滅楚、建立漢朝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謀士角色。漢高祖劉邦去世後,他又韜光養晦,力撐危局,聯合親劉勢力,誅滅呂氏外戚,維護了漢初的統一局面。
02.呂蒙手不釋卷,勤奮補拙終成古代名將
呂蒙(公元179年—公元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三國時代,東吳大將。呂蒙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學習。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但苦於缺少文化知識,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出來。
為這事兒呂蒙也很苦惱。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手握兵權,掌管著大事,需要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長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再多再雜,也沒有我要處理的事情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有了文化。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將領,呂蒙能夠發憤勤學好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奮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之後他屢建戰功,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這些都是與他勤奮努力特別是折節讀書而分不開的。
03.陸羽棄佛從文,一代茶神讓茶源遠流長
陸羽(公元733年—公元804年),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從小就是一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成人。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三卷,而聞名於世。茶使陸羽流芳千古,陸羽讓茶源遠流長。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他的一部《茶經》,寫出華夏文明的優雅心情,寫出茶的靈魂,不愧為茶聖,茶的祖先。《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04.歸真不怕打擊,不畏艱難終成一代繪畫大師
厲歸真,生卒年不詳,五代·梁道士。自幼酷愛繪畫,善於畫牛和虎。由於生長在農村,熟悉牛的形態習性,所以把牛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深受人們稱讚。可是畫的老虎不像虎,卻有些像牛,人們稱他畫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對此,厲歸真十分苦惱。
受了這樣大的打擊,反而激發了厲歸真苦學畫虎的鬥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於是他孤身進入深山老林,決心探訪真的老虎。歷經千辛萬苦,在獵戶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為抓住老虎運動姿態的特點,他還專門向獵戶買了一張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各種動作,跳來跳去,撲來撲去,以便增強對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畫虎心中有數。
把死虎畫活,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厲歸真卻真的做到了。他不畏艱難險阻,深入老山猛虎出沒之叢林,透過大量的寫生臨摹,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05.包拯少年斷案,平生清廉美譽千古流傳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包拯包青天,天下人人皆知,美名傳揚千古。包拯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昭雪,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包拯平生廉潔公正、立朝剛毅,整治吏治、鐵面無私,執法嚴峻、不畏權貴,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
除了上述這些勵志故事,在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勵志故事,從中都會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和教益,不斷激勵我們奮發進取,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卸下包袱,勇敢前進。再黑的黑夜也會迎來黎明,再長的坎坷也會出現平路。只要永遠懷抱著一棵不放棄的希望之心,堅持不懈的努力向前走,明天就一定會有溫暖的Sunny,也一定會在我們的腳下走出一條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