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黑手白丁

    1.適度的體育鍛煉。

    2.合理的膳食營養。

    3.經常曬太陽。

    4.適量補充鈣質。

    5.中醫調理。

    中醫我還是通一些的。中醫認為,腎主骨。所以養骨,必養腎。當然,腎為先天之本,補起來未必立竿見影。中醫有兩大觀念“整體”和“辯證”,從“整體觀念”講,臟腑經絡為一盤棋,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整體。所以要保證一個好身體,必須做到臟腑陰陽調和,經絡暢通,血脈充盈,氣機順暢。

    言外之意,養骨前首先要保證氣血充盈和暢,而後根據“辯證觀念”來辯證論治。就腎而言,主要症狀表現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者,火旺。症狀多表現為午後潮熱,盜汗(睡著出汗),失眠,多夢等,而治療的最佳方案就是千古奇方——《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水旺。症狀多表現為肢冷,怕涼,遺精,陽痿等,治療的最佳方案為《金匱腎氣丸》。所以補腎必須先辯證,而後論治,不可一味用藥!

    再根據中醫“五行學說”,金(肺)生水(腎),水(腎)生木(肝)。即肺為腎之母,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前得把它媽媽肺給伺候好,而它娘(肺)卻最忌燥!那麼它媽媽一年四季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季節呢?你當然知道——秋季!秋燥易幹,最易傷肺。所以你要多飲些滋陰降火,潤肺通腸的飲品。當然你也可以雙管齊下,潤肺補腎同時開工!只是晚下手功慢!

    另外,依據“肝腎同源”,“精血同源”之說,它娘(腎)不好,那它的寶貝兒子(肝)也必然不好!反過來,如果她的這個孩子老是喝酒,熬夜,勞累,(這些傷肝),那它娘能不操心掛念?是不是兒(肝)害娘(腎)?這就是中醫的“肝晦腎”。所以平時多喝些枸杞,熟地,梔子茶是必須的!它們可以滋補肝腎!

    總之,你把肺潤好,把肝護好,再有針對性的去補好腎,放一百個心,你的骨會有一萬個好!!!

    這就是中醫能成為“國粹”的精華所在!

    餘雖生於中醫世家,對中醫也略知一二,但畢竟為冰山一角!想當年也曾躊躇滿志,遊走杏林,然終未能如其所願,想來令人遺憾!

    有幸逢君特邀,僅憑隻言片語,殘存映像給你信口一番,終不能盡善盡美,望君見諒!術業有專攻,你不妨多留心些中醫,必將受益匪淺!

  • 2 # 農地圈

    進入秋季,天氣轉涼,對於患有風溼病、關節病的朋友來說,就要尤其注重關節的保養了。據骨科專家介紹,8月正好是一年中夏秋換季的關鍵月份,九成的關節病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尤其是陰天、下雨等天氣時,頻繁出現關節腫痛、疼痛加重等症狀。

    中醫學認為“養生先養骨”,意思是要想身體好,首先得骨質壯實。

    人到老年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骨結構退化,且發展程序緩慢不易察覺。最初通常表現為軟骨降解、骨鈣流失,進而導致關節疼痛和骨質疏鬆,因此保養骨骼是人體保健的關鍵點之一。

    日常有哪些養骨小技巧呢?

    多曬太陽

    每天保證20分鐘以上的光照,能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可以調節鈣的吸收,還能協調神經肌肉。

    適當運動

    堅持每週3~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可以減少骨骼中鈣質的流失。

    多吃補鈣食物

    除牛奶、乳酪等奶製品外,可以多吃點海帶、紫菜、蝦皮、豆腐、雞蛋、蘑菇等含鈣高量的食物。

    穴位按摩或針灸

    採用穴位按摩或針灸治療骨質疏鬆需從補腎健脾入手,穴位主要有脾俞、腎俞、關元等,可用手肚輕揉或手掌反覆揉搓的方式進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適用於同樣的穴位,雖然從症狀上看都是關節痛,但是發病的病因病根還是有所不同,就好比感冒,中醫也會分風寒或風熱,不同的體質證型,取用的穴位也都會有所差別。

  • 3 # 吳建平營養師

    秋季養生的學問很多,但如果說養骨,從營養學的角度講,應該多吃富含鈣的食物。

    鈣是組成我們骨的重要常量元素。99%的鈣存在於我們人體的骨骼和牙齒當中,成為支撐人體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體鈣缺乏或者長期從食物中攝入不足,成年人可能會造成骨鈣的負平衡,而造成骨質疏鬆,甚至引起老年人的骨折。

    相對於植物性的食物,牛奶鈣的吸收率要高得多。

    很多人都說過,自己喝牛奶會鬧肚子,如腹脹、腹瀉等不舒服,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如果用酸奶、和舒化奶代替純牛奶,就會解決乳糖不耐受的發生。

    酸奶繼承了純牛奶的營養價值,是乳糖不耐受的人最好的選擇。

    當然,秋季養生,除了養骨外,還需要順應秋季的特點,秋季是個收穫的季節,蔬果豐富,肉質肥美,但我們需控制住自己的食慾,注意適量攝入,防止大吃大喝造成熱量過剩,從而引起肥胖。秋季的飲食保健應以滋陰潤肺為原則,以清肺、補肝、健脾為主要內容,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宜溫忌生冷。

  • 4 # 天生就是硬骨頭

    進入九月後,氣溫漸涼,但盛夏的暑氣未全消,溼氣仍偏盛,晝夜溫差大,氣溫不穩定,使得秋季成為骨病的“多事之秋”。特別是一些風溼病、關節病患者,進入秋季後,漸漸出現下肢麻木、疼痛、無力等症狀。

    為了減少骨病帶來的痛苦,在天氣剛開始轉涼的現在,養骨必須要提上日程!南寧成林中醫小助手來幫你“養骨”。

    秋季養骨攻略請收好1、保暖

    平時要注意保暖,切勿受風,特別是對於膝蓋部等關節,平時儘量穿長褲,做家務時也要儘量用溫水,避免直接接觸冷水。

    2、 運動

    很多人骨關節有問題,行動受影響之後就不願意運動了,事實上只要運動得當,注意健康的運動方式,對防治骨關節疾病也有很大的幫助。

    3、中醫理療

    藉助氣候冷熱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中藥燻蒸,中藥熱敷等,可以有效提高人體機能,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

    4、中醫食療

    秋季雖是骨病的易發期,但也是進補的好時期!我們可藉助中醫食療益氣補血,強精壯骨,改善體質。推薦一個食療方:南芪杜仲豬扇骨湯

    【食療配方】

    豬扇骨500克,花生60克,生薑3片,南芪60克,杜仲30克。

    【製作方法】

    杜仲加入少許淡鹽水,微火炒片刻;豬扇骨敲裂;南芪、花生洗淨、浸泡。一起下瓦煲,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適量鹽便可。

    5、治療

    骨關節疾病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則會使痛苦加大,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的自理能力,所以有病就要及時治療。

  • 5 # 骨科王健醫生

    養生先養骨,秋季如何養骨?

    在中醫的概念中,“養生先養骨”的意思其實是益氣、養血、強精、壯骨,改善體質,延年益壽,而且人到中年,部分的身體機能在開始出現衰退的現象,比如骨骼中的骨質的流失,軟骨退化,到了一定程度肯定會出現關節痛或者骨質疏鬆的症狀。

    想要強健骨骼,運動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每週起碼要保持一定量的運動量,最好是每天都能運動,依據“用進廢退”的思想原理,因為每日有定量的運動量會促使身體適應這個活動量,自然就會加大骨骼上的鈣質沉澱的量,雖然可能不夠補充上自然流失的量,但在總體上看,多運動的中老年人骨骼堅硬程度會比不運動的中老年人強,而且運動是在室外,能夠被太陽照射到就能促使身體合成維生素D能夠促使身體調節鈣鹽吸收。

    再有,中年人中有部分是患有關節病或者是風溼病的,一到了夏、秋兩季的換季時候,陰雨天頻發容易出現關節腫痛的症狀,那麼偶爾活動關節可以促進關節處的血液迴圈,使得關節部位的體溫升高,可以減緩關節腫痛的症狀,而且在秋季,風多又大,一不小心關節容易受寒,需要做好關節處的保暖措施。

    而在飲食上,因為鈣質的流失,就需要多使用富含鈣鹽的食物作為外源補充,其中純牛奶就是人類在飲食中補充鈣的最佳來源,不單單只是牛奶,其他乳製品(所以有乳糖不耐受症的患者也是可以透過飲用酸奶代替喝純牛奶來補充鈣鹽)、豆製品、堅果類、魚蝦類的食品也是富含鈣鹽。而且在秋季,可選擇的食品範圍更廣,但是飲食結構要達到素食和葷食的平衡,另外秋季氣候乾燥,應以潤肺、健脾為主。

  • 6 # 醫識分子

    【第57期】養生先養骨,給你三個養骨秘訣!

    2019-04-22 10:30:50

    提示:全文516個字,大概閱讀時間為1.5分鐘。

    本期嘉賓:

    郭英(昆明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

    知識點: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使人體的面板產生活性的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同時可以延緩骨質酥鬆,強壯骨骼。

    我們今天來講一下如何保養我們的骨骼。中國傳統中醫認為養生先養骨,怎麼樣在春天把骨頭養好呢?

    這裡我們有幾個養骨的秘訣,首先要有健康的飲食,骨骼中有22%的成分是蛋白質,所以建議大家多吃一些蛋、奶、肉類等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堅果也可以。

    第二,我們要適當運動,運動可以保持我們骨骼的健康,除了健康飲食,還要多加鍛鍊。建議每天戶外鍛鍊1到2次,每次在1小時左右,以輕微地出汗為宜,但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少量多次。

    第三,我們需要Sunny,就是要曬太陽,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使人體的面板產生活性的維生素d,它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同時可以延緩骨質酥鬆,強壯骨骼。

    但是曬太陽也是有技巧的,長時間暴曬不光會曬黑、曬傷,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會造成損傷,所以建議每天曬太陽在20分鐘到半小時為宜。

    最好分為上下兩個半場,早上10點,傍晚4,5點鐘,Sunny比較柔和比較適合。

    如果對養骨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可以到我的門診進行諮詢,我的門診時間是:東風路院區是週三早上,呈貢院區是週一早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李鐵和他的新國足,你怎麼評價?